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益生菌知识普及-历史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账号登陆 【注册】 找回密码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查看: 1022|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益生菌知识普及-历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2-19 09:06: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857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研究了牛奶的变酸过程。他把鲜牛奶和酸牛奶分别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它们都含有同样的一些极小的生物——乳酸菌,而酸牛奶中的乳酸菌的数量远比鲜牛奶中的多。这一发现说明,牛奶变酸与这些乳酸菌的活动密切相关。    1878年,李斯特(Lister)首次从酸败的牛奶中分离出乳酸乳球菌。
    1892年,德国妇产科医生Doderlein在研究阴道时提出产乳酸的微生物对宿主--人有益。
    1899年,法国巴黎儿童医院的蒂赛(Henry Tissier),蒂赛率先从健康母乳喂养的婴儿粪便中分离了第一株菌种双歧杆菌(当时称为分叉杆菌),他发现双岐杆菌与婴儿患腹泻的频率及营养都有关系。
    1900-1901年,Moro,Beijerinck和Cahn各自研究了肠道中的乳酸菌。丹麦人奥拉一严森(OrIa—JerlSerl)首次对乳酸菌进行了分类。
    1905年,保加利亚科学家斯塔门·戈里戈罗夫第一次发现并从酸奶中分离了“保加利亚乳酸杆菌”,同时向世界宣传保加利亚酸奶。
    1908年,俄国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伊力亚.梅契尼科夫(Elie Metchnikoff)正式提出了“酸奶长寿”理论。通过对保加利亚人的饮食习惯进行研究、他发现长寿人群有着经常饮用含有益生菌的发酵牛奶的传统。他在其著作「延年益寿」(Prolongation of Life)中系统的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发现。
    1915年,Daviel Newman首次利用乳酸菌临床治疗膀胱感染。
    1917年,德国Alfred Nissle教授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士兵的粪便中一株大肠杆菌。这名士兵在一次严重的志贺氏菌大爆发中没有发生小肠炎。在抗生素还没有被发现的那个时代,Nissle利用这株菌在治疗肠道感染疾病(由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取得可观成果。这株大肠杆菌现仍然在使用,它是为数不多的非乳酸菌益生菌。
    1919年,怀着对巴尔干半岛有益酸奶和巴斯德研究所微生物研究成果的极大兴趣,伊萨克·卡拉索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创立了公司(达能前身)。而且他常常召集许多博士医生到工厂讨论酸奶的益处。
    1920年,Rettger证明梅契尼科夫所说的保加利亚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不能在人体的肠道中存活。发酵食品和梅契尼科夫的学说受到怀疑(在那时)。
    1922年,Rettger和Cheplin报道了嗜酸乳杆菌酸奶所具有的临床功效,特别是对消化的功能性。
    1930年,医学博士代田稔博士在日本京都帝国大学(现在的京都大学)医学部的微生物学研究室首次成功地分离出来自人体肠道的乳酸杆菌,并经过强化培养,使它能活着到达肠内。这种菌后来引用代田博士的名字,取名为Lactobacillus casei strain shirota。这就是后来被称为养乐多菌的益生菌。
    1935年,乳酸菌饮料[养乐多]问世,益生菌开始走向产业化。
    1945年,无菌动物模型和悉生动物模型建立。
    1954年,Vergio引入与抗生素或其它抗菌剂相对的术语“Probiot-ika”,提出抗生素和其它抗菌剂对肠道菌群有害而“Probiotika”对肠道菌群有利。
    1957年,Gordon等人在《柳叶刀(The Lancet)》提出了有效的乳杆菌疗法标准:乳杆菌应该没有致病性,能够在肠道中生长,当活菌数量达到107-109时,明显具有有益菌群的作用。同时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的Haenel教授研究了厌氧菌的培养方法,提出“肠道厌氧菌占绝对优势”的理论。日本学者光岗知足(Tomotari Mitsuoka)开始了肠内菌群的研究,最后建立了肠内菌群分析的经典方法和对肠道菌群作出了全面分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2-19 09:09:52 | 只看该作者
益生菌与益生元




