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农大山研所研究员谷子林在第22届全国兔交会上的科技报告
1. 规模养兔的概念
养殖规模是指养殖数量的范围,是一个相对概念,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因而,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比如,解放初期,在我国一个基础母兔30只的兔场可称为规模型兔场;八十年代以前,50~100只基础母兔的兔场也能称为规模兔场。但是九十年代以后,我国养兔业的快速发展,饲养规模不断扩大,基础种兔数百只,甚至千只以上的兔场屡见不鲜。因而,对养殖规模数量的要求有了明显的提高。
规模养殖也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比如,在养兔发达的地区,饲养数百只的兔场可能比比皆是,谈不上是规模。而在一个养兔欠发达的地区,饲养量不足百只的兔场也可能成为当地的规模化兔场。
到目前为止,没有明确多大的兔场算作规模化兔场,也没有明确规定是以基础母兔为标准,还是以出栏的商品兔为依据,或是以经济效益为评价的基础。因此,很难给出一个明确的数量范围和确切的概念。
本文所说的家兔规模化养殖,是针对我国养兔业发展到今天,无论是毛兔、肉兔,还是皮兔养殖,都取得丰硕成果,养殖数量和兔产品产量及出口量,跃居世界首位。科学养兔技术得到一定普及,兔业产业化的雏形基本形成,公司十农户的格局基本建立。因此,规模化养殖,既要考虑兔场基础种兔的数量和向社会提供兔产品的数量,还要考虑经济效益状况。对于肉兔和獭兔来说,规模 的最低底线———基础母兔300只,年出栏商品兔6000只以上,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的兔场。更主要指那些在单位种兔或单位面积的兔舍内,集中投入较多的人力、技术和资金,获取单位兔高产出时的更大规模的集约化兔场。
2. 规模化养兔势在必行
任何事业的发展都是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从弱到强,由局部到整体,从单一到综合,由初级到高级的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畜牧生产走规模化、集约化道路,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伴随国内外市场对兔产品数量的扩大和质量要求的提高以及畜牧业产业化的发展,传统的养殖和小规模经营方式已不相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规模化、集约化养殖业必将成为养兔业的发展方向。
纵观世界养兔业的发展史,那些养兔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即以家庭自养自食为主的自给型生产阶段,即副业型生产阶段,多利用庭院的闲散房舍,就地取材。其生产规模小,产品产出量少,生产方式原始,技术落后;第二阶段,在满足家庭需要的同时,利用剩余劳动力扩大养兔规模,向市场提供部分商品的兼业型商品生产阶段。这一阶段的生产规模较第一阶段有较大幅度提高,生技术也有有一定进步,但对于一个单位兔场的业主来说,养兔的收入是家庭收入的一部分或大部分;第三阶段,即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商品生产阶段。不仅表现在规模的扩大,更体现在科技含量的提高,经营模式的改变,养兔由家庭型变为企业型,将养兔与社会融为一体。每个兔业生产企业成为社会化大生产中的一环链条。
2.1规模化养兔是科技发展的必然产物
规模化养兔与传统的家庭小规模养兔表面上可能仅仅表现在数量的扩大,其实无论是经营方向和方式,还是养殖内涵和外延,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传统小规模养兔,粗放饲养,谈不上多高的科技含量。规模化养殖是在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出现的事物,因为规模化养兔伴随标准化和集约化,是以高科技为技术支撑的。首先,品种优良化或配套化,依靠优良品种和技术成果;其次,配合饲料全价化,依靠动物营养科学和饲料科学的发展;第三,繁殖技术规范化,靠动物繁殖理论和繁殖技术的进步;第四,饲养管理模式化,依赖于家兔生理学和行为学的研究成果;第五,环境控制科学化,需要兔场的设计和兔舍的建筑与家兔生物学特性的有机结合;第六,疫病防治程序化,依赖于高效疫苗的研制和特效药物的开发等等。离开了科技的进步,规模化养兔很难发展。
2.2规模 化养兔促进科技进步和效益提高。
规模养兔有利于推动科技进步,比如:良种推广、配合饲料、疫病控制、科学饲养管理等新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科技进步促进养兔效益的提高,养兔效益提高推动了规模经营的发展,规模生产的发展又推动了科学技术广泛应用。规模养兔有利于抵御市场风险。千家万户小规模分散经营,小打小闹,虽然有“船小好掉头”的优势,但往往形成随波逐流。市场看好时一哄而上,盲目发展;市场疲软时,杀兔改行,大冷大热,在市场波动中大受损失。相反,规模化经营,特别是以产业化为基础的规模经营,具有较强的市场承受能力。当市场波动时,一方面通过选优去劣,压缩规模,提高种群质量和生产性能,降低成本。另一方面,通过产业链内部不同环节之间的利益再分配,以丰补欠,共度难关,将生产波动和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2.3规模化养兔是产业化的基本条件。
如果说将养兔的副业型阶段称为初级阶段,兼业型商品生产阶段为中级阶段,那么,以集约化、标准化为特征的家兔规模化养殖为高级阶段。这一阶段与第一和第二阶段的区别不仅仅表现在数量上的多少,主要特征是把养兔形成一个产业,即以兔为核心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有机结合,产前围绕产中服务,产后为产中解决归宿。产业化的形成,规模养殖是基础,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4规模化养兔是全球一体化的需求。
