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动物杀婴食仔之谜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账号登陆 【注册】 找回密码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查看: 235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动物杀婴食仔之谜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5-15 02:45:53 | 只看该作者

动物杀婴食仔之谜

俗话说:“虎毒不食仔”。意思是说,动物为了延续自身种族,使自身遗传基因能不断传递下去,具有一种天生保护和抚育自身后代的本能。然而,动物界中却也存在着动物杀婴、食仔等特殊现象。例如猫、兔和某些啮齿类动物在产仔后,如果受到某些不良刺激或环境条件较差等,偶而会出现残杀自己亲生幼仔的现象。行为学称动物杀害自己亲生后代或同种幼仔的现象为杀婴现象。当然,杀婴现象并不经常普遍发生,仅仅在特殊情况下才有可能发生,否则、动物不可能生存、繁衍到今天。

  那么,动物为什么要杀死自己的亲生后代?是哪些不良因素导致了动物这种不寻常行为呢?细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原因。

  一、嗅味不相投导致动物杀婴

  研究表明,动物的嗅觉灵敏性远远胜过人类,而嗅觉辩认对于许多动物,尤其是对哺乳动物来说,是母子相认的关键因素。有实验证明,非亲生的幼兽由于身上的气味与母兽气味不相投,不仅得不到母兽照顾,反而会遭到攻击。若用母兽的尿涂沫在非亲生甚至不同种的幼仔身上,母兽则会把它们当作自己亲生孩子般地照料,因为其身上的特殊气味与母兽气味相投了。实际上,动物园里就常用这种办法让哺乳期的雌狗给刚生下的小老虎、小狮子喂奶。相反,如果母兽自己的亲生孩子身上带有特殊气味,这气味与母兽气味不相投,则会导致母兽不认自己亲生孩子的现象。例如某些啮齿类的幼鼠如果被人用手摸过,母鼠不久就会将带有异味的幼鼠咬死,甚至吃掉。可见,特殊的气味是动物母子联系的纽带,“气味不相投”是导致动物杀婴现象的原因之一。

  事实上,动物借助于气味联系形成的纽带对于动物个体生存与种族繁衍具有积极的意义。一方面,幼仔可以通过这种气味信息与自己的亲代相互辨认,并得到亲代的保护与喂养,获得生存机会;另一方面,它可以使幼兽形成早期印象,甚至在成年之后还会根据这种早期印象寻找自己的同种配偶,以便防止种间杂交。动物正因具备这一系列本能才有可能在复杂的生存竞争中被自然选择保留下来。因此“嗅味不相投”导致动物杀婴现象,就不足为奇了。

  二、恶劣的环境导致动物杀婴

  有时动物在没有嗅味干扰情况下偶而也会出现杀婴现象。例如近些年来,野外工作者发现某些野生动物,如野猪、红狐、鹳、某些鸣禽等,在环境条件比较恶劣,如食物极为贫乏、缺水、受惊扰,或幼仔有病、发育不良等情况下,也会杀死幼仔,有时甚至杀死健康的幼仔。在某些情况下,雌兽仅仅把最后出生的幼兽或幼仔杀死,而其他的幼仔则得以生存。这是自然选择赋予动物的生存本能,也就是说,这种本能有利于动物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去,因而被自然选择保留下来。某些家养动物,如兔、猫等,在雌性个体老化时往往出现杀婴现象。这也可用上述观点来解释,即这类动物由于精力和能量代谢的不济,已无法承受抚育后代的重任,因而出现本能性的杀婴现象。因此,如果在饲养动物时出现这种现象,应适时地将老化个体淘汰掉。

  三、为传递自身遗传基因而杀婴

  动物界中,不仅仅有母兽杀婴,还有雄兽杀婴现象。这多发生于一雄多雌的兽群中,例如在狮子群和印度疣猴群体较为普遍。当一只雄兽将另一只雄兽打败之后,失败的雄兽所拥有的雌兽群便被胜利一方的雄兽占有。这时新的占有者往往残忍地将雌兽与原先雄兽所生幼仔统统咬死,但并不吃掉。尽管这会引起雌兽为保护幼兽所发起的本能性反击,但往往最后还是雄兽制服雌兽。据研究,这可能是因为雌兽在哺乳期不能发情交配,而一旦把幼仔咬死,雌兽又可以发情,雄兽因此得以将自身遗传基因传递给后代。这种出于传递自身基因的本能,也是动物在自然选择过程中保留下来的。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动物杀婴尽管有种种原因,但归根结底,是为了在种内竞争获得优势,以便使自身的遗传物质得以传递给后代。因此,动物的杀婴现象是动物在特殊情况下出现的种内竞争行为,是动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经过自然选择作用形成的本能行为。认识这一规律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动物的人工饲养和保护野生动物,尤其是做好野生动物的繁殖工作。


李锦,生物学教学,1993年第2期
沙发
发表于 2010-7-10 12:01:20 | 只看该作者
母兔没食物吃或缺水届会吃仔的
板凳
发表于 2010-7-10 14:21:20 | 只看该作者
博学的东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客户端|Archiver|东兔养兔论坛 ( 京ICP备14009985号-3 )  

GMT+8, 2024-11-15 02:18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