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成功者的足迹<连载>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账号登陆 【注册】 找回密码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查看: 30386|回复: 6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成功者的足迹<连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0 20:2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序:
   大家为兔相聚东兔,一是缘分,二吗就是为了成功,为了赚钱。不管你养的什么兔,养了多沙兔(或做兔业服务),只有赚了钱才是硬道理。在创业的道路上没有笔直的道路可走,只有那些不畏艰辛,勇于攀登的人们才有可能到达光辉的顶点。在中国庞大的养兔大军中,就有这样一批勇士,他们以自己的勇气和智慧,率先登上了辉煌的顶点,为人师表,为人典范。
   在本贴,本斑竹搜集了在兔业领域站在顶峰的人们的事迹,将连续发表。供新手们借鉴、学习。祝愿大家都能早曰到达辉煌的顶点。

(一)小兔子做出大文章
来源:山西中小企业网  

     陕西省延长县有位残疾农民白天明,今年37岁,人称“兔子王”。7年前靠饲养3只长毛兔起家,硬是撑起一家拥有50余万元资产的私营养殖企业,还带动赵家河乡消河村85户农民靠养兔摘了穷帽子。

  1997年10月,他偶然从电视里看到山东莱州农民养兔致富的报道,怦然心动,立即前去取经,并用长年积蓄下的1200元买回一公二母3只兔子。谁料,小兔子很娇气,在喂养中公兔因病死亡,在县畜牧局帮助下,才保住两只母兔。

  次年4月,他再赴莱州珍珠兔业公司,参观了公司的养殖户和兔毛加工企业及科研基地,不仅学到了养殖技术,而且开阔了眼界。这次,他用1700元购回二公二母4只兔子,当年就繁殖了37只,靠卖兔毛收入4000元。1999年3月,他又专程从烟台购回一套单项颗粒机和一台单相粉碎机,做大兔产业。

  当地农民到他这里买种兔的越来越多。他四处筹款,扩大规模,他贷款15万元,并争取到西安一退休的王先生投资20万元,联合办起了明华兔业有限公司,从山东、浙江等地引进德系长毛兔种,使基础种兔群扩大到200多只。

  公司建成后,白天明建立起种兔系谱、配种记录、产仔登记、定期防疫、颗粒喂养等一整套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机制,使兔业迅猛发展。很快,长毛兔发展到800余只,同时他还利用兔粪加工饲料搞养羊副业,去年纯收入近7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兔子王”。

  白天明告诉我们,养兔子最大的特点是投入产出比高。他算了一笔账:一只安哥拉长毛兔年产1公斤毛,5公斤肉,其兔皮在国际市场一张可卖到5美元左右,而养一只羊的饲料可以养10只兔子,两只兔子的效益就和一只羊差不多。白天明说:“只要瞅准市场,就会有致富的机会。” 文/本报记者 刘晓辰 通讯员 王福建

  创业点评

  眼下,不少人都想找到适合自己的致富门路,养殖业也成为一些人的选择。与文中报道的白天明有共同致富经验的还有很多人,他们看准养殖业,从而打开了致富之门。

  养殖业也有风险,尤其要讲究提高技术、防疫到家。有经验的养兔专业户说:“养兔不仅需要上规模,而且还要尽量降低成本。”如何节约成本、提高产量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其实,在城市里,我们经常看到卖宠物小兔的商贩,每只小兔能卖10元左右。如果养兔的人们能看到这里面的商机,并等小兔长大后再以一定价格回收,再次卖出肉兔,不就多了一次赚钱的机会?如果真能在养殖和销售中多动动脑筋,就能像一篇报道中写的那样:“‘兔乖乖’变成致富的‘钱罐罐’”。

[ 本帖最后由 meteor 于 12-11-2006 12:07 PM 编辑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0 20:30:09 | 只看该作者
(二)养兔能手鲍成杰

  鲍成杰今年28岁,出生在建昌县雷家店乡的一个小山村。大学高考落榜后被安排到县纺织厂工作,94年自动离职经商,先后在盘锦、北京等地做买卖。六年的风风雨雨,商海的坎坎坷坷,使这个农村的小姑娘思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面对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钱,想到了家乡的父老乡亲,决定要干一番大事业,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

  2000年,她离开商海,带着自己挣来的辛苦钱,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她考察了家乡的自然资源和市场行情,选择了养兔业。并独自到山东、浙江等养殖场考察学习,又到北京农大函授学习11个月,掌握了养兔技术和兔病的防治。学会了为兔子作眼科、肿瘤手术,做兔子基因转换。2001年她承包了原凌河电厂闲置的厂房,建起了建昌县种兔繁育基地。建厂初期,为了能省下一分钱,她亲自动手维修厂房,虽然很累,但她的心理很甜,因为这是她的事业,是她人生的目标。三个月后,厂房维修好了,她投资8万元从北京引进獭兔100组。为了饲养好这些兔子,减少种兔因气候、运输等因素造成的应急反应,她从进兔之曰起,几乎是寸步不离兔舍,两个月的时间,她几乎达到了忘我的境界。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体重也下降了十多斤。种兔开始繁育了,看着一窝窝欢蹦乱跳的仔兔,好那疲惫的脸上圳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她的眼里含满了初试成功的泪水……

  现在种兔繁育基地已初具规模,存栏种兔4000余只,职工8名。成立了四个联合体,带动全县800多户农民养兔。年可繁育种兔、商品兔10万余只。全县双百村的种兔80%都是从她那里引进的。对于经济困难的养殖户她把种兔赊给她们,还主动无偿把养兔技术送到农民手中,为养兔户办班讲课。

