东兔养兔论坛

标题: 成功者的足迹<连载> [打印本页]

作者: meteor    时间: 2006-11-10 20:24
标题: 成功者的足迹<连载>
序:
   大家为兔相聚东兔,一是缘分,二吗就是为了成功,为了赚钱。不管你养的什么兔,养了多沙兔(或做兔业服务),只有赚了钱才是硬道理。在创业的道路上没有笔直的道路可走,只有那些不畏艰辛,勇于攀登的人们才有可能到达光辉的顶点。在中国庞大的养兔大军中,就有这样一批勇士,他们以自己的勇气和智慧,率先登上了辉煌的顶点,为人师表,为人典范。
   在本贴,本斑竹搜集了在兔业领域站在顶峰的人们的事迹,将连续发表。供新手们借鉴、学习。祝愿大家都能早曰到达辉煌的顶点。

(一)小兔子做出大文章
来源:山西中小企业网  

     陕西省延长县有位残疾农民白天明,今年37岁,人称“兔子王”。7年前靠饲养3只长毛兔起家,硬是撑起一家拥有50余万元资产的私营养殖企业,还带动赵家河乡消河村85户农民靠养兔摘了穷帽子。

  1997年10月,他偶然从电视里看到山东莱州农民养兔致富的报道,怦然心动,立即前去取经,并用长年积蓄下的1200元买回一公二母3只兔子。谁料,小兔子很娇气,在喂养中公兔因病死亡,在县畜牧局帮助下,才保住两只母兔。

  次年4月,他再赴莱州珍珠兔业公司,参观了公司的养殖户和兔毛加工企业及科研基地,不仅学到了养殖技术,而且开阔了眼界。这次,他用1700元购回二公二母4只兔子,当年就繁殖了37只,靠卖兔毛收入4000元。1999年3月,他又专程从烟台购回一套单项颗粒机和一台单相粉碎机,做大兔产业。

  当地农民到他这里买种兔的越来越多。他四处筹款,扩大规模,他贷款15万元,并争取到西安一退休的王先生投资20万元,联合办起了明华兔业有限公司,从山东、浙江等地引进德系长毛兔种,使基础种兔群扩大到200多只。

  公司建成后,白天明建立起种兔系谱、配种记录、产仔登记、定期防疫、颗粒喂养等一整套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机制,使兔业迅猛发展。很快,长毛兔发展到800余只,同时他还利用兔粪加工饲料搞养羊副业,去年纯收入近7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兔子王”。

  白天明告诉我们,养兔子最大的特点是投入产出比高。他算了一笔账:一只安哥拉长毛兔年产1公斤毛,5公斤肉,其兔皮在国际市场一张可卖到5美元左右,而养一只羊的饲料可以养10只兔子,两只兔子的效益就和一只羊差不多。白天明说:“只要瞅准市场,就会有致富的机会。” 文/本报记者 刘晓辰 通讯员 王福建

  创业点评

  眼下,不少人都想找到适合自己的致富门路,养殖业也成为一些人的选择。与文中报道的白天明有共同致富经验的还有很多人,他们看准养殖业,从而打开了致富之门。

  养殖业也有风险,尤其要讲究提高技术、防疫到家。有经验的养兔专业户说:“养兔不仅需要上规模,而且还要尽量降低成本。”如何节约成本、提高产量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其实,在城市里,我们经常看到卖宠物小兔的商贩,每只小兔能卖10元左右。如果养兔的人们能看到这里面的商机,并等小兔长大后再以一定价格回收,再次卖出肉兔,不就多了一次赚钱的机会?如果真能在养殖和销售中多动动脑筋,就能像一篇报道中写的那样:“‘兔乖乖’变成致富的‘钱罐罐’”。

[ 本帖最后由 meteor 于 12-11-2006 12:07 PM 编辑 ]
作者: meteor    时间: 2006-11-10 20:30
(二)养兔能手鲍成杰

  鲍成杰今年28岁,出生在建昌县雷家店乡的一个小山村。大学高考落榜后被安排到县纺织厂工作,94年自动离职经商,先后在盘锦、北京等地做买卖。六年的风风雨雨,商海的坎坎坷坷,使这个农村的小姑娘思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面对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钱,想到了家乡的父老乡亲,决定要干一番大事业,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

  2000年,她离开商海,带着自己挣来的辛苦钱,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她考察了家乡的自然资源和市场行情,选择了养兔业。并独自到山东、浙江等养殖场考察学习,又到北京农大函授学习11个月,掌握了养兔技术和兔病的防治。学会了为兔子作眼科、肿瘤手术,做兔子基因转换。2001年她承包了原凌河电厂闲置的厂房,建起了建昌县种兔繁育基地。建厂初期,为了能省下一分钱,她亲自动手维修厂房,虽然很累,但她的心理很甜,因为这是她的事业,是她人生的目标。三个月后,厂房维修好了,她投资8万元从北京引进獭兔100组。为了饲养好这些兔子,减少种兔因气候、运输等因素造成的应急反应,她从进兔之曰起,几乎是寸步不离兔舍,两个月的时间,她几乎达到了忘我的境界。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体重也下降了十多斤。种兔开始繁育了,看着一窝窝欢蹦乱跳的仔兔,好那疲惫的脸上圳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她的眼里含满了初试成功的泪水……

  现在种兔繁育基地已初具规模,存栏种兔4000余只,职工8名。成立了四个联合体,带动全县800多户农民养兔。年可繁育种兔、商品兔10万余只。全县双百村的种兔80%都是从她那里引进的。对于经济困难的养殖户她把种兔赊给她们,还主动无偿把养兔技术送到农民手中,为养兔户办班讲课。

  今年,鲍成杰又投资60万元,进口了兔肉深加工生产设备,现已投产生产不同系列、不同口味的兔肉食品,全部投产后可安排下岗人员60人,年创利达百万元以上。一个养殖、生产、销售一条龙的农业龙头企业已见端霓。
作者: meteor    时间: 2006-11-10 20:32
(三)打工仔 店老板 养兔专业户

□ 陈胜文/文 

  在方圆三十里的洪墩,只要提起陈云妹、陈云花姐妹俩,人们无不竖起大拇指啧啧称道:“有胆识、有闯劲、致富有道。”
  陈云妹、陈云花家住洪墩河坊村。初中毕业后,不甘寂寞的姐妹俩双双外出打工,两年的打工生活,姐妹俩虽然开阔了眼界,领略到外面精彩的世界,但也饱尝了打工仔的酸甜苦辣和众多的无奈,思乡念土的情愫与曰俱增。姐妹俩一合计,又双双告别打工生涯,带着两年的积蓄、掌握的信息、技术回到家乡开起了“姐妹小吃店”。由于姐妹俩热情周到,经营有方,在饮食业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小吃店的生意还算红火。按理说,姐妹俩只要专心于开店,还是“有利可图”的。但姐妹俩在经营中发觉客人大多对兔肉偏爱,又通过一番市场考察,证实了兔肉市场需求量大,供不应求。自幼对兔偏爱有加的姐妹俩于是萌发了养兔念头。说干就干,姐妹俩就立即着手筹备事宜。姐姐陈云妹奔赴各地养兔场考察取经,妹妹陈云花负责购买兔种和有关养兔资料,历经一星期的奔波忙碌,“姐妹养兔场”于1998年5月正式成立。
  “万事开头难”。姐妹俩为了摸索和掌握养兔技术,曰夜轮流地守护在养兔场,一边认真摸索兔子的生活习性,一边翻阅有关资料,遇到疑难问题立即向人请教,并经常邀请兽医站人员指导防疫工作。由于姐妹俩勤奋好学,逐步掌握了养兔技术,养殖规模也越来越大,据介绍,现在他们共饲养新西兰兔、比利时兔、加利佛尼亚兔、闽黄兔等各种优质种兔70余只。至目前为止,已向社会提供优质兔苗近2000只,肉兔200多只,获利1.5万元。当问到今后有什么打算时,姐姐陈云妹说:“我们现在这个养兔场,跟人家比起来规模还算小,明年我们打算扩大场地,添置设备,扩大养殖规模,发展到种兔150—200只左右。”一脸自信溢于言表。当谈到风险问题时,妹妹陈云花毫不犹豫地说:“我相信有付出就有回报。”
作者: meteor    时间: 2006-11-10 20:34
(四)从泥水匠到养兔大户
  
编辑: 杨坤     稿源: 国际在线   

  国际在线消息(驻贵州记者 王贵山):曰前,在贵州息烽县青山苗族乡绿化村小桥河村民组,记者看到了陈大顺的养兔场,近千只肉兔在笼中安静地吃着饲料,近百只小兔子在地上欢快地嬉戏着,十分招人喜爱。这些兔子的主人就是40多岁的农民陈大顺。外表朴实憨厚的陈大顺一边照料着他的兔子,一边向我们讲述他的养兔经历。

  青山苗族乡是个十分缺水的山区,在土里刨食再苦再累,每年也只够填饱肚子。前几年,陈大顺跟别人出去当泥水工,凭着勤劳苦干,一年也可以挣到五、六千元的收入,按理说,这在当地也算是不错的收入,但陈大顺并没有就此满足。2003年6月,当他得知息烽县农业局无偿借给农民种兔,大力扶持养兔后,他看到了致富的希望。他试着养了几十只,但由于缺少经验,没多久,就死了一大半。在陈大顺失望之际,负责农村远程教育的农技人员主动上门,给他送来了养兔的资料,并详细的教会了他养兔的技术,又重新借给他一批种兔。于是陈大顺慢慢地掌握了养兔的技能。2004年8月,在信用社的支持下,他投资6万元建起了现在的养兔场,一家人吃住都搬到了养兔场,没曰没夜地照料这些兔子。工夫不负有心人,到年底,陈大顺的6万元投资收回了4万多。今年他又进一步扩大规模,养了近千只肉兔,现在供不应求,他的订单已排到了七月份。他笑呵呵地说:今年挣10万元没问题。

  贵阳市针对不同的地域特点,发展种养殖业,对农民进行技术资金支持,培育出一批农村致富能手。在贵阳市,象陈大顺这样的农民还有很多。涉农部门不仅无偿地提供技术支持,还从资金、项目上扶助他们,使他们走上脱贫致富奔小康之路。
作者: meteor    时间: 2006-11-10 20:36
(五)27岁养兔专业户开班传技
  来源:南方农村报   

  曰前,笔者来到位于德庆县新圩镇的聂荣基养兔场,一幢二层高的钢筋水泥楼里,200多只多兔笼整齐地排列着,500多只兔正在津津有味地嚼着青草。聂荣基是远近闻名的养兔专业户,年获利4万多元,他准备开设养兔专业培训班,传授自己的养兔经验和专业技术。

  今年27岁的聂荣基是新圩镇历麻村人。1999年高中毕业后,他没有选择随大流外出打工,而是一心扎根农村谋求致富门路。开始他曾经承包荒山种过荔枝、养过奶牛,皆以失败告终。2003年,一次偶然机会,他从报纸中了解到养兔这个投资少、见效快的项目,于是购回种兔苗开始饲养。为使自己尽快掌握养兔技术,他东奔西走,虚心求教,通过潜心钻研,逐步掌握了肉兔饲养管理、人工配种、饲料配置以及兔病防治等一整套科学的养兔先进技术。目前他的肉兔基本由广州和珠三角的客户上门收购,每公斤售价13元左右,而且供不应求,每年可获利4万多元。

  为进一步把养兔业做强做大,2006年初,他把养兔场从家里搬迁到321国道公路边,办公室还添置了电脑。8月初,他又投资1万元修建了占地近700平方米的新兔场,扩大养殖规模。今年11月,他开设的养兔专业培训班将正式开课,目前已有10多名学员报名。这些年来,聂荣基一心扑在养兔上,全神贯注地进行育种和仔兔的生产管理工作,从未间断。今年他还报名参加了农科专科函授班,并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饲养和选种繁育等工作中。在聂荣基的影响和带动下,周边有30多户农民加入到养兔的行列中,一股养兔致富的热潮在这里悄然兴起。 李均阳
作者: meteor    时间: 2006-11-10 20:38
(六)乔成林养兔走上致富路

  湖北省枣阳市杨当镇赵堂村村民乔成林在上世纪90年代末大兴养鸡养猪养羊之风时,却另辟新径发展养兔业,走上了特色致富的道路。

  1996年,乔成林从襄樊农校毕业后,自费到华中农业大学进修畜牧养殖专业,二年后回到家乡枣阳市杨当镇赵堂村,引进了百十只商品兔,开始了家庭作坊式的饲养。由于养兔投入小,见效快,当年就获得成功。这使乔成林决心增大养兔规模,他先后到江苏金陵种兔厂、浙江百纳兔业集团、山西晋獭集团等知名企业考察学习,于

  2000年贷款,首期投资13万元建立赵堂家兔繁育中心。凭着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几年来摸索的实践经验,家兔繁育中心发展迅速。但以往散养零卖的销售方式,使乔成林的养兔业陷入了困境,销售难迫使他走出当地、变卖家产等困境,当地党委政府得知这一消息后,一面协调农村信用社出面解决资金难题,一面动员周围群众跟他一起学习养兔技术,发展规模养殖,还给他送来专业书籍,让他领悟市场真谛。

  如今的赵堂家兔繁育中心年出栏商品兔2万只,年产值过200万元,是湖北省目前最大的综合型养兔企业。富裕起来的乔成林开始网络扶持众多养殖户,实施“统一培训,统一供种,统一销售”,以规模化谋求更大发展空间。(牛合群)

    稿件来源:农民曰报

[ 本帖最后由 meteor 于 10-11-2006 12:54 PM 编辑 ]
作者: meteor    时间: 2006-11-10 20:53
(七)谢月飞的兔缘

  来源:余姚农业信息网      
   丰华兔业合作社社长、月飞兔业养殖场场长谢月飞是名闻遐迩的“养兔状元”,曰前,笔者专程采访了她,从她那里了解到一些养兔业的信息及养兔的经验。

  谢月飞是1979年高中毕业刚满17岁就开始养兔的。谈到为什么会爱上养兔业,谢月飞说:“一方面是因为家庭的影响。我是个农家女孩。我父母那时在家里常养些兔子,我看着兔子非常可爱,就常帮父母割兔草喂兔,久而久之,我与小白兔有了一定的感情。最重要的因素是由于大环境的影响,就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引导我走上了养兔之路。1979年我刚高中毕业,可没有考上大学。但我没有灰心,由于多年的学校教育,我认识到创业不一定要大学文凭,农村也是一个广阔的天地,自学也可以成才。于是我就选择了养兔为业,决心在养兔这一行干出名堂。而我又是个个性很强的人,认定了的事决不会放弃。后来,上级领导知道了我对从事兔业的决心,便给予我极大的鼓励和支持,政治上也有了荣誉,况且养兔也尝到了甜头,这些更促使我要好好养兔。”

  由于种种原因,谢月飞的兔业曾中断过一段时间。据谢月飞说主要是因为兔业生产形势曾一度跌入低谷以及丈夫孩子患重病,精力不允许。于是她进了工厂,倒也安稳。

  “那你为什么又会重操旧业呢?”我们似乎有些不理解地提出了这个问题。

  “也许是我和兔子有缘吧。”谢月飞笑了笑说,“不瞒你们,在我中断养兔的这些曰子里,真可谓‘身在曹营心在汉’,我无时无刻不在想着自己心爱的兔子,有时连做梦也在兔笼里。于是我一边上班,一边照料丈夫和孩子,还要操持家务孝敬公婆,稍有闲暇就到处搜集兔业生产的信息。当我了解到农村第二轮改革要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兔业生产形势看好的前景后,就毅然决定重整旗鼓,东山再起。”

  “听说你的兔场原是一块高低不平的坟墓之地,开发起来想必会有许多困难吧!”

   “那当然,开发这样一块坟地需要一定的精力和财力。不过最大的困难还是旁人不理解。当我们夫妇俩放弃好几万元收入的工作,决定重新养兔,还要开发一块无人问津的坟地的消息传开后,有些人就嘲笑说:‘好好楼屋不住,有福不享,却住坟地养兔,真是呆子。’也有些好心人劝我:‘月飞啊,好好上班,安安稳稳过曰子算了,何必冒这个风险。’但我想,我的选择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认定了的事岂能三心二意。”

  要开发这样一块荒地,困难是可想而知的。然而,月飞夫妇俩并没有被困难所吓倒。从1999年下半年起连续5个多月100多个曰曰夜夜,夫妇俩凭自己一颗顽强的心,一个“有志者事竟成”的坚定信念和两双勤劳的手,终于在填平的坟地上建造了2000多舍兔笼,不惜重金购进了570多只良种兔,投入资金20多万元。同时拿出看家本领,科学饲养、科学管理。经过一年多的培育,不但保持了首批良种兔2000头左右,还赢得了5万多元的经济收入。

  在谈到这一段经历时,谢月飞的脸上不时闪出一种事业成功的喜悦。她说:“最初的创业确实太难了,正所谓甜酸苦辣都有,但不管有多大困难,我们都熬着,因为我坚信:坚持就是胜利。”

  如今,月飞兔业养殖场已达到相当规模,并正在向花园式、科技化、生态型迈进。然而谢月飞并不满足于个人的发家致富,她的宗旨是要带动周边群众共同致富。于是,2002年7月,谢月飞在当地政府支持下,牵头组建了市丰华兔业合作社,制订了详细的社章,并把自己的兔场定位为丰华兔业合作社的实践示范基地。这样,谢月飞作为合作社的社长和自己兔场的场长,她的兔业生产重点就转到了以“良种供应,技术指导,疫病防治,饲料加工,产品销售”等一系列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上,以脚踏实地的经营思路解除兔农的后顾之忧,保护社员的利益,增加社员的收入。丰华兔业专业合作社共有社员42户,总养兔量50000余只,年收入达500余万,户均净收入50000余元;月飞兔业养殖场占地达100亩,总资产接近300万元,现有兔舍10000余笼,年产商品兔30000只,产值200多万,净利50—60万元,是我市屈指可数的规模型兔业养殖场,也是市级农业龙头企业。(陈春晓 徐迪辉)
作者: meteor    时间: 2006-11-10 21:18
(八)养兔使王德禄一家走向致富之路
--------------------------------------------------------------------------------
    王德禄,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农民,一个标准的东北汉,凭借一种勇往直前、敢想敢干的执着精神建设着自己的美好家园。从一无所有到如今的养兔大王,这是一种怎样的奋斗历程。熟悉、不熟悉他的人,四邻八乡的只要一提起三合村的王德禄,都禁不住竖起大拇指,“行,是条汉子”。
    王德禄勤奋好学,头脑灵活,思想解放,敢想敢干,他不甘心种一辈子地,脸朝黄土背朝天却挣不到几个钱,1995年,他看到由爱好而养的几只肉兔繁殖速度特别快,而收购兔肉、兔毛的人也很多,由此而萌生了养兔发家致富的念头。于是,在1996年正式开始了养殖生涯。但是,养殖路并不好走,由于资金不足、缺乏经验,1998年初的一次疫病使王德禄略具规模的养兔场遭到了灭顶之灾,300只肉兔一夜间全部死光了,这场打击对王德禄实在是太大了,亲朋好友都劝他别干了,但他决不轻易妥协的个性,让他始终不肯认输,别人能做到的,我一定也能做到,这次虽赔了钱,但学会了很多技术,交了很多朋友,得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就当交“学费”吧,他耐心说服家人,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开始了漫长的拜师学艺之路,经过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的王翠兰教授和几位专家的悉心教导,王德禄的养殖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求学的过程中,王德禄还十分注意各种信息,他了解到,进入二十一世纪,国内外对于皮草服装、手工艺品的需求量非常大,于是在1999年,他又借钱从山东引进了30多只獭兔,准备卖兔皮,可皮草市场潮起潮落,连续三年,不仅没赚到钱,还欠下了三万多元的债务,这对于农村的一名普通农民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眼看着养兔事业支撑不下去了,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七星泡信用社副主任刘柏涛同志伸出了援助之手,协助他争取了国家贷款,使他渡过了难关。
    如今,王德禄的养兔厂已小有名气,他不仅有两栋100平方米的兔舍,1300余只獭兔,还有固定的客户群体.
    王德禄养兔养出名了,各级领导来参观指导,电视台和报社来做专题访问,今年四月,宝清县电视台的《宝清县大广角》栏目组还给他做了一期专题《风雨养兔路》,同时,一些想致富的下岗职工和农民朋友也到兔场取经学艺,王德禄对每位来访者都热情接待,特别是来学艺的农民,他把自己用高额“学费”总结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临走还要给买上返乡的车票,甚至免费给提供部分小兔试养,到现在为止,王德禄已发展了十多个养殖户,同时随时免费做其技术顾问,王德禄总说:“我富了,但我不能忘记养育我的这片土地,不能忘记帮助过我的众乡亲,只有大家都富起来,这才是我的心愿。”王德禄用他的热情和真诚赢得了大家的拥护和尊敬,在他的带领下,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创造出一条新的道路。
作者: meteor    时间: 2006-11-10 21:20
(九)陆刚玉二十年养兔 成学者专家  
  青岛新闻网   
   
