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5月28日09:17 中国畜牧兽医报
近年来,山东省蒙阴县常路镇五里桥村充分利用传统和资源优势,积极引导农民发展投资少、见效快的庭院养殖,把长毛兔养殖做大做强。目前家家户户靠长毛兔养殖走上了致富路,仅此一项人均增收2000多元。使昔日的穷山村变成今日的“金窝窝”。
该村地处镇政府驻地,205国道从村中穿过,这里山岭面积大,饲草资源丰富。过去,这个村的农民有养长毛兔的传统,一家最多养一二十只,形不成规模。近年来,该村两委充分利用传统和饲草资源优势,积极引导农民发展投资少、见效快为主的长毛兔庭院养殖,把长毛兔养殖做大做强。首先该村因势利导,成立了兔业养殖协会,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农民到本县的八大峪村、山头村等地参观学习,并请县镇畜牧专家来村举办养兔培训班,还利用远程教育对农民进行了培训,使农民掌握了配料、饲养、繁育、防疫等一整套养兔技术。村里还制定出台了优先供应兔种,优先传授技术,有限提供资金,优先提供场地等激励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养殖积极性。为提高养兔的经济效益,该村还积极引进优良种兔,从浙江、莱州等地引进了镇海巨型长毛兔、青岛珍珠长毛兔等优良品种1万余只,使全村长毛兔良种率达到95%以上,每只兔每次的产毛量也由过去的不足2两,提高的现在的5两~6两,高的达到8两。
村民季祥才自1980年在庭院里开始养长毛兔,每年仅销售仔兔就收入2万元,加上兔毛收入全年共收入5万元。今年他投资10多万元,建起了二层楼房,生活过得比蜜还甜。
村民邓成新和妻子在县啤酒厂上班,下班之余,在家养起了长毛兔,尝到甜头后,于2003年承包了村里的一座小学校,扩大养兔规模,现在他每年养镇海巨型长毛兔400多只,年收入3万元。
今年32岁的村民季祥伦十分注重品种的引进,去年5月份投资2万元从浙江购进了新昌白中王长毛兔良种繁育,每只兔产毛达1斤左右,现在他已向社会提供优良种兔2000余只,收入不菲。
其次是搞好服务。村里去年投资2万元,更换了100千伏安的变压器,解决了家家户户加工颗粒饲料动力电不足的问题。长毛兔养殖规模上去了,销售是关键。该村严把质量关,以质量求信誉,以质量促销售,良好的质量和交通的便利,使兔毛商在此云集,实现了随有随卖,货畅其流,年交易量达1.6万公斤。现在全村长毛兔存栏量达1.9万公斤,每年向社会提供优良仔兔3万余只,全村138户养殖规模300只以上的有10户,100只以上的有120户,全村兔业收入达到100多万元。村里以长毛兔为主的畜牧业收入占全村经济总收入的70%以上,昔日名不见经传的穷山村变成了今日的“金窝窝”。作者:张纪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