    一般可以这么认为,益生元给益生菌提供“食物”,能够被肠道内有益细菌分解吸收,促进有益细菌生长繁殖。大家所熟悉的双歧因子就是促进肠内双歧杆菌生长的益生元。

    益生元(Prebiotics)是指不易被消化的食品成分,通过选择性的刺激一种或几种细菌的生长与活性而对寄主产生有益的影响,从而改善寄主健康的物质。

    合生元(Synbiotics)是指益生菌和益生元并存起到协同作用的制剂。

益生元的种类

    益生元主要包括各种寡糖类物质(Oligosaccharides)或称低聚糖(由2~10个分子单糖组成)。更概括的说法是功能性低聚糖。

    功能性低聚糖包括低聚异麦芽糖、低聚半乳糖、低聚果糖、低聚乳果糖、乳酮糖、大豆低聚糖、低聚木糖、帕拉金糖、耦合果糖、低聚龙胆糖等,其中,除了低聚龙胆糖无甜味反具有柔和的提神苦味外,其余的均带有程度不一的甜味,可作为功能性甜味剂用来替代或部分替代食品中的蔗糖。迄今为止,已知的功能性低聚糖有1000多种,自然界中只有少数食品中含有天然的功能性低聚糖,例如:洋葱、大蒜、芒壳、天门冬、菊苣根和洋蓟块茎等含有低聚果糖,大豆中含有大豆低聚糖(由水苏糖、棉子糖和蔗糖组成的混合物)。

    益生元还包括非碳水化合物物质。理论上来讲,任何可以减少有害菌种,而有益于促进健康的菌种增殖或增加有益代谢的物质都可以叫做益生元。

     所以有一些有机酸及其盐类,如葡萄糖酸和葡萄糖酸钙以及某些如人参、枸杞、黄芪等或茶叶提取物的中草药类,也能起到益生元的作用。

益生元的作用

    低聚糖难被人体所消化,同时蛀牙、肥胖症、高血脂,糖尿病等都同食糖摄取过多有着密切关系,这种益生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有助于改善肠道菌群和替代蔗糖作用上。低聚糖主要的副作用是对寡糖敏感的人的肠胃胀气和膨胀感。

1.促使双歧杆菌和乳杆菌增殖,发挥益生菌作用。双歧杆菌和乳杆菌发酵益生元产生短链有机酸(主要是乙酸和乳酸)和一些抗菌物质。从而降低肠pH 值 。

2.抑制病原菌和腹泻,防止或减轻便秘。通过有益菌的繁殖增多,肠pH 值的降低,抑制有害细菌生长,从而达到调整肠道菌群,促进机体健康的目的。酸性物质能刺激肠道蠕动,增加粪便湿润度并保持一定的渗透压,从而防止便秘的发生。

3.减少有毒发酵产物及有害细菌酶的产生,保护肝脏。碳水化合物的发酵一般产生无害或有益的终产物,然而蛋白质发酵则导致潜在的有害物质的生成。加强碳水化合物发酵可以抑制蛋白质发酵,减少有毒物质的生成,进而保护解毒器官----肝脏。

4.降低血清胆固醇和血压。这个是通过对益生菌的增殖而发挥间接作用。

5.增强机体免疫力,抗癌。益生元本身对免疫系统无任何作用,但是通过改变肠菌落从而可能影响免疫系统。双歧杆菌在肠道内大量繁殖能够起抗癌作用。这种抗癌作用归功于双歧杆菌的细胞、细胞壁成分和胞外分泌物。蛋白质发酵产物会提高患直肠癌的风险,碳水化合物发酵增加和蛋白质发酵的抑制降低了直肠癌发病的可能。

