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有哪些行为?
洞养的母兔,妊娠半月后有打洞和拉毛的行为,到产前数日在进行整理。
此时,饲养人员要为其准备好铺草,让母兔叼去铺窝。
妊娠判定要特别注意
用公兔进行交配来证明母兔是否妊娠的工作比较危险。一般妊娠的母兔比较好斗,而没有受胎的比较温顺,接受再次的交配。但往往验证出妊娠后,同时也造成了流产。所以,饲养人员要有过硬的摸胎技术。
注意事项
·从今天开始,触摸母兔可摸到长形的胎儿,并会有胎动的感觉;
·从19天到产仔期间为怀孕后期。期间胎儿的生长发育非常迅速,增加体重占整个成熟胎儿体重的90%,应提供优良的环境条件和营养水平。
母兔集中护理和产仔
·采用同期繁殖的饲养场,因有些兔子怀孕前23天同时承担上一批的哺乳任务,所以分布在不同的笼位或兔舍,今天应该全部进行断奶。
·应该将本次怀孕母兔集中在一排笼子或一栋舍内,可以实现专业护理和批次生产。
兔伪结核病
兔伪结核病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
病原 伪结核耶尔森士菌。
流行病学 传染途径主要是消化道,其次是皮肤创伤、呼吸道和交配。鼠类和带菌兔是自然贮存宿主和传染源。病兔及排泄物可增加感染机会。本病多见于冬春寒冷季节,秋冬次之。营养不良、受精和寄生虫侵袭使家兔抵抗力降低时可促进本病发生。
症状 病兔慢性下痢,食欲减退,精神委顿,极度衰竭。多数有化脓性结膜炎。最为突出的是逐渐消瘦,常到极度消瘦时才死亡。生前触诊腹部,有时可触摸到肿的肠系膜淋巴结合蚓突。少数病例呈急性败血症经过,表现为体温升高,呼吸困难,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很快死亡。
病理变化 慢性死亡的病兔,最常见的病变部位在盲肠的蚓突和回盲肠部的圆小囊上。蚓突肥厚、硬如盲肠状。浆膜下有无数灰白色干酪样小结节,圆小囊也有类似的病变。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有白色干酪样坏死灶。肝和脾有大小不一、白色圆形坏死灶,中间有干酪样物,浅表的结节可突出于器官的表面。
诊断 根据肥厚的蚓突,浆膜下灰白色干酪样小结节可作出初步诊断。诊断时应注意与兔结核病和兔球虫病相区别。
防治 本病尚无特效药物治疗,试用链霉素、磺胺类药物可减少死亡。但重点应放在预防措施上,应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消毒,灭鼠,避免饲料、饮水和用具污染。发现可疑病兔应隔离或淘汰,兔舍和用具彻底消毒。预防接种可用灭活菌苗,经腹腔注射有一定效果,屠宰时发现患本病的兔,应立即焚毁,绝对不能食用,以防感染人,同时对环境作彻底消毒。
泰泽氏病
泰泽氏病是由毛发样芽孢杆菌引起的兔的急性、病死率较高的传染病、以严
下痢、脱水而急性死亡,出现严重盲肠炎和灶性坏死为特征。
病原 毛发样芽孢杆菌呈细长杆状体。周身鞭毛密生,有运动性。有椭圆形芽孢,对氨基苄青霉素、链霉素敏感。
流行病学 被感染的饲料、饮水等极易感染的动物。环境温度过高、饲养密度
大等应激因素均可影响发病。品种间没有差别,幼兔易发病,哺乳母兔比公兔易受应激刺激而发病。可通过胎盘传染。
症状 发病通常很急,病兔急剧下降,后躯沾有粪痕。精神沉郁,食欲废绝,迅速出现脱水症状。出现临床症状后12-24小时急性死亡。少数病兔急性症状减轻后,长期食欲减退,生长发育迟滞。
病理变化 尸体严重脱水。盲肠、回肠末端、结肠前段浆膜面潮红,浆膜下有出血点。盲肠壁水肿、肥厚,肠管内有褐色水样内容物,黏膜面粗糙呈细颗粒状。慢性病例长管狭窄。重症病例,肝脏肿大,肝表面和切面有灰黄色、针尖大到米粒坏死点。常见心肌有白色条状或点状病灶。
诊断 泰泽氏菌病兔死后的病理变化比较典型,可作出初步诊断,但是确诊仍需由感染组织的细胞浆中检出毛发样芽孢杆菌。
防治 极少数抗生素有抗毛发样杆菌作用,只有金霉素和土霉素有良效。目前,本病各种应激因素的发生。一旦发病,要及时隔离或淘汰病兔,全面消毒兔舍,烧毁排泄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