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兔养兔论坛

标题: 獭兔换毛问题 [打印本页]

作者: 兔兔那么可爱    时间: 2016-10-16 14:05
标题: 獭兔换毛问题
自己做的饲料饲喂4月龄左右的商品獭兔换毛,相比饲喂买的饲料的獭兔换毛期滞后约6天,换毛速度慢了3天,但体增重提高了20%,请问韦老师这可能是什么原因呢?

回答:
獭兔和大多数哺乳动物一样,属于季节性换毛。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动物以其故有的机制和速度进行着毛的生长与脱换,其中周而复始的光周期变化是其换毛的首发信号。光照长短的季节性变化是通过以下机理调控动物换毛的:光照的长短交替通过动物眼睛的刺激,作用于动物颅腔内位于间脑顶端的松果体,影响松果体的分泌活动,特别是褪黑激素(MLT )的分泌量,进而调节动物的换毛和生殖等季节性生命活动。
  
  褪黑激素是一种叫吲哚类物质,由松果体5-羟色胺(5 -HT )通过两种酶的作用合成。有关MLT 的合成与分泌规律的研究开始于老鼠。Quay 观察到松果体5 -HT 水平白昼高、夜晚低,当光周期改变时能引起松果体5 -HT 含量的相应变化。而松果体的MLT 含量的昼夜变化与5-HT 正好相反。Ravanlt等人报道,獭兔血液中的MLT 含量在黑夜开始后立即增加,浓度升高的持续期与黑夜的长短成正比。当切除獭兔颈上神经节(即切断光周期信号到达松果体的神经通路)时,则看不到血液MLT 的上述节律。
  
  Rust 和Meyer ( 1969 )首次发现皮下埋植MLT 可使伶鼬3 周后脱去褐色的夏毛长出白色的冬毛。这些动物即使处于延长日照条件下,埋植MLT 仍有脱夏毛长新毛的效应。Allain 和Rouyet ( 1980 )将皮下埋植MLT 技术应用到水貂上,成功地诱导了水貂提早秋季换毛。这些实验均说明动物体内褪黑激素含量及其变动是动物换毛的主要原因,而引起动物体内褪黑激素周期性改变的主要外界环境因子是光周期。
  
  毛皮动物除了在自然的光周期改变下发生毛被脱换外,人为的控制光照也能导致动物换毛。例如,脱夏毛长冬毛是一种短日照反应,自然状态下,发生于秋季日照逐渐缩短的季节。如果在秋季到来前,人工控制时间,即增加黑暗的时间,缩短光照的时间,即能导致动物脱夏毛长冬毛。同样,脱冬毛长夏毛是长日照反应,人为地控制光照也能使动物提前或延后脱换毛。目前,在毛皮动物饲养实践中,通过人工控制光照或皮下埋植MLT ,可使冬毛提早成熟,提前打皮,降低饲养成本。





欢迎光临 东兔养兔论坛 (http://101.200.88.18/)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