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是流行性腹胀病。
: w' t* T: T) O# w- I j A近几年,在我国各地都有发生流行性腹胀病。该病的出现,不仅给家兔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而且严重打击养殖户的自信心,常规兔药和治疗方法几乎没有效果,兔场一旦发病,基本等同于“癌症”。为了探讨该病的病源病因及预防治疗方案,笔者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试验总结,有了一定的认识,取得了一些成绩。 ! ?# z, N7 U, W0 g, j' D
1基本特点
% s: D' r' w2 Z. X' [1.1流行特点
" H* P% e9 V+ L( R自2008年初以来,笔者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发现该病。全年均可发生,春秋两季多发,尤其是在冬春季和秋冬季交换时发病最多,各品种和年龄段都有发病,主要集中在断奶~3月龄的幼兔。呈地方流行性,但同一地区兔场间有很大差异。在2011~2012年病兔病理有新的变化(十二指肠、空回肠、结肠、盲肠浆膜都出血),基本不呈地方流行性,个体兔场发病越来越多,发病率死亡率越来越高。
: N) K: K6 i! l- L- {% [( q- N1 i1.2.临床症状
/ ]( |& `" g3 M$ c以胃肠鼓气为主要外部特征,摇动兔体有水响。单窝有一只或几只发病,继而多窝发病,逐渐蔓延扩大,前期患兔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中期废食,饮水,体温变化不明显;后期不吃不喝,便秘,粪便不整,较少腹泻,触诊盲肠较硬,有的死前排出淡黄色胶冻样物,死时磨牙;病程一般7天左右,难以自愈。常规化学药物治疗效果均不明显。
3 D& A- Y5 a( z7 T1.3病理剖检
! h9 E; O" h( z胃部鼓胀,胃内容物稀薄,水样,胃黏膜脱落,有的出现溃疡斑;小肠充满气体和稀薄内容物,透明,部分肠壁出血和水肿;盲肠肠壁薄充气,浆膜块状出血,内容物多数干硬;结肠和直肠多数充满胶冻粘液,肠壁水肿出血,大部分膀胱充盈,淡黄色尿液。个别患兔肝、肾、脾肿大出血,肺淤血或出血。
6 n; T( O( Q. w2诱因' X% Q- \% a8 f3 ]5 L
(1)球虫、大肠杆菌、魏氏梭菌、 巴-波氏杆菌与流行性腹胀病混感。
1 x' v/ ~1 o& t; M" f$ v7 p(2)消化道冷应激。饲喂冰冷饲料。2 q9 K( T: f6 G) k7 |) `
(3)突然换料或者采食过量。
- V; a+ L4 P: T0 J$ [(4)饲料发霉。
. ~% B$ l" p, j4 X/ Z7 A3 ^+ H(5)其他疾病。在笔者诊断的众多流行性腹胀病中,很多病例是混合感染,包括与大肠杆菌、球虫、魏氏梭菌、巴-波氏杆菌等。 0 V1 D3 b+ l# Y* |) s5 b$ g
(6)环境应激。兔舍阴暗潮湿、断乳、气候突变、转群或长途运输等。.
6 Z/ G C& g0 k(7)部分寄生虫:
% c$ I& W ` U5 P, u7 y①卡氏肺孢子虫(影响肺功能)、豆状囊尾蚴(破坏消化腺体的分泌)。( u! I) ?: v3 S
②肝片吸虫、肝毛细线虫(肝功能损害)。
5 t/ M1 M0 j L* r, \0 t* j. `! N# A③棘球蚴、栓尾线、蛔虫、弓形虫(破坏内环境PH平衡)
" a* _5 A4 U! p. z+ {④血液原虫(影响营养成分运输和吸收),
9 T" n. T4 m8 @⑤脑炎原虫(抑制植物神经兴奋)
$ l* G+ f ^* h. z& @这些寄生在器官及系统寄生虫,严重影响系统和器官的正常功能。笔者通过严格的驱虫程序全场驱虫,对环境、换料等抗应激效果明显,有效减少流行性腹胀病的发病率。
8 t6 ^' P4 D- o- p' l/ j6 _% j8 _/ b2 }3病因分析 ) x; m; x" ^! t2 V' ^' L
流行性腹胀病主要的发病原因是慢性中毒。缓慢持续的中毒使兔子器官发育不健全(心、肺、肝、肾、脾等),体质体况不达标,综合免疫能力差。各种病原微生物和病原菌是诱发感染或者是混感。
' M7 h2 }% n& R. P3.1中毒分霉菌中毒、药物中毒、病原菌产生毒素三种情况。6 `8 i' A& `- x3 v4 w7 p
(1)霉菌中毒是饲料原料的各种霉菌超标产生毒素;霉菌毒素很快通过肠粘膜吸收,进入血液,因为是慢性中毒,兔子没有明显病状,不会引起重视,缓慢蓄积。2 H; o2 p+ X& w# i v7 R4 V
(2)药物中毒是由饲料里的精料加入促生长、保护呼吸道消化道的添加剂及抗生素(化学药品),还有部分厂家精料里加入促进消化道器官蠕动的精神类药物。一年365天,兔子在整个生长周期过程中,从小兔补料开始吃药,确实起到防病的效果,同时也在抑制器官的发育,这种为了兔场阶段性正常,人为改变消化道内环境PH值平衡,人为干扰兔子内在的自然生长规律。7 n l# Z! {6 x' h9 M/ j0 o8 u
(3)各种病原菌病原微生物产生毒素。病原菌病原微生物的泛滥,是由应激引起的,是流行性腹胀病的发病导火索,也是剖检时看到的流行性腹胀病的“假性”依据。! F ?. P6 I; ~* X- |0 f! h; _0 {