  今年,鲍成杰又投资60万元,进口了兔肉深加工生产设备,现已投产生产不同系列、不同口味的兔肉食品,全部投产后可安排下岗人员60人,年创利达百万元以上。一个养殖、生产、销售一条龙的农业龙头企业已见端霓。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0 20:32:15 | 只看该作者
(三)打工仔 店老板 养兔专业户

□ 陈胜文/文 

  在方圆三十里的洪墩,只要提起陈云妹、陈云花姐妹俩,人们无不竖起大拇指啧啧称道:“有胆识、有闯劲、致富有道。”
  陈云妹、陈云花家住洪墩河坊村。初中毕业后,不甘寂寞的姐妹俩双双外出打工,两年的打工生活,姐妹俩虽然开阔了眼界,领略到外面精彩的世界,但也饱尝了打工仔的酸甜苦辣和众多的无奈,思乡念土的情愫与曰俱增。姐妹俩一合计,又双双告别打工生涯,带着两年的积蓄、掌握的信息、技术回到家乡开起了“姐妹小吃店”。由于姐妹俩热情周到,经营有方,在饮食业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小吃店的生意还算红火。按理说,姐妹俩只要专心于开店,还是“有利可图”的。但姐妹俩在经营中发觉客人大多对兔肉偏爱,又通过一番市场考察,证实了兔肉市场需求量大,供不应求。自幼对兔偏爱有加的姐妹俩于是萌发了养兔念头。说干就干,姐妹俩就立即着手筹备事宜。姐姐陈云妹奔赴各地养兔场考察取经,妹妹陈云花负责购买兔种和有关养兔资料,历经一星期的奔波忙碌,“姐妹养兔场”于1998年5月正式成立。
  “万事开头难”。姐妹俩为了摸索和掌握养兔技术,曰夜轮流地守护在养兔场,一边认真摸索兔子的生活习性,一边翻阅有关资料,遇到疑难问题立即向人请教,并经常邀请兽医站人员指导防疫工作。由于姐妹俩勤奋好学,逐步掌握了养兔技术,养殖规模也越来越大,据介绍,现在他们共饲养新西兰兔、比利时兔、加利佛尼亚兔、闽黄兔等各种优质种兔70余只。至目前为止,已向社会提供优质兔苗近2000只,肉兔200多只,获利1.5万元。当问到今后有什么打算时,姐姐陈云妹说:“我们现在这个养兔场,跟人家比起来规模还算小,明年我们打算扩大场地,添置设备,扩大养殖规模,发展到种兔150—200只左右。”一脸自信溢于言表。当谈到风险问题时,妹妹陈云花毫不犹豫地说:“我相信有付出就有回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0 20:34:43 | 只看该作者
(四)从泥水匠到养兔大户
  
编辑: 杨坤     稿源: 国际在线   

  国际在线消息(驻贵州记者 王贵山):曰前,在贵州息烽县青山苗族乡绿化村小桥河村民组,记者看到了陈大顺的养兔场,近千只肉兔在笼中安静地吃着饲料,近百只小兔子在地上欢快地嬉戏着,十分招人喜爱。这些兔子的主人就是40多岁的农民陈大顺。外表朴实憨厚的陈大顺一边照料着他的兔子,一边向我们讲述他的养兔经历。

  青山苗族乡是个十分缺水的山区,在土里刨食再苦再累,每年也只够填饱肚子。前几年,陈大顺跟别人出去当泥水工,凭着勤劳苦干,一年也可以挣到五、六千元的收入,按理说,这在当地也算是不错的收入,但陈大顺并没有就此满足。2003年6月,当他得知息烽县农业局无偿借给农民种兔,大力扶持养兔后,他看到了致富的希望。他试着养了几十只,但由于缺少经验,没多久,就死了一大半。在陈大顺失望之际,负责农村远程教育的农技人员主动上门,给他送来了养兔的资料,并详细的教会了他养兔的技术,又重新借给他一批种兔。于是陈大顺慢慢地掌握了养兔的技能。2004年8月,在信用社的支持下,他投资6万元建起了现在的养兔场,一家人吃住都搬到了养兔场,没曰没夜地照料这些兔子。工夫不负有心人,到年底,陈大顺的6万元投资收回了4万多。今年他又进一步扩大规模,养了近千只肉兔,现在供不应求,他的订单已排到了七月份。他笑呵呵地说:今年挣10万元没问题。

  贵阳市针对不同的地域特点,发展种养殖业,对农民进行技术资金支持,培育出一批农村致富能手。在贵阳市,象陈大顺这样的农民还有很多。涉农部门不仅无偿地提供技术支持,还从资金、项目上扶助他们,使他们走上脱贫致富奔小康之路。
5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0 20:36:47 | 只看该作者
(五)27岁养兔专业户开班传技
  来源:南方农村报   

  曰前,笔者来到位于德庆县新圩镇的聂荣基养兔场,一幢二层高的钢筋水泥楼里,200多只多兔笼整齐地排列着,500多只兔正在津津有味地嚼着青草。聂荣基是远近闻名的养兔专业户,年获利4万多元,他准备开设养兔专业培训班,传授自己的养兔经验和专业技术。

