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新形势下的养兔新出路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账号登陆 【注册】 找回密码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查看: 2811|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广东] 新形势下的养兔新出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8 13:5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随着国内养殖模式的快速转变,国内原来以家庭小规模的散养为主,到如今的规模化,商业化,集团化,跨国公司的养殖模式出现,这种情况除了在养猪和养鸡的产业表现的突出外,国内养兔业规模化养殖也日益明显,特别是自2008年以来,规模化的兔场在全国范围雨后春笋般出现,但由于兔产业链的不健全和兔业发展中的技术和管理等多方面的滞后,兔子养殖期间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导致很多刚刚进入养兔业的养殖户短时间又纷纷下马。究其原因主要是规模化养殖中管理的落后和管理人员对规模化养殖的管理意识模糊。
" M& R. Q: }, T/ S# M* O所以养兔一定要对兔子养殖要有一个全新的认识,特别是日益发展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的兔场养殖,不能头痛头,脚痛医脚。要做到有的放矢,想把兔子养好就少打针,少用药,走环境好,绿色,健康,生态的保健养殖路。
& Q3 d; Z$ Y4 c+ N首先自身的养兔意识一定要改变,把主要的的精力放在防控上,不要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抓住一两个奇形怪状的兔病不放手不是养兔的高手,专业的兔病专家和科研教授都搞不通的问题又何必去刨根问底,很多怪病本身带有高的传染性和死亡率,我们不能以小失大,我们要做的事就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2013年中国兔业协会最新公布的兔病统计显示,兔病拉稀占到百分之60以上,呼吸道问题占百分之18,繁殖问题占百分之15,其他问题占比列百分之7。归结一下,我们主要解决兔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三个方面问题:腹泻,呼吸道问题和繁殖障碍。这其中,兔拉稀,呼吸道问题给养兔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冲击,造成很多规模化的兔场和散养户在养兔的行业中举步维艰,尤其是近两年来多种病原体的高感染率和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给广大的兔子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8 b  U, h* e  k6 ?2 N
再者就是要了解兔群的发病机理,要知道和了解什么是保健养兔,如何减少或者消除各种致病因素,保持和提高兔子机体本身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抗病能力以达到保健防病和增加经济效益。
8 _& ^0 d9 t4 F! @$ ^* i. h就我国内现在的养兔情况来讲, 其一就是让兔群达到相对健康的状态,而健康就是动物机体对环境高对的适应能力,其二就是在达到相对健康的的前提下,使兔群达到最佳的生产性能。/ ^! [# z/ e0 w

* x' S4 t" _' \& R; \6 ~" j  m8 T4 u7 e* b4 [
针对整个兔群,建立“以防为主,隔离淘汰和扑杀为辅”的基本思想意识,如果兔群出现多种病原体(兔瘟疫,巴氏,魏氏,球虫,体内外寄生虫,真菌,泰泽氏,沙门,流感病毒,冠状和轮状病毒等感染)高感染率和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情况下,就目前我们通常很多养兔技术人员单纯的使用抗菌,抗病毒,驱虫药,中医中药,疫苗,微生态任何其中一个去治疗,效果都不明显,只有依靠生物制剂(疫苗)、抗生素、中医中药、与微生态、科学的合理配合才能达到。作为最有效,成本最低的的防疫手段是免疫接种疫苗,必须根据自己养兔场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定制,并且严格的执行。兔瘟,巴氏必须接种,大肠杆菌,魏氏梭菌,波氏杆菌要根据当地养殖的现状和自己兔场的情况决定是否免疫接种。其次,根据兔子的生长的不同阶段和自身的生理特点,结合季节环境因素,在使用抗生素和驱虫药的同时,适当的使用中药制剂和微生态制剂。通俗的来讲就是通过抗生素和驱虫药来预防兔子生理病和环境季节的传染病,再通过中药的调理调理作用,使得动物血脉畅通,气血旺盛,各个脏器功能正常,协调一致。- o: {' M/ g" q5 @) p6 a- q
最后,作为防疫和中西药及微生态的补充,使用微生态来调理胃肠道菌群,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四者的合理搭配,起到提高兔群免疫的抗病能力,做到未雨绸缪,预防疾病的发生,才能使兔群达到最大的生产性能。

点评

说的不错,顶一个。  发表于 2014-1-14 12:00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8 13:5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兴邦兔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客户端|Archiver|东兔养兔论坛 ( 京ICP备14009985号-3 )  

GMT+8, 2024-6-14 19:13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