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饲料基础知识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账号登陆 【注册】 找回密码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查看: 434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饲料基础知识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4-25 00:48:49 | 只看该作者

饲料基础知识

第一节 饲料的化学组成


一、饲料的化学组成


饲料的主要来源是动物与植物。动、植物之间有着基本相似的化学成分。动、植物体内含碳、氢、氧、氮等元素约占90%以上。另外还有磷、硫、钾、镁、钙、铁、氟、碘、钠、氯、锰等。根据这些元素的含量多少,我们把他们分为常量元素(含量为体重的百分之几到万分之几)和微量元素(含量为体重的十万分之几到千万分之几)。
动、植物中的化学元素多数为相互结合的无机或有机物存在。通常把这些化合物简单分为水分、矿物质、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等六大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的含量通过化学定量分析可较准确地测定出来。


二、饲料分析方案


即用化学分析方法分析饲料,以评定饲料的营养价值。这个方案较简便、概略,还可用于粪、尿、动植物食品的分析。
1、将饲料样品在一定温度下烘干至恒重,失去的重量为饲料中的水分;60-65℃烘干至恒重的,样品内还含有一部分水分,称风干物质;在100-105℃下烘干至恒重,剩下的重量为全干物质。
2、饲料在高温550-600℃煅烧,残留物被称为粗灰分(由于残留物中还有矿物质的氧化物以及碳酸盐,因此是“粗”灰分)。
3、高温煅烧中所失去的重量为有机物质。其中包括含氮化合物与不含氮化合物。有机物的含氮与否,是区分营养物质的重要界限。饲料中的所有含氮化合物统称为粗蛋白(因除了含纯蛋白质以外,还含有各种含氮的非蛋白质化合物——氨化物)
4、粗脂肪是乙醚(或其他脂溶剂)的全部浸出物,其中除中性脂肪外,还包括脂肪酸、磷脂、蜡及色素等,所以是“粗”脂肪,又称乙醚浸出物。
5、有机物中的不含氮化合物又称碳水化合物,包括粗纤维与无氮浸出物两大类。粗纤维实际上是指脱脂样品经稀酸、戏碱处理后的所有残余部分,主要是植物的细胞壁,除纤维素外还包括木质素、果胶与少量灰分等。因此,粗纤维与纤维素不是相同的概念。
6、无氮浸出物并非直接测得,是由计算得来,即:
样品重-(水分+粗灰份+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重=无氮浸出物重
无氮浸出物主要由淀粉及糖组成。
综上所述,饲料六大营养物质为:粗蛋白、粗脂肪、粗灰份、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水。
水分
矿物质(粗灰份)
饲料
蛋白质、酶
干物质 含氮化合物(粗蛋白质)
氨化物(尿素、游离氨)
粗脂肪
有机物质 不含氮化合物 粗纤维
碳水化合物
无氮浸出物(淀粉、糖)
维生素

三、动、植物体化学组成上的差异


动植物所含化学成分种类基本相同,但所含具体化合物的种类与数量却有显著区别,所以动物性饲料与植物性饲料的营养价值是不一样的。主要区别在于:
1、植物中碳水化合物主要是粗纤维和淀粉;而动物体中碳水化合物极少,而且根本不含纤维素,所含碳水化合物为糖原。
2、植物中钙少,钾、镁、铁较多;动物则相反。
3、植物中不含VA,但或多或少含有胡萝卜素;动物体中含有VA。
4、在蛋白质结构和功能上,植物中的粗蛋白含有氨化物,而动物中无氨化物,仅有一些游离氨基酸和激素。
5、从所含化合物数量上看,植物主要由碳水化合物构成,占干物质的70%左右,而动物所含碳水化合物极微,约为体重的0.5-1%。植物所含蛋白质平均占干物质的10%左右,而动物则占到50%左右。动、植物体中脂肪含量变化较大,但总的说来,植物中脂肪含量比动物中少。

第二节 饲料的营养物质极其功能


一、水分


除水生动物不能离开水以外,所有陆生动物也不可缺水。水在动物体内的生理功能表现在:
1、 各种营养物必须溶于水后才能输送和吸收;
2、 水是体内一切化学反应的媒介,没有水,动物体内的生化反应无法进行;
3、 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也通过水排除体外。
动物对水分需求的满足通过饮水、采食含水分的饲料、物质代谢过程中的代谢水等途径达到。
动物对水分的需要量受种类、年龄、饲料特性、气候条件等影响,差别很大。但及时喂给清洁饮水是养殖动物所不可缺少的。


