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是所有生命代谢的基础,是饲料成分当中成本最高的,是一切饲料营养的基础。
最好的饲料,使单位畜产品的成本最低,就必须准确把握好饲料的能量值,尤其是使用比例最大的原料玉米,这关系到你的饲料生产的表现,现实当中很多企业和个人对此关注得还不够。
1,在生物学上
恩格斯认为,蛋白质,是生物的物质基础,但是,以目前的观点,认为这种观点是有失偏颇的,----就象以往认定细胞壁不是原生质,没有重要的生物活性,而目前不怎么提这种说法一样,对什么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也不怎么提了.
但是,为了简化问题,我们也可以仅仅考虑蛋白和能量.
的确,蛋白是几乎一切不涉及遗传的代谢过程的物质基础,象酶,器官构成,免疫等等,但是,蛋白的活性,是通过什么表达的呢?-----能量.
成年动物,对蛋白的要求,远没有对能量迫切.-----自然界,有机物的积累和转移,不仅这个过程是通过能量实现的,而且,积累物,也主要是能量而不是蛋白.-----不管是动物还是植物,其迫切追求的,就是能量,而整个自然界的运转,也是在能量下完成的,------蛋白,是,也只不过是,能量得以表现的物质基础而已.
在养殖动物中,我们对能量的重视,以以往说,是不够的.其实,综上所述,能量在理论上,是很重要了,但有两方面原因,使我们忽视了它,----起码,以前忽视了它.
1)养殖动物大部分时间,是面对的幼年动物,在动物发育过程中,蛋白,作为生物活性表达的物质基础,其积累过程,还远没有完成,所以,对蛋白要求就高一些.这就产生了对能量的错觉.
2)养殖环境决定的,以往,由于养殖环境恶劣,对高质量饲料要求不多,对养殖效率要求不高,能量的主要构成,是低价的淀粉,如玉米,次粉等,相比之下,蛋白要贵的多,就使我们错误的追求蛋白了,----目前,这种现象已大有改观.
现在,对能量的认识,是提高了,而且,对蛋白的理解,也与以前不同,-----的确,养殖业是实现蛋白转化的行业,但是,与以往围绕蛋白把能量"铺"开不同,现在对蛋白的理解和应用,也是围绕能量(或者说,能量面对的问题)"展"开的了.
不少有识之士,都已经这样做了,尤其是乳猪方面,成功的例子,已经不少.呵呵,有人已开始把原料酶解,联乳猪消化的能量,都要给省了,是不是啊?
从动物营养上谈对能量的理解,我是这样认为的:能量是一切生物的生命之源!不管是刚出生的小孩还是小猪等幼小动物都喜欢吃甜食,因为“甜”代表着能量--幼小动物喜欢甜食是为“能”而食,是动物的本性。
在饲料配方中我们对能量有了片面的认识,只是把谷物类、油脂等单一的作为能量。其实能量的概念应该远远的超出了这个概念,比如乳猪肠道的发育需要用大量的谷氨酸作为能量来维持小肠发育的能量源。所以在配制配方的过程中要考虑这些营养代谢的因素。
目前的饲料配制上,理论研究方面的能量需求公式,相对的要复杂的多,应用起来要繁琐一些,实际生产当中简化的多,所以考虑得就更少了,这也是我们所欠缺的。但是还有基本的规律可循,如果要做到精确,只有规模比较大的养殖企业可以在这方面下功夫,才更见效。所以单纯的饲料企业,面对小规模的养殖户还做不到准确,但是对温度的考量尤其在北方漫长的冬季还是很有经济价值的,对保温的投入要远远低于动物对饲料的多消耗。
学生认为能量的高低要根据动物对本饲料的采食量来决定,如果能量低,采食量大,也能满足需要.不论氨基酸还是能量,按采食量来算应该比较合适!
配方中注重的是能氮比,单纯的讲能量与蛋白只能讲其来源与转化效率!
现在这个问题好象升级了,注重净能\亚细胞结构源\不同生理状态下能量来源与需求;蛋白则是小胎,搞的头大!!
非常同意家老师的见地!
