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4月3号,山东单县郭村镇张宅村的村民张洪友和张春光从天津拉回了一批货,这批货让他们心里乐开了花,也让村中其他人羡慕不已。
郭村镇张宅村村民 张洪友:“这次肯定发了,他们先让我们出价格,我们一看这个东西,也不敢给人价格。”
这些让张洪友激动不已的东西并不是什么价格昂贵的物品,而是服装厂做皮衣剩下的皮毛碎料。2006年3月份,张洪友两人从朋友处得到天津一家服装厂刚清理出一大批皮毛下脚料的消息,两人便急忙赶了过去。
张宅村村民 张洪友:“料是挺好的,獭兔的什么都有,还有狐料的,水貂的,什么都混在一起。”
张宅村村民 张春光:“他们做服装的碎料,我们拉回来,在他们那儿是垃圾到我们这个地方就是加工一下就成了好东西了。”
最终,二人谈妥以每公斤2元的价格拉回了十吨,因为这批皮毛下脚料的毛长块大,出毛率高,利润也比以往拉回的下脚料高出很多。
张春光:“进来的时候是皮块,在我们这个地方它经过加工以后,人工加工,加工以后,就是这种花的,就是低档次的。”
记者:“这种能卖多少钱?”
张春光:“这种就是卖到17、18,18、19,20。”
记者:“就是纯色的卖得贵一点。”
张春光:“对”
记者:“这种多少钱一斤?”
张春光:“五六十元一斤。”
这种大小不等、色彩鲜艳的皮毛碎块以往都被当作垃圾烧掉或者扔掉,郭村镇的村民却以极低的价格从各地收回来经过筛渣、挑选、分级等工序,然后人工从兔皮上剪下兔毛。
张宅村村民 张春光:“这个机器不能剪吗?/机器剪的没有长度,长度不好。人工剪的长度好,它纺纱这个利用率高。”
像张洪友张春光这样村民在张宅村还有很多,他们长年在外,从河北大营、浙江崇福等全国知名的皮毛加工地购买各种毛皮的下脚料,拉回村中进行简单加工。2006年4月初,记者来到郭村镇张宅村时,发现村头村尾全是晒着太阳剪兔毛的村民。
村民一:“快的话一天能剪六七斤,三四斤。”
村民二:“一天能剪出二三十元,10元左右。”
村民三:“我今年都84了,也能剪个0.6斤、0.7斤。”
一把剪刀,一个纸箱,便是她们的全部工具,上到八十岁高龄的老太太,下到十几岁的小姑娘,人人都会剪,剪出来的短兔毛送到国内各毛纺厂纺纱,剩下的碎皮渣还可以加工成鸡饲料。
张宅村村民:“剪这个东西年纪大的人剪毛也行,剪毛一天剪它10块钱,20块钱,上年纪的在家剪毛,年轻的就出去采购毛。”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郭村镇的农民便开始陆续有人搞起了兔毛加工。但是直到2002年,规模都不大。近年来随着国内兔毛纺织企业增加,毛纺厂对短兔毛需求量曰益增多,而市场上从兔子身上剪下的毛一般价位在百元左右,这种下脚料剪出来的短兔毛因为价格便宜一半,同时品质也不相上下而备受欢迎。
安徽客商:“回去加工纺纱,纺纱出来加工毛料,帽子呀,线衣呀。纺出来的手感是差不多的。便宜大概有40块钱一斤吧。”
魏楼村村民魏伟前两年因为三个孩子上大学而背负了十万元的外债,2003年魏伟从乡==退休后,也跟着别人做起了兔毛生意,因为正赶上了兔毛市场迅速回升的好时候,头一年,他便还清了所有债务。
魏楼村加工户 魏伟:“一般一年的总收入,光筛毛这一项不低于5万,收毛这一项,不低于15万。”
丰厚的利润让更多的农户加入了这个行列,从2003年到2004年一年间,魏楼村便从原本的十多户迅速增加到了上百户,整个郭村镇则达到了近千户。但是大量跟进的一个严重后果却是原料紧缺,下脚料不再像以前那么好进了。
魏楼村加工户 魏伟:“全国的兔皮下脚料基本上都让我们拉空了。”
魏楼村加工户 张德敏:“国产的这个皮块,现在没有生产出来,货不够咱用的。”
张德敏做兔毛生意已经有近二十年,也是魏楼村的兔毛加工大户,这两年他明显感到兔毛不像以前那么好进,就在他犯愁的时候,2004年春,他在河北大营等货时碰到一个天津来的皮毛商,这个人给他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消息。
魏楼村加工户 张德敏:“他们这个天津港口的人,他说你们要这个下脚料,我说要,他就给我一个名片。”
当天晚上,张德敏就接到了这个天津客商打来的电话,说有一批刚从国外运来的皮毛碎料,张德敏连夜便从河北赶去了天津。
张德敏:“他是从土耳其进过来的,从土耳其进过来以后,我们看这个货源以后,咱们在河北买,也非常困难,这是接一个集装箱。。。一个集装箱下来就是15吨货左右吧。”
虽说价钱相对国内的要高一点,但是张德敏看到货后,心中便有了数。
张德敏:“它这个毛长毛足,咱们国内产的皮块,2斤多,到3斤这个中间,这个2斤稍微多一点点,就剪一斤毛。。这个毛剪出来还好销,销售量还快,毛长度好锋针好质量也好。”
张德敏进了一集装箱外国皮毛碎料的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郭村镇。
郭村镇黄庄村村民 李秀德:“我也很羡慕,也想干,下次我也要去。”
国外皮毛碎料以块大量多毛色好等优点吸引了更多的兔毛加工户,村民们也都纷纷效仿去天津、秦皇岛、广州等港口等着接集装箱的货。货源丰富后,加工户们面对大小不等、颜色不一的各种皮毛碎料,又想出了更赚钱的方法。
魏楼村加工户 张岩:“兔子旁边的,他们做工艺品,一般都用中间那一块,两边的都不用,那个东西伸长性比较好,就做毯子用,兔毛一般就做这个球用,毛大,毛特别大,做球好看,特别好看。”
村民们不再像以往将所有的下脚料都剪碎,而是挑拣出好的整块的皮毛做成褥子、玩具、工艺品等。
魏楼村加工户 刘克玲:“不剪,碎渣就剪,就是挑出来这个渣子剪,我们买的就是人家卖出来的这个货里边带这个脖头,送给我们。”
记者:“这种就叫脖头,这个为什么叫脖头。”
魏楼村加工户 刘克玲:“这个兔子就有两个脖头,脖子根就有两个这样的,就是旁的地方就不能做,只有脖子那个地方能做。”
形成规模后的郭村镇皮毛加工户自发形成了村头小市场,吸引了越来越多地客商。
记者:“每年过来收吗?”
浙江客商:“基本上每年过来的。”
记者:“你过来收这个兔毛别的地方没有吗?”
浙江客商:“别的地方全国来说没有这个兔毛的,这种毛就是这里,他这个山东单县有。”
记者采访结束时,郭村镇正在建一个占地200多亩的专业化兔毛交易市场,打算做成全国最大的短兔毛经营集散地。
山东单县郭村镇镇长 盛冬梅:“现在我们整个镇有2000户加工兔毛,常年从事兔毛加工的人员达到近两万人。到了2005年,年交易额达3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