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进入兔舍后,如果闻到有氨气味但不刺眼、不刺鼻,其浓度大致在10PPM~15PPM;当感觉到刺鼻流泪时,其浓度大致在25PPM~35PPM之间,当感到呼吸困难,睁不开眼,流泪不止时,其浓度大致可达到45PPM~65PPM。氨气在兔舍内的允许浓度范围为<20ppm,超过这一标准,即可造成兔群的不良反应。 笼养兔舍与平养兔舍最大的不同,除了层数与高度之外,主要是笼体和兔只对空气流动的风阻效应,导致空气流向复杂,各个方向、各个位置的气流速度和流量都不相同,导致各位置的兔只体感温度有差异、空气氧含量有差异。夏天天热产生氨气最快。
一、兔舍内控制措施加强通风管理:仔兔一般是笼养或者地面平养舍内温度高,相对湿度大,兔只密度高,易使舍内的兔粪、垫料等经厌气菌分解而产生氨气,所以必须加强舍内通风换气管理工作。尤其是从4周龄到出栏期间,在寒冷的冬季、夏季天热和其他季节的夜间显得尤为重要,故应加强夜间兔舍的检查工作。
二、控制舍内兔群密度 舍内兔群密度愈大,愈易引起舍内氨气浓度超标。所以,舍内兔的密度应适当。一般仔兔期为3~9只/平方米;中期为4~8只/平方米;当然,后期密度为8只~9只/平方米,其效果会更好些,但综合经济效益则会下降。总之,其原则是:冬季密度可适当高些,夏季密度可适当低些,根据情况灵活掌握。
三、切断兔舍内氨气的氨源 舍内高湿易引起兔粪、垫料潮湿而腐败、发酵,产生大量的氨气。而舍内高湿的主要原因: 饮水器内的水外溢或在清洗饮水器的操作过程中不慎洒水。 兔只呼出的气体和粪便中的水分。 垫料含水量过高等因素而使舍内形成高湿。 对此,舍内饮水器数量应按家兔只比例放置,而且放置位置要合理。对家兔只因呼出的气体和粪便中的水分,一方面应按时通风换气;另一方面,在舍内垫料潮湿处用生石灰吸湿或用干锯木屑吸湿,从而降低舍内湿度,减少氨气的产生。 总之,应尽可能使舍内无明显的氨气,给兔群创造一个适宜的生存环境。
四、控制家兔日粮蛋白质水平 根据兔体需要量配制饲料,不要盲目提高蛋白质含量。由于兔对非蛋白氮利用率极低,如果饲料中含有非蛋白氮(如尿素),不但能增加兔舍内氨气,而且易引起免中毒。所以,配制饲料时应对原料进行严格检验,防止其中掺有非蛋白氮类物质。
五、应用化学物质 用某些化学物质处理粪便和垫料对降低氨气含量很实用,该类物质能吸收粪便和垫料中的氨。用4%硫酸铜和熟石灰处理家兔垫料,能有效地控制氨的含量达21天,而用2%的苯甲酸或乙酸处理,能在15天~20天内降低氨的含量。此外,饲料中添加沸石或用沸石处理粪便都能明显降低兔舍内的氨气浓度,以上是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