动物从外界获取什么呢?水,氧气,光,饲料,饲料分为能量和蛋白,矿物质,维生素等。是人为的因素把他们分出了重要与否,或容易忽略的地方,其实他们都是不可缺少的!能量是载体,蛋白是构体,应该得到了共识;但在蛋鸡饲料中,养殖户的高蛋白低能量饲料确实有它的市场,这是否不给配方师面子呢?供参考
“能量”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语“ energon ”,意思是“做功”,描述和反映物质做功的能力。能量是 “ 生命之火 ” ,是生命的源动力。在生命科学里,能量被定义为有机分子氧化时产生的、常常以热量形式释放或以高能键形式贮存的物质。从动物营养需求的角度讲,动物需要饲料提供能量、蛋白质、脂肪酸、维生素、矿物元素和水等营养素,而能量只能是包含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当中。根据美国学者哈里斯( L.E.Harris,1963 )对饲料的分类方法,能量饲料被定义为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小于 18% ,同时粗蛋白质含量小于 20% 且每千克饲料干物质含 2.5MC ( 10.46MJ ) DE 以上的饲料。
1 能量体系
评定动物能量需要及饲料能量价值的体系就是能量体系,即指以什么样的能值来评定动物的能量需要和能量价值,并在此基础上系统而完整地表述饲料与动物的供求关系。建立能量体系一方面需要确定动物的能量需要,另一方面需要测定或估测各种饲料的能值( P.McDonald 等, 1988 ;杨凤, 2001 ; Noblet , 2003 )。能量体系是随着动物能量代谢研究的不断深入而发展起来的,从最初的总能体系到消化能、代谢能、净能,最后到 生产净能体系 。当前动物生产中主要应用的能量体系有消化能体系,代谢能体系 和净能体系 。
随着对动物利用饲料能量研究的深入,已经认识到现有能量体系还存在各种不足。为更全面反映饲料、动物和环境对动物利用饲料能量所产生的影响,建立能量新体系已成为必然的趋势。新的能量体系,应更为准确充分地 == 粮和动物(甚至包括环境)因素影响下饲料能量的利用效率 ( Birkett 等, 2001c ) ,也更能推动能量饲料的快速发展。
2 能量饲料发展的历程
畜牧业的发展决定了饲料原料的发展,反过来饲料原料的发展又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能量饲料原料的发展也不例外。国内畜牧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由家庭副业到专业饲养,再发展到现代化的集约型畜牧业。能量饲料原料的发展也随着畜牧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变革时期,即由谷实、糠麸类到单一油脂类,再到混合油脂类,目前正在走向第四个变革时期。
本世纪初,随着动物营养研究的深入,人们认识到不同的油脂消化率是不一样的,脂肪酸组成不同的油脂(特别是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之间)存在协同作用,因此人们开始在饲料中添加一些简单的混合油脂(例如仔猪料中用豆油与椰子油配比,生长育肥动物料中用豆油和牛油配比,水产动物料中用豆油与鱼油配比)。 2004 年,北京中大兆华公司以农业部饲料工业中心为依托,研制出一种脂肪酸组成更科学并且经过乳化处理的混合油脂,经过试验以及养殖场使用表明,动物对这种油脂的消化利用率相对其他混合油、单一油脂有显著提高。能量饲料原料的发展由此走向了第四个变革时期。
3 能量饲料的种类与应用
饲料中 70% 以上的营养物质主要是发挥其作为能源物质的功能而被动物所利用,饲料成本中能量部分所占比例因此而大于 50% 。相对于碳水化合物来说,脂肪的能值和利用效率更高,并可减少体增热。当曰粮中添加脂肪代替相同代谢能值的碳水化合物时通常 增加净能的 利用率( Noblet 等, 1994a )。下面就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能量饲料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现状作简要介绍。
