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征特性
白三叶为豆科三叶草属多年生豆科牧草。主根短,侧根发达。大多集
中在表土10厘米深处,有根瘤,能固氮。茎细长、匍匐伸展、茎节能生根。叶柄细长,叶互生,为三出掌状复叶,小叶倒卵形,叶面中央各有一个V字型白斑。白三叶性喜温凉、湿润气候,较耐阴、耐湿、耐酸,可在林果园种植。种子粒重0.5-0.7克。
种植技术
1、播种
白三叶种子细小,幼苗顶土力差,播前须精细整地。白三叶以秋播(9-10月)为最佳,也可在3-4月春播。单播,每亩播种量0.5-0.6公斤,可撒播或条播。条播行距30cm。在没有种过三叶草的地块,用白三叶根瘤菌拌种,可提高固氮能力,提高鲜草产量。
2、施肥。
一般地块在播种前,每亩施过磷酸钙25-30公斤、腐熟家杂肥2000公斤左右作基肥,出苗后,视长势,亩施尿素5-10公斤,以促进壮苗提高鲜草产量。以后每次刈割或放牧利用过后,每亩追施高效复合肥25公斤左右。
3、田间管理。
白三叶苗期生长缓慢,易受杂草侵害,在苗期,应勤除杂草,尤其是春播的更应该如此。在本地,9月播种,次年4月现蕾开花,5月中旬盛花,是刈割利用的适期。在高温季节,白三叶停止生长。由于夏季高温炎热、干旱等原因的影响,极易形成缺苗,可在秋季适当补播,恢复草地生产力。适度的放牧及刈割可促进白三叶生长和形成草层。
白三叶发生褐斑病、白粉病时,可先刈割利用,后用波尔多液或石硫合剂、多菌灵等防治。
饲用价值
白三叶每年每亩产鲜草2500-3500公斤,可刈割4-5次,蛋白质含量高(干物质中粗蛋白含量高达30%左右),叶质嫩,适口性好;为各种畜禽所喜食,或刈割,可放牧,最好与禾本科多年生牧草高羊茅、多年生黑麦草等混播,搭配饲喂食,以防单食白三叶发生膨胀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