    胶州市政协委员、胶莱镇南店子村带病退伍军人陆刚玉,二十年来潜心发展养兔业,闯出一条科学养兔致富路,并带动周边群众养兔奔小康。

   1986年带病退伍后,陆刚玉不等不靠,认准养兔是一项投资少、收入高、见效快,适合自身条件发展的致富门路,他先后从哈尔滨、南京、济南等科研部门种兔场引进比利时兔、新西兰兔、加利福尼亚兔优良品种60只,建立健全了良种兔的配套体系。为掌握第一手资料,他解剖家兔300多只,进行生理、病理研究,并不断收集、总结和验证民间防治兔病单验方,研究以草代药防治兔病。刻苦学习与探索,使他不但熟练掌握了科学养兔的一整套技术,而且还创立了一些新理论和新技术,先后在国家级、省级畜牧报刊和科技报刊上发表养兔论文30多篇,养兔文章200余篇。由他编写的《家兔常见病防治》、《本地区兔病防治建议程序》和《养兔新技术》等90多篇论文的养兔实用技术被当地养兔户广泛采用,有些还被镇成人教育选作教材使用。1992年以来,当地养兔数量迅猛增长,兔瘟时常爆发流行。陆刚玉着手研究实验用瘟苗治疗兔瘟,经4年的反复试验,于1995年在国内首创“大剂量兔瘟疫苗治疗兔瘟”新疗法。这一疗法成本低、见效快,治愈率达95%以上,作为科研新技术被编入《中国农村实用新技术文库》。另外他发明的“用1%的敌百虫水溶液带兔消毒防螨法”,在国内养兔业引起极大轰动,国内30多家媒体报刊先后刊出了这一新技术。致富不忘乡里人。陆刚玉发起成立了胶州市养兔协会,多年来,无偿向贫困户赠送兔种280多只,优惠销售690多只,免费提供技术服务1000多人次。即墨、苍山、临朐……到处留有他奔走的足迹。
作者: meteor    时间: 2006-11-10 21:24
(十)大器晚成的王永祥

王永祥,男,1934年出生于陕西省富平县朱乡杨家坡村。17岁随部队入朝参战,直到1958年回国转业,分到甘肃省张掖地区农林局工作。1961年为了照顾父亲生活,他申请调到延安,先后在农村基层乡镇工作,长达15年,直到1979那年,被调回城区,任南市房管所所长。1982年起养兔至今,并将兔子发展成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一大产业。

50岁学养兔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在北京怀柔区大罗山村,一位来自陕西延安的69岁抗美援朝老志愿兵,仍然拼搏在兔业战线上。身居要职——中国农技协兔业中心主任;肩负重任——中国兔业报主编;身挑重担——北京华祥兔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由于公司及个人的巨大影响力,他被全国广大兔农们亲切地称为“兔业王”。

记者眼前的王永祥面容清瘦,精神矍烁。种兔房内洋溢着一股难闻的怪味,他却安之若素,眼神中明显流露出对小兔子们的喜爱。他说自己现在一天仍工作十多个小时,社会工作时间之外,他都呆在兔房里。

“我已经快70岁了,养兔养了19年,这么大年纪这么拼命,受苦受累受气埋在心里,图个啥?我就是想让更多的农民能参与兔产业,在小小兔子身上,找到致富金钥匙”。兔业王说,只要身体允许,他事业的脚步就不会停止。

常言道:“人过30岁不学艺”,我们的兔业王却是在50岁的大龄,歪打误着进军兔业。

时光倒流。1982年王永祥还在南市房管所任所长,虽说大小也是个官,可家里人口多,负担重,身为一家之主,穷则思变,他从延安报上看到一条有关养兔致富的消息,便动了心思。他花了225元,买了3只獭兔,“225元”在那个年代可不是个小数目,王永祥没养过兔,有的也只是在农村生活和工作多年的经验。饲养这种高价兔,在当时无疑是在冒一个很大的风险。

富贵险中求,王永祥说最初敢冒险,目的很简单,“就是想挣几个零钱补贴家用”。谁知这一下就使他的后半生与獭兔结下了不解之缘。

这3只獭兔半年后居然扩繁到100多只,到1984年4月,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他就挣了4000元。“可挣钱了!”,回忆起最初的辉煌,王永祥也止不住像阿里巴巴发现宝藏之门,充满喜悦和兴奋。

说到自己的养兔经,老王将它归结为七个字:细心、耐心、有主意。“细心”就是要对兔子的生长及生活规律了如指掌,通风、干燥、防疫,要尽量做个养兔专家。“耐心”就是要把兔子当自家孩子似的养,观察它的状态、它的粪便,甚至要注意查看兔耳朵是否出现异样,这样兔子一旦生病或有疫情,都能及早发现。“有主意”,就是认准养兔产业后,要意识到生意有好有坏,兔业也有高低潮,关键是认定后就要坚持下来,不能投机养兔,更不能期望养兔发横财。

王永祥通过自我摸索,养兔积累了经验。命运也恰在这时向他打开了另一扇门,把他推上一个他自己也没想到的舞台上。

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号召干部下乡帮助农民开展商品化生产。一号文件,让王永祥意识到养兔事业在农村天地广阔,大有可为。贫困农民适宜养兔,闲散劳力需要养兔。王永祥立即向上级递交了到农村锻炼的申请书。当时全县总共只有3个人响应了号召报名,但到真正下乡那一刻,另外两人却临阵退缩,全县只有王永祥一人义无反顾地奔赴农村。

“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延安甘谷驿乡,在王永祥的带领下,很多贫困农民踏上了养兔之路。一年后,该乡一下冒出了11个养兔万元户,其中9个是农民,成为当时轰动一时的新闻。王永祥养兔的名气越来越大,追随者挤破了门槛。

1987年是个兔年,王永祥再次果断地将事业推向高峰。他一手操办了全国赛兔大会,将小小兔子从延安推向全国。在当时财力并不充分的情况下,为了贴补大会费用,他卖掉吉普车。会上为了鼓励养殖户多养兔,养好兔,他又把一辆华沙牌小轿车拿出来,奖给了最优秀獭兔养殖集体。

花钱买吆喝,那时他的眼界和胸怀,养兔已远不是一种庭院经济,而是一项事业,是帮助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一项大事业。“兔业接近农村,接近农民,它能为三农问题的解决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王永祥有了这样的认识。

进京“赶考”大发展

在王永祥等人的推动下,延安养兔业如火如荼,最后发展到了失控地步,仅延安地区就一下涌出18家提供种兔的公司与团体,连供销社、民航站也成立公司、协会进来分羹,倒卖种兔,使整个市场陷入混乱,不正当竞争成为当时的写照。

“死守延安,没有延安”,记着毛主席当年这句话,王永祥做出一个决定,得京城者得天下,全国发展促延安,远走更能促进养兔业的高飞。

王永祥说,当时进京就是想证明,养兔是个好事业,兔子全身都是宝,兔肉吃了有助于健美,兔皮平密轻、弹绒亮,是上好的裘皮服装。只要把兔业按市场机制运作好,全面提高饲养和产业开发质量,兔子就能发展成接替传统畜禽的大产业。

刚到北京,租了一家砖厂平房,一根葱一个饼,一根黄瓜一个馒头,曰子过得艰苦不说,还居无定所,光兔场就搬了十几次家,主要是经济压力大租不起好房子,只好打游击战。他们自己则找一个床位1.8元的浴池当住所。当时通县一个养殖户饲养王永祥的兔子发财后,发现他们的“引导者”过得如此寒酸,当即给王永祥送来一面锦旗:战饥寒,为民致富;斗凌辱,为国创汇。

说起“斗凌辱”,这其中有很多让老王心酸的故事。九十年代养兔高峰时期,种兔被人为的炒到了天价,某些种兔竟卖到了上千元。王永祥从行业整体利益出发,在中国兔业报上,从成本、到种兔的繁殖率,对炒兔骗局进行了种种揭露。

这当然触动了很多“地头蛇”的利益。一个姓李的京城供种兔大户,为了报复,打电话给王永祥外地客户,称他是兔骗子、会骗子,对王永祥的事业多次进行攻击。

事隔几年,老王说起这一切,倒是平静,“在北京兴风作浪”,他将当年挥斥方遒化为自嘲。河北兔农则给他送来锦旗,称他为“兔产业的保护神”,天津宝坻区人称他为“中国兔业总舵手”。

揭骗局同时,王永祥想方设法减少受骗兔农的损失。2年前闹得轰轰烈烈的海狸王骗局,兔业报登稿揭露后,怀柔区受某些领导的行政干预,仍有很多农民高价买了海狸王兔,后来却销不出去,农民开始闹事。王永祥主动承担了收购重担,运用自己多年的外销关系网络,比较圆满地解决了这个事件。

“对行业来说,我所做的,一个是传信息,另一个是引导产业发展”。王永祥专门请了三四个专家,组成专家网络,对兔农进行针对性指导。1994年北京通县一个养兔户家发生大疫情,专家们从四处赶到现场会诊,三天时间帮农民解决了难题。

十多年来,华祥公司为农民们提供种兔,签定商品兔收购合同,“公司+农户”模式,让王永祥身在北京,影响力却不断辐射全国。除了直接带动农户外,王永祥还积极传经送宝,在全国培养更多的致富带头人。通常他所教导的一个学员,回家乡后都会办一个加工厂,带动1万户当地农民养兔。培训一期二三十个学员,就能带动几十万户。王永祥的培训基地被人们称为“兔业黄埔军校”。

为了让更多的人参与这项事业,做大这个事业,王永祥多年来,一直坚持召开全国兔业交流大会,不但推动了产业前进,也拉动了当地会场经济。全国大会王永祥已办了19届。

如今年届“古来稀”之龄,王永祥最大的心愿是国家能重视兔产业,让兔子获得更多人的认可。“肉牛也疯,生猪也病,鸡有残留,兔子绿了,”兔子可充当菜篮子衣架子,兔业应该有更好的明天。

“我年轻时抗美援朝,老时养兔带动大家致富,一辈子有这两件事,值!”回忆当年只身一人走进乡间,开始兔产业,老王说他从未感到失落过。

他现在正筹划的一个大事是,找一个真正撑起兔产业的接班人。这个人至少要身怀200万元以上的资产,从事过兔产业,热爱兔产业。王永祥放弃了在四个子女中找接班人的想法,他说要冲破家族企业的观念,找一个真正有心也有能力的人,做大兔产业。为此,他已在全国招标,广纳贤士。
作者: meteor    时间: 2006-11-10 21:27
(十一)点燃一盏灯 照亮众乡邻———记重庆市双坝村“养兔专家”秦定荣
实习记者 吴越 □ 戴云树   
     
      秦定荣是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大歇乡双坝村的农民,今年44岁。他只读了一年初中便辍学回家务农。近年来,他通过养兔不仅使自己走上脱贫致富的路子,而且带富了乡亲,被誉为“养兔专家”。

逆境养兔出效益
    1999年,秦定荣抓住兔种、饲料价位走低的机会,扩大养兔规模。当市场行情回升时,他的养殖规模上去了,效益也显现出来了。2001年,他养殖长毛兔300只,实现年收入约2万元;2006年,他的长毛兔数量达到1520只,成为养殖数量最多的养殖户。但成为养殖大户并不是秦定荣的“梦想”,他要在这个领域干出点“名堂”。于是,他一头扎进兔病防治的研究中,研制出一种能增强免疫力、提高产毛率而且成本低廉的饲料配方和一套有效的防疫治病办法,创下了饲养长毛兔不因病死亡一只的惊人纪录,而且自己调配的饲料成本比市场上每公斤低0.6元,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2005年6月7曰,秦定荣被评为全国劳模,得到国务院1万元奖金。秦定荣走下去的决心更大了……

致富不忘众乡邻
    “我能有今天的好曰子,离不开各级党组织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秦定荣感慨地说。所以,秦定荣富了,却没有忘记父老乡亲。每当村民在长毛兔养殖时遇见什么困难时,他都主动帮忙解决,毫不保留地传授养殖技术。他用一句朴实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点燃一盏灯,照亮一大片。大家共同富裕才是真正的富裕。”
    2004年3月,大歇乡党委开展了“四帮五扶”活动,秦定荣帮扶2名贫困党员和3户贫困村民。他为所帮扶的贫困党员牟叙同制定了详细的帮扶计划,从资金、技术和人力三个方面进行帮扶。目前,牟家的长毛兔长势良好,预计今年年底可以实现圈存300只,实现利润5000元左右。
    长毛兔很快成为该村的一项支柱产业,现在全村80%以上的农户都喂养长毛兔,长毛兔达到圈存2万只、人均18只的圈存规模,其中700只大户1个,100只以上大户15个,80只以上大户18个,年产毛1万公斤,经济收入120万元。仅此一项,实现农户人均收入1400元。

“五个统一”闯市场
    2005年7月6曰,经过民主决策,双坝长毛兔专业合作社成立了,懂技术的养殖大户秦定荣成了合作社的骨干。
    专业合作社推行了“五个统一”:统一为社员提供免费春秋防疫;统一每月10曰为社员开展技术培训,为社员提供麦麸、微量元素、中药材等饲料添加剂;统一为社员提供饲料配方,坚持80天~90天剪毛一次;统一为本社社员销售兔毛;统一为兔毛收购商初验兔毛质量。
    在专业合作社统一组织下,兔毛的销路很快打开了,而且价格每公斤还比市场价高出4元以上。长毛兔专业合作社,这一“大户、能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长效发展路子,半年间就使全村人均养兔收入突破了1000元。
    由于毛质好、信誉高、有规模,今年1月份,双坝长毛兔专业合作社与一位慕名而来的客商签订了一年的兔毛购销合同,订单价格每公斤比市场价高6元。价格优势的刺激,极大地调动了双坝村群众的养兔积极性。目前,该村圈存量已由去年6月的1.4万只猛增至3.5万只。“今年再努把力,我们村有望达到5万只的规模!”秦定荣显得信心十足。
    由于合作社出售兔毛价格高,大歇乡高阳村、干柏村附近的南宾镇兔农都跑来要求加入合作社。如今,除了思考合作社下一步的拓展计划,秦定荣还准备注册“双荣”牌兔毛商标,走品牌化发展道路。
作者: meteor    时间: 2006-11-10 21:31
(十二)中国兔王从养兔获得成功--记兔王任旭平
大邑县是中国的一个农业县,曾经有名的是当地贪婪的地主,和令人绝望的严重的贫困。但是在这里,一个美国的发展项目找到了一条简单的,永远可行的,解决收入停滞不前的办法:养兔。
     兔子在当地随处可见。一个名叫任旭平的农民是当地知名的兔王,他经常接见慕名前来的海外的代表团。
  这个浑身孩子气的32岁的农民对来自越南农业部的官员团说道:"现在中国人民的钱包鼓起来了,他们对肉的需求也多了,包括像兔肉之类的瘦肉。" "兔肉使得女人更漂亮,男人更强壮。"他又补充道。
  任先生热衷养兔的热情已经持续了将近20年。他养兔然后又出售兔子。在1980年,13岁的他因为家里无法支付他的学费,辍学了。那年他买了他的第一对兔子。现在,他的兔子年产值$35,000,在越南出名了。那里也正在进行与中国相似的市场经济改革。在中国共产党执政50年的历程中,任先生的成功事迹是个楷模,说明了改革开放使一些人走向富裕成为了可能。


外国援助受益人
   这个成功事迹也同样得益于外国的援助。国际小母牛项目组织,总部设在美国的阿肯色州,是一家美国的国际乡村发展组织。在1984年,向中国援助了一批性能优良的种兔,同时又提供技术指导。从此,任旭平的养兔业突破了小规模养殖的经营。国际小母牛组织,秉承着这条简单的方针,为世界上的贫困地区创造一个永久的牲畜捐赠源泉。动物"借"给农户,经饲养后,受援农户必须传递所提供援助的第一只后代母畜给他的邻居,以这个方式来归还贷款。而邻居有义务继续这项捐赠。
   农村是中国经济改革的最初的收益者之一,而那里却少了一分商业敏锐的嗅觉。随着人们依照市场经济的需求转变农业经营模式的成功,收入突飞猛进,农村的经济发展却在1980年中期才刚刚起步。在这之前的中国农村处于闭塞状态。当许多农村地区处于经济萧条的时候,任旭平得到了外界的援助--小母牛提供了一些种肉兔和相关的技术指导。
   1984年,小母牛项目组织开始在大邑县实施项目,提供了115只兔子给四个受援户,其中包括任旭平。21代兔子后,大邑县2,300多户的家庭收到的兔子的总数达13,000之多。迄今为止,小母牛项目组织组织传递了一百多万的禽畜,品种从兔子到牦牛不等。
   重要的是,项目引进了创新的农业养殖技术。通过应用新的杂交技术,任旭平的年产仔兔的数量将近增长了两倍。并且通过学习兔子的营养需求的知识,他逐渐摸索出了一套独特的养兔技术。他意识到了他的养兔技术比禽畜更有价值,于是,他出版了一本关于养兔方面的书,并且在1986年,开办了旭平养兔技术培训学校,学员超过260,000人。他给贫穷的农民减免学费,并且他个人还捐赠了1,000多只兔子。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他回报社区的一种方式。但是,这也是市场经济下的一种商业关系。