3.1 谷实类
主要是玉米、小麦、稻谷(糙米、碎米)、大麦、高粱等。 谷实类饲料 的突出特点是淀粉含量高,粗纤维含量少,所以适口性好、可利用的能量高。通过一定的加工处理(如脱壳、粉碎、熟化)和添加酶制剂,能提高其有效能值。 谷实类饲料 目前还是为畜禽提供能量的主要能量饲料来源,占全价配合饲料和精料混合料的配比通常在 50-70% 。
3.2 谷 实加工 副产类
主要是玉米胚芽 粕 (饼)、次粉、小麦麸、米糠(饼、 粕 )、大麦麸等。因其粗纤维含量较高,无氮浸出物含量低,故属于有效能值较低的一类能量饲料。这类原料在大多数以散养为主以及要求低成本原料的地区有一定市场,其用量一般在 3-30% 。另外,糠麸类饲料原料结构疏松,体积大、容重小,吸水膨胀性强,其中多数对动物有一定的轻泻作用,对调节鱼饵料有一定作用。
3.3 块根、块茎及其加工副产品
主要有甘薯(渣)、马铃薯、木薯(粉)、甜菜渣、糖蜜、酒精糟等。这类饲料含水量大( 13-80% ),干物质中主要是无氮浸出物,蛋白质、脂肪、粗纤维和粗灰分等较少,有效能 值明显 低于玉米等 谷实类饲料 原料。其用量单 胃动物 中应控制在 15-20% 以下,反刍动物中可控制在 30-50% 以下(其中糖蜜应在 10-20% 以下)。
3.4 动物产品副产物
主要有脱脂奶粉、乳糖和 乳清粉 等。这类饲料原料主要通过牛乳生产加工而来,其适口性好、消化率高、营养价值也较高,有效能值高于玉米等谷实类,是一类不可多得的能量饲料原料。但是其缺点是价格高,脂溶性维生素缺乏,食盐含量高,成分含量变异较大。其用量一般在 5-30% ,在育肥猪、母猪和 泌 乳母牛曰粮中用量不可过高,否则会有肠胀气的危险。
3.5 油脂
畜禽由于生产性能的不断提高,对曰粮养分浓度尤其是曰粮能量浓度的要求愈来愈高。用常规的饲料难以配制出高能量饲粮,而且常规 饲粮常常 缺乏必需脂肪酸,脂肪酸组成也不平衡,易给动物生长造成影响。鉴于这些原因,近几年来,油脂作为能量饲料在 畜禽曰 粮中的应用愈来愈受到重视。
3.5.1 饲粮中添加油脂的好处
① 油脂的能值远比一般的能量饲料高。例如,猪脂肪总能为玉米总能的 2.14 倍,大豆油代谢能为玉米代谢能的 2.87 倍,棕榈酸钙 泌乳净 能为玉米 泌乳净能 的 3.33 倍; ② 油脂富含动物所需的必需脂肪酸; ③ 油脂可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和运输; ④ 油脂可延长饲料在消化道内停留时间,从而能提高饲料养分的消化率和吸收率; ⑤ 油脂的 热增耗值 比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的都低。因而,一方面脂肪的利用率一般比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高;另一方面还能缓解高温季节动物的热应激; ⑥ 添加油脂,还有 增强饲粮风味 、改善外观、防止分级、降低粉尘、减少机器磨损等额外功效。
3.5.2 目前油脂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形式
1 )油脂种类较多,按其来源可分为单一油脂和混合油脂:
单一油脂包括植物油脂、动物油脂和矿物油。植物油脂是从植物种子中提取而得,主要成分为甘油三酯、另含少量的植物固醇与蜡质成分,大豆油、玉米油、 菜籽油 、棕榈油等是这类油脂的代表。植物油脂中的脂肪酸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酸(棕榈油、椰子油除外),有效能值较高。动物油脂是指用家畜、家禽和鱼体组织 ( 含内脏 ) 提取的一类油脂,其成分以甘油三酯为主、另含少量的不皂化物和不溶物等。动物油脂中脂肪酸主要为饱和脂肪酸(鱼油除外),有效能值稍低。矿物油主要用于预混料中,用量在 1-2% ,起减少粉尘、消除静电、保护微量成分和减少自动分级的作 用。