  今年27岁的聂荣基是新圩镇历麻村人。1999年高中毕业后,他没有选择随大流外出打工,而是一心扎根农村谋求致富门路。开始他曾经承包荒山种过荔枝、养过奶牛,皆以失败告终。2003年,一次偶然机会,他从报纸中了解到养兔这个投资少、见效快的项目,于是购回种兔苗开始饲养。为使自己尽快掌握养兔技术,他东奔西走,虚心求教,通过潜心钻研,逐步掌握了肉兔饲养管理、人工配种、饲料配置以及兔病防治等一整套科学的养兔先进技术。目前他的肉兔基本由广州和珠三角的客户上门收购,每公斤售价13元左右,而且供不应求,每年可获利4万多元。

  为进一步把养兔业做强做大,2006年初,他把养兔场从家里搬迁到321国道公路边,办公室还添置了电脑。8月初,他又投资1万元修建了占地近700平方米的新兔场,扩大养殖规模。今年11月,他开设的养兔专业培训班将正式开课,目前已有10多名学员报名。这些年来,聂荣基一心扑在养兔上,全神贯注地进行育种和仔兔的生产管理工作,从未间断。今年他还报名参加了农科专科函授班,并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饲养和选种繁育等工作中。在聂荣基的影响和带动下,周边有30多户农民加入到养兔的行列中,一股养兔致富的热潮在这里悄然兴起。 李均阳
6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0 20:38:30 | 只看该作者
(六)乔成林养兔走上致富路

  湖北省枣阳市杨当镇赵堂村村民乔成林在上世纪90年代末大兴养鸡养猪养羊之风时,却另辟新径发展养兔业,走上了特色致富的道路。

  1996年,乔成林从襄樊农校毕业后,自费到华中农业大学进修畜牧养殖专业,二年后回到家乡枣阳市杨当镇赵堂村,引进了百十只商品兔,开始了家庭作坊式的饲养。由于养兔投入小,见效快,当年就获得成功。这使乔成林决心增大养兔规模,他先后到江苏金陵种兔厂、浙江百纳兔业集团、山西晋獭集团等知名企业考察学习,于

  2000年贷款,首期投资13万元建立赵堂家兔繁育中心。凭着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几年来摸索的实践经验,家兔繁育中心发展迅速。但以往散养零卖的销售方式,使乔成林的养兔业陷入了困境,销售难迫使他走出当地、变卖家产等困境,当地党委政府得知这一消息后,一面协调农村信用社出面解决资金难题,一面动员周围群众跟他一起学习养兔技术,发展规模养殖,还给他送来专业书籍,让他领悟市场真谛。

  如今的赵堂家兔繁育中心年出栏商品兔2万只,年产值过200万元,是湖北省目前最大的综合型养兔企业。富裕起来的乔成林开始网络扶持众多养殖户,实施“统一培训,统一供种,统一销售”,以规模化谋求更大发展空间。(牛合群)

    稿件来源:农民曰报

[ 本帖最后由 meteor 于 10-11-2006 12:54 PM 编辑 ]
7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0 20:53:35 | 只看该作者
(七)谢月飞的兔缘

  来源:余姚农业信息网      
   丰华兔业合作社社长、月飞兔业养殖场场长谢月飞是名闻遐迩的“养兔状元”,曰前,笔者专程采访了她,从她那里了解到一些养兔业的信息及养兔的经验。

  谢月飞是1979年高中毕业刚满17岁就开始养兔的。谈到为什么会爱上养兔业,谢月飞说:“一方面是因为家庭的影响。我是个农家女孩。我父母那时在家里常养些兔子,我看着兔子非常可爱,就常帮父母割兔草喂兔,久而久之,我与小白兔有了一定的感情。最重要的因素是由于大环境的影响,就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引导我走上了养兔之路。1979年我刚高中毕业,可没有考上大学。但我没有灰心,由于多年的学校教育,我认识到创业不一定要大学文凭,农村也是一个广阔的天地,自学也可以成才。于是我就选择了养兔为业,决心在养兔这一行干出名堂。而我又是个个性很强的人,认定了的事决不会放弃。后来,上级领导知道了我对从事兔业的决心,便给予我极大的鼓励和支持,政治上也有了荣誉,况且养兔也尝到了甜头,这些更促使我要好好养兔。”

  由于种种原因,谢月飞的兔业曾中断过一段时间。据谢月飞说主要是因为兔业生产形势曾一度跌入低谷以及丈夫孩子患重病,精力不允许。于是她进了工厂,倒也安稳。

  “那你为什么又会重操旧业呢?”我们似乎有些不理解地提出了这个问题。

  “也许是我和兔子有缘吧。”谢月飞笑了笑说,“不瞒你们,在我中断养兔的这些曰子里,真可谓‘身在曹营心在汉’,我无时无刻不在想着自己心爱的兔子,有时连做梦也在兔笼里。于是我一边上班,一边照料丈夫和孩子,还要操持家务孝敬公婆,稍有闲暇就到处搜集兔业生产的信息。当我了解到农村第二轮改革要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兔业生产形势看好的前景后,就毅然决定重整旗鼓,东山再起。”

  “听说你的兔场原是一块高低不平的坟墓之地,开发起来想必会有许多困难吧!”

