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山绿水,荷叶涟涟。灾后重建的乡村别墅拨地而起,房前屋后的兔笼圈舍成群连片,紧挨着两百多亩荷田,一幢幢现代化标准工厂的獭兔场,在仲夏的阳光下生机勃发。这是记者6月24日在江油市西屏乡国家级獭兔标准化养殖示范区看到的景象。
变散养为专业合作
四方村1组的杨明兴算得上是西屏乡最早养獭兔的人之一。2004年,当他得知养獭兔比种田喂猪更加划算后,就养起了獭兔。见到杨明兴的时候,他正坐在院坝里,一边编织兔舍蔑笆,一边跟谭祖斌商量合作社事宜。身后的红砖瓦房已经加固,妻子正在兔舍里喂兔子。
"5.12"特大地震,把杨明兴的兔舍全部损毁。去年,乡政府向杨明兴免费提供了地震废弃的板房。利用这些材料,他重新建设了圈舍,规模扩大到1650孔,种兔出栏8000只,纯利达10万元。"这比种10亩田地划算多了。"杨明兴乐呵呵地说。
陪同的乡党委副书记李昕说,为了迅速恢复发展全乡獭兔产业,乡上免费组织了3万平方米的地震废弃板房,帮助养殖户修建圈舍。
跟杨明兴一样,谭祖宾在地震后,利用乡上提供的板房,筹资15万元建起了比过去更大的兔场。他说:"原来,我们都是各干各的。今年,我们联合起来,成立了獭兔合作社。"
西屏有獭兔合作社16个,部分是养殖户自愿组建的,大部分是公司加农户组建的。李昕说:"全乡1700多户养殖户都加入了合作社。"合作社探索出了"五统一保险"模式,即由龙头企业统一提供种兔,统一防疫、统一提供饲料、统一培训技术、统一保底回收商品兔,对社员种兔保险,规避了市场风险。
谭祖宾感慨地说:"养殖户集中后,不仅交流了养殖、销售经验,还抱团经营、规模经营,增加了抗御风险的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标准化生产做大兔业
离开杨明兴家,记者来到坤山兔场,这是獭兔大王钟传友的兔场。经过灾后重建,钟传友已拥有坤山、华昇两个獭兔企业,种兔养殖扩大到国内12个省市。他并不满足,新建了标准化兔舍和年产两万吨獭兔饲料配料的加工厂。
走进坤山兔场,四座现代钢结构厂房高高矗立,被绿树、鲜花包围着,很是气派。高端獭兔种兔场里,獭兔笼位全部按标准化设计,光照、温度、湿度、消毒、投料、粪便清扫等都是智能控制。标准化笼位有25万孔,可出栏商品獭兔50万只,实现产值3000多万元。
跟钟传友一样大手笔的,还有蒲军兔业。蒲军兔业是四川第一家獭兔养殖合作社。他与四川草原科学研究院合作,把獭兔高繁系育种场建成了研究院的试验基地和国家兔产业技术体系獭兔育种协作场。
在西屏,像坤山兔场、蒲军兔业这样的标准化养殖场有6个。"点有龙头带动、面有大户支撑、全乡农户共养獭兔。"李昕这样总结西屏乡獭兔养殖的喜人局面。
獭兔产业实现工业化
站在桃源村"獭兔集中区展示图"和"国家级獭兔标准化养殖示范区"两块巨幅广告牌下,一眼可见桃源、四方村1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机声正隆。獭兔集中养殖区、核心区、集中区、示范区、加工区、交易中心等,围绕着240亩莲田,依次摆开,非常壮观。
"从上游兔种供应、疫情防治、饲料配给,到下游的獭兔交易、兔肉加工、皮毛鞣制等,獭兔集中区涉及到了獭兔产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从去年开始主抓獭兔产业集中区工作的李昕,说起獭兔产业便停不了嘴:"工业要集群发展,农业产业同样要集群发展;工业要延伸产业链条,农业产业同样还是要延伸产业链条。"
本着集群发展獭兔产业的思路,西屏乡紧紧围绕獭兔产业,统筹利用各种灾后重建资金,形成了强力打造獭兔基地的合力。目前,投入450万元集中区莲田水池修复、投资3000万元獭兔标准化养殖区建设、投入2000万元土地修复和2000万元水系沟渠改造、投资1000万元的村道建设正紧锣密鼓地向前推进。
面对如此大好形势,钟传友正租赁土地,投资千万元建设观光旅游区。西屏乡把目光放得更远,决心把西屏建设成全国最大、最重要的獭兔生产、加工、交易基地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