混合油脂主要分为植物性混合油脂和动植物混合油脂。植物性混合油脂 主要从碳链长 短、脂肪酸链饱和度和生物安全方面考虑,如用豆油与椰子油混合使用。动植物混合油脂主要从脂肪酸链饱和度方面考虑,如豆油与牛油的混合、豆油与鱼油的混合。另外,食品工业废弃后提炼的混合油,这是目前国内饲料厂用得较多的油脂,价格 低廉但氧化 程度一般较高,同时还存在一些致癌物质(多次高温烹炸时产生)的隐患。
2 )从形态上油脂可分为液态和固态:
液态油主要有豆油、玉米油、磷脂油、鱼油、混合油脂以及饲料级水解油脂等。这些油脂的突出特点就是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但存在易氧化、运输和使用不方便等缺点。
固态油脂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油脂:(ⅰ)天然油脂:如牛油、猪油、棕榈油、椰子油等,这类油脂中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熔点较高,有效能值较低。(ⅱ)氢化油脂:这种油脂经过加氢硬化处理达到提高熔点的目的,一来方便运输、贮存和使用,二来在反刍动物瘤胃中的降解性降低,但是消化率会有所下降,下降率一般在 10-15% 。(ⅲ)皂化油脂:这种油脂是用碱土金属(主要是钙)对脂肪酸皂化处理后形成的脂肪酸盐。该油脂通常用于反刍动物,有很好的过瘤胃性能。许多试验证明,给奶牛饲喂脂肪酸钙,可提高产乳量和 乳的 质量,并能延缓 泌 乳曲线的下降。王文杰等( 2003 )试验证明用大豆脂肪酸钙代替玉米油饲喂肉仔鸡和生长育肥猪,不影响其生产性能,并且有提高曰增重、减少采食量和降低料重比的趋势。 添加脂肪酸钙皂时,则需对饲料中钙水平加以平衡。 但脂肪酸钙稍有异味,饲喂时应逐渐增加其用量。 另外,因在小肠中脂肪酸与 钙重新 结合,难以溶解,消化率较低 ( Enser , 1984) 。 (ⅳ)脂肪酸酰胺:脂肪酸与 胺反应 所形成,可以有效防止瘤胃微生物的降解作用与氢化作用 , 添加后对瘤胃微生物的毒害作用也小。研究表明这种产品具有抗瘤胃微生物的降解作用,不影响瘤胃微生物对其他养分的降解,但存在小肠消化率低、乙酸比例有下降的趋势以及降低动物采食量等方面的缺陷。(ⅴ)脂肪粉:如棕榈油脂肪粉,这是利用棕榈油等油脂的高熔点进行冷却固化处理的油脂,通常用于反刍动物。但如果在棕榈油中加入磷脂等乳化剂处理后,也可用于单胃动物。(ⅵ)包被油脂:包括天然包被油脂、甲醛 - 蛋白质复合包被油脂、吸附包埋油脂、蛋白质包被油脂和淀粉、糊精包被油脂。天然包被油脂就是富含油脂的籽实,如高油玉米、大豆粒及其加工产品(全脂大豆、膨化大豆)、棉籽粒等。这是一类优质的能量饲料来源,其缺点是脂肪酸不平衡、加工粉碎后不耐贮存。甲醛 - 蛋白质复合包被油脂是把富含油脂的籽实用甲醛进行处理而得,这产品有很好的过瘤胃性能,但缺点是甲醛的毒性无法消除,其在畜产品中的微量残留是限制该产品广泛应用的主要障碍。吸附包埋油脂是指用(膨化)玉米粉、(膨化)豆 粕 、玉米 芯及其 它载体把油脂吸附包埋后所制得的产品,如大豆磷脂粉。这类产品使用方便,耐贮存性比油脂要好,缺点是油脂未完全包埋起来。蛋白质包被油脂和淀粉、糊精包被油脂是用蛋白质、淀粉或糊精作包被材料,把油脂(乳化或非乳化)包埋在内后喷雾干燥制得的。这类油脂适口性好,不易氧化(包埋效果好),使用方便,不过价格稍高。如市面上的血粉包被油脂、各种乳脂产品等。
4 能量饲料发展存在的问题
笔者认为,国内能量饲料的发展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目前的各种能量体系存在不同的缺陷,建立更为准确全面地反映各种因素影响下饲料能量的利用效率的新的能量体系,已成为必然的趋势。
2) 脂肪酸的数据库,目前还是一片空白。脂肪和脂肪酸的营养研究相对于动物营养中的其它领域来说不那么受重视,脂肪与脂肪酸的研究可以说还处在起步阶段,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去做。
3) 我国大陆至今还未颁布饲料用油脂的质量标准,而我国台湾地区和曰本、美国、西欧等饲料和畜牧发达的地区和国家早已制定了这方面的标准,这对我国饲料和畜牧业的发展很不利。
4) 目前能量代谢试验和脂肪酸的检测比较繁琐,还需要用到一些昂贵的仪器,导致相关的成本较高,探索一些简便快速的检测方法有助于推动能量饲料的发展。