6.生成营养物质,低能量或无能量且不会引起牙齿龋变。促进有益菌生长,产生的营养物质增多(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4、维生素B12、烟酸和叶酸)。功能性低聚糖很难或不被人体消化吸收,所提供的能量值很低或根本没有,故可在低能量食品中发挥作用。龋齿是由于口腔微生物特别是突变链球菌侵蚀而引起的,功能性低聚糖因为不是这些口腔微生物的合适作用底物,因此不会引起牙齿龋变。
板凳
发表于 2014-2-19 09:13:54 | 只看该作者
   【饲养管理】 1
4
 楼主| 发表于 2014-2-19 09:16:34 | 只看该作者
希望通过这些知识的普及,帮助大家能够轻松应对兔子的肠胃问题,提高养殖效益
5
发表于 2014-2-19 10:54:37 | 只看该作者
   【饲养管理】 2
6
发表于 2014-2-20 12:45:5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饲养管理】 handshake   【饲养管理】 1
7
发表于 2014-2-20 18:56:06 | 只看该作者
   【饲养管理】 1   【饲养管理】 handshake
8
 楼主| 发表于 2014-2-24 17:12:32 | 只看该作者
益生菌和畜牧业
肠道健康 才是真健康
        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养殖业总产值连续20多年以年平均9%以上的速度增长。自从集约化养殖后,饲养周期缩短,出栏率大大提高,数量增幅快。但是同时,集约化养殖又存在疫病蔓延快,滥用药物,污染环境等问题。
        国家环保总局进行的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情况调查结果显示,畜禽养殖产生的污染已经成为我国农村污染的主要来源,我国农牧业严重脱节,环境管理薄弱,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迫在眉睫。有些养殖企业为了片面追求利润,从促生长、控制疾病和提高瘦肉率等目的出发,超量或违禁使用矿物质、抗生素、防腐剂和类激素等。而超量和长期添加抗生素的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饲料的安全性和畜禽健康。由于畜牧业生产水平较低,饲养水平和卫生条件有限,因而盲目用药机会增加,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抗生素越用越多,现在已发展到养殖自始至终离不开抗生素的程度,我国近年来动物生产中抗生素年平均消费已达6000吨。
        抗生素是某些真菌、放线菌、细菌等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由于抗生素饲料添加剂对病原微生物有杀灭作用,节约了大量本来被有害微生物所消耗的营养成分,使动物养分增加。一方面应用抗生素后,可延长饲料在动物体内的消化吸收时间;另一方面可使动物肠壁变薄,从而有利于营养成分通过肠壁膜增加养分吸收。养殖企业为达到促生长的目的,往往大量添加抗生素。
        但是依靠超量和长期添加抗生素只能使得动物维持短期的“健康状态”,而且这种“健康状态”是一种“伪健康”,因为动物的肠道有益菌被药物抑制,菌群平衡被严重破坏。而且动物经常反复接触某一种抗生素后,其体内的敏感菌将变化为选择性抑制,从而使耐药菌株大量增殖,在畜禽体内产生抗药性,临床效果越来越差,从而加大使用剂量,造成抗菌药物使用的恶性循环。
        动物要维持一个真正的健康生理状态,必须要保障肠道健康。
        一、动物肠道的作用
        肠道是机体与外界环境接触最为密切的部位,是部分肠免疫细胞发育分化的微环境,肠上皮细胞不仅主宰机体的消化及吸收,而且在机体免疫防御、免疫耐受中起了重要作用。
        动物要保证好的生产成绩,健康是其必需条件,而动物机体健康的首要重点是肠道健康,因为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的唯一获得途径是肠道,同时由于肠道与外界相通,是抵御外界病原感染的最前线同时也是主战场之一。病从口入,机体内大部分病菌是吃进去的, 而病菌进入机体各处的主要途径是肠道。如果肠道是健康的,这些病菌就会受到肠内有益细菌的抵抗,无法侵入血液、体液循环,并很快通过排泄物排出体外。可以说,肠道调理好了,菌群平衡了,肠道的生理功能才能有效发挥,动物才能处于真正的健康状态。
        肠道的健康及其功能正常对动物生产意义重大。肠道由于表面积大,菌群数量高,是病原菌最易进入身体的部位。同时,为使营养物质有效吸收,肠道仅仅由一层薄薄的上皮细胞保护,同时,肠道菌群还能够垂直传播,即从母代传到子代。
        肠道的完整性可以被描述为肠道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完好,或简单的说是没有受到损害和健全的肠道。一个保持完整性的健康肠道可以确保有价值的饲料营养成分得到完全的消化和吸收,使饲料中营养成分的流失减少,使恶臭味降到最低程度,使对肠道病原体的抵抗力增强,使死亡率和发病率的损失得到控制,使饲料转化率得到优化。