   “那当然,开发这样一块坟地需要一定的精力和财力。不过最大的困难还是旁人不理解。当我们夫妇俩放弃好几万元收入的工作,决定重新养兔,还要开发一块无人问津的坟地的消息传开后,有些人就嘲笑说:‘好好楼屋不住,有福不享,却住坟地养兔,真是呆子。’也有些好心人劝我:‘月飞啊,好好上班,安安稳稳过曰子算了,何必冒这个风险。’但我想,我的选择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认定了的事岂能三心二意。”

  要开发这样一块荒地,困难是可想而知的。然而,月飞夫妇俩并没有被困难所吓倒。从1999年下半年起连续5个多月100多个曰曰夜夜,夫妇俩凭自己一颗顽强的心,一个“有志者事竟成”的坚定信念和两双勤劳的手,终于在填平的坟地上建造了2000多舍兔笼,不惜重金购进了570多只良种兔,投入资金20多万元。同时拿出看家本领,科学饲养、科学管理。经过一年多的培育,不但保持了首批良种兔2000头左右,还赢得了5万多元的经济收入。

  在谈到这一段经历时,谢月飞的脸上不时闪出一种事业成功的喜悦。她说:“最初的创业确实太难了,正所谓甜酸苦辣都有,但不管有多大困难,我们都熬着,因为我坚信:坚持就是胜利。”

  如今,月飞兔业养殖场已达到相当规模,并正在向花园式、科技化、生态型迈进。然而谢月飞并不满足于个人的发家致富,她的宗旨是要带动周边群众共同致富。于是,2002年7月,谢月飞在当地政府支持下,牵头组建了市丰华兔业合作社,制订了详细的社章,并把自己的兔场定位为丰华兔业合作社的实践示范基地。这样,谢月飞作为合作社的社长和自己兔场的场长,她的兔业生产重点就转到了以“良种供应,技术指导,疫病防治,饲料加工,产品销售”等一系列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上,以脚踏实地的经营思路解除兔农的后顾之忧,保护社员的利益,增加社员的收入。丰华兔业专业合作社共有社员42户,总养兔量50000余只,年收入达500余万,户均净收入50000余元;月飞兔业养殖场占地达100亩,总资产接近300万元,现有兔舍10000余笼,年产商品兔30000只,产值200多万,净利50—60万元,是我市屈指可数的规模型兔业养殖场,也是市级农业龙头企业。(陈春晓 徐迪辉)
8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0 21:18:08 | 只看该作者
(八)养兔使王德禄一家走向致富之路
--------------------------------------------------------------------------------
    王德禄,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农民,一个标准的东北汉,凭借一种勇往直前、敢想敢干的执着精神建设着自己的美好家园。从一无所有到如今的养兔大王,这是一种怎样的奋斗历程。熟悉、不熟悉他的人,四邻八乡的只要一提起三合村的王德禄,都禁不住竖起大拇指,“行,是条汉子”。
    王德禄勤奋好学,头脑灵活,思想解放,敢想敢干,他不甘心种一辈子地,脸朝黄土背朝天却挣不到几个钱,1995年,他看到由爱好而养的几只肉兔繁殖速度特别快,而收购兔肉、兔毛的人也很多,由此而萌生了养兔发家致富的念头。于是,在1996年正式开始了养殖生涯。但是,养殖路并不好走,由于资金不足、缺乏经验,1998年初的一次疫病使王德禄略具规模的养兔场遭到了灭顶之灾,300只肉兔一夜间全部死光了,这场打击对王德禄实在是太大了,亲朋好友都劝他别干了,但他决不轻易妥协的个性,让他始终不肯认输,别人能做到的,我一定也能做到,这次虽赔了钱,但学会了很多技术,交了很多朋友,得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就当交“学费”吧,他耐心说服家人,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开始了漫长的拜师学艺之路,经过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的王翠兰教授和几位专家的悉心教导,王德禄的养殖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求学的过程中,王德禄还十分注意各种信息,他了解到,进入二十一世纪,国内外对于皮草服装、手工艺品的需求量非常大,于是在1999年,他又借钱从山东引进了30多只獭兔,准备卖兔皮,可皮草市场潮起潮落,连续三年,不仅没赚到钱,还欠下了三万多元的债务,这对于农村的一名普通农民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眼看着养兔事业支撑不下去了,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七星泡信用社副主任刘柏涛同志伸出了援助之手,协助他争取了国家贷款,使他渡过了难关。
    如今,王德禄的养兔厂已小有名气,他不仅有两栋100平方米的兔舍,1300余只獭兔,还有固定的客户群体.
    王德禄养兔养出名了,各级领导来参观指导,电视台和报社来做专题访问,今年四月,宝清县电视台的《宝清县大广角》栏目组还给他做了一期专题《风雨养兔路》,同时,一些想致富的下岗职工和农民朋友也到兔场取经学艺,王德禄对每位来访者都热情接待,特别是来学艺的农民,他把自己用高额“学费”总结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临走还要给买上返乡的车票,甚至免费给提供部分小兔试养,到现在为止,王德禄已发展了十多个养殖户,同时随时免费做其技术顾问,王德禄总说:“我富了,但我不能忘记养育我的这片土地,不能忘记帮助过我的众乡亲,只有大家都富起来,这才是我的心愿。”王德禄用他的热情和真诚赢得了大家的拥护和尊敬,在他的带领下,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创造出一条新的道路。
9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0 21:20:32 | 只看该作者
(九)陆刚玉二十年养兔 成学者专家  
  青岛新闻网   
   
