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氏杆菌病
波氏杆菌病是由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引起以鼻炎和化脓性支气管为特征的呼吸道传染病。
一、 病原体
1、 属性:革兰氏阴性菌。
2、 形态:呈卵形至杆菌状的细小杆菌,有鞭毛,无芽孢。
3、 染色特点:在美兰染色常呈多形态两极染色的小杆菌。
4、 敏感性:对消毒剂抵抗力不强,常用消毒剂对其有效。
二、 流行病学
1、 易感性:各年龄兔都易感,仔兔和青年兔发病率高。
2、 传染源:病兔和带菌兔,以及受病原污染的环境。
3、 传播途径:经呼吸道传播。
4、 流行诱因:当家兔感染有其它疾病,兔舍通风不良,饲养环境差,引起抵抗力下降时会诱发本病。
5、 流行特点:多发于气候多变的春秋季节,常同巴氏杆菌和李氏杆菌并发感染。
三、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以呼吸道病变为典型特征,分鼻炎型和支气管肺炎型。
(一)、鼻炎型:
多于巴氏杆菌混合感染,鼻腔流出浆液或粘液性分泌物。病程短,易复发。
(二)、支气管肺炎型:
幼兔和青年兔多为急性感染,成年兔多为慢性感染,鼻腔流出粘性至脓性分泌物,连续性或间隔性喷嚏。剖检可见支气管内呈泡沫状有粘脓性分泌物,肺(暗红色或褐色)、肝和肾有大小不等,数量不一的脓肿(呈乳白色或淡白色)。
四、 诊断
1、 流行病学:家兔感染有其它疾病,兔舍通风不良,饲养环境差,气候多变的季节。
2、 临床和病理学:鼻腔流出粘性至脓性分泌物,肺、肝和肾有大小不等,数量不一的脓肿。
3、 实验室诊断:革兰氏染色和美兰染色镜检、培养基观察、血清凝集反应等。
注:本病要与巴氏杆菌病、葡萄球菌病、绿脓假单细胞病、非传染鼻炎辨别开。
五、 防治措施:
(一)、预防和净化措施:
1、对新引进的种兔进行隔离、监察和保健处理,坚持自繁自养。
2、实行严格的防疫和消毒制度。
3、搞好兔舍和周围环境卫生工作。
4、控制好兔舍的养殖密度和通风换气。
5、对病死兔和兔粪尿实行无公害处理。
6、进行日常对兔群的检查时,若发现感染者及时隔离、治疗或淘汰。
7、对兔群有计划实施波氏杆菌苗的免疫接种。
(1)、对种兔实行一年两次,时间间隔5.5~6个月(春季2~3月,秋季7~8月),波氏杆菌苗的接种。 注:为了提高免疫效果,可适当提高注射量。
(2)、对仔幼兔可在30~35日龄首免,在60~65日龄加强免疫。
(3)、对后备种兔在配种前10天内或怀孕15天前加强免疫。
8、有计划、定期对兔群使用敏感药物,如强力霉素、氟苯尼考、恩若沙星、替米考星等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性保健。
(二)、治疗方法:
1、庆大霉素 肌注 2~3万/kg体重 每天2次,连用2~3天。
2、链霉素 肌注 20mg/kg体重 每天2次,连用2~3天。
3、氟苯尼考 肌注 0.5~1ml/只 每天1次,连用2~3天。
4、鼻炎净 拌水 按说明量使用 连饮一个月。
注:在进行肌注给药的同时,还要进行滴鼻辅助性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