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豆状囊尾蚴病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账号登陆 【注册】 找回密码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查看: 78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豆状囊尾蚴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9-10 08:06: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人通过收集相关的网络资料和书籍,以及所掌握的知识,现将我的整理所得上传,本着以相互交流、提高和完善的原则,真诚接受的大家指点,若有不对之处,请以指正!

豆状囊尾蚴病

豆状囊尾蚴病:由豆状带绦虫的中绦期幼虫寄生于兔的肝脏、肠系膜和网膜等所引起的寄生虫病。
一、        病原体
1、        形态:虫体呈囊泡状,大小如豌豆,囊内含有透明液和一个小头节。
2、        生活史:豆状带绦虫寄生于肉食兽(如猫、狗等)的小肠内,成熟绦虫排出含卵节片,兔食入被污染的饲料和水源,在肠道里,六构蚴从卵中钻出,进入肠壁血流,随血流到达肝脏。再从肝脏钻出,进入腹腔,在肠系膜、胃网膜等处发育为豆状囊尾蚴。
二、        流行病学
1、中间宿主:幼虫寄生于兔腹腔内
2、终末宿主:成虫寄生于肉食性动物(如猫、狗、狐狸等)
3、潜伏期:15~30天。
4、易感性:兔场内饲养有肉食性动物(如猫、狗等)易感。
5、传播途径:经消化道感染(吞食受豆状囊尾蚴污染的饲料和水源感染)。
三、        临床症状
  少量感染时一般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大量感染时可导致肝炎和消化障碍表现:腹围增大(在胃大弯侧面附近可触摸到数量不等如豌豆大小的圆粒、有弹性),精神不振,嗜睡,食欲减退,逐渐消瘦,后期病兔耳朵、眼结膜苍白,最后因衰竭而死亡。急性发病时可引起突然死亡。
四、        病理变化
  在肝表面、肠系膜和网膜等处,发现数量不等,状似小泡或葡萄状(虫体),肝实质部纤维化炎症等。
五、        诊断
1、        流行病学:兔场内有饲养肉食性动物(如猫、狗等)史。
2、        临床与病理学:在肝表面、肠系膜和网膜等处,发现数量不等虫体。
3、        实验室诊断:间接血球凝集试验。
  注:与兔肚胀病区别。
六、        防治措施
(一)、预防措施:
   1、兔场内禁止饲养犬、猫,若有需要饲养,要定期进行驱虫。
   2、有计划的对兔群进行驱虫保健。
   3、对病死兔进行无公害处理。
   4、执行严格的消毒、防疫制度。
(二)、治疗方法:
   1、吡喹酮  拌料  5mg/kg  连用3天。
   2、吡喹酮  口服  10~35mg/kg体重  每日1次,连用3天。
3、甲苯咪唑  口服  35mg/kg体重  每日1次,连用3天。
4、丙硫咪唑  口服  40mg/kg体重  间隔15天重复1次。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沙发
发表于 2010-9-10 08:42:18 | 只看该作者
   【兔病防治】 smile
板凳
发表于 2010-9-10 10:54:35 | 只看该作者
不要救,发现就该立刻放弃,然后深埋
这是最恶劣的病,对人体非常危险,而且卖相恶心
一旦客户知道得过这病,你的信誉就完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客户端|Archiver|东兔养兔论坛 ( 京ICP备14009985号-3 )  

GMT+8, 2024-9-20 06:46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