5) 油脂的深加工工艺和相关的添加剂研究的较少,导致能量饲料在我国的发展缓慢。北京中大兆华牧业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国内首家专业化能量饲料研究开发、生产与销售的公司,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工作。
5 未来能量饲料的发展趋势
随着饲料和畜牧业的发展以及各方面研究的深入,能量饲料必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作为高能原料的油脂会成为关注的焦点。笔者认为,未来能量饲料的发展应该符合以下趋势:
1) 油脂由单一液体形态向多种形态发展。
2) 由单一油脂向混合油脂发展,越来越重视脂肪酸的平衡。
3) 由通用油脂向乳化型动物专用油脂和曰粮专用油脂发展是必然趋势。
4) 随着动物营养研究(消化吸收率)的深入,有利于开发效能更好的产品。
5) 饲料营养与食品营养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功能性油脂应是未来研究的热点。
6) 对油脂用添加剂和加工工艺的研究越来越多,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油脂的质量。
7) 油脂新原料的开发具有广阔的前景,有利于进一步降低饲用油脂的成本。
在能量需要的基础上确定蛋白质、氨基酸或者其他营养需要的观点是正确的,不论禽还是猪的需要;在现实的工作中也发现,高能饲料并不一定带来更好的生产性能和饲料转化率,尽管多数的资料反映高能饲料的正面效果;现实的生产中反映的结果是高能饲料的问题更多,尤其在动物健康方面的影响;并且忽略了一个能量的来源,酸洗纤维。
事实上酸洗纤维,比如麦麸,很多人认为猪禽的消化率是比较低的,这个问题源于一个有问题的测定方法:直肠切除术,忽略了一个基本的事实:酸洗纤维的供能形式:乙酸;把麦麸的作用理解为轻泻作用的基本出发点主要源于“镁”和较高的蓬松度或者体积,却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发酵。
从能量这个营养成分的衡量指标的演变来看:总能——消化能——代谢能——净能,一直遵循的是务求准确衡量,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设定蛋白质、氨基酸的营养指标,使之与能量相匹配。而实际的生产当中,对原料的能量成分进行衡量就要复杂的多,往往也更容易被忽视,这个值不准确,或偏差较大,蛋白质和氨基酸的代谢基础也就失去了,有的时候是一个可以盖20层楼的地基,结果才用了3-5层,有的是个差地基,结果却盖了20层的楼,这样就成了空中楼阁,只存在于书面和心中了,实际生产效果不理想的。
这个也很明了的,任何一个营养推荐标准也都是把能量列在第一位的。
从本质上讲,畜禽生长、生产就是“能量转化与沉积”的过程,饲粮能量以蛋白质、脂肪、糖原等物质形式在动物体内沉积下来,完成饲料到畜禽产品的转化。当然能量转化的同时,还伴随着矿物质的沉积。
不可否认,能量对于动物来讲是第一位的,但对于畜禽产品来讲消费者需要的却是蛋白质,看起来好象是矛盾的,其实不然,能量是粮食-畜产品(肉、蛋、奶)转化过程的驱动剂,畜牧业就是以能量付出为代价、以蛋白质产品形成为目的的生物转化过程。打个比方,“蛋白是砂,而能量是风,无风则难以聚沙成塔。维生素、微量元素、必须脂肪酸、功能性氨基酸则决定风速和风向,影响着成塔效率;抗生素、抗氧化剂、防霉剂作为防护网以保障免遭雨淋、蚁蚀,否则将功亏一篑”。总而言之,畜牧业要围绕着蛋白来配置其它营养素,以充分保障植物性蛋白向动物性蛋白的高效转化,最终获得优质蛋白产品。
动物对营养的第一需要是能量,幼小动物由于还没有完成发育过程,需要较多的蛋白质来组建躯体,但即使是幼小动物满足其能量需要仍然是第一位的。蛋白质的消化、周转代谢与沉积都是需要能量的,所以必须在满足动物能量需要的前提下才能考虑蛋白质的适量供应,否则只会适得其反,饲喂高蛋白、低能量曰粮直接危害就是——透支动物体能,表现为:蛋鸡产蛋大但母体消瘦,仔猪腹泻、消瘦、生长慢且伴随着毛粗毛长,等等,所以设计曰粮配方第一要素是确定能量水平,然后按照理想“能朊比”之要求提供适量的蛋白质。而现代很多配方师过分强调蛋白,其实是本末倒置了。