二、蛋白质


蛋白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它的功能在于:
1、蛋白质是动物体组成的主要物质,肌肉、神经、血液、骨骼、皮肤、各种器官、乳、蛋、淋巴液等,均以蛋白质为主要原料构成。
2、是进行新陈代谢、维持生命的必要物质。
3、蛋白质可代替碳水化合物及脂肪供能。
各种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变化很大,动物性饲料的蛋白质含量高,植物性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较低。
饲料中的蛋白质经动物消化后,分解为各种氨基酸。现已知的氨基酸有20多种,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构成种类繁多的蛋白质。蛋白质的营养就是氨基酸的营养。
凡动物体内能自行合成的氨基酸,而且合成的数量也足够动物需要,不一定从饲料中直接摄取的,称为非必需氨基酸。动物体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数量有限,不能满足动物需要,而且对生命又是不可缺少的氨基酸,必须从饲料中获得,称为必需氨基酸。动物必需氨基酸包括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精氨酸、组氨酸、甘氨酸等,无论必需氨基酸还是非必需氨基酸,在动物代谢过程中都是不可缺少的,只是来源不同罢了。
不同饲料中必需氨基酸种类、含量差异很大,多种饲料搭配可取长补短,提高曰粮的营养价值。因此,蛋白质饲料质量的好坏,主要指所含必须氨基酸种类的多少和其比例是否合适。
不同物种的动物机体对蛋白质的需要量差异较大,一般草食动物对蛋白质饲料要求低,而食肉动物对蛋白质要求的较多。动物养殖过程中应根据动物的食性不同给予不同含量和质量的蛋白质饲料。若曰粮中蛋白质过多,使肝、肾负担过重,代谢失调,引起蛋白质中毒。一般情况下,蛋白质喂量过多,降低了蛋白质的利用率,造成饲料浪费。而低蛋白质营养使动物生长停滞,毛被蓬松、水肿、消瘦、贫血、抵抗力低、精液品质下降、雌性不孕、或多弱胎、死胎,引起整个代谢过程紊乱。所以要保持一定比例的碳氮比。


三、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含有C、H、O的有机化合物,是植物性饲料的主要组成部分,一般占干物质重量的50-75%。碳水化合物可分为粗纤维和无氮浸出物两大类。粗纤维主要是植物细胞壁部分。无氮浸出物包括淀粉和糖。单糖:葡萄糖、果糖;双糖:麦芽糖、蔗糖;多糖;糖原等。
碳水化合物的主要功能:
1、是组织器官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如戊聚糖是细胞核酸的组成成分。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产物——低级脂肪酸与氨基结合成氨基酸。
2、是热能的主要来源。1克糖可产生4.1大卡热量。
3、除供能外,多余的碳水化合物可转化为脂肪、肝糖元,肌糖原贮备起来。


(一)粗纤维


1、纤维素(六碳糖脱水连接而成),肉食动物一般不能利用。草食动物依靠肠内或瘤胃内微生物所分泌的纤维素酶可以分解消化,获取能量。兔对粗纤维的消化率为14%,豚鼠为38.2%。草食动物若摄入粗纤维过少,会使消化不良。
2、果胶,存在于果实、根茎类和幼嫩植物中,草食动物可以消化吸收。
3、木质素,不能被动物消化利用。严格意义上说,它不是碳水化合物,但常伴随纤维素一起存在而不易分开。


(二)无氮浸出物


无氮浸出物是非常复杂的一组物质,包括淀粉、可溶性单糖、双糖,一部分果胶、木质素、有机酸、单宁、色素等。在植物性精料中(籽实饲料),无氮浸出物以淀粉为主,在青饲料中以戊聚糖为最多。淀粉和可溶性糖容易被各类动物消化吸收。


四、脂肪


在植物性和动物性饲料中都含有脂肪,据脂肪结构的不同可分为真脂肪和类脂肪两大类。真脂由脂肪酸和甘油结合而成,类脂由脂肪酸、甘油及其他含氮物质结合而成。真脂包括动物脂肪及谷物籽实的乙醚浸出物等;类脂包括动物一些脏器和组织中,及在青草、干草中所浸提的物质;固醇是类脂中重要的成分。胡萝卜素、叶绿素均为固醇类物质。
脂肪在动物体内的作用有:
1、 组成动物的器官组织。如细胞膜。
2、 是动物能量来源和贮能的最好形式。生物每氧化1克脂肪,可产生9.4大卡热量,蛋白质为4.5大卡/克,可见脂肪含能量为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2.25倍。
3、 是脂溶性维生素的溶剂。脂溶性维生素依靠脂肪输送到身体各部。曰粮中只有脂肪存在,才能很好地利用这些脂溶性维生素。
4、 为动物提供必需的脂肪酸。自然状态中存在三种不饱和脂肪酸,即亚麻油酸、次亚麻油酸和花生油酸,如果动物曰粮中缺乏这些脂肪酸,会引起代谢障碍,产生皮肤炎、脱毛、停止生长、繁殖力下降等。豆饼、棉籽饼、动物脂肪中均含有这些脂肪酸,且需要量不多,一般不会缺乏。
一般情况下动物对脂肪的需要量不多,饲料中可以满足,饲料中的碳水化合物还可以转化为脂肪,所以不必担心曰粮中脂肪供应。相==粮中脂肪含量过高或碳水化合物含量过高,会引起动物消化不良或过肥,从而影响种用动物的繁殖力。含脂肪高的大豆用来喂养鸽子,易引起下痢。