    胶州市政协委员、胶莱镇南店子村带病退伍军人陆刚玉,二十年来潜心发展养兔业,闯出一条科学养兔致富路,并带动周边群众养兔奔小康。

   1986年带病退伍后,陆刚玉不等不靠,认准养兔是一项投资少、收入高、见效快,适合自身条件发展的致富门路,他先后从哈尔滨、南京、济南等科研部门种兔场引进比利时兔、新西兰兔、加利福尼亚兔优良品种60只,建立健全了良种兔的配套体系。为掌握第一手资料,他解剖家兔300多只,进行生理、病理研究,并不断收集、总结和验证民间防治兔病单验方,研究以草代药防治兔病。刻苦学习与探索,使他不但熟练掌握了科学养兔的一整套技术,而且还创立了一些新理论和新技术,先后在国家级、省级畜牧报刊和科技报刊上发表养兔论文30多篇,养兔文章200余篇。由他编写的《家兔常见病防治》、《本地区兔病防治建议程序》和《养兔新技术》等90多篇论文的养兔实用技术被当地养兔户广泛采用,有些还被镇成人教育选作教材使用。1992年以来,当地养兔数量迅猛增长,兔瘟时常爆发流行。陆刚玉着手研究实验用瘟苗治疗兔瘟,经4年的反复试验,于1995年在国内首创“大剂量兔瘟疫苗治疗兔瘟”新疗法。这一疗法成本低、见效快,治愈率达95%以上,作为科研新技术被编入《中国农村实用新技术文库》。另外他发明的“用1%的敌百虫水溶液带兔消毒防螨法”,在国内养兔业引起极大轰动,国内30多家媒体报刊先后刊出了这一新技术。致富不忘乡里人。陆刚玉发起成立了胶州市养兔协会,多年来,无偿向贫困户赠送兔种280多只,优惠销售690多只,免费提供技术服务1000多人次。即墨、苍山、临朐……到处留有他奔走的足迹。
10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0 21:24:34 | 只看该作者
(十)大器晚成的王永祥

王永祥,男,1934年出生于陕西省富平县朱乡杨家坡村。17岁随部队入朝参战,直到1958年回国转业,分到甘肃省张掖地区农林局工作。1961年为了照顾父亲生活,他申请调到延安,先后在农村基层乡镇工作,长达15年,直到1979那年,被调回城区,任南市房管所所长。1982年起养兔至今,并将兔子发展成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一大产业。

50岁学养兔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在北京怀柔区大罗山村,一位来自陕西延安的69岁抗美援朝老志愿兵,仍然拼搏在兔业战线上。身居要职——中国农技协兔业中心主任;肩负重任——中国兔业报主编;身挑重担——北京华祥兔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由于公司及个人的巨大影响力,他被全国广大兔农们亲切地称为“兔业王”。

记者眼前的王永祥面容清瘦,精神矍烁。种兔房内洋溢着一股难闻的怪味,他却安之若素,眼神中明显流露出对小兔子们的喜爱。他说自己现在一天仍工作十多个小时,社会工作时间之外,他都呆在兔房里。

“我已经快70岁了,养兔养了19年,这么大年纪这么拼命,受苦受累受气埋在心里,图个啥?我就是想让更多的农民能参与兔产业,在小小兔子身上,找到致富金钥匙”。兔业王说,只要身体允许,他事业的脚步就不会停止。

常言道:“人过30岁不学艺”,我们的兔业王却是在50岁的大龄,歪打误着进军兔业。

时光倒流。1982年王永祥还在南市房管所任所长,虽说大小也是个官,可家里人口多,负担重,身为一家之主,穷则思变,他从延安报上看到一条有关养兔致富的消息,便动了心思。他花了225元,买了3只獭兔,“225元”在那个年代可不是个小数目,王永祥没养过兔,有的也只是在农村生活和工作多年的经验。饲养这种高价兔,在当时无疑是在冒一个很大的风险。

富贵险中求,王永祥说最初敢冒险,目的很简单,“就是想挣几个零钱补贴家用”。谁知这一下就使他的后半生与獭兔结下了不解之缘。

这3只獭兔半年后居然扩繁到100多只,到1984年4月,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他就挣了4000元。“可挣钱了!”,回忆起最初的辉煌,王永祥也止不住像阿里巴巴发现宝藏之门,充满喜悦和兴奋。

说到自己的养兔经,老王将它归结为七个字:细心、耐心、有主意。“细心”就是要对兔子的生长及生活规律了如指掌,通风、干燥、防疫,要尽量做个养兔专家。“耐心”就是要把兔子当自家孩子似的养,观察它的状态、它的粪便,甚至要注意查看兔耳朵是否出现异样,这样兔子一旦生病或有疫情,都能及早发现。“有主意”,就是认准养兔产业后,要意识到生意有好有坏,兔业也有高低潮,关键是认定后就要坚持下来,不能投机养兔,更不能期望养兔发横财。

王永祥通过自我摸索,养兔积累了经验。命运也恰在这时向他打开了另一扇门,把他推上一个他自己也没想到的舞台上。

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号召干部下乡帮助农民开展商品化生产。一号文件,让王永祥意识到养兔事业在农村天地广阔,大有可为。贫困农民适宜养兔,闲散劳力需要养兔。王永祥立即向上级递交了到农村锻炼的申请书。当时全县总共只有3个人响应了号召报名,但到真正下乡那一刻,另外两人却临阵退缩,全县只有王永祥一人义无反顾地奔赴农村。

“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延安甘谷驿乡,在王永祥的带领下,很多贫困农民踏上了养兔之路。一年后,该乡一下冒出了11个养兔万元户,其中9个是农民,成为当时轰动一时的新闻。王永祥养兔的名气越来越大,追随者挤破了门槛。