我们比起来,卢大哥是更专业的,但我个人还是觉得,对于单位动物来讲,酸性洗涤纤维所提供的能量所占比例应当是很小的,如果用净能衡量一下,麸皮这个东西的价值就更低了。在动物采食量比较大的阶段,酸性洗涤纤维肯定是可以提供能量的,但是含这个东西的原料本身未必比玉米还便宜。而且,有机酸的代谢,在大肠中吸收的效率,也不会太高吧,内容物在大肠中的停留时间也是很短的,大肠无绒毛结构的,即使有机酸含量高了,在大量物质的裹挟中也很难吸收的。
一般的含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高的原料只有几种,前提是这种原料的纤维素含量要高的多。可是大多数情况是,中性洗涤纤维的量比酸性的还要高一点,或者二者相当。说白了,就是织物细胞壁的结构和成分决定的。含植物细胞壁高的原料,麸皮、DDGS、玉米纤维饲料、甜菜渣、苜蓿。一般的都是谷物副产物,把子实里的淀粉类提出或发酵后所剩余的东西。
中性洗涤纤维——对反刍动物是绝对重要的。
对单胃动物吗,就次要的多了。母猪主要是为了保持它的一个高采食量才强调用麸皮、苜蓿颗粒、甜菜渣等……,当然便秘,就不会多吃了,这是一因与果关系,至于哪个先哪个后就不重要了,最终目的是保证采食量,为产奶作准备的。
确实从能量提供本身来看待酸洗纤维,绝对值是有限的;单从每种原料本身提供的能量的多少来看待能量饲料的价值,也是片面的,这样看待问题叫做“形而上学”,是静止看待问题的思路,本身就有问题的。
比如脂肪的添加,单从能量的角度来考虑,有些问题可能永远无法解决的。
想像一下,不同油脂的添加会对羽毛的生长产生影响,在前面朋友的帖子里有关于油脂的论述,会涉及到不同脂肪酸组成影响生产性能;为什么对碳水化合物的理解这么片面呢?
前两天有朋友突然告诉我油脂对羽毛影响的事,才想起忽视了这个问题,今天顺便提一下。
我想一个真正了解营养的人是这样说的,
1.蛋白质、氨基酸不可以提供能量吗,如果可以的话,怎么我们可以把它们分出来呢,还有蛋白质的降解不一定要能量的参与,这个是我在近年来一篇论文中才得知的,
2.严格来说单从某些角度来解释动物健康问题我不认同这种说法,因为影响动物健康问题太多了,尽管实验有实际的数据都不能说明所有问题,因为好多其它数据你是无法列举出来的,如管理,地理环境,空气,营养,温度,光照,温度,病原,生物电波,磁场,基因年龄等等的数据,凡宇宙间出现的东西都可以考虑得上,,,不说那么多了,就单从营养来看,人家做出的配方我们去模仿时,可能对我们来说也就只能看到如高能饲料高蛋白饲料高维生素等等的一面性质吧了,但如果人家一些未知的东西(抽象来说是“秘密”)是不知道的,不知道时我想不能对它们做得一些肯定的说话的,
3.纤维提供能量,可能这是传统做成的,只是一种个人限制化的眼光角度,就看你怎样看法了,而我可以认为纤维饲料是一种耗能的东西,因为它发酵提供的能量还不足够机体把它排出体外时所需要的能量,也影响到一些脂肪酸还原情况,我们还可以产生等等的说法,当中的说法就要看你怎样看了,
听大家说什么能量饲料,蛋白饲料,粗纤维饲料,矿物质,维生素的定义等等,相痹烩下,它们在我心里真的分不开来说的和分不清,太乱了,如果真的要拉出来说的话一大堆都会拉出来谈的,而不会只说一个能量饲料,蛋白饲料,维生素等等,,,
开始时听大家说以往人们把饲料是这样分的,他们设计了一些尺,如能量饲料,蛋白饲料,粗纤维饲料,矿物质,维生素等等,我们就在他们设计好的这些尺去看东西,本来想翻一翻书的,但还是赖得翻了,因为当时我一下子还听不明你们在说的什么,可能是我放得太久了,还是对它们的这把尺认识得不够专业,但后来我想我应该早已没有了这个尺的标准了,也不想去接触那些尺了,说真的,现在真分不清它们是什么了,可能我对你们所说的东西越权了,越权得不像它们原来的性质了,在我心目中没有了什么尺去衡量它们,特别在有些因数或情况的影响时,一种东西会变成另一种或看成另一种东西去对待,我想你们到最后也会是这样的,,,这个尺早就由我们来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