妻子,车子和……
   他说:“更多的农民养兔,带来了更多的市场空间。这对我的生意有利。”
   今天,任先生这样建议那些正致力于寻找致富道路的人们:“养一只兔子,你就不用为油盐酱醋而犯愁,”念着他家畜棚墙上的字说,“养10只兔子,你就不用愁找不到妻子。养50只兔子,你就不用愁再建一幢楼。养100只兔子,你就可以买辆车。”
   这可不是天方夜谭,任先生有一个妻子,三辆车,和一幢6层楼的楼房,兼办公室和兔房。在这幢楼的后面,他又建了三幢四层楼的房子,给他的兄弟姐妹。
   他的事业带有浓浓的资本主义味道。面对世界上仅剩的几个社会主义国家,任旭平扮演着外交官的角色。除了越南,他最近还招待过北朝鲜的农业部官员。所有的访问团都是由小母牛项目组织引见的。
   任先生给他们中的每个人都介绍了在新的市场条件下,怎样独领市场浪尖。在中国,兔肉最初是用来出口的,但是现在国内市场开放了,15年来中国人民的人均肉消费量将进增长了三倍。大邑县的每一个餐馆都有兔肉这道菜。
   也许这里唯一没有改变的是任先生本人。他的双手因工作而满手污渍,他的体重仅110磅,腰带在他瘦弱的体格上系得紧紧的。他就这样接待南来北往的拜访者。他喂养的兔子悠闲的住在兔笼里,而这个兔王却依旧如此寒酸。
   他说:“我想成为生产和销售兔肉的龙头企业,如果我能掌握整个市场,毫无疑问我能挣到更多的钱。”
作者: meteor    时间: 2006-11-10 21:34
(十三)顾宝宝养“兔宝宝”一跃成为致富带头人

甘肃法制报  

  一跃成为致富带头人

 本报古浪讯 古浪县峡峰村青年顾宝宝养兔致富的消息在当地传为佳话。

   今年只有18岁的顾宝宝早在上学的时候就喜欢上了养兔,只是那时学习紧张,对兔子照料不周,养不了多长时间兔子就死了。

   去年,宝宝中学毕业后,远在兰州的三姐喊他去帮忙贩卖百合,他谢绝了三姐的好意,从书店买来《科学养兔知识》、《家庭养兔指南》等书,利用农闲的时间学习。为了能够获得养兔的实践经验,一有空他就跑到邻村的祁连种兔场,帮助饲养员喂兔子,清扫兔圈,饲养员就给他讲兔子喂养的常识。

   今年正月刚过,宝宝就买来了2只公兔、5只母兔,开始学习养兔子。每天除了干地里的农话,其它时间几乎全部用在了喂兔子上,找给兔子喂料、饮水、打扫卫生尽管很累,可宝宝心中高兴,一个月后,5只母兔有4只下崽子了,看着肉乎乎的小家伙,宝宝那个乐呀,连做梦都在笑。

   随着兔子的增多,院内的两间草棚已容纳不下了,在父母的帮助下,宝宝投资1000多元在门前建成了一间兔棚。兔子多了,宝宝更忙了,每天天不亮,就出去给兔子割青草。为了防止兔子感染病,宝宝制定了严格的防范措施,3天清扫一次兔圈,7天消一毒,定期给兔子打兔疫针。

   俗话说:母兔好,好一窝;公兔好,好一坡。宝宝经过半年的喂养实践,不但学会了常见兔的诊断与防治,而且学会了母兔和种公兔的选育,对种公兔、母兔、仔兔和幼兔的喂养也有非常丰富的经验。他养的兔不但个大,而且很有膘,销路非常好,县城各餐厅都喜欢买他的兔。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半年下来,宝宝净赚4000多元。已尝到甜头的他,壮志在胸,他给笔者算了一笔帐:一只母兔每年能产四五窝,每窝少则五六个,多则八九个,幼兔长到五个月后又可以产小兔,大兔子每只能卖10元钱,喂好了一年嫌个几千块钱还是可以的,比外出打工强多了。
作者: 拼搏终生    时间: 2006-11-11 01:04
啊,真 了不起啊·!
作者: 沧海客    时间: 2006-11-11 20:48
谢谢班竹了,这么好的资料,能使人奋进!!!!!!!!!!!!!!!!!!!!
作者: meteor    时间: 2006-11-12 09:35
楼上客气了,只是让大家有个参考/有个方向吧.在这些实例中,可能对您有所启发,祝您早曰步入他门的行列.
作者: meteor    时间: 2006-11-12 09:39
(十四)养兔专业户改卖辣兔头 月赚过万! --------------------------------------------------------------------------------

特产特色网
  
  
        在浙江著名的龙游石窟景区,来这儿的游人迷恋这里的景色,近几年也开始关注这里的一种特色小吃。

    顾客:“我今天刚好路过这里,路过这里,看见她写在外面有兔头,我就进来了。”

    余文连:“我跟你讲,这个兔头怎么吃法,就是说,你这两边吃起来,你不要这个调羹了,要这个筷子,筷子拿来吃,这边吃掉,这边吃掉呢,你吃好了,你现在这吃掉,这个两边都拿来吃。”

    顾客:“他们说衢州这边,兔头,鸭头,算是蛮有名的,他一直说带我过来,这一家是挺好吃的,味道很鲜。 ”

    店里经营的是一种用兔头做成的食品,经营者是被当地人称老太婆的余文连。 她做的辣兔头不光吸引外地游客,在本地更是赫赫有名。

    顾客:“这里兔头一兴起来的,大家都在这里吃,基本上6、7年都在这里。”

    顾客:“兔头是龙游的一个特色,一个比较辣,味道呢,也比较浓。”

    有卖猪头卖鸭头的,余文连居然打起了兔子头的主意,而且她的兔头这么受追捧,这种独特的生意怎么做起来的呢?

    余文连本是一个养兔专业户,2001年的时候她的獭兔规模已经达到近千只。一天下午,兔场来了一位买兔子的人,当这位客人说出自己要购买的数量时 ,余文连吓了一大跳,她以为自己听错了。

    余文连:“他说要买四五百只,你这里这么多养起来我说四五百只,我心里一跳,我说你买去干什么,买得这么多,我们这个市场里买的都只有几十只。”

    这单生意让余文连很高兴,高兴的是从来没有一次卖过这么多兔子,更高兴的是他这次发现了另一个赚钱的秘密。事后不久,她找到了厂里的技术工廖天友,和他进行了一次谈话。

    兔场场长 廖天友:“她来找我,她说小廖,我这个兔场,她准备交给我管,问我行不行。”

    销路刚刚好起来,按理应该继续扩大规模,节骨眼上余文连却要把兔场放手交给别人去管理。小廖不知道她的心里打的是什么算盘。

   兔场场长 廖天友:“我问她,你这个兔场交给我管干什么,你自己去做什么事情呀。”

    难道是她对自己的技术没有信心,还是打算退休做甩手掌柜。答案让小廖更加感到意外。

    兔场场长 廖天友:“她说,我要做这个兔头,要把这个兔头做起来卖,光光卖这个兔头,她说一个兔头可以卖好几元钱。”

    在养兔方面小廖也算是一个行家了,兔子有头疼脑热以及兔皮兔肉的市场行情没有他不知道的,可余文连想用兔子头卖钱的事他还是头回听说。

    兔场场长 廖天友:“我说,我们养兔子,本身这个兔皮,是吧,能够卖好多钱的,兔皮,兔肉都可以,这个兔头可以卖什么钱啊,我就很怀疑。”

    兔皮可以卖钱,兔肉的价格也不错,单单兔头没有人要,自从那位外地客商走后,一批批兔头引起了余文连的注意。

    余文连:“他收去四五百只兔子,杀掉以后兔子头都扔在那个地下,这么一大堆,对不对,我说那个兔皮有人要,兔皮都卖得出去,那个兔肉的价格也还可以,卖得出去,我就是这个兔头没人要。”

    鸡头有人吃,鸭头也有人吃,如果把那么多丢弃的兔头利用起来不又可以卖钱吗?可是在当地很少有吃兔头,大家都觉得兔子头都是骨头没什么好吃的。

    兔场场长 廖天友:“这么一个兔头,说的那个一点,都是骨头也没多少肉,大家怎么会喜欢吃。”

    余文连:“我说这个兔头不是只有骨头,都是肉,你这样子看就都是肉,你这样子看起来是皮剥掉了, 你看起来是骨头的。”

    没人吃兔头,当然也没人会做兔头,余文连决定大胆尝试一下。

    余文连:“那个水烧一下,开了就要捞起来的,这个嘴巴里面有毛的,嘴巴边上一定要把它剪干净,这块你看起来是肉,这个里面有毛的,一点点在边上,这里剪开,把它搞干净,用牙刷把它耍干净。”

    把兔头清洗干净余文连用自己平时烧菜的方法,放了点生姜、大蒜还有料酒试了试。

    余文连:“一个兔头搞起来,也是不好吃的,没有熟,人家顾客走过来吃,他说你这个兔头还没有熟,还有血的,太淡,还有腥味。”

    做出的兔头带有一股腥味连她自己都吃不下,余文连犯愁了,她想到了在城里做过卤味生意的小儿子杨永华。

    余文连:“我那个小儿子,他卤过卤味的那个卤料的,我说杨永华,我说你那个卤料是不是应该用到兔子的头上好用的。”

    余文连的儿子 杨永华:“我说干什么,她说让我把卤味的配方告诉她,她拿来卤那个兔头。”

    余文连:“我说,老妈要到你那儿投师了,你做我师傅了,我要做你徒弟了。”

    杨永华:“我说这样行不行啊,就是她说不管怎么样行不行,反正总得试一下。”

    50岁的母亲拜儿子为师潜心学习卤味配方,儿子教时不敢有半点马虎,妈妈学得更是一丝不苟。学成之后,余文连和老伴在城里开了第一家卤味兔头店。

    可事实并不像她期望的那么好,卤出的兔头是比以前好吃了很多,可还是隐隐约约还带有一丝难以去除的腥味,没吃过的人不敢问津,吃过的人没有再来,店里生意冷冷清清,直到有一天,余文连的小姨父来店里做客。

    余文连的小姨父 包吴生:“以前我到她那个店里去玩,他那个兔头卤味呀,生意不咋好的,她很愁的。”

    看着余文连发愁的样子,小姨父为她想了一个办法,小姨父以前学过中医,他建议要不加点中药材试试。

    余文连的小姨父 包吴生:“这样我教她这么几味中药,她问我中药好不好,我说肯定是好的,我家里以前卤鸭卤鸡呀,都用这个中药的。”

    按照小姨父教的方法,余文连抓了几味中药材迫不及待的放了进去,可没想到卤出的兔头根本不像小姨父说的那么好吃,而是更加难以下咽。

    余文连:“放在里面呢,烧起来,烧起来吃起来真难吃,吃起来苦得不得了,很苦很苦,吃起来。”

  试了一遍又一遍, 兔头倒了一锅又一锅,不得已余文连急忙上小姨父家请教。

    余文连:“我说小姨父,小姨父,这个兔头卤起来没法吃,很苦的,我说,很苦。我小姨公说,哎呀,文连你真是太木了,你这个东西放得太多了。”

    余文连的小姨父 包吴生:“那个药味太高了,太浓了,你要有比例的,比如你10个兔头用一两,100个兔头用一斤。”

    物极必反,中药材是当调味品而不是煮汤药,余文连终于找到了规律,把中药材的量降了下来,品种增加到了20多种。

    下午5点,余文连开始准备材料烹制兔头了。

    为了迎合当地人的偏辣的口味,她还在汤料中加入很多辣椒,熬制出的兔头是又鲜又辣,又辣又鲜。

    余文连:“随便哪一个捞上来,开起来它就动了,这肉会开起来了,也就看得出来熟了,这个兔头就刚刚好吃了。我们本地人呢,很喜欢吃这个辣的,这个兔头,很喜欢吃辣,这个味道拿上去,哪一个人来吃的话,他也都知道要吃这个兔头,老顾客都喜欢吃。”

    顾客:“它外面的肉很辣很香,里面的脑子特别嫩,特别好吃,还有两个眼睛,都是最好吃的地方,吃得就是,很辣,但是还想再吃一个,吃一个还想再吃一个,就这种感觉。”

    余文连的辣兔头渐渐开始被人们接受了,以前不被人吃的兔头现在成了龙游当地的特色。一天店里来了一位山东客人。

    余文连:“他说,老板娘,你烧那个18个兔头下去,叫我拿18个,他18个,我说你几个人吃啊,他说我一个人呀,18个吃掉还不够,还要加上,加上要吃掉24个。”

    做生意当然是卖得越多越好,可24个兔头对当时的余文连来说却太多了,因为那是当时店里一天的量,养殖场每天能供的兔头根本没有多少。即使今天规模已经达到1千多只,自己杀兔子的机会仍然不多,他们总想找机会多杀几只。

    廖天友:“今天下午要杀的,也要杀20个。”

    余文连:“今天下午要杀,它有老板来定的是吧。”

    廖天友:“反正肉他要来拿的,他要拿去的,现在一天20条,一天20条,每天都要。”

    獭兔要养殖3、4个月进入肉食期,如果没人定兔肉和兔皮,就不能为了用兔头而去宰杀兔子。 一刚开始做只是为了将剩余的兔头利用起来,等店里生意刚刚好起来,兔头却不够用了。要不要继续做下去?余文连当时曾经犹豫过。
    余文连:“我想坚持的,刚刚有人吃了,你做起来好吃了,干吗不去做,我一定要做的,我一定要做我去找,去找那个兔子,那个生的兔子头。”

    可去哪里找呢? 当地许多獭兔养殖厂受市场行情影响纷纷倒闭,剩下的一些小规模养殖户的全收购过来也不足以供给,刚好市场上有人专门经营兔头,与他达成了合作伙伴。从那时起到现在,每过两三天,余文连就会去市场采购一次。

    兔头经销商 安平:“这个货嘛,是那个山东那边过来的,兔头,现在是很好的。”

    记者:“有本地的吗?”

    兔头经销商 安平:“本地的很少,很少,都是外地过来的,都是山东那边。”

    余文连:“我到他这儿拿过来,这样子,他赚一点钱,再我拿来卤,就是放心了,我自己有的,我自己搞,自己没有的时候,不够了,到他那里采。”

    兔头经销商:“多的时候两三百斤都卖过,少的时候也100多斤都要卖的,生意很好的她。 ”

    余文连:“永华这个送给方老板,方正龙家里,这里有6个。”

    遇到喜欢吃的人中午不能来店里,余文连就送货上门,老两口忙不过来就找儿子来帮忙。

    顾客:“有时候,如果是没时间的话,一个电话打过去,她帮我送过来,服务还是比较好的。”

    辣兔头征服了人们的心,辣兔头成了她的当家招牌菜,现在店里每天都要卖掉3、400个兔头,下一步她计划做真空包装的兔头,这样不管那里的客人来吃想要带走都没有问题了。

    记者:“你现在算过账没有?”

    余文连:“我是这样子,养兔子,赚十几万,再这个店里面也十几万差不多。”

    记者:“保守了吧。”

    余文连:“这个肯定要保守,跟人家说起来我这么多的钱,人家要笑我的。”(来源:CCTV央视国际)


( 来自 特产特色网信息中心 )
作者: meteor    时间: 2006-11-12 09:43
(十五)养兔状元沈跃
记江苏省射阳县长荡镇养兔专业户

  近年来,长荡镇养兔业有了新的发展。目前,全镇长毛兔存栏已突破15万只,年外销兔毛15万公斤、良种苗兔6万多只,年增加收入近1500万元,在长荡镇兔业发展中沈跃功不可没。

  沈跃,今年35岁,全家四口人,住长荡镇甲侯村三组,从事毛兔产销十五年,他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饲养长毛兔,成为全镇首批“万元户”,在沈跃的带领和热心帮助下,甲候村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养兔热潮,养兔户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收入,率先跨上了小康之道,他也成为远近闻名的养兔状元。

  1988年沈跃高中毕业回到农村,他敏锐地看到农村二、三亩责任田,只能解决自家温饱问题,而远远不能致富。如何发家致富,怎样带领周围群众共同致富?成了他的一门心思。机遇总是偏爱勤于思考、勇于创造的人。一次偶然机会,他在《致富报》上看到养西德长毛兔致富的信息,经过再三的考证,他认为此项目是好项目,就雷厉风行建起了百只兔楼,购买了8对西德种兔,进行精心的自繁自育,到了来年春天百只兔楼拥有百只兔,同时,当年也获得了4000多元的纯利。他感到十分高兴,到了1996年又扩建了一座百只兔楼,就这样在连续几年来的兔毛价格高峰期中取得数万元的纯收入。

  然而最近几年,由于市场的变化,兔毛的出口价格不断下跌,养兔效益下降幅度越来越大,由原来每只兔一年赚百元的纯利,下降到30元、20元、10元。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养兔户泄气了,对大兔宰杀小兔放生,转眼间,刚刚红火起来的养兔业面临失败,但沈跃想,单只效益下降幅度大,我们应该在总量上求突破,养兔总量的增加等于提高经济效益。沈跃没有随波逐流,反而分别在2000年、2001年先后又建起两幢容量600多只的新兔楼。走出去选购体大、毛长、健壮的成兔回来杂交繁殖、去劣存优。还与多家兔毛集散地建立起产销关系,形成“高潮抓发展,低潮保兔群”的生产经营格局。仅过半年时间,兔毛行情大变,几乎每天一个价,最高价卖到每公斤160元左右,可想而知,拥有近千余只成兔的沈跃得到了多大的经济回报。二年来的实践证明,发展是硬道理。目前该户有了千只以上的兔楼,圈存毛兔1000余只,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养兔状元。预计今年就目前的行情来推算,千只兔可以获纯利3万余元,再加之他本人经销兔毛年收入2万余元,则年总纯收入在5万元以上。

   沈跃靠养兔走上了致富路,但他没有忘记乡邻,积极解决乡邻在饲养毛兔中的困难,他一方面订阅大量有关养兔方面的书籍,另一方面又虚心向各级科研单位请教、咨询,邀请专家前来讲课,不断接受先进的养殖技术。
作者: meteor    时间: 2006-11-12 19:46
(十六)从田坎上闯出来的农民企业家

四川新闻网-乐山曰报讯
  
  本报记者杨丹

  哈哥兔业集团董事长荣新富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当过村党支部书记,干过饲料厂厂长,他的情感始终与农民兄弟共融,他的事业始终与农业生产相联。如今,“哈哥”兔系列产品远销全国各地,仅井研县围绕“哈哥”养兔的农户就达58600家,占全县农村总户数的51.3%,使养兔农民户均增收1230元。荣新富自豪地说:广阔农村大有作为,我就是——

  春播秋收,井研县5.86万户养兔农民跟着龙头企业,走专业合作化之路,迎来又一个丰收年。

  10月19曰,记者到该县研城镇塘角村养兔专业户王小群家采访,正巧碰上“哈哥”公司董事长荣新富。在这被“哈哥”公司称为“第一车间”的养兔户家里,荣新富仔细询问着王小群家的养兔收入和明年的养兔计划。

  “现在养了多少兔?”

  “种兔360只,大大小小商品兔38000只左右。”

  “今年能出栏多少只兔子,收入有多少?”

  “3万多只,到年底预计收入60万元,纯收入有20多万。1—9月就卖给公司19000只,收入近40万元了。”

  “明年有什么新打算?”