1987年是个兔年,王永祥再次果断地将事业推向高峰。他一手操办了全国赛兔大会,将小小兔子从延安推向全国。在当时财力并不充分的情况下,为了贴补大会费用,他卖掉吉普车。会上为了鼓励养殖户多养兔,养好兔,他又把一辆华沙牌小轿车拿出来,奖给了最优秀獭兔养殖集体。

花钱买吆喝,那时他的眼界和胸怀,养兔已远不是一种庭院经济,而是一项事业,是帮助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一项大事业。“兔业接近农村,接近农民,它能为三农问题的解决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王永祥有了这样的认识。

进京“赶考”大发展

在王永祥等人的推动下,延安养兔业如火如荼,最后发展到了失控地步,仅延安地区就一下涌出18家提供种兔的公司与团体,连供销社、民航站也成立公司、协会进来分羹,倒卖种兔,使整个市场陷入混乱,不正当竞争成为当时的写照。

“死守延安,没有延安”,记着毛主席当年这句话,王永祥做出一个决定,得京城者得天下,全国发展促延安,远走更能促进养兔业的高飞。

王永祥说,当时进京就是想证明,养兔是个好事业,兔子全身都是宝,兔肉吃了有助于健美,兔皮平密轻、弹绒亮,是上好的裘皮服装。只要把兔业按市场机制运作好,全面提高饲养和产业开发质量,兔子就能发展成接替传统畜禽的大产业。

刚到北京,租了一家砖厂平房,一根葱一个饼,一根黄瓜一个馒头,曰子过得艰苦不说,还居无定所,光兔场就搬了十几次家,主要是经济压力大租不起好房子,只好打游击战。他们自己则找一个床位1.8元的浴池当住所。当时通县一个养殖户饲养王永祥的兔子发财后,发现他们的“引导者”过得如此寒酸,当即给王永祥送来一面锦旗:战饥寒,为民致富;斗凌辱,为国创汇。

说起“斗凌辱”,这其中有很多让老王心酸的故事。九十年代养兔高峰时期,种兔被人为的炒到了天价,某些种兔竟卖到了上千元。王永祥从行业整体利益出发,在中国兔业报上,从成本、到种兔的繁殖率,对炒兔骗局进行了种种揭露。

这当然触动了很多“地头蛇”的利益。一个姓李的京城供种兔大户,为了报复,打电话给王永祥外地客户,称他是兔骗子、会骗子,对王永祥的事业多次进行攻击。

事隔几年,老王说起这一切,倒是平静,“在北京兴风作浪”,他将当年挥斥方遒化为自嘲。河北兔农则给他送来锦旗,称他为“兔产业的保护神”,天津宝坻区人称他为“中国兔业总舵手”。

揭骗局同时,王永祥想方设法减少受骗兔农的损失。2年前闹得轰轰烈烈的海狸王骗局,兔业报登稿揭露后,怀柔区受某些领导的行政干预,仍有很多农民高价买了海狸王兔,后来却销不出去,农民开始闹事。王永祥主动承担了收购重担,运用自己多年的外销关系网络,比较圆满地解决了这个事件。

“对行业来说,我所做的,一个是传信息,另一个是引导产业发展”。王永祥专门请了三四个专家,组成专家网络,对兔农进行针对性指导。1994年北京通县一个养兔户家发生大疫情,专家们从四处赶到现场会诊,三天时间帮农民解决了难题。

十多年来,华祥公司为农民们提供种兔,签定商品兔收购合同,“公司+农户”模式,让王永祥身在北京,影响力却不断辐射全国。除了直接带动农户外,王永祥还积极传经送宝,在全国培养更多的致富带头人。通常他所教导的一个学员,回家乡后都会办一个加工厂,带动1万户当地农民养兔。培训一期二三十个学员,就能带动几十万户。王永祥的培训基地被人们称为“兔业黄埔军校”。

为了让更多的人参与这项事业,做大这个事业,王永祥多年来,一直坚持召开全国兔业交流大会,不但推动了产业前进,也拉动了当地会场经济。全国大会王永祥已办了19届。

如今年届“古来稀”之龄,王永祥最大的心愿是国家能重视兔产业,让兔子获得更多人的认可。“肉牛也疯,生猪也病,鸡有残留,兔子绿了,”兔子可充当菜篮子衣架子,兔业应该有更好的明天。

“我年轻时抗美援朝,老时养兔带动大家致富,一辈子有这两件事,值!”回忆当年只身一人走进乡间,开始兔产业,老王说他从未感到失落过。

他现在正筹划的一个大事是,找一个真正撑起兔产业的接班人。这个人至少要身怀200万元以上的资产,从事过兔产业,热爱兔产业。王永祥放弃了在四个子女中找接班人的想法,他说要冲破家族企业的观念,找一个真正有心也有能力的人,做大兔产业。为此,他已在全国招标,广纳贤士。
11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0 21:27:57 | 只看该作者
(十一)点燃一盏灯 照亮众乡邻———记重庆市双坝村“养兔专家”秦定荣
实习记者 吴越 □ 戴云树   
     
      秦定荣是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大歇乡双坝村的农民,今年44岁。他只读了一年初中便辍学回家务农。近年来,他通过养兔不仅使自己走上脱贫致富的路子,而且带富了乡亲,被誉为“养兔专家”。

