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07-6-14 22:19:32
|
只看该作者
看看老任的事
两只兔子 成就“中国兔王”传奇人生
--------------------------------------------------------------------------------
蓝色T恤、灰色长裤,衣裤上还沾着点点泥尘,头发稍显凌乱,古铜色的皮肤泛着油光,这个衣着打扮普通到甚至有点不拘小节的男子,就是14岁便成为村里第一名万元户、如今固定资产已达5000多万元、被《华尔街日报》誉为“中国兔王”的任旭平。
昨(13)日,从大邑县晋原镇鸳鸯村走出的任旭平说,他当年初中一年级便因贫困辍学,“没有知识总会吃亏,现在我富了,要去帮助那些贫困地区的小孩,特别是女孩,让她们多学一点知识,多一点生存能力。”
两只兔子起家14岁成“万元户”
在任旭平的办公室,入眼处,皆能看到兔子的身影。挂在墙上的水墨画里,一只兔子高居画中;一只木雕的兔子稳稳“坐”在任旭平的办公桌上;就连盛放纸屑的垃圾桶也是一只流氓兔造型。对于兔子成王的办公室,任旭平笑着说:“我喜欢兔子,我有今天,全靠这些兔子呢。”
今年40岁的任旭平,从13岁开始养兔。“当初养兔是因为穷,只想养几只兔子增加点饭钱。”一天,任旭平的父亲买回两只母兔交到他手中,“你来负责养它们。”看到两只雪白的兔子,任旭平欢天喜地地从父亲手中抱过兔子。没人能预料到,这对兔子,成就了今天叱咤风云的“中国兔王”。“一个月后,一只母兔产下了8只小兔。我拿到市场上卖了12元,我心里头高兴得像吃了蜜糖一样。”说到这里,任旭平脸上满是笑容。
挖到了“第一桶金”,任旭平继续买回兔子,扩大“家产”,“一只兔子一年可生6胎至8胎,几年下来,就像滚雪球一样,兔子越来越多……”一年后,14岁的任旭平成了当地第一名万元户。两年后,随着兔子增多,他的财富已经增长到12万元,当他16岁时,这位少年已经拥有40万元的财富,并且成为四川省政协委员。1999年,《华尔街日报》采访他时,把中国养兔时间最早、养兔规模最多的任旭平称为“中国兔王”。
开办扶贫中心
帮助贫困家庭
早上10点,来到任旭平的养兔中心,正是授课时间。“乖,打完针,我们就休息!”来到一间宽大的教室里,任旭平手持针筒,正对着一只小黑兔软语温言。“给兔子打针千万要温柔,不要让它受到惊吓。”讲台下,10余名各个年龄段的农户认真听着任旭平的“养兔经”。
2006年,已经拥有固定资产5000多万元的任旭平开办了“旭平扶贫中心”:“我经常下乡到农户家,看到许多农户的日子过得很艰难,就想利用我的技术去帮助他们,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大邑县的牛茂才一家五口,年收入不过千余元。“我送给了他20对种兔,叫他好好饲养。”牛茂才的孩子也成为任旭平帮扶的对象,“每个月单独给孩子提供300元的学杂费,让孩子购买书籍等学习用品。”
不用感谢
只把这种方式延续
一年之后,牛茂才年收入增长到8000元,一家人过上了舒心的日子。当牛茂才拎着大包小包向任旭平致谢时,任旭平拒绝了:“不用,不用。我只有一个要求,你只需要像当初我帮助你一样,向一些贫困家庭赠送20只兔子,就算是归还了我借给你的兔子。”现在,任旭平曾经帮扶过的家庭都采用这种模式,表示对任旭平的感谢。
“一个帮一个,一个传一个;就像繁殖力旺盛的巴地草一样,受到帮助的人会越来越多,而贫困的家庭也会慢慢减少。”任旭平把这种扶贫模式叫“巴地草扶贫模式”。早报记者郑其摄影向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