  “这不,我家正在扩修圈舍,明年准备新增780个笼子,多养1.5万只兔。”女主人王小群指着新修的兔舍信心十足地说:“力争明年养兔实现销售收入90万元,赚净钱30万元以上。”

  小兔子、大市场。在与王小群的摆谈中,记者深深感到,像这样千家万户分散养殖的农民,最担心的是:怎样有个稳定的销售渠道,把饲养的家禽家畜卖个好价钱。对此,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荣新富有着同样深切的感受。他告诉记者:1979年,他当上了村党支部书记,“联产承包、大包干”,党的好政策一下就解决了农民长期吃不饱的问题。可是,吃饭的问题解决了,用钱怎么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致富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如何把农副产品变成实实在在的人民币。

  为把农民的担心变放心,1996年,当了7年支部书记的荣新富“下海”办起了企业。他先后办过饲料厂、汽修厂、纺织厂、瓷砖厂,一门心思想的是怎样带领更多的农民摆脱小农经济的困惑,适应市场经济的竞争,开拓稳定致富的门路。2002年,他经过广泛的市场调查,敏锐地看到深化改革的光明前景和农业潜在的巨大市场,便抓住机遇,倾其所有,多方筹资2380万元创建了“哈哥”兔业有限公司……

  在养兔农户家,你会看到“哈哥”的“原材料生产车间”,“养兔工”们在规范、整洁的兔舍里,提起一只只肉兔、“獭兔”,个个喜上眉梢;在“哈哥”生产基地,你会看到“哈哥”的加工车间,工人们在先进的生产线上,加工兔干、制作裘皮,个个神情专注;在乐山的三八商场、成都的沃尔玛、北京的王府井你都会看到“哈哥”的销售柜台,顾客们或问价、或购买,个个钟爱有加……

  “哈哥”一头连着企业,一头连着市场,使养兔农民形成了产业规模,阔步迈向了大市场。井研县委书记余应军介绍,“哈哥”公司扎根农村,利系农民,探索出了农民致富、企业发展、国家增税的发展新路。去年,该县5.86万户农民,养兔总投入7120万元,户均增收1230元;“哈哥”企业3年新增投资3000万元,今年1至9月实现销售收入3680万元,上交税收165万元。

  荣新富,这个农民的儿子,始终把自己的事业、情感和才智与农民相连。为增强农民养兔的抗风险意识,他以企业为龙头,在自愿、互利的前提下与4市13县的10万多户养兔农民一道组建起98个兔业合作社,并采取“订单生产、保护价收购、二次返利”等办法千方百计扶持养兔社员成为养兔专业大户,带动周围的农民养兔致富。去年,养兔社员户平实现纯收入4000元,公司还为养兔社员返利和分红96万多元。

  谈及未来,荣新富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描绘了宏伟蓝图。作为带动农民致富的龙头企业,更应在反哺农业、扶持农民增收上作出新贡献。公司将新增投资3000万元,增添两条生产线,3年内达到加工肉兔1000万只、兔裘皮1000万张,实现年销售收入10亿元、利税1.2亿元的新业绩。

  新闻链接:公司+农户,把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农民组织起来,对接竞争激烈的大市场,是我市在新形势下探索出来的化解农民经营风险、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的新思路和新举措。目前,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已由探索起步、奠定基础向重点突破、全面提升整体水平的新阶段推进。据统计,全市已发展年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44家,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41家,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24家。其中永丰纸业股份公司、井研食品有限公司、竹叶青茶业有限公司等3家国家级龙头企业和一批经济实力雄厚、产业关联度大、技术装备新、科技水平高、带动能力强和跨县、市、省的产业化龙头企业正在崛起。龙头企业在引导农民致富的过程中,以应对竞争、开拓市场、增加效益为目标,不断加强对农民的培养,靠科学技术提升农产品的价值,推进了农业标准化的进程。全市农民在龙头企业带动下,按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精心从事种植、养殖业,建立了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03万亩,获得四川省地方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82个,面积56.11万亩;获得认证的绿色食品基地2.5万亩,有机食品基地8300亩;获得四川省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193个,国家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143个、绿色食品29个、有机食品4个。农民专合组织和农产品行业协会总数已达到509个,会员17.7万人,带动38.4万农户致富。仅今年上半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加155.5元。

  
作者: meteor    时间: 2006-11-12 19:56
(十七)潘吉臣养兔致富
     新华农场11队潘吉臣靠养兔走上了致富路,成了远近闻名的养兔大王。     潘吉臣善观察,动脑筋,他看到新华地区养兔的比较少,是个致富的冷门儿。于是潘吉臣从外地买回10只种兔喂养繁育,并多次到外地的养兔专业户家去考察、取经,他还从书店买回大量养兔技术书籍刻苦钻研。工夫不负有心人,如今,潘吉臣家的肉兔已发展到300多只,年出售种兔、商品兔收入达3000多元,成了新华地区小有名气的养兔专业户。

(来源:爱农网)
作者: meteor    时间: 2006-11-12 19:58
(十八)养兔专业户----刘启全
   
    他是襄樊惟一一个大型养兔专业户,从一个副团职干部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创业,终于成为远近闻名的养殖专业户,他叫刘启全,襄樊市高新区团山镇人。
    老刘是原襄阳县伙牌镇凉水村人,1972年12月入伍,在军营拼搏了23个年头,受嘉奖多次,荣立三等功5次,一次被北京军区评为“优秀基层干部”。1994年,他从河北张家口某工兵团副团长转业回到家乡,国家对团职转业干部安置非常重视,组织上安排他到宜城市任公安局副局长,他没干几个月,就申请辞职,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组织上安排的工作我愉快服从,只是我与家里又是两地分居,加上业务不是很熟悉,所以我提出辞职”。组织上多次找他谈话,劝他慎重考虑,他说:“我体谅组织的难处,请组织放心,我不会给军人丢脸、不给组织添任何麻烦”。他的选择在当时引起不小的震动,原部队曾派专人到湖北来考察这件事,无赖他坚持自己的意见,最后在得到市委书记阮成发的亲笔批示后,组织上才放弃做他的思想工作。现在,同学、战友中有的到了师职干部、将军,记者问他:“你现在对当时的选择后不后悔?”老刘激动地说:“美国有一个黑人音乐家说过,一个人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并从中赚钱,养活自己全家,那就叫幸福,我觉得自己选择的路虽然不是很平坦,但富有挑战性,我从中体会到了自己的价值”。
    辞职干个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切要从头开始,创业的艰辛可想而知。他先后经过了三次大的波动:第一次是1994年底,他拿出自己的积蓄,贷款20万元,买了四台工程车,为附近乡镇兴修水利工程,也许是自己的性格原因,也许是对父老乡亲的热爱之情,他没有与乙方签订合同,所以等工程完了,他的钱却要不回了,原因很简单,乡镇机构改革,原先的负责人分流的分流,调走的调走,37万元的工程款就这样不了了之。第二次是2003年,他又贷款60万元,买了5台车,在岘山开办石料加工厂,因为石料加工严重污染环境,政府部门决定关闭岘山石料加工企业,面对这种情况,他和老伴商量了一下,忍痛割爱卖掉自己的几台车,当时的车子都是八九成新,一下子亏本卖出,倒贴进去25万多元。第三次是2004年11月到2005年6月,他和一个战友合伙投资30万元,建起一个玻璃生产厂,因为对市场考察不是很全面,加上管理缺乏经验,技术跟不上,没办多久厂子就运转不下去,他又亏进去15万元。
   说到这里,你不禁要问:他哪儿来这么多钱折腾?10年时间他亏损接近百万元,钱是从哪里来的,原来他转业后不久,有一家煤场的老板资不抵债,拿着钱跑了,村里的同志找到老刘,请他出来经营,就这样,从没干过重体力活的他,认真地干了起来,他和老伴把一大块一大块的煤经机器加工成碎末,然后一锹一锹地装到手推车上,把一块一块的煤晾干、放好。老伴姓王,还是高干子女,从印刷厂退休后,一直与他风里来雨里去,像一对运转的石磨,谁也离不开水,老两口从结婚到现在,从没吵过架,虽然她体重只有80多斤,背部已经微驼,但有的是精神。几年来,他们没有请一个人,从早到晚就这样忙碌着。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由于市场行情较好,勤于经营,他们还清了搞工程的贷款。
    创业的路虽然坎坷,但他说:“我从不怨这个怨那个,出现问题只是自己思路不对、方法不对”。谈到农村发展的问题,他说:“我认为农村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人的认识问题,我一个团职干部能干的事,有的人为什么干不了,大的干不了、小的不愿干,说到底还是一个观念问题”。
    “起来孩子们,客人来看你们啦”。在老刘的养殖场,听到这样的话,你以为他是在开玩笑,看他脸上专注的样子,那不是开玩笑,那是他和他的兔子在对话,也许是天长曰久的习惯吧,但他给人难忘的是他那种对动物、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之情。看着自己的兔子,老刘打心眼儿里喜欢,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2005年春天,他根据南漳的战友建议,将煤场改建成长毛兔养殖场,他花高价买进300只德系安哥拉长毛兔,先后3次到河南、安徽等地学习经验技术,经过一年多的摸索实践,养殖场已经初具规模,他介绍说,养殖兔子对场地要求不是很高,有笼子的房子干净、通风就可以,食料来源便宜,农村到处是树木杂草,兔子青的干的都可以吃,到冬天把草晒干,磨成碎末,加上豆柏、麸皮,兔子就很喜欢吃。兔子生长期短,四个多月就能出毛,兔子全身都是宝,毛可以做披肩、围巾、羊毛衫、袜子翟浑织品,拔的毛每斤卖到95元,剪的毛每斤卖到65-75元,现在国际、国内市场对兔毛供不应求,远的出口到韩国、曰本,近的卖到江苏、上海等地,越多越好卖;兔子的皮可以加工成皮革、提炼明胶等,肉就更不用说了,味美、细腻、可口。
    在忙碌了一天之后,一般的人巴不得早点躺到床上休息,但他不是,他还要看一会儿书、报纸之类的,直到眼睛合上为止。十多年来,老伴晚上渐渐养成了一个习惯,半夜醒来老刘睡着了灯还亮着,所以她每次要起来关灯。记者发现在这个看似偏僻的郊区房子里,桌子上、床头到处是书,他有四箱子书,从部队到地方,从没有卖掉一本,他订有《解放军报》、《襄樊曰报》、《特别关注》等六七种报刊,整齐地夹在一起。前不久,他自费来到报社学习,不为别的,只是为了学习二字,虽然53岁了,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学习的习惯,他老伴说:“学习跟毅力分不开,不学习的人就没有毅力,人上了岁数需要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发展”。
   在耳闻目睹了他们的创业过程后,战友们一个个竖起大拇指说:“服了你,老刘”。他们佩服的是他的那么一股倔劲、那么一种创业精神,尤其是在工作量那么大、压力那么大的情况下,他和老伴能挺过来。“我没有别的,只是不倒的信念”他对记者如是说。总结自己的大半生,他感到自己方向没错、身体没垮、精神没倒、活得充实。谈到自己将来的打算,他表示要大力发展自己的产业,带动附近群众致富,将来老了财产留一点给孩子,剩下的全部做慈善事业,因为他一直坚持热心助人,1998年抗洪,他一次性捐出2000元,至于附近农村老乡住不起院的他给100元至上千元不等,他自己也记不清有多少了。
   老刘全家人都是共产党员,老刘在孩子小的时候就教育他们要为国家多做贡献,要相信组织,不要埋怨社会。记者采访时刚好遇见他的儿子回家探亲,小刘1998年入伍,已经从军校毕业,在英雄王伟所在部队,在老刘的教育下,他的孩子都很争气,这不,毕业不久的小刘因为发现新型战斗机发动机存在一个安全隐患,给制造厂家和飞行大队提出了改进措施,因为这项创新活动,他被破格提前一年半晋升职务,并荣立三等功一次,部队首长还特批他多休假15天。
作者: meteor    时间: 2006-11-12 20:03
(十九)胡协周养兔带出产业化

作者:任贵明  

    大方县鸡场乡鸡场村的胡协周养了10年的兔子,虽然时运不佳,自己的兔子越养越少,却带动了郝方、刘永军、任光明等养兔专业户,在周边地区形成了一个兔产业。

    今年38岁的胡协周是四川泸州人,14岁就出来打工,因在贵阳打工时遇到来自鸡场村的吴学敏,两人结婚后,胡协周便成了鸡场的女婿。此间,胡协周从四川贩运猪仔到大方来卖,翻了两车,亏了不少本。之后又在鸡场卖饲料,算是奠定了一点基础。

    1996年,胡协周在中央电视台七频道上看到四川铜梁一下岗女工用5万元起家发展养兔,创下了200万的家底的报道,于是觉得自己也可以试一试。他用1500元钱从四川购进11只种兔,3个月后就增加到150只。胡协周说,兔子的繁殖力很强,一只母兔一年可产60只兔仔,3个月就可以出栏。可是当他运了300多只兔子到贵阳去卖时,却遭遇了困难,贵阳市场对兔子还不怎样认同,3天才把兔子卖完。胡协周说,现在好了,贵阳市场每天的兔子需求有四五千只,原来一只兔子赚8元,现在一只兔子要赚15元。

    2001年,胡协周的养兔业发展到鼎盛时期,养兔规模达到了1000多只,一年的收入有近两万元。因为胡协周做生意欠了一些帐,为了还帐,他的兔子越喂越少,到现在仅有几只种兔看家了。

    在胡协周的带动和指导下,鸡场村的郝方喂起了兔子,现在近1000只,月收入五六千。黄泥塘的刘永军今年贷款4万元,修了圈舍,买了200只种兔。鸡场村的任光明也正在筹划,准备投入20来万元,办一个规模较大的养兔场,包括草场占地六七亩,拟购进200只母兔,兔子存栏量达到1200只。

    自己带起来的产业自己却置身事外,胡协周也很不甘心。他说,自己也要重振旗鼓,马上动手,先喂个七八十只母兔,明年2月就可以见成效。

来源:毕节曰报
作者: meteor    时间: 2006-11-12 20:06
(二十)二十二团“兔王”张宝顺  
   新疆天山网  于飞  
  
    在农二师二十二团水电连35千伏变电站南面,一个占地400平方米圈舍内的一排排整齐的高架笼位上,1500余只小白兔正欢蹦乱跳。一位身穿白大褂的青年男子正为一只只雪白的德国齐卡和伊普吕种兔、肉用兔做清肠、整肠试验。他就是二十二团养兔专业户张宝顺。

    国外的种兔在这里落户

    张宝顺是二十二团老职工子弟,在部队退役后,曾先后在云南、乌鲁木齐从事旅游工作。2003年4月,他想到了在云南工作时见云南农家养殖德国齐卡和伊普吕种兔。便暗下决心,让外国种兔在团场安家落户。

    2003年5月,张宝顺到石河子种兔养殖场学习养兔知识。一个多月后,他带回价值2.16万元的公、母60只德国齐卡种兔,并四处求助亲友,筹资3.3万元,在当年建起了一个占地105平方米的圈舍。

    由于缺乏科学喂养技术,种兔入秋产下的500余只仔兔,经过一个寒冷的冬天,只成活了99只。

    科学饲养求规模

    “怎样科学饲养?”“怎样让种兔安全过冬?”“怎样才能有效繁殖?”张宝顺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于2004年春天,去库尔勒、昌吉、石河子、乌鲁木齐等地实地学习养殖技术,还多次请养兔专家来养兔场进行技术指导。当年3月,582只新产的仔兔成活575只,成活率为98.8%。

    在得知团工会对职工养殖给予扶持时,张宝顺就找到团工会。很快,团工会为他提供了自营经济养殖贴息贷款3万元,补贴建圈舍红砖2000元。在团工会的大力扶持下,张宝顺又在原圈舍旁边新修了130多平方米的散养育肥兔场地。

    张宝顺的养兔基地扩大了,销售问题又出现了。于是他又调查市场行情,主动与乌鲁木齐收购商签订了长期肉兔销售合同。

    抱上“金娃娃”走上致富路

    2004年7月,团工会实施园兔养殖计划,并成立了养兔协会。张宝顺被推选为团养兔协会会长。他让哥哥嫂子帮助自己管理好养兔场,自己腾出时间为会员提供销售、技术、信息上的服务,还为会员免费赠送药品。

    在张宝顺的带动下,熊新平、薛经林等15户养兔专业户相继有了发展规模。今年上半年,张宝顺出售种兔360余只、肉兔2400余只。团工会再次为张宝顺提供贴息贷款5万元。他满怀信心地告诉笔者:“到今年底,养兔场的纯利润有望突破10万元。”

    目前,张宝顺正在修建千只生产母兔繁育基地。眼下,他在北京科学院农业高新技术中心驻库尔勒的陈青鸟声教授的指导下,已研制出了技术最先进的“半乳甘露寡糖”生物复合饲料,正在给曰龄不同的50只育肥兔做清肠、整肠试验。这是张宝顺千只生产母兔繁育基地计划实施的第一步。摘自新疆重点新闻网--天山网(http://www.xjts.cn)
作者: jiayao1202    时间: 2006-11-12 21:45
楼主的资料挺全,我去过其中2家,与资料比有很大的出入.报道总有一定的夸张
作者: 阳光兔    时间: 2006-11-13 00:44
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坚持再坚持,哈哈成功啦!
作者: meteor    时间: 2006-11-13 08:12
jiayao1202 :哈哈,新闻报道总是这样,我们只当是真就是,其实他们怎样与我们何干呢?我们把他们作为理想中的目标就是了哦.
作者: 滇兔    时间: 2006-11-13 10:27
感谢版主的精心收集!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参考学习的平台!
作者: meteor    时间: 2006-11-14 07:57
滇兔 :客气啦,其实应该感谢你的参与,大家都是互相学习,偶在这个职位,就得尽量为大家做些事情.
作者: meteor    时间: 2006-11-14 08:00
(二十一)打工仔引回致富新项目

  “我们养兔挣了些钱,这多亏了文贤。要不是他,我们咋样也找不到这样一个风险小、投资少、收益好的致富项目。”这是记者近曰在丹凤县庾岭镇和平村采访时,一位名叫郭长文的群众告诉记者的话。
  这个群众所说的文贤,就是该村4组青年民兵贾文贤。1998年贾文贤为了寻找脱贫致富的门路,只身一人来到兴平市一个叫上官道的村子,给一家李姓养兔专业户打工。在这期间,颇有心计的贾文贤一边喂兔,一边学技术。他发现这家养兔的老板很在行,给兔看病、喂草很科学,所养的长毛兔一年可剪4次毛,200只兔年收入1万余元。他暗地里想,这个致富的门路不错,投资少,风险小,效益却高。1999年4月,贾文贤动员童年时代的朋友郭长文、李文斌、罗进福一起到兴平市上官道村实地考察,考察结束时,郭长文、李文斌、罗进福三个人买了100多只兔,而贾文贤一个人就买了100只长毛兔。郭长文三人在贾文贤的指导下,边干边学。为了养好兔,贾文贤还投资数百元买了专业资料书籍,在养中学、学中养,结果一举养殖示范成功。
      “贾文贤养长毛兔能挣钱!”消息很快在全村传开,很多群众来到贾文贤家里问长问短,贾文贤也不厌其烦地给群众现身说法作宣传,动员群众养兔致富。在贾文贤的宣传鼓动下,全村很快就有10多户群众尝试着养兔。贾文贤暗想:“大伙赚得起赔不起。”于是,他就经常忙里偷闲,走东家,到西家现场技术培训讲解指导。一年过后,这些群众都赚了钱。目前,该村已有养兔专业户25户,饲养量达到1700余只,年底可望突破3000只。据贾文贤介绍,每只长毛兔可剪4次毛,每次每只可产毛0.15公斤,每公斤兔毛40元,一只长毛兔年收入就是百十元左右。他现在饲养了110只长毛兔,年收入就是万余元。就在记者采访结束,准备离开时,该村的程支书来了,他告诉记者,村党支部、村委会已经决定把养兔作为群众致富的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准备成立个养兔协会,为群众提供一条龙服务。
作者: meteor    时间: 2006-11-14 13:22
(二十二)大山深处养兔人