3.2免疫力缺失4 f8 d- X' p9 c
(1)遗传性的。大多数是种兔配种年龄不够,近亲繁殖,频密繁殖造成的,这也是同一窝兔子,首先体弱的发病的原因。+ y* O& Z! A* h4 ]% F* q8 _$ h
(2)饲料营养不平衡。当今的兔子饲料配方都是其他家禽家畜的饲料配方,不是兔子所需的营养配方,蛋能比、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搭配的合理程度不高,氨基酸没有模式化,与兔子消化吸收能力不匹配,各系统就不可能正常工作,造成兔子整体免疫能力下降。比如;维生素A是维持上皮组织的正常功能,而上皮组织又是粘膜的组成部分,兔子到底需要多少维生素A,除去原料的含量以外,应该加多少?不多不少才是合理的,如果少了,不仅仅是影响兔子的生理机能,还可以抑制淋巴细胞的生产,进而影响免疫能力,每个养兔户都知道维生素E是生育酚,对母兔繁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它也是抗氧化剂,必须和微量元素硒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作用最大化,如果,维生素E和硒的添加量不平衡,不但影响繁殖,而且还会影响其他营养物质的吸收,尤其是氨基酸的吸收,必需氨基酸是通过氨基酸模式添加的,又有多少兔子饲料是通过氨基酸模式添加的呢?所以,饲料营养平衡模式是免疫能力好坏的先决条件,也是流行性腹胀病是否发生的源头。$ ?& c- S4 ^' c6 u4 y# T% o
4防治措施
$ K+ X. i) A# S现在市场上采取的措施。
c. ?; Y9 J/ N) j. [* C' v5 e4.1饲养管理型。这类主要是采取控制喂料量,预防球虫,搞好卫生,完善设施,改善环境等。这类方法主要是减少应激的发生,对减少流行性腹胀病有一定效果。3 x/ r7 j( x9 Y3 a( ~ k
4.2脱霉型。这类使用微生态制剂,制霉菌素,酶制剂,植物素,物理脱霉剂等。降解霉菌包被毒素,改善肠道菌群达到平衡,解决了流行性腹胀病发病的病因,有比较好的效果。
$ z# e8 A" L7 c' i4 T4.3防控型。这类主要是用复方新诺明,恩拉霉素,硫酸新霉素等。主要说一下复方新诺明的原理;复方新诺明是磺胺类药物,主要有一下作用; " c3 S) @7 ^0 }" I7 [, t
(1)大肠埃希杆菌、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奇异变形杆菌、普通变形杆菌和莫根菌属敏感菌株所致的尿路感染。- |# t- {' X* z" }: ?6 G
(2)肺炎链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所致的呼吸道疾病。 + ?$ y& I5 _) x8 B9 G3 {7 P
(3)治疗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或HIV成人感染者,其CD4淋巴细胞计数≤200/mm3或少于总淋巴细胞数的20%。 ( B: `8 k# ^1 G! s- v0 `7 h1 }4 c
(4)由产肠毒素大肠埃希杆菌(ETEC)所致腹泻。8 K+ m6 `8 L& }) P7 Z
正是由于复方新诺明的这些作用,可以解决流行性腹胀病50%的发病原因,所以用复方新诺明临床只能预防,治疗仅有50%的效果。这也和笔者几年以来实验的结果相吻合。通过解剖无数流行性腹胀病的兔子,刚发病的,发病中期的,后期的。结合全国各地的发病规律,走了不少弯路,最终摸索一套预防和治疗流行性腹胀病的方案。7 A, e+ h: O$ _0 \) ^
5.治疗方案! z; m$ F8 O2 x7 Y
(1) 用胀立克可溶性粉(内含复方新诺明)100克兑水100公斤水,全群饮水---(主要是全群控制病情发展)。
* D. N- i! L9 \$ Z& N(2) 发病中后期的兔子用胀立克针剂注射0.5--1。5毫升每只兔子(恢复植物神经功能)。# _9 @6 g7 z# M S s! K6 f
(3) 用解毒液(纯中药制剂)500毫升兑水100--200斤,全群饮水(解毒排毒素)。
. N4 D* U; ^. n+ C# Z1 W笔者近几年在不同地区治疗过很多兔场,治愈率在80%以上。通过3个步骤,解决不同方面的发病原因。- e: n+ g) m0 m+ Y( w* W
当然,这也只是预防治疗措施,不能彻底解决兔场不发流行性腹胀病,要想彻底解决,只有改变养殖理念,从按照人的意愿养兔,过渡到按照兔子的自身需求养兔,明白饲料是给兔子提供营养物质的,不是用来防病治病的,任何预防保健措施都是阶段性使用的,只有保障兔体健康,才有可能集约化,工厂化,规模化发展,才能取得持续性、不断增长性的经济效益,从根源上适应兔子的自身生长规律,不单单是解决流行性腹胀病的问题,也是解决其他各种疾病的根本问题。; Y' J* Y4 h0 ~" w. A+ Y# h7 d
参考文献:
2 [: ^& }' p4 \/ a% r[1]谷子林:流行性腹胀病的研究报道
. Q* x4 i* C2 {[2]秦应和:营养学的研究报道
# I& W8 k; V, a[3]薛家兵:流行性腹胀病的研究报道
; B9 _; S b- n0 ~5 [9 t2 N3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