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兔粪养蚯蚓,蚯蚓做饲料,适宜养殖品种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账号登陆 【注册】 找回密码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查看: 8293|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兔粪养蚯蚓,蚯蚓做饲料,适宜养殖品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8-21 08:36: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对养兔者来说,兔粪资源丰富,利用兔粪养殖蚯蚓,是小投资大收益之举。蚯蚓可作为蛋白饲料,养殖多了还可以作为药材出售(蚯蚓的药材名“地龙”)。适合人工养殖的蚯蚓有几种,介绍如下供参考。



适合人工养殖的蚯蚓品种:

    目前已知地球上有蚯蚓2500余种,在我国分布的有160余种。但适合人工养殖较有经济价值的蚯蚓品种不多。我们要根据自己养蚯蚓的目的来选择蚯蚓品种。如环毛类蚯蚓,是人工养殖较普遍的一类,在我国分布的有十几种。适合人工养殖的有如下几种。

    威廉环毛蚓一般长90—250毫米,宽5—10毫米,背面青黄、灰绿或灰青色,背中线青灰色,环带14—16节。目前在江苏、上海一带养殖较多,在自然界中常栖于树林草地较深土层和村庄周围肥土中。

    湖北环毛蚓体细长,有70—220毫米长,宽3—6毫米,体节110—1338节,全身草绿色,背中线紫绿或深绿色,常见一红色的背血管。腹面灰色,尾部体腔液中常有宝蓝色莹光。环带3节,乳黄或棕黄色,是繁殖率较高和适应性较广的品种,常栖于湿度较大的沟渠近水处和山沟阴湿处,较耐低温,秋后可在落水的绿肥田中放养。

    参环毛蚓个体较大,长120—400毫米,宽6—12毫米,背面紫灰色,后部颜色较深,刚毛圈稍白,为中药材常用蚯蚓,分布于湖南、广东、广西、福建等地,较难定居,在优质土壤的草地和灌溉条件较好的果园和苗圃中养殖较好。

    白颈环毛蚓长80—150毫米,宽2.5—5毫米,背色中灰色或栗色,后部淡绿色。环带3节(位于第14—16节),腹面无刚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一带,具有分布较广、定居性较好的特点,宜在菜地、红薯等作物地里养殖。

    爱胜属蚯蚓本属近20种,在欧洲 、北美分布较广,在我国国各省区都有发现。目前世界上养殖最普遍的就是本属的赤子爱胜蚓和红色爱胜蚓。

    赤子爱胜蚓长60—130毫米,宽3—5毫米,成熟体重0.4-1.2克,全身80-110个环节,环节带位于第25—33节。背孔自4、5节开始,背面及侧面橙红或栗红色,节间沟无色,外观有条纹愈明显,尾部两侧姜黄色,愈老愈深,体扁而尾略成鹰嘴钩,喜在厩肥、烂草堆、污泥、垃圾场生活,具有趋肥性强、繁殖率高、定居性好、肉质肥厚及营养价值高等优点。天津市宁河县土产公司仓库后院的天津市宁河县蚯蚓购销养殖总场贾立明养殖的是从日本引进的“太平二号”、赤子爱胜蚯蚓,在一般的养殖条件下年繁殖率可达1000倍,以重量计也可达100倍以上。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沙发
发表于 2009-8-21 11:26:28 | 只看该作者
1# 于今 好贴支持。本人早就有这个想法,就是不知道蚯蚓怎么养。
板凳
发表于 2009-8-21 14:19:00 | 只看该作者
是啊 给兔用做蛋白饲料养哪种好啊  自家挖的能养吗
4
发表于 2009-8-21 15:12:47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建议我想很好,具体操作楼主能介绍吗?谢谢
5
发表于 2009-8-21 16:01:16 | 只看该作者
期待中……
加油!
6
 楼主| 发表于 2009-8-22 06:14:38 | 只看该作者
在蚯蚓养殖中,要根据所需蚯蚓用途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蚯蚓品种,才能收到预期的养殖效益。介绍几种不同用途的蚯蚓:

  作中药材 适宜养殖的蚯蚓品种主要是参环毛蚓,又名广地龙。该品种个体较大,长120毫米~400毫米,直径6毫米~12毫米,背面紫灰色,后部颜色较深,刚毛圈稍白,喜南方气候,食肥沃土壤。 

  产粪肥农田 这种用途的蚯蚓品种主要有白茎环毛蚓,体长80毫米~150毫米,直径2.5毫米~5毫米,背部中灰色或栗色,后部淡绿色,腹面无刚毛,喜南方气候和在肥沃的菜地、红薯田中生活,松土、产粪,肥田效果较好。 

  作水产饵料 代表品种有湖北环毛蚓等。该品种长70毫米~220毫米,直径3毫米~6毫米,全身草绿色,背中线紫绿或深绿色,常见一红色的背血管,腹面灰色,尾部体腔中常有宝蓝色荧光。环带三节,乳黄或棕黄色,喜潮湿环境,宜在池、塘、河边湿度较大的泥土中生活,在水中存活时间长,不污染水质。 

