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又称兔魏氏梭菌性肠炎,是由A型魏氏梭菌所产外毒素引起的一种肠毒血症。以急剧腹泻,排黑色水样或带血胶冻样粪便,盲肠浆膜出血斑和胃粘膜出血、溃疡为主要特征。发病率、致死率较高,给养兔业带来严重损失。 一、病原
本病原属A型魏氏梭菌,革兰氏染色阳性,两端钝圆,有荚膜,形成芽孢。本菌普遍存在于土壤、粪便、污水、饲料、健康动物的消化道内及劣质鱼粉中。能产生很强的外毒素,即α毒素,具有坏死性、溶血性和致死性。
二、流行特点
除哺乳仔兔外,各种年龄、品种、性别的兔均易感。但在流行过程中,长毛兔的发病率高于皮肉用兔,进口毛用兔及獭兔高于杂交毛兔、本地兔及其它皮肉用兔,1~3月龄仔兔发病率最高。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两季发病率高。主要经消化道或伤口传染,病兔和带菌兔及其排泄物,以及含有本菌的土壤和水源为传染源。有的呈散发性流行,也有的爆发性流行,几天内大批家兔发病、死亡。由于长途运输、饲养管理不当、饲料突然改变、气候骤变等应激因素,可造成本病的暴发。
三、临床症状
主要表现为急性水样腹泻。病兔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蹲伏,弓背蜷缩,先拉黑色软粪,随后出现黄色水样腹泻,粪水污染臀部及后腿,有特殊腥臭味。如抓住病兔颈部并提起,黄色粪水会从肛门中流出。病兔体温不高,常在水泻后12小时内死亡,病程一般不超过2天,少数病例病程约1周或更久,病兔的死亡率很高。
四、防治措施
(一)预防
平时应加强饲养管理,消除各种应激因素。发生疫情时,立即隔离或淘汰病兔。兔舍、兔笼及用具用3%热碱水消毒,病死兔及其分泌物、排泄物一律深埋或烧毁。用氢氧化铝灭活菌苗进行预防接种或紧急预防接种,每只兔皮下注射2毫升,21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达6个月。
(二)治疗
1、患病早期可用高免血清,每千克体重2~3毫升皮下或肌肉注射,每日2次,连用2~3天,疗效显著。
2、0.5%痢菌净,每只兔皮下1~2毫升,每日两次,对患病早期兔有治疗效果,对未发病兔有防止发病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