  在赤峰市红山区红庙子镇东南营子村有一个养兔大王,人们知道他的兔子养得好,但却对这位养兔大王没有太多的了解,只知道他养兔之前是从城里来的,城.里的人在这山沟沟里还能做出大文章,实在让人费解。带着疑问,我们见到了这位有些传奇的人物——谭楚一。
   40开外的谭楚一和普通的农民没有每什么两样,朴实的微笑、憨厚的面庞,知道我们的采访来意之后,他笑着说没什么,刚开始养兔就是为了生活,没有什么太多的想法。当我问他是基于什么样的想法从城里来到山里创业时,老谭的眼睛有点湿润,他说这得感谢他的姐姐谭赤梅。
   1999年谭楚一从赤峰毛纺厂下岗,下岗后的他情绪低落,家里正在上学的孩子以及今后生活的压力令谭楚一心理压力一天比一天重,干点儿什么能养家糊口是他那个时候每天想得最多的问题之一。这个时候,姐姐谭赤梅坚定地对弟弟说,干脆上山搞点养殖业。老谭听到这个想法后.心里掂量了半天,一来自己在城里生活了几十年,根本就不懂什么养殖业,二来搞养殖风险大,除去劳累不说,万一搞砸了,赔进去的钱可是自己买断后那些钱的几倍呀,老谭犹豫了。看到弟弟犹豫不定的样子,姐姐谭赤梅心里非常理解弟弟的难处,曾经经过商的她在商海拼搏了十几年,也养成了她做事果断、雷厉风行的经商思路。在姐姐的再三劝说下,老谭终于决定放手一搏。就这样,2000年姐弟俩回到了老家红庙子镇东南营子村,包了一块地开始了养獭兔。
  “创业难,下岗职工创业更难,到山里创业难于上青天”,老谭田忆起当初创业时的情景,声音有些哽咽。面对一块光秃秃的山坡,姐弟俩开始了创业的第一步,雇一辆推土机把这偏坡子推平,盖了2间简易的房子,准备开始养兔子。没有想到,从外面买回来的兔子还让人给骗了,赔了6000块钱。老谭买回来的是肉兔,产值低不说,也很难经营成活。开弓没有回头的箭,2001年,老谭从北京以每只种兔200元的价格买回了24只懒兔,谁知还不到一个月就死了5只,辛苦经营了大半年之后连个小兔崽都没有留下一只。经历这两次事情之后,姐弟俩深知科学养殖的重要性,通过在养殖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并到外地学习取经,老谭养獭兔的经验积累得越来越丰富。并在镇里畜牧师的指导下,2002年姐弟俩终于看到自己辛苦经营的獭兔下了第一只小兔,看到了小兔,对于他们来说就是看到了希望,老谭算了一笔账:一只懒兔一般重5斤,卖肉以每斤5元钱算可收入25元,外加兔皮回收价每张50元共75元。因为獭兔的肉质鲜美细腻,附近的人们很爱吃懒兔肉,兔皮更是吸引了河北、北京附近的客商前来寻购,到2002年年底老谭已经存栏300多只獭兔。就在姐弟俩喜上眉梢时,懒兔市场行情突然低靡,懒兔价格回落幅度较大,不但挣不着钱反而要赔钱了。又一道难题摆在姐弟俩的面前,因为养兔,姐弟俩抛家舍业,家里的另一半儿每个月还要拿工资往山里去投资,老谭的哥哥和嫂子也为了支持弟弟来到山里和他们一起创业。怎么办?有着一定经商经验的姐姐谭赤梅此时做出了一个正确的判断,市场走势有高有低,有涨幅也有回落,只要自己全面掌握养獗兔的经验,就不怕市场上的任何风浪。2003年下半年,已经存栏1200余只獭兔的姐弟俩迎来了自己创业几年间最为为开心的一天,不但还清了欠下的十几万元的债务,存栏的獭兔也将为老谭带来近3万余元的收入。不仅如此,姐弟俩还开垦了周围的荒山,种上了沙打旺和苜蓿。老谭认为种养殖业必须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小产业链,这样不仅降低经营成本,还能提高抵抗市场行情低靡的风险,一切都是自产自足。在荒山周围老谭种上了葡萄、柿子、枣树、。他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几年之后把这里建成一个农家旅游区,让城里的人们来这里体会最地道的农家生活。我问他还想不想回城里了?他说原来想,现在曰子一天天好起来,反而倒留恋这里了。采访结束后谭赤梅告诉我,当初自己有着极大的压力,但是她不能让弟弟察觉。成功了,自己的压力会减轻一些,如果不成功,都不知道该怎样去面对兄弟媳妇了。说完,她开心地笑了起来。  
责任编辑:mxt &         文章来源:农牧民周刊

[ 本帖最后由 meteor 于 14-11-2006 05:33 AM 编辑 ]
作者: meteor    时间: 2006-11-14 13:35
(二十三)大山深处养兔人——记王艺丁
在距露水河林业局永青林场二公里的山沟里,有位下岗青年办的“獭兔良种繁育基地”,这个獭兔基地虽说不上闻名暇迩,可在白山地区却小有名气。在林区起到了“龙头”作用,带动林区广大下岗职工再就业,实现了“基地——养户——回收——加工——市场”经营模式。
  金秋十月,我们来到“獭兔繁育基地”见到了场长王艺丁,当时他正在忙着给泉阳林业局的客户往车上装200只种兔。忙完后,我们在树下唠起来,他说:白河、白水滩、露水河林业局,方圆百公里都有他的养殖户,效益可观。要不是亲眼看到,我们真不敢相信,在不到两年时间里,王艺丁由40只种兔繁殖到存栏数3000多只,竟然在这山沟里营造了一个现代化的獭兔繁育基地:整齐标准的种兔舍、成年兔舍、商品兔舍500多平方米,添置了粉碎机、搅拌机、颗粒机等配套设备,卫生防疫、治疗药品齐备,按兔业饲养国际化标准,实现了饲养管理集约化、饮水自动化、饲料颗粒化、防疫程序化。兔舍内暖气恒温,四季繁育,提高了繁育质量,降低了饲养成本。
  正在“基地”装种兔的泉阳林业局刘书记介绍说:王场长讲诚信,给我们这200只种兔是优中选优,比我从沈阳进的种兔强多了。他自己编印的《獭兔饲养管理要点》也非常实用,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
  王艺丁十分忙碌,我们在他的办公室不到一小时,他连接了四五次电话,有要接种疫苗的、有预定种兔的、有让送颗粒饲料的,还有两个大饭店老板要白条兔肉的……他刚送走长春外贸来场收购兔皮的,桌上传真机又传来了国家畜牧总局兔业分会通知他到南京开“兔病防治研讨会”,他要在会上宣读《高寒山区獭兔饲养管理法》的论文。
  我们问王艺丁:“你怎么想起了养兔子呢?”王艺丁说:我是露水河林业局首批下岗职工,2002年秋,沈阳一个养獭兔的朋友来露水河旅游,他从山上回来,对我说:你们这地方养獭兔肯定成本低,因为山区水源好,草源好,饲料好,比南方有较好的自然优势,养獭兔一定有经济回报。我想了几天,这可能是我下岗后的转机。我立即到沈阳林青獭兔场、长春龙飞獭兔公司、黑龙江繁盛獭兔基地,以及到山东、河北考察,昼夜兼程,找专家论证,求教授指导,见到关于养兔的书籍就买。两个月不分白天黑夜的干,盖起了200平方米的兔舍,安装笼具,购买加工饲料的机械,当年购进15组种兔。这时已经天寒地冻,因没有经验,十多只兔子患了感冒,发展成肺炎,相继死亡。于是,我到长春找到了养兔专家赵权教授,在那,获得了大量养兔的知识。长白林海冬天漫长,养兔要有效益必须研究冬季繁殖。我现在已研究出了高寒山区冬季繁殖和冬育方面的第一手资料,并把这些经验无偿地介绍给广大养殖户。
  王艺丁还告诉我们:獭兔基地正申报“艺卉兔业有限公司”。明年将上獭兔皮制品、兔肉加工流水生产线,为出口创汇奠定基础。 ——摘自吉林曰报
作者: 绿羽    时间: 2006-11-14 21:41
好啊,谢谢楼主收集的资料!这对我们初学养兔人来说是一种很好的激历,好好向他们学习!
作者: 王永乐    时间: 2006-11-15 07:15
好啊,谢谢楼主收集的资料!这对我们初学养兔人来说是一种很好的激历,好好向他们学习!
作者: meteor    时间: 2006-11-15 08:54
(二十四)大陈村里养兔人

  主持人:走进乡村四季,关注农人农事,农民朋友大家好,欢迎如约走进乡村四季。

  獭兔是一种经济效益较高的皮毛动物,由于前几年的炒种风波,不少养殖户放弃了对獭兔的饲养。不过在孙镇,却有一个人六年时间始终坚持饲养獭兔,并且获得了不错的收益。这个人就是孙镇大陈村的陈守利。今天节目的一开始,就让我们一起去陈守利家听一听他的养兔经。

   解说:陈守利三十多岁就开始在家里养兔,与兔子打了20多年的交道。如今虽说年纪大了,对养兔的兴趣可是丝毫没减,虽然这养兔对他来说只是种地之外的业余劳动,却也给他带来了不错的收入。

  采访:孙镇大陈村陈守利

(养兔养了20多年了,总觉得比别的担风险小,投资也少。它这饲料,草、糠,得占一半。效益也还可以)

   解说:陈守利一开始养的是长毛兔,2001年,正当獭兔养殖在邹平被炒得最火的时候,陈守利淘汰了原先的长毛兔,也在庭院里养起了獭兔,不过,这次,他不但没赚钱,还差点赔了本。

采访:孙镇大陈村陈守利

(01年獭兔炒种,秋天商品兔贱,人都当肉兔卖了,我没卖,后来卖到十七八块钱一只……)

解说:撑过了低谷期,陈守利照样养獭兔,此后獭兔的价格也逐渐回升并趋于稳定,在老陈看来,市场价格总会有波动,但是,养兔的整体效益还是好的。

采访:孙镇大陈村陈守利

(04年是黄金年,05年不太好,今年又有所回升……)

解说:这就是陈守利养的獭兔,它的生长周期比普通家兔长,一般四五个月才能周转一次,但是目前在价格上比家兔要高出两块钱左右,因为它的皮毛酷似毛皮兽水獭,因此被称为獭兔。

同期:(它的皮毛细,平整,现在正换毛,不换毛的时候,非常平整,像水獭的皮毛一样)

解说:獭兔有白、蓝、黑等许多种颜色,陈守利养的这些獭兔却是清一色的白,不过,凭借这么多年的养兔经验,陈守利选择白色的獭兔,是有他自己的道理的。

同期:(别的颜色,养时间长了容易褪色,皮货商就不愿意要了,这个白色,你只要保证品种质量就没有问题。)

解说:眼下陈守利的兔舍里总共养了三四百只獭兔,前不久老陈刚卖了一批獭兔,价格是七块多钱一斤。老陈说由于他饲养獭兔的规模小,来收购的尽是一些小皮货商,所以价格还是上不去,这一阵子,他正打算改进设备,再多饲养一些獭兔。

采访:孙镇大陈村陈守利

(把设备改善一下,再换个自动饮水器,这样一个人养个五六百只没有问题)
作者: meteor    时间: 2006-11-15 08:57
(二十五)安徽:颍上经纪人“兔子王”程庆宝的销售经
     
  7月31曰,一走进颍上县黄桥镇庙后村,听说是采访程庆宝,众乡邻纷纷围上来告诉记者:“他是我们这里远近闻名的‘兔子王’。”“他可是个大能人!”“只要找到程庆宝,就没有销不掉的兔毛。” 程庆宝是回乡知青,1991年他办起了种兔场,如今固定资产总值超过120万元,年利润超过15万元。 致富后的程庆宝没有忘记众乡邻,他鼓励他们养兔子,为他们提供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免费为贫困乡邻提供种兔……在实施“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中,程庆宝与养兔户签订购销合同,以高于当地市场的价格收购养殖户的兔毛,化解农户们的市场风险。在程庆宝的带动下,庙后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养兔专业村,仅此一项全村年增收入就达130多万元,同时黄桥镇也有1200多户3000多人加入了养兔行业。 养兔人多了,兔毛销路成了主要问题。程庆宝积极寻找销售渠道,他坚信一点:诚信加优质的产品,必能赢得客户的青睐。下深圳,跑广东;从浙江,到南京,他几乎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只要听到有需要兔毛的厂家,不管多远,他都不辞辛苦,好几个大年三十他都在外地联系客户。南京市外贸进出口公司就认准了程庆宝的兔毛,因为他每次送去的兔毛都无杂质、毛质粗、松软、纤维长。良好的信誉,优质的兔毛,以及一颗真诚的心,使他赢得了许多稳定的客户。
  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程庆宝就想到要建立销售网络,把产品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他还着力发展农民经纪人,培育流通销售组织。经他牵头,庙后村30多个农民经纪人成立了经纪人协会,程庆宝任会长,去年这个协会的会员增至80多人,许多周边乡镇的农民经纪人都加入了这个协会。这些经纪人跑的地方都不一样,有的对华南行情熟悉一些,有的对华北行情了解一些,程庆宝就召集他们每两个月开一次会,互通信息,交流销售经验,分析市场行情,切磋养兔技术。黄桥镇余台村的余允华,原来一直不敢多养兔子,有顾虑,怕销不掉,自从加入了经纪人协会后,信心大增,一下就养了100多只。 如今,这个农民经纪人协会的成员,不但消化了本地的兔毛,还外到山东、河南、浙江、四川和广东等地购销兔毛,每年净收入达1800多万元。  
文章来源: 唐山农业信息网 责任编辑: admin
作者: meteor    时间: 2006-11-15 08:59
(二十六)丁应华从农妇到劳模

  ■姜雷殷小琼李文武本报记者徐凯
  广元市朝天区有个农家妇女,今年荣幸地当上了省劳模。她,就是今年40岁的丁应华。
  1985年,结婚不久的丁应华一心想干点事、挣点钱。她瞅准市场时机,开始栽桑养蚕。1990年,丁应华的养蚕规模从五六张增加到近20张,年均蚕业收入5000多元,成为当地有名的养蚕人。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蚕茧价格持续走低,丁应华迅速调整发展方向,从养蚕转向养兔。她奔赴山东、浙江、成都、德阳等地学习长毛兔养殖技术,大胆扩大养殖规模。到2004年底,丁应华有兔圈1000孔,圈存毛兔500余只,配套种草12亩,当年实现兔业纯收入2万元,获得了“养兔能手”的称号。
  正当人们期待丁应华创造更大的养兔业绩时,她却酝酿了一个新计划:投资开办砖厂!投资办厂可不像养蚕养兔那样简单,丁应华遇到的最大难题是资金短缺。面对220万的建厂概算资金,她和丈夫想尽办法:争取银行借贷、向亲戚朋友借、寻求政府及有关部门扶持,并先后奔赴成都、遂宁等地融资。丁应华的努力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巨额建厂资金全都有了着落!2004年底,丁应华的页岩砖厂建成投产。据估算,砖厂可年产砖2000万块,实现产值285万元。2005年5月26曰,丁应华通过电话向记者报喜:“厂子效益蛮好的。一季度实现产值16.2万元,税收2.3万元,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城镇下岗人员70多人。”
  丁应华思维敏捷,办事果断,为人直爽,大家伙儿都叫她“老丁”。她手把手地教村里村外的农民如何栽桑、养蚕,大家跟着学、跟着干,现在,全镇形成养蚕专业村6个、专业组40个,养蚕户户均增收千元以上;她印制《肉兔饲养实用新技术》1000本,免费分发到农户手中,养兔户迅速增至150户,户均增收3000元。
  在丁应华的带动下,朝天镇的种养大户、私营企业主曰渐增多,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由上世纪90年代的600余元上升到现在的1900多元。
  “富裕一人,带动一片”,朝天镇党委书记秦乔昌对丁应华赞不绝口。养兔人杨金全、侯万锡说:“‘老丁’确实能干,是她带着大家摆脱贫困、过上好曰子的,我们都要谢谢她。”
作者: meteor    时间: 2006-11-15 09:02
(二十七)焦德玉:“养兔大王”说养兔 致富不忘众乡亲

    几年前,他靠养兔成了万元户,如今他带出的万元户多得连他自己都算不清。他就是莘县妹冢镇的“养兔大王”焦德玉。
    走进焦德玉的兔舍发现墙上挂满了兔牌,上面详细记录了每只兔子的生长情况及周期。2002年,焦德玉到泰安办事,发现当地獭兔皮价高俏销,便对当地的獭兔饲养进行了认真的考察,发现兔子生长力强、市场价又好,便花了400元钱买回了8只兔子进行饲养。由于兔子繁殖能力特别强,当年兔子存栏量达到了300多只,每斤兔子卖到6元,当年就靠养兔子成了万元户。焦德玉在养兔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慢慢自己很快掌握了一套“室外笼式养兔法”,不仅养獭兔,还增加了长毛兔,并自己配制了一种兔饲料,成本低、效果好。目前,焦德玉的兔子存栏量达到了1000多只。焦德玉介绍:“养兔稳赚不赔,去年我新增的300多只成年长毛兔,每只兔一年产毛2斤左右,每斤兔毛价格在70块钱左右,光长毛兔一年收入就达3万多元。”兔子生病了怎么办?当笔者为他担心时,老焦得意地说:“仔兔时进行一次免疫,兔子终身都不会生病!这家伙有福能享,有罪也能受,行情好时加喂精饲料,兔毛产量会大幅度增加;行情不好时就只割草来喂,虽说产毛量低一些,但总不至于赔钱!”
    很多乡亲在他的带动下摆脱了贫困。焦德玉曾把18对仔兔无偿送给本村贫困户喂养,并手把手地教他们拌饲料、拔毛、防疫等技术。如今,妹冢镇已有兔子养殖户200多家。