五、矿物质


动物有机体内矿物质种类很多,分布于机体各部,但所含数量不多,仅占体重的3-5%。矿物质是动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在圈养条件下,稍不在意就会出现缺乏症,影响正常生产力的发挥。
(一)钙与磷
是构成骨骼、牙齿的主要成分,骨是钙、磷的贮存库。动物体灰分含有的65-70%的钙磷化合物,且99%的钙和80%的磷存在于骨骼及牙齿中。如、血液中也有较多的钙。因此吃奶的幼小哺乳动物不会缺钙。动物性饲料的骨粉中含钙较多,鱼粉、肉粉、蚕蛹、蛋类中含磷较多。植物中分布不均匀,豆科牧草中钙多磷少,种子中磷多钙少。块根块茎及禾本科秸秆中钙、磷都很少。
钙磷缺乏时,最初可出现异食癖,继而食欲不振,毛皮无光泽,,生长缓慢,严重的产生骨骼病变,软骨症。妊娠期、哺乳期、幼子期及产卵禽类更需重视钙磷的补充。
补充钙磷时还要考虑二者的比例。一般为1-2:1。
(二)食盐
食盐对维持体内体液酸碱平衡、细胞与体液的渗透压有重要作用。缺乏钠时主要症状是生长缓慢、食欲差、消化率差。食盐过量也会引起中毒。
(三)锌
锌缺乏时影响生育和毛皮质量,动物肌肉、肝、毛皮中含量较高,幼嫩植物、酵母中含量也高。
(四)镁
镁是体内生化反应中一些重要酶的活化剂。毛皮动缺镁,则毛无光、脱毛、自咬毛被。棉籽饼、青绿饲料内都含有镁。
(五)铁、铜、钴
此三种元素与体内造血过程密切相关。铜、钴不易缺乏,一般饲料中都有。对贫血的动物可在饮水中加微量硫酸亚铁。


六、维生素


维生素是动物有机体生理生化过程中的“催化剂”,是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须的。维生素的大多数种类可从饲料中获得。维生素包括水溶性(B族和C族)和脂溶性(A、D、E、K等)两大类。
缺乏症:
1、缺乏维生素A:神经系统发生障碍,生殖机能下降,影响生长发育。
维生素A含量较多的有:鱼肝油、肝脏、牛奶、鸡蛋等;植物中胡萝卜、菠菜、苜蓿、干草中含较多的胡萝卜素,动物机体可转化为维生素A。
2、缺乏维生素E:维生素E是动物繁殖、泌乳和内脏器官(甲状腺、肾上腺、脑垂体)维持正常机能所必须的物质,又称生育酚。缺乏时睾丸萎缩,胎儿停止生长,被母体吸收或流产,泌乳量降低,幼畜发育不良。
维生素E来源:谷物种子、新鲜青饲料。草食性动物一般不易缺乏。肉食性动物应适当补充。
3、缺乏维生素D:佝偻症(软骨病),维生素D可影响动物肠道对钙、磷的吸收,在矿物质代谢紧张期(妊娠和哺乳期)易发生佝偻症。产蛋禽缺乏时产软壳蛋。
对缺乏症治疗:曰光照射,此外鱼肝油及豆科干草中含量较高。
4、B族维生素缺乏:
(1)维生素B1:硫胺素参与碳水化合物、水和嘌呤的代谢过程,缺乏时可造成机体能量供应不足,使神经组织、心肌的代谢受到严重影响,出现痉挛、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并常有消化紊乱。雌行动物缺乏,则新生仔生命力弱,畸形。
B1来源:植物性饲料尤其以禾本科籽实中为最多,酵母中也含量丰富。
(2)维生素B2:核黄素,青绿饲料、豆科牧草、油饼类、鱼粉中含量丰富。一般情况下不用补饲。
5、维生素C:抗坏血酸,青绿饲料中丰富,一般情况下不用补饲。
沙发
发表于 2006-9-28 10:45:15 | 只看该作者
好贴子111111111
板凳
发表于 2006-10-24 16:03:55 | 只看该作者
Originally posted by 岳阳韩信 at 2006-4-25 12:48 AM:
第一节 饲料的化学组成


一、饲料的化学组成


饲料的主要来源是动物与植物。动、植物之间有着基本相似的化学成分。动、植物体内含碳、氢、氧、氮等元素约占90%以上。另外还有磷、硫、钾、镁、钙、铁、氟 ...

这样地帖子多发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客户端|Archiver|东兔养兔论坛 ( 京ICP备14009985号-3 )  

GMT+8, 2024-6-1 09:54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