  林业用蚯蚓 该类蚯蚓主要有威廉环毛蚓,长90毫米~250毫米,直径5毫米~10毫米,背面青灰、灰绿或灰黄色,背中线青灰色,喜在林、草、花圃地下生活,产粪肥田。

  生产蚯蚓肉、蚯蚓粪 这种蚯蚓为爱胜属类,较常见的是赤子爱胜蚓,全身80个~110个环节,环带位于第25节~33节。自4节~5节开始,背面及侧面橙红或栗红色,节间沟无色,外观有明显条纹,尾部两侧姜黄色,愈老愈深,体扁而尾略成钩状,适宜我国多地区养殖,喜吃垃圾和畜禽粪。

  场地选择及饲料备制

  蚯蚓性喜阴湿安静。养殖场应选择在背阴、潮湿和安静的地方。要求饲养场所便于防暑、保温、排水良好、通风、避光、无敌害。也可利用旧木箱、瓦盆、花钵等在室内喂养。

  牛、猪、马、兔、鸡的粪便和垃圾、果皮、树叶等都可养蚯蚓,但必须先经发酵腐熟,使之分解,达到无酸、无臭、无不良气味。

  饲料可用兔粪(或猪粪、牛粪)70%、渣肥(或青草)20%、鸡粪10%,混合堆积发酵10天,翻拌一次,再经一周,待饲料变成黑褐色,质地松散,不粘滞,无恶臭就可使用了。也可全部用兔粪、猪粪或牛粪单独堆积发酵。

  初次饲养时,先在饲养容器内放上10厘米~30厘米厚的基料(即发酵腐熟的蚯蚓饲料),然后在饲养容器的一边,自上而下挖去宽3厘米~6厘米的基料,在此处加入取自地下33厘米以下的泥土。只要把蚯蚓放在泥带上,洒些水,蚯蚓就会很快钻入泥土中。如果基料不适合蚯蚓的要求,它就在泥带中生存,只在觅食时才把头伸进基料。若是基料适合蚯蚓要求,蚯蚓就会很快钻入基料中。基料消耗以后,需要喂饲料,一般采用块状料投喂法。加料时,先把饲料面上的陈旧料连同蚯蚓向饲养面的一方堆拢,然后在空白面上加发酵好的饲料。经过1天~2天,陈旧料堆内蚯蚓纷纷进入新鲜饲料堆中,再移去上面的旧饲料(蚯蚓粪),蚯蚓和卵就这样分开了,陈旧料中有大量卵泡,收集后另行孵化。

  蚯蚓常见病害防治  

    蚯蚓全部或局部急速瘫痪,背也排出黄色或草色体液,成堆死亡,这是新加的饲料中含有毒素或毒气。应迅速减薄料床,排除有毒饲料,钩松料床,加入蚯蚓粪吸附毒气,让蚯蚓潜到底层休整,以期慢慢适应。

  蚯蚓体出现局部枯焦,一端萎缩或一端肿胀而死亡,未死的蚯蚓拒食,有悚悚颤栗的惧怕之感,明显出现消瘦,这是由于加料方法不当而形成的蛋白质中毒症。发现问题后,要清理不适合的饲料,加喷清水,疏松料床以期解毒。

  饲料中含有大量的淀粉、碳水化合物,或含盐分过高,经细菌作用容易引起酸化,引起蚯蚓胃酸过多症,使全身出现痉挛状结节,环带红肿,身体变粗变短,全身分泌液增多,在养殖床转圈爬行,或钻到床底不吃不动,最后全身变白而死亡,有的病蚓死前还出现体节断裂现象。防治办法是掀开覆盖物,让蚓床通气,喷洒苏打水、石膏粉进行中和。

  蚓床湿度太大,饲料pH值过高,则会使蚯蚓体水肿膨大、发呆、拼命往外爬,背孔冒出体液,滞食而死。甚至引起蚓茧破裂,或使新产下的蚓茧两头不能收口而染菌霉烂。碰到这种情况可采取开沟沥水方法,将爬到表层的蚯蚓清理到另外的池里,在原饲料中加过磷酸钙粉或醋渣、酒精渣中和,过一段时间再用。

  环境控制

  在蚯蚓的生活环境中,必须有足够的新鲜空气。如在室内养殖应常开门窗,要求饲料通气性良好,以保证蚯蚓新陈代谢旺盛。

  蚯蚓爱吃细、烂、湿的饲料,加之它依靠皮肤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因而水分的供应特别重要。饲料的含水率以70%左右为宜,用手挤压上层料,指缝间应有滴水,底层要求积水1厘米~2厘米。夏季每天早晚要分别浇水一次,冬天每3天~5天浇水一次,并在饲料面上加盖稻草保温保湿。