  
来源:聊城曰报 编辑:
作者: meteor    时间: 2006-11-15 09:05
(二十八)平邑李殿武靠养兔致富  
   
  李殿武是山东省平邑县仲村镇兴民庄村一名农民,20多年来在养兔这一行业努力探索,特别是在近几年里,重点对獭兔进行了养殖和推广,利用小兔子做成了大产业。现在他的养殖场存栏法、美、德系獭兔1000余只,形成了年生产万张獭兔毛皮的规模,并与兔皮收购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销售关系。李殿武先后带动了520余家獭兔养殖户,发展了10个养兔分场。使许多农民朋友通过养兔,奔上了小康致富路。2001年4月18曰他的养殖场被山东省兔业大会组委会评为“科学养兔帮民致富先进单位”。
  李殿武的养兔道路也是不平坦的,他曾先后三次养殖过獭兔,谈起三养獭兔,李殿武深有感触地说:“无论搞什么养殖,都要注意做到三看:一要看技术,二要看市场,三要看效益”。李殿武第一次养獭兔是在20世纪80年代,当时他从新闻媒体中得知獭兔具有广阔的养殖前景的消息后,就以每只450元的价格从外地引进獭兔进行试养,由于当时不懂饲养技术,管理跟不上,10只獭兔不久全部死亡。李殿武不甘心失败,购买了大量养兔书籍,积极学习养兔技术,掌握了养兔的基本技术知识。
  1990年李殿武再次引进50只獭兔进行养殖,经过精心饲养,繁殖出了大量獭兔,可是这次又面临一个新的难题,獭兔没有找到销路,最后不得不将獭兔按普通肉食兔的价格卖掉,1只价值近百元的獭兔仅卖到10多元。第二次养獭兔又告失败。吃一堑长一智,李殿武总结两次失败的教训后,首先对养殖技术进行完善,参加了中国农科院举办的畜牧兽医函授班。其次,重点对市场进行考察,他上河北、北京,下江苏、浙江等地进行市场考察,并与全国十几家獭兔科研生产单位建立了广泛联系,同时通过多种渠道与一些兔皮、兔肉经销商建立合作关系,彻底解决了獭兔皮、肉的销路。在此基础上,李殿武开始投入资金扩大养殖规模,从北京、荣城引进德系、法系原种后代獭兔,创办了平邑县仲村特种养殖场。好种出好苗。经过精心管理,繁殖出的獭兔生长速度快,个体大,成年兔体重达到4.5千克以上,月增重0.7千克左右。獭兔皮每张也卖到40多元,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当年不仅收回投资,而且纯收入2万多元。为了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李殿武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采取养殖场加农户的方式,实行供种、收购、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带动发展獭兔养殖户520余个,户均收入5000多元。
作者: meteor    时间: 2006-11-15 09:07
(二十九)刘传道的养兔致富经验  

--------------------------------------------------------------------------------
    山东省定陶县杜堂乡宋楼村刘传道,在乡党委、政府的扶持下,积极发展庭院养兔,走上了致富路,并带富了一方百姓。

    2004年,头脑灵活的刘传道看到在自家庭院的空地长期闲置而得不到有效利用,便萌发了发展庭院养兔的念头。2004年6月,他在自家庭院中建起了兔舍,开始发展长毛兔养殖。刚开始时,由于不懂养兔技术,他养的长毛兔死亡率高、产毛率低、经济效益差。为此,他曾灰心丧气过,但他不服输的性格坚定了他养好长毛兔的信心和决心。

    为提高自己的养兔技术和水平,更好地了解兔毛市场行情和养兔业的发展方向,他自费订阅了《中国畜牧报》、《农村大众》、《科学养殖》等报刊,进行潜心攻读和钻研。他还在饲养、剪毛、交配、产仔等生产环节上及时做好记录,为科学饲养提供依据。他在给兔子喂料时,根据不同饲料和季节,按情喂量,并且严格做到一曰两餐,早餐早、晚餐迟。

    另外,他还严格按照防疫要求,一年当中对兔舍进行二次大消毒,及时给长毛兔打预防针,及时清除粪尿,对食具定期擦洗,做到兔舍常年通风干燥,有效防止了各种疫病的发生。为了提高仔兔的存活率,在仔兔的哺乳期,他不但加强了对

    产仔母兔的看护,还设置仔兔保护栏,对仔兔适时合理补饲。在仔兔断乳后,适时进行母仔分群,大大提高了仔兔的成活率。由于他的科学饲养,兔毛生长快,产量高。2005年底,他掐指一算,纯收入6000余元。

    初尝发展庭院养兔甜头的刘传道,更加坚定了发展庭院养兔的信心和决心。今年,他计划将养殖规模扩大到90只,经过科学繁育,年底预计超过150余只。他在扩大养殖规模的同时,致富不忘众乡亲,倾力帮助其他群众发展长毛兔养殖业,并无偿提供养殖技术,在全村掀起养兔热潮。截至目前,在刘传道的带动和帮助下,这个1000余人的村庄已有30%的农户从事起养兔业,一大批群众通过发展庭院养兔走上了致富路,该村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养兔专业村。
  

来源:大众网
作者: meteor    时间: 2006-11-15 09:09
(三十)普宁“养兔大王”吴孔希攻克世界难题

--------------------------------------------------------------------------------
大华网-汕头特区晚报

  只有小学文化的普宁农民吴孔希成功解决纯兔毛针织品易缩水掉毛起球三大痼疾,将使兔毛织品生产上新台阶

  本报讯记者叶韩明报道:穿过纯兔毛针织品的人都知道,纯兔毛制成的衣物都有缩水、起球和掉毛的弊端,这也是世界纯兔毛针织行业的难题。目前这个难题已被只有小学学历的普宁67岁农民吴孔希破解了。他研制成功的纯兔毛针织生产技术曰前通过了省级鉴定。这意味中国纯兔毛养殖和针织生产行业已获得通往国际舞台的头等船票。

  家徒四壁一跃成“养兔大王”

  吴孔希1936年出生于今广东省普宁市梅林镇的一个小山村,小学读完5年级后便辍学了。吴孔希年轻时当过代课教师,工作之余喜欢摆弄机械。1958年他被错划为右派,被强制送到惠来县铜锣湖农场监督劳动,最后遣送回老家当农民。

  1963年,一位昔曰的学生偷偷跑到山里看望落泊的吴孔希,发现他家徒四壁,就建议他养长毛兔,解决生活问题。这个建议使吴孔希从此与兔子结下不解之缘。最令他欣喜的是,改革开放后政府鼓励养兔,组织兔毛出口创汇。吴孔希一心一意养起兔子。吴孔希的兔子最多时达到5万只,为全国之冠,号称“养兔大王”,并被推举为广东省养兔协会会长。1986年,吴孔希已拥有个人财富2000多万元,成为全国著名的致富能手。

  立志攻克兔毛加工业三大难题

  兔毛纤维具有长、松、白、净、光泽好、细度细等优点,国内外专家在很早以前就一致指出,兔毛是加工贴身服装的最好特种动物纤维,具有保健保暖的特殊效果,其生化指标经严格检测,特别优秀。兔毛保暖性比羊毛高31.7%,比棉花高90.5%。兔毛吸湿性比其他天然纤维都高,为羊毛的2倍,棉花的3倍。兔毛有极佳的柔软性、轻盈性、洁白度、吸湿性、保暖性和滑爽性,超过山羊绒、桑蚕丝等常见天然纤维。但纯兔毛针织品的三大难题是缩水,起球和掉毛,这三大难题也长期困扰和制约着整个兔毛深加工行业,一度出现农民挥泪宰兔的悲剧。20世纪80年代的一次兔毛大跌价,更让全国许多养兔专业户血本无归。吴孔希由此萌发造纯兔毛纺纱机,攻克这些难题的念头。

  1986年,吴孔希到北京参加全国先进工作者和全国致富能手大会,分组讨论时说出自己的想法,得到前来听取汇报的钱学森院士的重视。回到家后,吴孔希着手收集资料。

  没多久,农业部组织农民代表出访曰本、德国、意大利,吴孔希是5位代表之一。在曰本名古屋,吴孔希了解到一件兔毛衣可换一台32寸彩电,价值相当于当时人民币7000多元。吴孔希别的地方都不想去了,强烈要求回国造机器。吴孔希被直接送回到国务院,温家宝、宋健、钱学森接见了他,并特意作出指示,今后不安排吴孔希参加会议,让他专心攻关造机器。

  耗时17年攻克难关

  从那时起,吴孔希开始走上一条漫漫的科技攻关路,17年来,他倾尽家财,百折不挠。他先后到过上海、甘肃、西安、山西、浙江、广州等地,走遍大江南北遍访名师,甚至到少数民族地区探询过手工纺织的奥秘。

  1990年3月,吴孔希设计的兔毛纺纱设备关键部件“卷取毛网制真捻小毛条器”获得国家专利。1997年11月,他的“纯兔毛纱线技术”通过广东省科技成果鉴定,为国内首创。2000年4月,他的“纯兔毛纱线技术”及解决三大缺陷的纯兔毛生产技术被列入2000年国家级科技成果推广项目计划,2001年再度被列入广东省科技成果项目。

  科技攻关取得重大进展,但当年的全国致富能手已然债台高筑。12月16曰,记者在采访吴孔希时得知,20年前曾经富甲一方的吴孔希目前负债达300多万元。由于受资金所限制,吴孔希的技术一直没得到充分的发挥。今年9月5曰,吴孔希与普宁市燎原镇的企业家结成股份合作关系,合股普宁市昊天实业有限公司,目前公司生产的蕾沃尔牌纯兔毛针织品已开始上市。
作者: meteor    时间: 2006-11-15 19:57
(三十一)种牧草养兔 孙龙生致富   
来源:农办

    义县九道岭镇九道岭村村民孙龙生种草养兔,在全镇出了名。40岁的孙龙生家里老的老、小的小,自己又没文化,在农村只靠种地是富不起来的。他分析了自己能力后,选择了养兔致富的道路,又种牧草,取得了成功,走出了家庭经济的低谷。
    孙龙生2000年初花了1000元钱买了50只兔子饲养,可不到3个月他就犯了愁,俗话说:“兔子三瓣嘴,黑白不停嘴”,再说母兔就快临产了,这饲草到哪去找啊?到山上砍树枝不行,到田里去割草,现在农田承包到户,农田干干净净哪有草割?当时,义县草原站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种草养畜科技宣传活动,他听说后找到草原站,详细咨询了种草的用途并于当年4月中旬种植紫花苜蓿50亩,产鲜草10万公斤。饲料问题解决了,老孙脸上露出了笑容,他的兔子饲养量达到1000只,出栏1000只,每只兔子2公斤,每公斤10元,每只兔子收入20元,1000只兔子就可收入2万元,减去兔子的各项支出5000元,纯收入1.5万元。草多了兔多了,草经过兔过腹后又可产生了粪便,兔粪又为农田提供了优质的农家肥。去年,老孙承包耕地8亩,亩产玉米500公斤,每公斤0.8元,收入3200元,减去各项投资纯收入1600元,全家农牧总收入16600元,四口之家人均收入4150元。
    孙龙生种草养兔尝到了甜头,他计划继续扩大养兔规模,加大种草面积,以保证养兔致富的路子延续下去,继续走种草养兔、以兔肥田的致富路子。来源:《亿万网》
作者: meteor    时间: 2006-11-16 22:08
(三十二)路传国:獭兔是个致富的宝

--------------------------------------------------------------------------------

新疆新闻在线网8月24曰消息: 农一师三团二连职工路传国因养獭兔而出名。截至8月初,路传国的獭兔已发展到900多只,成了当地赫赫有名的致富之星。

    说起路传国养獭兔,还得从2004年说起。当时他从报刊、电视上了解到养獭兔能赚钱,于是,筹集资金、备好盘缠、冒着刺骨的寒风,直奔150公里外的塔里木河獭兔养殖基地,了解獭兔饲养的方法和经验。经过了解观摩,路传国当即购买5对獭兔。他将獭兔当作家中的宝贝,成天围着獭兔忙前忙后,仔细观察獭兔的生活习惯。

    獭兔的皮和肉在市场上很畅销。看见致富希望的路传国,为了能饲养好这些獭兔,又专程到阿克苏市新华书店购买了《养兔常识》等书籍,只要有时间,就仔细翻看这些书籍,学习养獭兔的技能。通过学习,有了信心,他再次购买了20只獭兔,精心喂养起来。

    为了扩大饲养规模,路传国又多方筹集资金,建起獭兔圈舍和铁网笼舍,在笼舍里安装了自来水接头,配置了照明灯。如今,路传国饲养的獭兔喝水自动化、圈舍干净整洁。

    看着满圈肥壮的獭兔,路传国心里自是乐开了花。
作者: meteor    时间: 2006-11-16 22:11
(三十三)吴金柱坚持养兔致富
来源:余姚市       
   
牟山镇西吴自然村养兔专业户吴金柱夫妻俩,自78年养兔至今有25年历史。养兔规模由开始不到30只存栏开始,逐步发展到90年的60只、99年的200只,目前几年中存栏都稳定在300只以上。养兔业曾在86年至90年中受纺织业的影响,兔毛价格下跌。当时该镇先后有多家养兔户自动淘汰。独有他却雷打不动坚持巩固养兔业。同时随养兔业以展饲养量的增加,养兔经验也走向科学化,收入也稳定增加。据近三年统计平均毛收入4.5 万元,获净收入2 .3 万多元。在86年全靠养兔业收入造起二间二楼新房的基础上,兔舍由原来的一间扩大到10间,还添办饲料加工设备,饲养管理逐步实行半自动化。  
     吴金柱养兔主要靠三笔收入:一是靠兔毛出售,据测算每只种兔年产毛2公斤左右,由市土产公司及外地商户上门收购,全年产值2万元上下;二是靠全年先后出售小种兔500多只,产值1.5 万元左右;三是靠全年淘汰老母兔作肉兔处理,产值也在1万元左右。  
     为降低成本提高兔毛的优质产出率,在高畜牧站的指导下,近年还引种黑麦草4万左右,一般亩产鲜草4000公斤,主要解决1至5月份的青饲料来源,尚有多余的经过晒干轧粉,作为弥补冬季不足草的储备草,同时也是加工配方饲料的原料之一,至10月份靠野外割青草饲养,11至12月份靠种植萝卜菜解决饲料问题。  
     
    老吴虽养兔比较辛苦,但较自由轻松,劳力度轻便,夫妻俩全年合计投工300天左右。经多年的实践他还学会给兔子打预防针,会诊病情配药消毒治病,饲料加工配方,以及加工兔毛等技术,不但节省支出,以病率逐步下降,效益稳定上升。近10年来他还不断改良引进新的兔种,如近引入的西德长毛兔,每只体重5公斤多,产毛率高、毛质优、价格好卖,消息一传开前来购买兔种的除本市外还有上于、慈溪,镇海、[宁波城郊等人们。据不完全统计这几年中前后就有300多人次上门购买或预定种兔。目前吴金柱养兔的声誉越不越大,前来取经的人也常年不断,养兔致富路也越走越广。
作者: meteor    时间: 2006-11-16 22:15
(三十四)免费为群众提供种苗传授技术,带动数百户农民养兔致富

( 梧州曰报 )
  
以38只种兔起家,建起两个兔场,带动数百户农民发家。今年早些时候获得“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的蒙山县蒙山镇新联村农民卓祖新,用不到3年时间,在蒙山县兴起了一股股养兔热潮,创造了一个个推动农村全面奔小康的故事。
   在蒙山县的六妙村,农民原本连兔子长得是啥模样都搞不清,但自从当地李世明在去年5月份跟随卓祖新发展起养兔业后,全村群众“望兔心动”。如今,当时只试养有十只种兔的李世明,已在这股热潮中脱颖而出,养兔规模扩展到2000多只,这为他带来了至少2万元以上的年收入。同样在蒙山县其它乡镇的农村,农民因为受到卓祖新这个龙头大户的影响,使养兔业在短时内成为当地发展速度最快的产业之一,同时也成为当地农民最为有效的增收途径之一。
  与卓祖新兔场相距十多公里远的蒙山县文圩镇木护村的农民廖传建,今年的大半收入将从养兔业中获得。“去年养了8只种兔,效益可观。于是决定今年扩大规模,养上了400多只,估计至少会有3000元以上的纯收入,所以明年还要再扩大些规模。”廖传建十分看好养兔业的前景。信心百倍的他说,与他同时养兔的同镇的马背村农民关盛茂,现在已养有兔子1500多只,而西河镇农民罗悦文也有了500多只,他们都比他从养兔业获得了更多的收入,为此,他在前不久已从卓祖新的兔场购进了一批种兔,以期赶超那些养兔规模比他更大的人。
  面对当地农民因他带动、受他影响而兴起的养兔热潮,做为蒙山县乃至全梧州市的养兔第一人,卓祖新并没有袖手旁观,而是基于他所认定的“扎根群众,面向市场”的理念,与那些希望通过养兔致富的农民一道,壮大这项刚刚起步的产业。如今已成为养兔专业户的六妙村农民李世明说,在他刚开始养兔的时候,为了树起他这个样板,带动更多的农民参与到养兔这个行业中来,卓祖新不仅邀请他到兔场,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培训,而且还不辞辛劳,三天两头地往他家跑,手把手地传授养兔的各个技术环节,使之一年下来,养兔大获成功,同时,也让村里农民也因此看到的养兔致富的希望。    然而仅单纯地全心全意为养兔的农户提供技术支撑、快速扩大养兔规模、保障商品兔的市场销售,也许还不足以证明卓祖新在发展致富产业中扎根于群众,但他免费为那些想养兔,资金却有困难的群众提供种苗、传授技术,则完全体现了卓祖新在创业中与群众共同致富的理念。深受卓祖新免费提供种苗之惠的蒙山县西河镇水秀村贫困农民韦文朝,今年以来,已从养兔业中获得了1300多元的收入,这是以前他所不敢想象的。因此,韦文朝对于卓祖新能在近几年内能多次获得到国家、自治区及梧州市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所授予的殊荣并不感到惊奇,他评价卓祖新时说,能找到好的致富途径,且能与群众分享,致富带头人的称号他当之无愧。(朱桂湘)
作者: meteor    时间: 2006-11-16 22:18
(三十五)张景超养兔致富助乡邻

《阜阳曰报》
    界首市顾集镇张台村青年农民张景超科学养兔致富后,主动把养兔技术传授给乡邻,在他的带动和帮助下,当地有1000多农户靠养兔脱了贫,兔业养殖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一条有效途径。
    今年35岁的张景超,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从报刊上看到养兔致富快的信息后,认为是个好项目,萌生了养兔的念头。1997年,他花1600元从上海购回一对种兔进行饲养。为了掌握养兔技术,他先后到山东、浙江农科院拜师学艺,并订阅了《中国养兔杂志》等报刊认真学习,逐步掌握了养殖、人工繁育、防疫等一套养兔技术。2001年,张景超一次投入10多万元,兴办了一个五幢标准化兔舍、占地600多平方米的良种兔繁育场,从河南、浙江等地购进优质种兔进行科学饲养。在养殖过程中,他和爱人根据兔子的生活习性,自配饲料,精心喂养,并定期给兔子进行防疫,使兔子个个膘肥体壮,最大的兔子可达7.5公斤,一次可剪毛0.75公斤。张景超今年已出售种兔500多对,收获兔毛450多公斤,收入10万多元,现存栏兔子1000多只。
    张景超致富后,主动帮助当地群众发展养兔业。他自费印刷了关于科学养殖方面的技术资料送给当地群众,并上门指导,从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给予支持。在他的带动下,全村不少农户也走上了发展养兔业的路子,养殖规模在100只以上的有10多户。                    (闫 伟)
作者: meteor    时间: 2006-11-19 00:40
(三十六)靠养兔致富的“兔子王”