科技进步,经济的发展,使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世界贸易组织,使全球经济成为一体。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其他国家甚至全球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每个国家或地区,发挥自己的优势,组织生产,为他国服务。反过来,也享受世界其他国家的劳动成果———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我国是家兔生产的优势国家,兔产品不仅要满足本国国民的需要,更要满足国际市场的需要———可以获得较高的附加值,高额的利润。欲打入国际市场并占领国际市场,必须实现产品的批量化、标准化和优质化,因而要求养殖的规模化、规范化和集约化。
3.我国规模化养兔探索和实践。
解放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事家兔生产的企业家和科技人员,从没有间断对规模养兔道路的探索。也可以说,我国规模养兔处于起步或探索阶段,从中不乏有成功的范例,更有失败的教训。笔者曾经对不同规模兔场生产效率作了调查,查阅了国内规模兔场的一些相关资料,其数据值得研究。
3.1不同规模兔场生产效率。
笔者对上百个不同规模的兔场生产情况进行了调查,其结果表明:随着养兔规模的扩大,每只母兔的年繁殖胎数减少,仔兔成活率和商品兔出栏率降低,每只种兔的药物支出增加,养殖效益下降。从综合情况看。饲养基础母兔10只~100 只以内的差异较小,平均每只母兔年产5.5胎左右,平均产仔40只左右,年出栏商品兔33~35只,总成活率84.47%,而100只以上的兔场以上指标急剧下降,但300只以上基本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即年产仔4.5胎左右,年出栏商品兔22只左右,总成活率70%左右。而药费开支随着基础母兔规模的扩大而提高,到100只以内控制在5元以下,而300只以上的兔场每只母兔年均费开支在10元以上。
表1 不同规模屠场生产效率调查统计表
(基础母兔) (胎) 年产仔兔 年断奶兔数 断乳成活率 出栏商品兔 育成率 药费开支
10-30 5.63 41.38 38.36 92.70 35.01 91.27 2.56
30-50 5.56 40.20 37.41 93.06 34.17 91.35 3.28
50-100 5.49 38.96 36.63 91.90 33.41 91.22 3.66
100-200 5.17 37.79 33.38 88.33 29.62 88.74 5.82
200-300 4.74 34.74 30.31 87.25 26.14 88.23 8.67
300-500 4.46 31.16 26.20 84.08 22.31 85.15 10.65
500以上 4.33 31.14 25.79 82.29 21.50 83.37 14.19
3.2规模化兔场主要疾病及其主要病原
浙江省畜牧兽医研究所佟承刚研究员(1997)曾经对规模化兔场的发病情况和病原菌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其数据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对浙江嵊州某大型兔场1988~1990年3年的兔群情况进行研究,总饲养量4296只,检查出各类病兔9655只,平均发病率28.1%,死亡率18.1%,其中鼻炎兔死亡率占总死亡数的35.4%,腹泻兔的死亡率为22.6%。可见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是规模型兔场的主要疾病。
通过对病原的分离,发现鼻炎主要病原微生物有波氏杆菌、绿脓杆菌、巴氏杆菌、变形杆菌等。对鼻腔深层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先后检查177个样品,分离出波氏杆菌69株,占38.9%,巴氏杆菌14株,占7.9%,绿脓杆菌20株,占11.3%,变形杆菌6株,占3.4%,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葡萄球菌117株,占66.1%。其他还分离到蜡样芽胞杆菌、脑膜脓毒黄杆菌和溶血性链球菌等;对鼻炎严重患兔气管粘膜分泌物接种培养结果,属于波氏杆菌的有13株,占39.4%,巴氏杆菌5株,为15.2%,绿脓杆菌2株为6.1%,葡萄球菌16株,占48.5%;对分离的病原菌经家兔、豚鼠及小白鼠人工感染发病试验,除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和脑膜脓毒黄杆菌未能引起发病外,其他各菌均致试验动物发病死亡,并能从死亡动物体内回收到相同的细菌。对123例腹泻病死亡兔检查结果,致病性埃希氏大肠杆菌89株,占72.3%,魏氏梭菌11株,占8.9%。其他还分离到螺旋形梭状芽胞株菌、嗜水气单胞杆菌、毛样芽胞杆菌、绿脓杆菌和肠球菌等,结果表明腹泻病因是复杂的,但以大肠杆菌为主。
此外,造成规模兔场重大损失的疾病还有兔瘟、球虫病、霉菌毒素中毒和真菌病。尤其是真菌病,造成一些兔场全军覆灭,对规模型兔场造成巨大的威胁。
3.3规模化集约化兔场失败的典型实例。
我国一些地方曾经投巨资发展规模化和集约化养兔。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兔场多以失败而告终。其中先后投巨资在北京和辽宁锦州兴建的大型现代化集约化兔场专家精心设计,精心施工,一流的种兔,一流的设备,一流的房舍,其自动化程度之高,可与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媲美。但好景不长,没有给国家带来荣誉,没有给企业带来效益,也没有给社会带来财富,仅一时轰动之后,很快全群覆灭。
发生在东北地区甘南獭兔星火项目,其分三批引进种兔800多只,推广种兔6000多只,建立分厂19个,发展207个专业示范户,最高存栏5万只,总饲养量10万只。从1986年4月1开始到1989年12月,历经三年零八个月后宣布失败。
黑龙江省双城市外贸局创办的“龙华畜产有限公司”,1994年6月,从法国巴黎引进了布列塔尼亚配套系种兔600只,其中祖代200只,父母代400只。在较短的时间内兔场存养种兔上万只。经过3年多的运作先后投资2900多万元。于1997年秋天,在步履维艰中结束了它的短暂的历史使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