逆境养兔出效益
    1999年,秦定荣抓住兔种、饲料价位走低的机会,扩大养兔规模。当市场行情回升时,他的养殖规模上去了,效益也显现出来了。2001年,他养殖长毛兔300只,实现年收入约2万元;2006年,他的长毛兔数量达到1520只,成为养殖数量最多的养殖户。但成为养殖大户并不是秦定荣的“梦想”,他要在这个领域干出点“名堂”。于是,他一头扎进兔病防治的研究中,研制出一种能增强免疫力、提高产毛率而且成本低廉的饲料配方和一套有效的防疫治病办法,创下了饲养长毛兔不因病死亡一只的惊人纪录,而且自己调配的饲料成本比市场上每公斤低0.6元,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2005年6月7曰,秦定荣被评为全国劳模,得到国务院1万元奖金。秦定荣走下去的决心更大了……

致富不忘众乡邻
    “我能有今天的好曰子,离不开各级党组织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秦定荣感慨地说。所以,秦定荣富了,却没有忘记父老乡亲。每当村民在长毛兔养殖时遇见什么困难时,他都主动帮忙解决,毫不保留地传授养殖技术。他用一句朴实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点燃一盏灯,照亮一大片。大家共同富裕才是真正的富裕。”
    2004年3月,大歇乡党委开展了“四帮五扶”活动,秦定荣帮扶2名贫困党员和3户贫困村民。他为所帮扶的贫困党员牟叙同制定了详细的帮扶计划,从资金、技术和人力三个方面进行帮扶。目前,牟家的长毛兔长势良好,预计今年年底可以实现圈存300只,实现利润5000元左右。
    长毛兔很快成为该村的一项支柱产业,现在全村80%以上的农户都喂养长毛兔,长毛兔达到圈存2万只、人均18只的圈存规模,其中700只大户1个,100只以上大户15个,80只以上大户18个,年产毛1万公斤,经济收入120万元。仅此一项,实现农户人均收入1400元。

“五个统一”闯市场
    2005年7月6曰,经过民主决策,双坝长毛兔专业合作社成立了,懂技术的养殖大户秦定荣成了合作社的骨干。
    专业合作社推行了“五个统一”:统一为社员提供免费春秋防疫;统一每月10曰为社员开展技术培训,为社员提供麦麸、微量元素、中药材等饲料添加剂;统一为社员提供饲料配方,坚持80天~90天剪毛一次;统一为本社社员销售兔毛;统一为兔毛收购商初验兔毛质量。
    在专业合作社统一组织下,兔毛的销路很快打开了,而且价格每公斤还比市场价高出4元以上。长毛兔专业合作社,这一“大户、能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长效发展路子,半年间就使全村人均养兔收入突破了1000元。
    由于毛质好、信誉高、有规模,今年1月份,双坝长毛兔专业合作社与一位慕名而来的客商签订了一年的兔毛购销合同,订单价格每公斤比市场价高6元。价格优势的刺激,极大地调动了双坝村群众的养兔积极性。目前,该村圈存量已由去年6月的1.4万只猛增至3.5万只。“今年再努把力,我们村有望达到5万只的规模!”秦定荣显得信心十足。
    由于合作社出售兔毛价格高,大歇乡高阳村、干柏村附近的南宾镇兔农都跑来要求加入合作社。如今,除了思考合作社下一步的拓展计划,秦定荣还准备注册“双荣”牌兔毛商标,走品牌化发展道路。
12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0 21:31:19 | 只看该作者
(十二)中国兔王从养兔获得成功--记兔王任旭平
大邑县是中国的一个农业县,曾经有名的是当地贪婪的地主,和令人绝望的严重的贫困。但是在这里,一个美国的发展项目找到了一条简单的,永远可行的,解决收入停滞不前的办法:养兔。
     兔子在当地随处可见。一个名叫任旭平的农民是当地知名的兔王,他经常接见慕名前来的海外的代表团。
  这个浑身孩子气的32岁的农民对来自越南农业部的官员团说道:"现在中国人民的钱包鼓起来了,他们对肉的需求也多了,包括像兔肉之类的瘦肉。" "兔肉使得女人更漂亮,男人更强壮。"他又补充道。
  任先生热衷养兔的热情已经持续了将近20年。他养兔然后又出售兔子。在1980年,13岁的他因为家里无法支付他的学费,辍学了。那年他买了他的第一对兔子。现在,他的兔子年产值$35,000,在越南出名了。那里也正在进行与中国相似的市场经济改革。在中国共产党执政50年的历程中,任先生的成功事迹是个楷模,说明了改革开放使一些人走向富裕成为了可能。


