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玉米豆粕型曰粮配方,复合酶使用起来(植酸酶除外),感觉目前问题很多,归纳下面几点:1酶的活性标准混乱。2测定之底物选择各行其是,且无针对性,从而对实际使用无指导性;3定量模糊,或者说根本就没有定量;4作用机理研究不透彻,欠说服力5生产过程如何保活存在致命缺陷。以上是我的认识,不求苟同,估计卖酶的看到我这么说,恨不得拿刀捅我:)
对于你和刀的争论,我想还添油加点醋,补充两点,一是即使酶在参与消化过程中所被要求的作用对象,酸度,温度都不存在任何问题了(其实,问题是存在的!),那么还存在一个在玉米豆粕型曰粮中很低底物浓度的问题,那么,那家的酶在较低底物浓度下更有活性是很关键的!AB公司对此用KM值来描述,你可以去查询,但是,当你要他们的km值的时候,他们会告诉你,呵呵,km值是保密的!当然,其它的卖酶的就更差劲了!有的连这个都没听说过,更别说有这个测定和研究了,不信,你可以去试:) 那么,没有对不同酶产品的km值的比较,在豆粕玉米型曰粮中用酶,那完全是一只瞎猫在抓死耗子,抓到了算数,抓不到,算倒霉!以此,你可以看出,市场上各个用复合酶的厂家,他们所谓对酶产品的比较选择是多么的盲目啊!
第二,你好像提到不降能只加酶的配方意见,那我要问你,酶是不是不要钱啊?好的,如果酶是要钱的,能否要卖酶的厂家提供我们加酶这二十块钱产生的增益大于我优化配方加别的东西产生的增益的数据?其实很简单,就比加油就可以!但,好像还真没人做这个,也许是我孤陋寡闻了!
看我这贴的卖复合酶的兄弟,你们别生气,我其实是好想好想用酶啊!真的! 但是,你们必需提供我能解决我以上提到的问题的资料和需要的数据,因为我的确是孤陋寡闻的,很多东西不懂的,你们能帮一下让我懂酶,然后接受并用了你们的酶,那么你高兴,我也高兴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