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警惕性:兔子具有胆小怕惊的特点,所以要避免惊吓,尽量防止陌生人和猫、狗等突然闯入兔舍,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夜食性:肉兔每天采食次数一般为30~40次,但是夜间采食量却占到全天的60%~70%。因此,夜间一定要添加足够的饲料。
3、爱洁性:兔喜欢清洁干燥的生活环境,舍内最适宜的相对湿度最好在60~65%,温度在15~20 ℃。
4、兔的抗病能力差,患疾病治疗较困难,故兔病应以预防为主。
5、独居性:群居性差,同性好斗。在公兔群养和新组合的兔群中,互相咬斗的情况更为严重,故3月龄以上的公、母兔应分笼饲养。
6、啃咬性:兔有磨牙行为,兔笼应坚固耐咬,可在兔笼中放一些木块或树枝,让其磨牙,饲料应以硬质颗粒料为宜。
7、穴居性:兔有打洞的本能,应从笼、舍方面予以预防。
二、兔的食性和消化特点
1 、兔的食性
(1) 兔属草食性动物,以植物性饲料为主,因此在喂颗粒饲料后,可以喂一些青草、胡萝卜等,有利于兔子健康。
(2) 兔对颗粒饲料中的干物质、能量、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的消化吸收率都比粉料高。
2、 兔的消化特点
(1) 对粗纤维的消化率可达65~78%,仅次于牛、羊,高于马和猪。为保证兔的健康和正常的消化功能,兔料中的粗纤维含量应在8%~16%;幼兔可低些,但不能低于5%,成兔可高些,但不能高于20%。
(2) 家兔对粗饲料中的蛋白质的消化率较高,能有效利用饲草和低质饲料中的蛋白质。
(3) 兔有食粪的习性,正常健康家兔最后吃下食物后4小时,开始排软粪,为盲肠发酵产物-吃下补充营养,有利于兔子生长,但易导致消化道疾病,特别在发病后吃下带菌粪便。
3 、采食量 仔兔采食量随着日龄和体重的增加而增加。一般17~18日龄时,每只每天采食3~5克,25~30日龄时采食量增加到30~40克/每天,30-60日龄每天50-100克左右,成年兔子每天吃150克左右,带仔母兔每天吃250-300克左右。
疾 病 病原(病因) 症 状 防 治
兔球虫病
兔球虫
肠型:多发于20~60日龄兔,突然倒地,四肢抽搐,头向后仰,惨叫而死。耐过的兔子出现顽固性腹泻,食欲减退,消瘦、贫血,生长受阻。
肝型:多发于30~90日龄,前期症状不明显,后期可视黏膜黄染,触诊肝区有痛感,有时出现神经功能障碍,下痢,不久死亡。
混合型:沉郁、食欲下降、喜卧、被毛粗乱、尿频、腹泻,有时粪便带血,腹部膨大,多因极度衰竭而死。 1、预防:加强管理,笼舍做好消毒工作,对病死兔作妥善处理。
2、治疗:用地克株利或氯苯胍等抗球虫药按说明书使用。
魏氏梭菌病 A型魏氏梭菌及其毒素 突然剧烈水样腹泻,急性死亡;胃内充满食物,胃粘膜脱落,多处有出血斑和溃疡斑;小肠充气和充满胶胨样液体;盲肠浆膜和粘膜有弥漫性充血或条纹状出血,内充满褐色内容物和酸臭气体;肝脏质脆,胆囊肿大,心脏表面血管怒张呈树枝状充血;膀肌有少量茶褐色尿液。 一旦出现病兔,立即隔离,全群投药(如金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恩诺沙星、环丙沙星等),并紧急预防注射。
巴氏杆菌病症 多杀性巴氏杆菌 鼻炎型: 打喷嚏、咳嗽,出现鼻塞音等异常呼吸音,病兔用爪抓外鼻孔。
肺炎型: 病兔常急性死亡,表现为食欲不振、呼吸困难、衰竭。
败血症型: 病兔迅速死亡,死前体温下降、发抖、抽搐。
结膜炎型: 眼睑肿胀、结膜发红,在眼睑处有黏液分泌物。
脓肿型: 全身各部皮下和内脏器官发生脓肿,引起脓毒败血症而死亡。 1、预防:可用兔巴氏杆菌灭活菌苗注射。
2、治疗:用抗血清每公斤体重6ml皮注;或用抗生素疗法,可选用恩诺沙星、长效双黄莲、复方黄胺嘧啶等治疗。
兔瘟 兔瘟病毒 急性: 体温升高至40.5~41℃或更高,死前出现短暂的兴奋、乱撞,突然倒地、昏迷尖叫几声而死。
慢性:体温升高1~1.5℃,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消瘦或昏睡、呼吸加快。 1、预防:做好消毒和接种工作。
2、治疗:用兔病毒性出血症抗血清肌注,每公斤体重1~2ml,连用2~3天,并在3~4周内注射兔瘟疫苗。
腹泻 影响消化机能因素 非感染性腹泻 :粪便稀烂、量多,混有未消化的饲料,急性的粪
便呈糊状或水样,精神差、不爱动。
感染性腹泻 : 体温升高、精神不振、食欲废绝,重症时粪便稀薄如水、有恶臭味。常因失水虚脱而死亡。 1、以预防为主,改善管理。
2、治疗可用活菌制剂调痢生、促菌生等;或内服大蒜汁等。感染性的以杀菌消炎,收敛止泻,维护全身机能为原则。重症者可配合补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