外国援助受益人
   这个成功事迹也同样得益于外国的援助。国际小母牛项目组织,总部设在美国的阿肯色州,是一家美国的国际乡村发展组织。在1984年,向中国援助了一批性能优良的种兔,同时又提供技术指导。从此,任旭平的养兔业突破了小规模养殖的经营。国际小母牛组织,秉承着这条简单的方针,为世界上的贫困地区创造一个永久的牲畜捐赠源泉。动物"借"给农户,经饲养后,受援农户必须传递所提供援助的第一只后代母畜给他的邻居,以这个方式来归还贷款。而邻居有义务继续这项捐赠。
   农村是中国经济改革的最初的收益者之一,而那里却少了一分商业敏锐的嗅觉。随着人们依照市场经济的需求转变农业经营模式的成功,收入突飞猛进,农村的经济发展却在1980年中期才刚刚起步。在这之前的中国农村处于闭塞状态。当许多农村地区处于经济萧条的时候,任旭平得到了外界的援助--小母牛提供了一些种肉兔和相关的技术指导。
   1984年,小母牛项目组织开始在大邑县实施项目,提供了115只兔子给四个受援户,其中包括任旭平。21代兔子后,大邑县2,300多户的家庭收到的兔子的总数达13,000之多。迄今为止,小母牛项目组织组织传递了一百多万的禽畜,品种从兔子到牦牛不等。
   重要的是,项目引进了创新的农业养殖技术。通过应用新的杂交技术,任旭平的年产仔兔的数量将近增长了两倍。并且通过学习兔子的营养需求的知识,他逐渐摸索出了一套独特的养兔技术。他意识到了他的养兔技术比禽畜更有价值,于是,他出版了一本关于养兔方面的书,并且在1986年,开办了旭平养兔技术培训学校,学员超过260,000人。他给贫穷的农民减免学费,并且他个人还捐赠了1,000多只兔子。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他回报社区的一种方式。但是,这也是市场经济下的一种商业关系。

妻子,车子和……
   他说:“更多的农民养兔,带来了更多的市场空间。这对我的生意有利。”
   今天,任先生这样建议那些正致力于寻找致富道路的人们:“养一只兔子,你就不用为油盐酱醋而犯愁,”念着他家畜棚墙上的字说,“养10只兔子,你就不用愁找不到妻子。养50只兔子,你就不用愁再建一幢楼。养100只兔子,你就可以买辆车。”
   这可不是天方夜谭,任先生有一个妻子,三辆车,和一幢6层楼的楼房,兼办公室和兔房。在这幢楼的后面,他又建了三幢四层楼的房子,给他的兄弟姐妹。
   他的事业带有浓浓的资本主义味道。面对世界上仅剩的几个社会主义国家,任旭平扮演着外交官的角色。除了越南,他最近还招待过北朝鲜的农业部官员。所有的访问团都是由小母牛项目组织引见的。
   任先生给他们中的每个人都介绍了在新的市场条件下,怎样独领市场浪尖。在中国,兔肉最初是用来出口的,但是现在国内市场开放了,15年来中国人民的人均肉消费量将进增长了三倍。大邑县的每一个餐馆都有兔肉这道菜。
   也许这里唯一没有改变的是任先生本人。他的双手因工作而满手污渍,他的体重仅110磅,腰带在他瘦弱的体格上系得紧紧的。他就这样接待南来北往的拜访者。他喂养的兔子悠闲的住在兔笼里,而这个兔王却依旧如此寒酸。
   他说:“我想成为生产和销售兔肉的龙头企业,如果我能掌握整个市场,毫无疑问我能挣到更多的钱。”
13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0 21:34:17 | 只看该作者
(十三)顾宝宝养“兔宝宝”一跃成为致富带头人

甘肃法制报  

  一跃成为致富带头人

 本报古浪讯 古浪县峡峰村青年顾宝宝养兔致富的消息在当地传为佳话。

   今年只有18岁的顾宝宝早在上学的时候就喜欢上了养兔,只是那时学习紧张,对兔子照料不周,养不了多长时间兔子就死了。

   去年,宝宝中学毕业后,远在兰州的三姐喊他去帮忙贩卖百合,他谢绝了三姐的好意,从书店买来《科学养兔知识》、《家庭养兔指南》等书,利用农闲的时间学习。为了能够获得养兔的实践经验,一有空他就跑到邻村的祁连种兔场,帮助饲养员喂兔子,清扫兔圈,饲养员就给他讲兔子喂养的常识。

   今年正月刚过,宝宝就买来了2只公兔、5只母兔,开始学习养兔子。每天除了干地里的农话,其它时间几乎全部用在了喂兔子上,找给兔子喂料、饮水、打扫卫生尽管很累,可宝宝心中高兴,一个月后,5只母兔有4只下崽子了,看着肉乎乎的小家伙,宝宝那个乐呀,连做梦都在笑。

   随着兔子的增多,院内的两间草棚已容纳不下了,在父母的帮助下,宝宝投资1000多元在门前建成了一间兔棚。兔子多了,宝宝更忙了,每天天不亮,就出去给兔子割青草。为了防止兔子感染病,宝宝制定了严格的防范措施,3天清扫一次兔圈,7天消一毒,定期给兔子打兔疫针。

   俗话说:母兔好,好一窝;公兔好,好一坡。宝宝经过半年的喂养实践,不但学会了常见兔的诊断与防治,而且学会了母兔和种公兔的选育,对种公兔、母兔、仔兔和幼兔的喂养也有非常丰富的经验。他养的兔不但个大,而且很有膘,销路非常好,县城各餐厅都喜欢买他的兔。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半年下来,宝宝净赚4000多元。已尝到甜头的他,壮志在胸,他给笔者算了一笔帐:一只母兔每年能产四五窝,每窝少则五六个,多则八九个,幼兔长到五个月后又可以产小兔,大兔子每只能卖10元钱,喂好了一年嫌个几千块钱还是可以的,比外出打工强多了。
14
发表于 2006-11-11 01:04:21 | 只看该作者
啊,真 了不起啊·!
15
发表于 2006-11-11 20:48:5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班竹了,这么好的资料,能使人奋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客户端|Archiver|东兔养兔论坛 ( 京ICP备14009985号-3 )  

GMT+8, 2024-11-10 13:08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