  饲料的酸碱度,应控制在pH5.5~7.8。过酸的环境会导致蚯蚓逃逸或死亡。饲料切忌混入人粪尿、化肥和农药等有害物质。

  要注意防毒、防害、定期清除蚓粪。一般说来、蚯蚓的活动温度为5℃~30℃,10℃以下活动迟钝,5℃以下处于休眠状态,0℃以下会冻死。因此,冬季应注意升温、保温。室内养蚯蚓,冬季要堵严门窗,防止漏气散温。还可采用火炉、火墙、暖气等升温措施。露天养蚯蚓,冬季可采用移入地窖、加厚养殖层、利用发酵物生热等措施来解决升温、保温问题。将蚯蚓移入地窖养殖,温度可保持在10℃以上。将养殖层加厚到40厘米~50厘米,饲料上面覆盖杂草,上面再盖塑料薄膜,也是一条切实可行的增温措施。利用发酵物生热的做法,是在养殖床底铺一层20厘米厚的新鲜兔粪或马粪,也可以掺部分新鲜鸡粪,粪的含量在50%左右,踏实后上面铺一层塑料膜,塑料膜上面放蚯蚓和饵料。

  如何让蚯蚓高产

  分期饲养 按蚯蚓个体的发育阶段而给予不同的养殖管理,是蚯蚓人工养殖能否取得高产的关键。传统的“几世同堂”混养法,由于在采收利用上无法分别大小:超过最佳收获期的成蚓,来不及采收,浪费饵料和养殖设备;未到最佳收获期的幼蚓,采收了则降低产量,人工分拣又增加劳动强度。人工养殖时,须建立专门的种蚓池与生产蚓池。

  薄饲勤除 成蚓每月投料两次,除蚓粪、取蚓茧或倒翻饲育床三四次,每次给料厚度为15厘米至20厘米,始终保持饵料新鲜透气,创造蚯蚓最佳生态环境。

  适时采收 在以往的资料中,介绍年收获蚯蚓3次至5次。但在生产中发现,在饲料充足的情况下,利用蚯蚓生长繁殖的优势期(性成熟前后,以蚓体出现环节为标志)实行短期(一般以1个月为宜)高密度养殖,而又增加采收次数,及时调节和降低种群密度,保持生长量和采收量的动态平衡,是夺取蚯蚓高产的关键。

  轮换更新 通过种蚓的不断更新和养殖床的周期轮换,不仅保证了种群的旺盛,而且也避免了在同一床位长期养殖同一蚓群而形成的种群自然衰退。种蚓宜每三四月更新一次。

  养殖管理 蚯蚓养殖分种蚓、蚓茧孵化、前期幼蚓、后期幼蚓和成蚓等几个时期。不同时期的管理要求如下:

  (1)种蚓管理。养殖密度宜控制在每平方米2公斤至2.5公斤或每平方米1万条至1.5万条,每隔六七天清除一次蚓粪,采收的蚓茧投入孵化床保湿孵化,同时翻倒种蚓床,用侧投法补料,以改善饲育床生态条件,以利繁殖。

  (2)孵化床的管理。孵化基厚度以10厘米至15厘米为宜,孵化基要保持碎细和湿润,每平方米可孵蚓茧5万至6万个,孵化基每月用铁叉松动一两次,以利通气与幼蚓成活。

  (3)前期幼蚓管理。待孵化基大部分粪化时,要及时除粪,用下投法补料并及时扩床,以降低幼蚓密度。

  (4)后期幼蚓和成蚓管理。后期幼蚓生长迅速,要增加除粪补料次数,用下投法补料并及时扩床养殖;当性成熟进入繁殖期后,要发挥蚯蚓生产和产茧优势,不失时机地降低养殖密度或及时采收利用,或取代旧的种蚓。

  养殖密度的控制 蚯蚓养殖的最佳密度,以每平方米2.8公斤至3.1公斤或每平方米2万条为宜,在此范围内,投种少、产量高。前期幼蚓养殖密度可稍大于每平方米3万条或每平方米2.5公斤;后期幼蚓至成蚓养殖密度可逐渐降至每平方米2万条左右。进行密度控制应与轮换更新结合起来,将种蚓床、孵化床、前期幼蚓床、后期幼蚓床按1:1:2:4的面积比建造,结合扩床养殖,即可达到控制密度的要求。
7
发表于 2012-12-5 23:01:56 | 只看该作者
   【养兔料草】 1
8
发表于 2012-12-6 09:52:22 | 只看该作者
这么好的项目,好好学一下   【养兔料草】 handshake
9
发表于 2013-2-1 14:48:15 | 只看该作者
多謝,學習了!
10
发表于 2013-2-1 20:56:51 | 只看该作者
   【养兔料草】 handshake
11
发表于 2013-5-21 18:28:06 | 只看该作者
楼主,有没有亲自操作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客户端|Archiver|东兔养兔论坛 ( 京ICP备14009985号-3 )  

GMT+8, 2024-12-27 06:29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