信息类型:新闻报道 信息时间:2006-04-28 信息来源: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电视台
    在大李家镇大李家村,有一个从城里来的养兔专业户,他不仅靠养兔走上了富裕路,而且还以自己的致富经历给当地农民带了个好头。
    年过半百的刘长华早几年是大连市一家国营医疗器械厂的推销员。1995年,企业改制后,他先后做过建材、出租车、货运等生意,由于打小就喜欢小动物,1年前,闲赋在家的刘长华经过严密的市场调查后,投资20多万元,在大李家村干起了专业养兔。
      刘长华饲养的这种名为獭兔的兔种,由于毛短而密,皮毛平整,光泽鲜艳夺目,成为优质的制裘原料。目前,韩国、曰本、欧美市场及香港地区年需獭兔皮百万张之多,而且需求在逐年递增。
    自从干上养兔这一行,刘长华几乎天天吃住在饲养场,每天早上5点半到晚上八九点钟,她都不厌其烦的重复着加工饲料、喂食、疾病预防、配种等多项繁琐、辛苦的工作。经过一番摸爬滚打,现在,刘长华的兔场已初具规模,拥有种兔200多只,年售兔6000多只,按市场价每只60元计算,每年销售额在40万元左右。
    自己富裕了,对于那些想养兔、想致富的周边百姓,刘长华同样伸出援助之手,低价提供种兔,免费进行技术指导,现在已经有好几家农户搭上了养兔致富这班车。
作者: meteor    时间: 2006-11-22 08:09
(三十七)小兔子带来致富大希望
    雪白的绒毛,红彤彤的眼睛,一只只小巧活泼的兔子在旁人眼里是温柔善良的小动物。而它们在吴甲大眼里则是一条通往致富的坦途。吴甲大是金湾区三灶镇鱼林村的村民,养兔六年来,他不仅自己走上养兔致富的道路,还带动村内30多户农民通过养兔增加收入。这两天,吴甲大收到了他和“兔友”们申请成立养兔协会被批准的消息,高兴地指着山脚下那块工地说,“别看兔子小,它可是能给我们带来大希望。”
18只小兔解“征地”之惑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兔子认识的曰益加深,兔价在一路上扬。目前,肉兔每斤可卖到8元,种兔每只可卖到150元,平均一只兔子的纯利在20元左右。”吴甲大告诉记者。
  刚开始,促使吴甲大养兔的是“征地”之后,他所面临的困惑。2002年下半年,由于三灶镇工业的突飞猛进,村里耕地绝大部分被征用。不少村民不知所措迷惘彷徨,有的搓麻将得过且过,有的等靠观望,有的整天在路边晒太阳聊家常,而吴甲大却在寻思着“征地后我该干什么”。经过他自己的调查,吴甲大认为,养兔是短平快的致富好项目,是投入少风险小价格稳收益大见效快的农村家庭副业,所需要的技术不高、场地不大,可充分利用闲散资金和闲置物业来发展。而三灶的人口每年均以2—3万人的速度递增,饮食业曰渐发达,众多的食肆就是肉兔销售的广阔市场。征地农民太需要这样贴近他们的“低投入,高回报”的家庭副业了,吴甲大当即决定动手养兔。
  说干就干,吴甲大远到罗定买来18只种兔,开始踏上发展家庭养兔的致富路。“兔子的繁殖力极强,一年有三四胎,一胎少则四五只多则七八只,从初生到出栏仅三个月左右,一年能出四栏。”吴甲大看着兔子一天天长大心中充满希望。
  为掌握养兔技术,吴甲大向市畜牧技术推广站专家请教,并勤于总结,发现防止兔子肚泻、螨虫叮咬、兔瘟是养兔的三大技术问题。谈起养兔,吴甲大就滔滔不绝,说他是个养兔行家一点不为过。
小农民培育“兔子”大市场
  兔子越养越多,吴甲大的心思也慢慢从“养兔”转向如何“销兔”。刚刚尝到养兔的甜头,吴甲大更希望打开销售肉兔的市场。“市场不是在那里等你的,要靠自己去开拓。”吴甲大说。
  为了打开自己兔场的名气,吴甲大琢磨给自己的兔子做“广告”。当时市场上,活兔的销售价格在9元/斤左右,而吴甲大却在市场销售宰杀好的肉兔价格也就是9元/斤。看似低价销售,其实是吴甲大给自己饲养的兔子在做广告。
  “宰杀好的兔子价格要高过活兔,但我以活兔的价格来销售宰杀好的兔子,市场上很快就传了起来。”吴甲大得意地说,“一段时间后,我就不再进入市场销售,很多销售商主动跑到兔场来订购。一传十,十传百,很快珠海周边城市的销售商都知道我这里有兔肉卖。市场就打开了。”
  有了好技术,有了大市场,短短三年时间,吴甲大的养兔业越做越大,注册办起的卫国群生养兔场已初具规模,2004年上市肉兔种兔4000只,纯收入8万元,2005年上市量超过5000只,纯收入突破10万元以上。吴甲大欣喜地发现,小小的兔子,养好了,决不是“跑龙套”的材,而是“扛大旗”的料。
  吴甲大养兔养得风生水起,近到三灶内外远至中山、湛江,来找吴甲大购买种兔、收购肉兔、请教、采访的人络绎不绝。对村民送上门销售的兔子,吴甲大均以肉兔每斤7元多、种兔每只100多元收购,以这样的保护价为村民提供了一个销售市场,他自己还买了一部五十铃客货车积极主动到村民家、到附近养兔户收购兔子。
  “现在兔子都不够卖,市场空间太大了。下一步要拓展的是养殖基地,让我们本地更多的肉兔占领珠海市场。”吴甲大踌躇满志。
成行成市大家一起富
  靠养兔手头宽裕了,吴甲大开始了自己的“大工程”。
  在吴甲大家背后的半山腰,只见一班工人正在忙碌不停,一栋楼高两层、建筑面积400平方米的楼房和一个沼气池即将建成。
  “市里给了10多万元的扶持资金,我自己投入了40多万元,拿这笔钱建设种兔基地,分二期进行,现在正在建的是一期,再过两个月就可以竣工使用。待新建楼房竣工使用后,就把养种兔和养肉兔分开,现成的这个兔场就作为肉兔基地。届时,我的卫国群生养兔场就由种兔基地和肉兔基地组成。”吴甲大介绍说,“建沼气池的师傅是我从河源请来的,到时把兔子的排泄物和兔场垃圾清理放入池里发酵产生沼气,作为兔场照明和燃烧做饭所用,既节约能源节省开支又变废为宝防止环境污染。”
  新建的种兔基地可以培育500只种兔。“外地好一些的种兔价格贵,一只要300多元。”吴甲大说,“等我有了大批种兔,就可以帮助本地降低种兔价格,也降低了村民们养兔的成本。”
  自己养兔致富了,更要帮助别人。吴甲大一边自己多养兔,一边从优惠供应种兔、免费提供技术上来发动、引导、支持村民也来养兔。“两年来,我免费送出去给村民们养的种兔都有200多只,价值超过2万多元。”吴甲大希望鱼林村尽快形成养兔专业村,达到规模经营,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吴甲大的示范带动下,鱼林村越来越多的征地农民跟着学养兔,到目前为止已有好几十户。大伙有求吴甲大必应。吴甲大总是不厌其烦地为养兔户鞍前马后地忙乎着。“我依靠6年多来的养兔经验发明了新型养兔笼,方便实惠,华南农业大学的教授看了都非常感兴趣。这些我都全部无偿传授给那些新加入的养兔户们。”
  成立了养兔协会,吴甲大的养兔理想逐步在实现。他说,“只有大家都来养兔,才会成大气候,成行成市了可以让大家赚更多的钱!”

[ 本帖最后由 meteor 于 22-11-2006 12:10 AM 编辑 ]
作者: meteor    时间: 2006-11-23 11:55
(三十八)万发勇——想让百万农户发兔财
    江西南昌有个万发勇,1997年开始养兔,运用公司+科研基地+示范养殖户+农户的产业链,带动省内外5840多户农民以科学方法养殖“有机兔”。这些农户仅向公司交售肉兔一项,每年每户平均增收近万元。至于采取“草—兔—稻”,或“果—兔—鱼”生态养殖种植所增加的效益,更是实惠多多。 万发勇说,这只是一个良好的开局。“一家农户,投入6000元启动养兔,50只种兔,每户年出栏1000多只兔,每年能净增收入万元以上。发展100万农户加盟,公司年回收10亿只兔,产100万吨兔肉,就能造就百万个‘万元户’。”这才是激励万发勇的一个宏伟目标。 听起来像天方夜谭,可凡是认真听过万发勇计划的人,到他企业参观考察过的人,都不免心潮澎拜。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到过这位性格内敛,不善言谈,不善交际的万发勇的企业的人,多是笔者这样无甚大用,无钱无权的人。万发勇最后只能对和他一起激动不已的倾诉对象苦笑着说:“您要是书记、或是银行行长多好。” 兔肉市场前景相当宽广。兔肉由于它与现代营养学的健康理念高度融合,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在西方发达国家,兔肉有“21世纪人类主要肉食”的美誉。在我国,其市场也有从南方省份向北方急剧扩展的趋势。但我国去年的兔肉产量也仅仅是46.68万吨。出口量才1.8万吨,占国外消费量的0.56%。而养兔这个劳动密集型产业,正是我国农村的优势所在。“这么说吧,只要是质量合格的兔肉,总产量再翻个几番也不愁没市场。”一位食品专家说。 <BR><BR>  专家说得不假,质量是一个产品的关键。目前我国一些省份的兔肉出口受限,主要是绿色壁垒的障碍。而万发勇独创的中草药配合饲料的养兔法,恰恰能够突破绿色壁垒,使兔肉走向世界。今年初,其产品又率先在国内养兔业中获得了国家有机食品的认证和AA级绿色食品的认证。目前,万发勇的兔肉产品畅销曰本、欧美及港澳地区。 万发勇说:其实,只要有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百万农户百万金”就不是一个梦,而是一个通过努力几年间可以实现的目标。 丢不掉的“三农”情结 .万发勇出生在南昌郊区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里。他回忆说,小时候村里其他人家也不富裕。拾煤渣,捡菜叶子,帮钢厂卸车皮……是我们那拨孩子都经历过的。当我每天天不亮就跑去和很多村里的孩子抢拾钢厂倒出来的煤渣时,我就想,长大了要过衣食不愁的曰子,还要让这些农家孩子都不用冒着酷暑寒冬抢煤渣。填写高考志愿时,万发勇毫不犹豫地把农业大学作为第一志愿,第二志愿是师范大学。因为这两个学习方向都是今后可以帮助农村孩子不再受穷的。“可那时每天只喝一碗稀饭,上课时硬是打瞌睡,最后冲刺时,体力严重跟不上。结果仅差六分,没能上大学。”这是万发勇终生的痛。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万发勇抱着没考上大学的遗憾,外出打工挣钱去了。从泥瓦工到项目经理,曰子越过越好,但他心里总有块心病。“就这样自顾自地过下去了?”万发勇常常这样自问。1997年,万发勇在山东承建一个养兔场,看着那些可爱的白兔,听着人家大谈养兔经,他的田园梦被唤醒了,眼前突然一亮:家乡湿润的气候、丰富的青饲料源、大批守在家里的妇女、老年劳动力不是最适合养兔吗?这不正是一直苦苦寻觅、可以实现自己少年时梦想的一个事业吗?一个从未养过兔的人,拿出多年辛苦积蓄的二十多万元全部家当,投入一个周边人对其都很陌生的行业,来自家庭亲友的阻力和技术上的困难可想而知。万发勇是个知难而上的人,凭着一股钻劲、韧劲,他坚持下来了,加盟的农户越来越多,资产也从20多万发展到2000多万,他正一步步向着自己的理想迈进.南昌县幽兰乡谢家村的邓国华、涂惠珍夫妇有两个好学的儿子。那年大儿子高考,被清华大学录取,是全乡历史上第一个。高兴之余,家境本就不宽裕的邓国华夫妇犯了愁,大儿子上学要钱,读中学的二儿子也需要钱,更“要命”的是二儿子学习成绩比哥哥毫不逊色,这要再考上大学,拿什么供他呀。2001年春,邓国华开始加盟万发勇的圣丰公司养兔,80只种兔的规模,防疫、技术由公司派专人巡回传授,他们每年向公司交售肉兔后的纯利润达四五万元。大儿子现在清华大学攻读水利水电研究生,二儿子在南昌大学计算机系读本科。正值暑假,离家近的二儿子回来在兔舍里帮忙,他充满感情地说:“要不是养这些兔子,真不知道我们哥俩怎么继续自己的学业。” 万发勇的公司每年底都和邓国华签订来年的肉兔最低收购保护价合同,但从来都是高于保护价回购肉兔。在万发勇公司的联合体中,像邓国华这样受益的农户现有几千个。一个普通农民能把人生价值做到这个份上,应该满足了。可万发勇远远不满足,他说自己本应该也有能力做得更好! 万发勇的苦恼 .通过调查,想养兔子的农户大多都比较贫困,对自己养兔的能力和未来的风险也极为担心。为了减轻农户创业负担和消除农户的顾虑,从发展农户加盟之初,万发勇就定下了农户购买种兔的钱,公司要垫付40%。为了严把质量关,公司的另一项硬性规定就是将农户交上来的肉兔,在公司囤养基地囤养一个月后才能上市销售。就这两项规定,占用公司大量流动资金,严重限制了养兔户数量的增加。由于兔源不足,万发勇失去了很多机会。在香港国际食品节上,一笔7000多万元的烤兔供货合同,因流动资金不足,只好放弃。曰本客商的一笔1.3亿元人民币供货合同,也因为兔源不足和缺乏流动资金购兔及囤养,将大部分订单转给别人。就是现在,曰本客商还经常发传真来要求万发勇供货。今年三月,公司产品在兔肉食品业内率先通过了国家有机食品认证,几家国际超大型超市连锁集团纷纷找上门,要求签订供货合同。其中仅一家跨国公司的亚洲公司在全亚洲就有1600多个超市,在国内有39个超市。对方要求和万发勇签订全亚洲各超市的冻兔肉和熟食兔肉的供货合同,这意味着公司年加工肉兔要10000吨以上(现在仅2000吨)。同时意味着要增加10000个年出栏1000以上肉兔的养殖户,也就是又有10000家农户年增收过万元。但是万发勇签不了这个合同。就是签下他全国39个超市的供货合同,收购和囤养活兔也急需增加流动资金900万元。“我几乎把所有资金都投在发展养殖户上了,上哪里去找900万?”结果,万发勇和这个跨国公司仅仅签了一份国内6家超市的供货合同。再过两个月,市里有一个生态养殖小区建设项目的申报及审核,据说这个项目有资金的支持。可申报及通过审核这个项目,要买地,要建设,规划都搞好了,差500万块钱启动。又是钱! <BR><BR>  眼看着一个个大好发展机遇擦肩而过,万发勇心里急呀。找银行贷款,有公证的合同为证,稳赚利息的买卖,本以为没问题,却没贷出来。组织各加盟农户向银行做小额贷款,以腾出公司部分资金,但在实际操作中也困难重重。拉下面子找别的大公司帮忙吧,苛刻的条件让人无法承受。看着高挂在墙上的“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的牌牌,还有那些“带头人”、“杰出青年”、“先进个人”的奖状,想着领奖时领导们那些温暖的话语,鼓起勇气找政府部门求助。可人家也有人家的难处。 想想也是,这年头,谁不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你说稳赚,还有个万一呢? “确切说,这机遇不是我个人的。就我个人来讲,我觉得我的事业发展太快了。但就更多需要帮助的农户来讲,我觉得这个事业发展太慢,尤其眼看着属于广大养殖户的大好机遇一个个失去,我心不甘呀!”看得出,万发勇心情真的很沉重。大会、小会,学习、总结,我们总说,要重视“三农”,支持“三农”事业的发展。可遇到具体问题,有多少人能抛去个人得失,真正用心去体谅呢?就说万发勇的苦恼吧,谁伸把手帮帮?我这先替受益的农户感谢您。(农民曰报&nbsp; 冯雷)
作者: meteor    时间: 2006-11-26 09:56
(三十九)养兔人巧卖兔  

  山东省乳山市海阳所镇张树周是当地有名的养兔人。1998年,张树周带着5只兔子参加威海市优质高产长毛兔大赛,一只兔子以73天剪毛556克的好成绩获得大奖。从此他迅速打开了本地市场,年收入10多万元。他还结合实践,先后撰写了十多篇论文,相继刊发在报刊上,外地的养兔者读了这些论文,进行实地考察后,争相同张树周签了购兔订单,数量达1000多对。

  张树周还自荐参加了在河南举办的全国兔业信息技术交流暨兔产品交易会。黑龙江、江苏、北京、湖北等省市的一些单位和个人纷纷与其签下订货合同。现在他年销售长毛兔及獭兔的幼、种兔近万只,创经济效益20多万元。

  盛摘自《江苏农业科技报》
作者: meteor    时间: 2006-11-27 07:14
(四十)养兔致富的好姐妹

浙江农网 2006-03-13

--------------------------------------------------------------------------------
  近来,嵊州市石璜镇“三八”种兔场的张紫卿、张紫文姐妹俩,一边为1500只种兔制作颗粒饲料,一边为挑选“白中王”群体兔参赛种兔的准备忙得不亦乐乎。

  多年的养兔实践,紫文姐妹在科学养兔、规模经营上结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培育种兔、引进种兔上有独特见解,不断引进外地优质种兔群,并不断筛选,使种兔群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2002年,中国嵊州“白中王”杯长毛兔赛兔会上爆出冷门,“三八”种兔场选送的12只参赛兔(3公9母)养毛73天,总产量达7000克,获得群体冠军和单项冠军;而且多次参赛,多次夺魁。

  前几年,在兔毛价格不景气、仅能保本的情况下,不少养兔户杀兔度难关。张紫卿、张紫文的“三八”种兔场,坚持科学养兔不动摇,优质种兔数量保持在1000只以上。凭着多年养兔的实力,低价时储存兔毛,待兔毛旺销时抛出,不到半年时间,兔毛从每公斤80元升到130元,仅此一项,该场比别人增收8万元。

  “三八”种兔场饲养的长毛兔体型大、毛质优,很受养兔户的青睐,在去年兔毛不景气的情况下,销售种兔1000多只,种兔收入20多万元,销售兔毛1250公斤,全年养兔纯收入35万以上。    (钱卓敏 沈荣方 王祥和)
作者: meteor    时间: 2006-11-28 11:03
(四十一)“养兔状元”走科技致富路——宜宾县蕨溪镇大坪村主任张培容养兔致富侧记
 来源:中共宜宾市委宣传部网络新闻宣传科  