        肠道是动物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机体对于疾病具有自愈能力, 而肠道在这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肠道黏膜免疫系统包括肠道相关淋巴组织和有关细胞、分子成分,它可抵御细菌、病毒和毒素从消化道入侵,担负着重要的免疫功能,成为防止外界致病因子入侵体内的一道坚固屏障。有许多自然生理屏障有助于维持肠道的完整性。生理屏障可以防止外来有害物质和微生物侵入血液,或通过血液侵入其他内在器官,有助于肠道的完整性。有时由于营养不当或环境不卫生,外来侵袭物的负荷增加时,可以破坏这些屏障。
        正常的肠黏膜屏障包括机械屏障、免疫屏障以及微生态屏障,这三个屏障在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抵御病原体的入侵具有重要作用。以上任何一方面出现异常,就会导致肠道免疫功能的异常,如导致细菌易位至肠系膜淋巴结内,并伴随盲肠内细菌数量的异常增多的现象。
        维持动物肠道完整性的自然生理屏障主要有以下几种。
        1、粘液——由肠细胞分泌的粘液物质。粘液是防止细菌和真菌侵入的一个屏障,但是,一些酶如尿素酶可以打破这种屏障。
        2、肠上皮细胞——肠道的上皮细胞形成一个具有半通透性的表面,可以有选择性地允许液体、电解质通过,并能够分解营养物质。在肠道中,每一部分的上皮细胞都是一个连续的物理屏障。当微生物和毒素因子使上皮细胞遭到破坏时,肠上皮细胞形成的保护性屏障的完整性也被破坏。
        3、液体分泌物——液体分泌物为大量水和电解质的混合物,在前部小肠中的液体具有保护作用。液体分泌物可以使肠道中的细菌悬浮在液体中,并随着液体的流动而冲洗到肠的后部。
        4、血管分布——在肠道上皮细胞层下的血管分布可以迅速稀释并带走任何可能破坏粘膜屏障的病原体或化学物质,包括内源性或外源性物质。
        二、益生菌筑就肠道免疫长城
        在肠黏膜上寄生着许多细菌,共有500多种细菌,其数量过100万亿个,它们与肠道起相互依存。这些细菌群落像花丛和草丛一样生活在道内,我们称之为肠内菌。主要的菌群包括能帮助维持健康的有益菌群, 如乳菌群、双歧杆菌等,还有会危害机体健康有害菌群,如大肠杆菌。
        有益菌群和有害菌群在肠道内平衡共生。有益菌群中比较重要是乳酸杆菌, 它们能通过稠密的繁殖扩张占领, 阻止致病细菌、病毒和真菌在肠道表面找到住处。肠道内的菌群结构会随着动物的生理状态和健康状况而变化。
        肠道内共生微生物群落对保持动物健康起着重要作用,例如鸡的小肠黏膜和盲肠是细菌和其它微生物增殖的场所。肠道共生微生物群落可以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增强机体的抗病力,从而保持动物的健康和提高生产性能。长时间以来,在动物饲料中添加低剂量的抗生素可以预防一些疾病的发生,但常常会伤害有用的细菌, 甚至会杀死这些有用的细菌,对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稳定性造成不利的影响。此外,对动物生长性能的选育也导致了生长过程中胃肠的改变以及代谢失调、免疫力下降和对病原微生物的易感性增加等。充分了解肠道微生物群落在营养吸收和抵抗病原微生物方面的作用,对改善动物生产、提高抗病能力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倡导健康养殖与动物真健康
        健康养殖是畜牧业科学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肠道健康是健康养殖的重要保证。但是,动物的肠道持续不断地与许许多多外来物质接触并对其产生损害,不论在生产中采取的卫生和生物安全水平如何,动物都将会通过饲料和环境接触到多种多样的感染性和中毒性因子。实际上,在畜禽饲养场中,好氧和厌氧细菌,产生毒素的真菌以及原生动物寄生虫、球虫等都不可能被根除,这些因素都增加了保持肠道健康的重要性和困难程度。由于抗生素对人禽共患的致病细菌产生抗药性,抗生素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
        动物只有肠道健康了,才能达到真正的生理健康状态。肠道微生态群落中的细菌,各自发挥不同的功能,影响宿主的正常生理活动。日粮中添加微生态调节剂可以调节肠内微生物菌群的稳定,保持动物健康。微生态调节剂在动物生产上的应用,因其功效独特、无污染、无药残、无毒副作用等优点而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微生态调节剂通过多种作用途径弥补了抗生素的不足,为开发和利用“绿色饲料”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从而为人类获得健康安全的食品开辟了新的途径。相信在大力倡导新型绿色饲料添加剂开发的今天,微生态调节剂将有更大的发展,更好的服务于畜牧业。
9
 楼主| 发表于 2014-2-24 17:14:11 | 只看该作者
理论知识的扎实与丰富,是靠养殖事业发财致富实现财务自由的基础   【饲养管理】 lo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客户端|Archiver|东兔养兔论坛 ( 京ICP备14009985号-3 )  

GMT+8, 2025-1-14 05:59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