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大肠杆菌病 大肠杆菌病又称粘液性肠炎,是由某些血清型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及其毒素引起的一种暴发性、死亡率很高的仔兔的肠道传染病,以水样或胶冻样粪便和严重脱水为特征。
一、 病原
大肠杆菌为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多数菌株有鞭毛,不形成芽孢,无荚膜。本菌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中等,在水中能生存数周到数月,一般消毒药能迅速将其杀死,在50℃经30分钟和60℃经15分钟可被杀灭。
二、 流行特点
本病主要发生于1~4月龄的仔兔,其它年龄的兔也可发生,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本菌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又经常存在于兔的肠道内,正常情况下不发病,当饲养管理不良,气候环境突变或兔肠道内的环境发生改变,如患沙门氏菌病、梭菌病、球虫病等,或其它应激因素,使仔兔抵抗力降低,即引起发病。病兔排出的大肠杆菌毒力增强,污染了饲料、饮水、场地等,经消化道感染健康兔,可引起流行,造成大批死亡。本病发病率一般群养兔高于笼养兔。
三:临床症状
最急性型大肠杆菌病,未发现病兔有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急性型大肠杆菌病,病程1~2天,长的7~8天。特征性的症状是腹泻和流涎,病兔剧烈腹泻出黄色的、棕色的水样稀粪,并有大量胶胨样粘液。病兔体温一般正常或偏低,精神沉郁,食欲不振,被毛粗乱,四肢末梢发冷,磨牙,流涎,眼眶下陷,迅速消瘦,衰弱,1~2天内死亡,死亡率高。
四:防治措施
(一)预防
平时要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兔舍卫生,定期进行消毒。减少各种应激因素,特别是仔兔断乳前后,饲料不能骤然改变,以免引起肠道菌群紊乱。对发病兔应隔离治疗。常发本病的兔场,可用本场分离的大肠杆菌制成的氢氧化铝甲醛菌苗进行预防注射,一般20~30日龄的仔兔每只肌肉注射1毫升,对控制本病的发生有一定的效果。对断奶前后的仔兔,口服痢特灵或氯霉素粉,一般连服3~5天有预防效果。
(二)治疗
1、抗生素疗法:链霉素,每千克体重20 毫克,肌肉注射,每日两次,连用3~5天;氯霉素,每千克体重20~40毫克,肌肉注射,每日两次,连用2~3天;或每只兔0.1克,每日内服3次,连用5天;多粘菌素,每只兔2.5万单位,肌肉注射,每日两次,连用3~5天;庆大霉素,每只兔1万~2万单位,肌肉注射,每日两次,连用3~5天;土霉素,每千克体重50毫克,内服,每日1次,连服5天。
2、磺胺疗法:磺胺脒,每千克体重0.1~0.2克,痢特灵,每千克体重10~15毫克,干酵母1~2片,三者混合,口服,每日3次,连用3~5天。
3、促菌生疗法:每只兔口服促菌生2毫升菌液(约10亿活菌),每天1次,一般服3次可治愈。
4、大蒜酊疗法:每只兔每次口服大蒜酊2~3毫升,每天2次,连用3天可治愈。
5、对症治疗:皮下或腹腔注射葡萄糖生理盐水,或口服生理盐水及收敛药等,防止脱水,保护肠粘膜,促进治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