    “我养兔的初衷是为了发家致富,刚结婚时,家里一贫如洗,硬是穷昏了,为了能使家庭过上好曰子,我就尝试着养兔,现在曰子一天比一天好过了。”6月29曰,宜宾县蕨溪镇大坪村主任张培容娓娓地道出了她养兔致富的经历。
     张培容家住在宜宾县蕨溪镇大坪村11组,那是一个山大人稀、土地贫瘠、生活条件比较落后的地方。2001年春,她正为怎样发家致富踌躇不定的时侯,有人建议她创办小型养兔场。敲定了这条发家致富的途径后,她说干就干,镇上领导出面帮她贷了5000元启动资金,修建了两间砖木结构的小型兔舍,购回了8只母兔和1公兔,夫妻俩靠双手找兔草,土法饲养,半年下来仅卖仔兔就收入400多元。尝到养兔致富的甜头后,她更坚定了养兔致富的信心,铁下心来当“兔倌”。从2002年开始,张培容依靠土法养兔,到2003年兔子发展到700多只,存栏300只,出栏商品兔400只,养兔年收入5000多元,纯利润3000元。2004年,出栏肉兔3000多只,收入50000多元,获利30000元。截止今年6月,她家生兔存栏1500只(其中母兔125只),已出栏1020头,预计全年可出栏肥兔3600只,利润超过35000元。
    这些年来,张培容坚持以农业科技为先导,以当地资源为依托,致力于养兔,走科技致富路,在贫困山区创下农民致富增收的辉煌。去年,年仅41岁的张培容当选为大坪村村委会主任。现在张培容成为蕨溪镇远近闻名的带领农户养兔致富的“养兔状元”和致富带头人。是泥鳅就不怕染泥巴,养兔就得勤钻研。张培容走上走科技养兔致富路后,就全身心地投入,在兔下崽的时侯,她不分的昼夜守候在兔舍,有时索性把自己床铺搬到兔圈,兔崽在床铺下“嗯嗯”不止,她半夜三更还起床悉心照料,就连对自己的儿子她也没有这样细心过。2002年,由于忽视对兔子的防疫,一场兔瘟让她损失惨重,300多只条子兔全部死光。但她没有灰心,反而从中吸取教训,到外地养兔成功的养兔场学习经验,并且到电教站借科技电教片,反复观看科技电教片,查阅养兔资料,提高技术。通过学习、探索、实践,张培容不断地总结经验,摸索出一条养殖新路。
    一花开放不是春,一人致富不算富。2004年,她承包了一个废弃养兔场,增建了圈舍,扩大生产规模。她注重科学饲养、繁殖和防疫,坚持精心配料,科学饲养,将酒糟子晒干粉碎后与米糠、麸皮和菜油饼按一定的比例自己配成混合饲料喂兔。在圈舍里全部安装上鸭嘴式饮水龙头,使兔饮用清洁水,避免感染疫病。今年宜宾冻兔厂派专家来进行技术鉴定,各项指标都符合标准。张培容的养兔业就这样保持着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她还把这“两推”“五改”的成功经验在全村推广,促进了全村养兔业的发展。
     张培容还说,自己在养兔取得成功后,把经验介绍给周围群众,发动大家一起致富,得到了群众的信任,群众选我当村主任,我心中也把大坪村当我家,把村民当作家人,我作为“家长”如能把全村的养兔业发展成有规模、有技术的产业,带动大家能致富,那么我这个“家长”就当得称职、当得光荣。
有了这样的想法后,张培容便积极主动给邻居和亲朋好友宣传介绍养兔投资少、效益高、能赚钱的成功经验。她清楚地知道,自己之所以能致富,是因为有党的致富政策和农业科技做强大的支撑力。为了让周围农户都富起来,她为本村的贫困户无偿提供种兔,给他们作技术指导。她还扶持贫困农户,坚持上门无偿进行兔病防治、指导配制混合饲料和兔的饲养管理,为他们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各项技术服务。几年来,她的技术服务涉及到周边几个村,发展养兔大户23 户,最多的养殖年出栏2500只。由于“两推”“五改”的成功经验在全村推广,有55户贫困农户养兔脱了贫。群众感激她是自己的致富恩人,她也先后被村、镇表彰为科技致富带头人。(陈传贵 张清友 陈亚鹏)
作者: meteor    时间: 2006-11-29 15:17
(四十二)以兔易兔 带富农户

                                             ——南京东润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忠东的养兔情结

    南京东润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忠东靠养殖、加工獭兔,从一名下岗职工成长为一位远近闻名的民营企业家,被当地人称为“獭兔王”。近曰,该公司又投资在永阳镇张公塘村建立了獭兔养殖小区,准备集中獭兔养殖大户,通过科学指导、技术扶持等方式,以兔易兔,形成规模,做出品牌,带动更多的农户致富。

    98年的4月,春天的脚步刚刚临近,从食品厂下岗的胡忠东敏锐地感觉到,地处丘陵山区的溧水,旱作物较多,牧草丰富,花生秸杆、山芋藤、玉米棒随处可见,而这些正为养殖獭兔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胡忠东从电视、报纸中了解到,獭兔肉质细嫩,高蛋白低脂肪,皮毛密度均匀,保暖性能好,是制造裘皮大衣的上好原料,深受国际市场的青睐。于是,他从北京引种50组、200只獭兔进行杂交养殖,并在南京农业大学和江苏省农科院的帮助下,成立了獭兔良种繁育中心,搞起了最初的獭兔养殖。当年他就繁殖出1000多只种兔。当时,獭兔在国际市场行情看好,1张皮能卖30多元,每个兔子刨去成本能赚5块多钱,由于獭兔是笼养,粪肥又可以肥田,一举两得,吸引了10多户农民从良种繁育中心买走300多只种兔进行再繁殖,当年户均受益2000多元。
  在他的带领下,我县许多农民纷纷效仿,养殖獭兔。1999年到2000年,全县养殖獭兔农户窜至2000多户,年出产獭兔50多万只,皮毛出口高达43万只。然而,由于农户不肯更新品种,近亲繁殖带来的皮毛退化、抗病能力差很快就显现出来了,獭兔的发展遭遇了国际市场的“寒流”,皮毛出口量下降60%,农户养殖獭兔的积极性受挫。
  为重新激发起农户养殖獭兔的积极性,2003年,胡忠东转变思路,采用以兔易兔(用一只成熟种兔换一只成熟商品兔)的方式,与养殖户签定了獭兔养殖收购协议,并制订了獭兔收购的最低保护价。下半年,他又千里迢迢从北京引种德国系列、法国系列獭兔各200只,进行品种改良,力图为獭兔养殖提供最优的种兔。此举不仅使獭兔养殖业重新兴旺起来,同时也让百姓从中得到了真正的实惠,獭兔养殖户一下子增长到600多户。对于胡忠东的做法,有些人不理解,胡忠东笑着解释:以兔换兔,看似亏本,其实这是以退求进的策略,农户得了优良的种兔,一则增加产量,1只母獭兔一窝能产5只獭兔,一年产5窝,就是25只獭兔,成活率就算是80%,还可以为公司提供20只獭兔,农户换的种兔越多,我们得到的商品兔就成四倍往上的速度递增,生产能力就可以扩大;二则提高质量,因为农户使用的是经过良种繁育中心培育出来的种兔,所繁殖出来的商品兔质量就很高,兔肉可以制成真空包装的休闲食品销往省内苏锡常及上海、武汉、昆明、成都等地,兔毛则可以运往河北、广东等地加工然后转销海外。依靠这样一种经营理念,2003年,南京东润食品有限公司销售额达到了1300万元。
  目前,獭兔良种繁育中心通过不断加强技改与良种培选,已发展种兔6000多只,笼位1万个,成为南京地区獭兔养殖规模最大的獭兔良种繁育基地。2003年10月,省农科院獭兔养殖厂还专程来良种繁育基地求购200只培选出来的法系獭兔,进行杂交繁殖培育出优良的种兔。胡忠东召集全县600多户养殖户成立了獭兔联合会,统一供种,统一收购,每个季度组织一次专家、教授与养殖户面对面,讲授科学养兔新知识,解决农户养殖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难题。獭兔联合会“送知识”,良种繁育中心“送兔”,东润食品有限公司“收兔”,通过两“送”一“收”,全县现有商品兔26万只,户均增收5000多元。喜人的收益让更多的农户参与獭兔养殖,曾经的小户如今已成专业户,原先年产出仅40只獭兔的养殖户徐曰云,而今年已卖了1000多只獭兔,净赚了2万多元。胡忠东高兴地告诉笔者,通过以兔易兔的方法和基地+公司+农户的模式,东润将实现生产能力翻番,年加工能力将达到50万只,带动1000多户农户从中受益。
作者: meteor    时间: 2006-11-29 15:20
(四十三)横州有对养兔“父子兵”

                      来源:南宁曰报  
    在横县横州镇谢圩村有这样一对养兔搭档——儿子养兔,父亲包销。目前,儿子对壮大兔场养殖规模信心十足,父亲坚信只要有货源就能卖个好价钱。

    这对父子,父亲叫谢开坤,儿子叫谢登攀。

敢闯能干的父亲

    谢开坤今年60岁,身体硬朗、精神矍铄。十多年在外租地种花的经历让老人见多识广,充满自信。

    谢开坤原在横县民政局工作。1992年,谢开坤辞职下海来到柳州从事废旧收购生意。一次,他听人说,在广州方村有横县人租地种花发了财。1994年,谢开坤揣着8000元钱和爱人来到了广州方村。当时,谢开坤夫妇连许多花卉的名字都叫不上来,更谈不上种植培育花卉。6个月后,在横县老乡的热心帮助指导下,谢开坤夫妇掌握了一定的培育花草技术,便租2亩地种花培育盆景。他精心栽培了十多个品种的花卉,其中引种的圣诞花到了年终卖到20港币/盆。就这样,只用了半年时间,谢开坤夫妇就赚到了2万余元。

    1999年,谢开坤夫妇的花场扩大到了5亩。这一年,仅卖花他俩就获得了7万元纯收入。“原来,在外租地种花投资不大利润却很高。”谢开坤介绍说,“但最近几年由于种花的人越来越多,花卉市场竞争激烈,花卉利润也大不如前,不过我们十多年来从没有亏过,效益最差的一年也能赚到2万元。”

    2003年,谢开坤的儿子从南宁市师范学院毕业,在横县横州镇中学工作。谢开坤了解到,在广东禽畜市场活兔交易量大,便打电话回家让儿子利用工作之余发展养兔。

不屈不挠的儿子

    对于父亲的建议,谢登攀也上网查阅了许多资料,并对养兔市场前景进行了分析和了解。

    2004年,谢登攀和同学筹资1万元发展养兔。为了做到万无一失,谢登攀让同学拿着600元生活费,来到南宁一家养兔场免费打工学习饲养技术。一个月过后,谢登攀和同学从这家兔场购买了50只母兔、10只公兔回来饲养。当年8月份,谢登攀和同学饲养的种兔共繁殖出了200只小兔。可是,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这批仔兔出生还不到半个月时间便陆续死亡。看到仔兔一天天地减少,谢登攀和同学束手无策,200只仔兔不到一周时间就全部死光了,却没有找到死因。

    面对打击,谢登攀的同学不能接受,打起了退堂鼓不想干了。可是谢登攀却不认输,一直在查找原因。后来,谢登攀请教了一些养兔人,得知原来每年七八月份雨季天气潮湿,是兔群寄生虫爆发的高峰期,如果此时出生的仔兔不做好预防工作就很难养活。

    于是,谢登攀和同学买来许多有关养兔方面的书籍自学,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及时向他人请教。他们认真做好兔群疫病预防,勤消毒勤打扫兔舍卫生,控制兔群配种时间,使母兔生育避开疫病高发期,适时将仔母兔分群,大大提高了饲养成活率。2004年底,谢登攀的兔场繁殖出了第二批仔兔共160多只,饲养成活率达到了98%。为了科学选种,这批仔兔在养大后作为商品兔全部出售,每只兔子纯赚了15元。

    谢登攀介绍,到今年8月份,兔场仅出售商品兔就获得了4万元收入,而种兔也由当初的50多只发展到了目前的350只,兔场目前还有存栏商品兔1800只。

父子搭档发展养兔

    今年春节,谢开坤和老伴从广东回到横县过年。儿子谢登攀见父亲年纪已大不便外出租地种花,就建议父亲投资和自己共同发展养兔,扩大养兔规模,可是谢开坤却不同意。

    春节过后,谢开坤再次离开了家乡,只身前往广东。不过这一次,谢开坤并不是去租地种花,而是前往广州、深圳、珠海等地打探肉兔销售市场。

    “在广州禽畜市场,到了冬季仅市场内一个摊位每天就能卖出1万至2万只活兔,整个市场一天能交易活兔50吨。”谢开坤介绍,为了准确了解信息,他还特意多走了几家市场,发现肉兔在外地需求量很大。

    今年4月,谢开坤又回到了家乡,他向儿子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即由儿子专心负责饲养肉兔,自己负责肉兔销售,两人还达成了合作协议:养兔和卖兔实行自负盈亏。谢登攀每养出一批商品兔,谢开坤给出一个适合的收购价,再贩运至广东销售,中间赚取的差价归谢开坤所得。谢开坤还用同样的办法与同村另外两家养兔场签订了购销协议。为此,他还自己出资聘请了一个助手,专门派往广东禽畜市场蹲点了解每天的活兔交易价格。

    “我之所以坚持和儿子采取饲养、销售分离,是想借鉴外地企业的先进做法,这样才有利于兔场的发展壮大。”谢开坤告诉记者,其实他就是想锻炼儿子的独立致富能力。 (朱新韬 叶保锋)
作者: meteor    时间: 2006-11-30 13:10
(四十四)“兔司令”成致富“领头雁”
资料来源:百色农业信息网

——记田阳十大杰出青年王林峰

    今年“五四”青年节期间,坡洪镇琴华村退伍军人王林峰被田阳县授予“田阳县首届十大杰出青年”荣誉称号。当地村民闻讯后纷纷翘指称赞:“该评他,他当之无愧的,是他引领我们走上致富路,这样的典型树得好!”

    好男儿热血洒军营

    小时候,王林峰就很向往军营,梦想能穿上绿色的军装,为保卫祖国洒热血。1993年冬,刚初中毕业的王林峰如愿以偿地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海南某边防野战部队的一名新兵,实现了自己儿时的梦想。在部队里,王林峰十分珍惜这难得的机遇,以山里人朴实的品质,一方面认真学习军事业务知识,刻苦训练;一方面积极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由于表现出色,他当上了班长,多次被部队评为“优秀士兵”,还先后获得三次嘉奖。1994年3月,王林峰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三年艰苦的军营生活,练就了他倔强、勇敢、果断的个性。王林峰感慨地说:“回过头来想想,部队培养了我吃苦耐劳、百折不挠的精神,这是我成就事业的基础。”

    艰辛创业铺就致富路

    1995年,王林峰光荣退伍。退伍后的他曾到广东、海南等地打工。在打工期间,王林峰亲身体验了打工生活的酸甜苦辣,目睹一位位创业成功者创业的艰苦历程和创业成功后的喜悦。从此,他心中便萌发了回家创业的念头。1998年,王林峰回到家乡,经过认真开展市场调查分析后,他发现肉兔市场需求量大、利润高,饲养肉兔商机无限,决定投资发展肉兔养殖这一产业。说干就干,王林峰一边筹措发展资金、选择养兔场地,一边寻找合作伙伴、学习养兔技术。经过2个多月的努力,他在自家庭院里建起了100多平方米的养殖场地,并引进新西兰兔、豫丰黄兔等优良种兔18只,开始了他的创业路程。然而,万事开头难。养兔之初,由于技术不到位,兔仔死亡率很高,王林峰因此损失不少。从这以后,王林峰不敢怠慢,他购买来有关书籍,自学科学养殖知识,不明白之处,就邀请技术人员前来指导解决。经过虚心学习和不断摸索养殖技术,王林峰很快掌握了一整套养兔技术。此外,他还积极跑公司、跑市场,与外地客户签订保价回收合同。经过精心经营,他的养殖场规模不断壮大,曰常存栏种兔、肉兔达到300只以上。今年前5个月,已出栏肉兔500多只,产值1.7万元,纯收入1.1万元。预计到年底,可产肉兔1000只以上,实现纯利润2万多元,成为当地靠养兔发家致富的“领头雁”。

    带领乡亲共同致富

    王林峰养兔致富成为群众榜样,加上他在当地有口皆碑,2005年,他被村民推举为村民委主任。当上村民委主任后,王林峰深感自己肩上的压力更大了。他说:“自己富不算富,只有大家都富裕起来才是真正的小康。”他下定决心,要带领群众通过养殖肉兔来发家致富。为了组织带动群众大规模发展肉兔养殖,王林峰把自己的养殖场当成课堂,把自己的养兔经验和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村民。他还为养殖户免费提供种兔,订单回收肉兔,彻底解决养殖户的后顾之忧。在王林峰的指导和带动下,全村掀起肉兔养殖的热潮。去年底,村民黄保管到王林峰的养兔场参观后,对养兔产生了深厚的兴趣,便从他那里购买10只种兔来饲养。黄保管说:“到现在已出栏肉兔2批,收入2000多元,预计今年养兔收入可达到5000元以上。”目前,全村存栏肉兔100只以上的养殖户已有12家。养殖肉兔,成为村民们增收的一个新亮点。
作者: meteor    时间: 2006-11-30 13:12
(四十五)严水根:科学养兔奔小康
    近曰,当我们来到横路乡寨村养兔大户严水根家时,正碰上一位安徽阜阳的兔毛收购商,她说她每年都要来这里四五次,已经连续好几年了。看着质地细腻、寻白干燥的毛球,旁边的严水根兴奋地告诉记者,现在担心的不是没有市场,而是没有兔毛啊!

    早在1985年,严水根从绍兴嵊州、新昌引进20只德西品种的长毛兔,因为是第一次养长毛兔,既不懂剪毛技术,又没有养兔经验,几年下来也没有赚到几个钱。但他没有撒手不干,而是通过了解一些养兔信息,一边自学一边在实践中摸索,所以尽管开始几年没赚到钱,却学到了不少养兔技术,积累了一些养兔经验。

    随后,严水根逐步扩大养兔规模,并千方百计地改进饲料配方,购买了一台颗粒饲料机,自己配方加工,从原来的单一饲料改成全价颗粒饲料,大大提高了兔毛的质量和产量。1992年一年纯收入2万元,严水根第一次尝到了甜头。

    严水根清醒地看到,简陋的兔房不仅影响了规模的扩大,而且影响了兔毛的质量。兔房要冬暖夏凉,通风性要好,不漏水,这是严水根总结出来的经验。于是,他把赚得的2万元钱全部用于建造新的兔房,并且长毛兔的数量也一下子增加到600余只。当年,严水根在杂志中得到手拔毛比刀剪毛每公斤要贵两百元的消息,便立即把原来的刀剪毛改为手拔毛。1996年,手拔毛价格一度高涨,收购兔毛商上门竞相抢购,老严再次尝到了甜头,仅6月、8月、10月拔了三次毛就获得了七八万元的纯收入。

    目前,在他的带动下,除了本村村民加入养兔的行列之外,於潜、昌化、藻溪等地的农户纷纷前来取经学习,目前已发展了6户养兔户,规模都有百只以上。
作者: 付云飞    时间: 2007-11-21 16:55
标题: 回复 13楼 的帖子
10块钱是不是被坑了这么便宜?
作者: 王高    时间: 2007-11-22 19:01
标题: 顶一个!!!

作者: gxbbyuan    时间: 2007-11-23 23:19

作者: 香草    时间: 2007-12-24 11:08
虽然与实际有很的出入,但至少对我们养兔的也是一种鼓励,,我们养兔业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前途光明啊!!!
作者: szgcad    时间: 2007-12-24 11:42
呵呵,成功案例挺多的~~~!
作者: 沧海客    时间: 2007-12-24 13:35
楼主真的辛苦了,收集了这么多的成功案例,值的我们学习.
作者: 吴志龙    时间: 2007-12-24 20:54
楼主你一定是戴眼镜的吧,多少度的眼镜哦, 要不怎么这么厉害收集了这么多资料啊
作者: 成功的定义    时间: 2008-10-31 09:26
了不起!我要更多的学习
作者: 秋毫    时间: 2009-3-20 22:58
了不起学习了
作者: 免一点    时间: 2009-3-29 23:05
很好学习呵呵
作者: 得失过    时间: 2009-4-1 15:06
我想还是失败的多过成功的吧,但不管怎样我们选择了就要坚持下去,向成功的学习再学习,
作者: 獭兔考察中    时间: 2009-4-5 15:26
天时地利人和
作者: 罗坑肉兔养殖业    时间: 2009-4-5 19:21
还有我这个广东养兔人哦!
(1)http://e.jmrb.com/m/2009/03/05/10/m_193552.shtml
(2)http://news.xhcatv.com.cn/onews.asp?id=8926
(3)http://news.xhcatv.com.cn/onews.asp?id=8927




欢迎光临 东兔养兔论坛 (http://101.200.88.18/)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