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巴氏杆菌病
--------------------------------------------------------------------------------
病原 多杀性巴氏杆菌为革兰氏阴性、无芽胞的短杆菌,无鞭毛,瑞氏染色法染色呈两极着染。多杀性巴氏杆菌需氧或兼性厌氧,最适生长温度为37℃,最适pH值7.2~7.4。对营养要求严格,在加有血清或血液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在血清琼脂平板培养基上生长出露滴状小菌落。兔通常能分离到A型和D型,主要是5:A和7:A血清型。猪、禽巴氏杆菌对兔也有很强的毒力。
流行特点 本病发生无明显季节性,但以春、秋及湿热季节发病率较高,常呈散发和地方流行性。一般情况下家兔带菌但不发病,在运输不当、更换饲料、气候变化等条件下,家兔的抵抗力下降,巴氏杆菌乘机活动从而引发本病。病兔和带菌兔是主要的传染源,呼吸道和消化道是主要的传播 途径,也可经皮肤粘膜的破损伤口感染。
症状与病变 本病临床症状比较复杂,可表现为败血症、传染性鼻炎、肺炎、中耳炎、结膜炎、脓肿病灶等形式。
1.败血症:病兔常未见症状就迅速死亡,死前体温高达41℃,拒食,呼吸急促,鼻腔有分泌物。剖检可见鼻粘膜及气管粘膜充血或出血,鼻腔有脓性分泌物。喉、气管、肺、心、肠、脾、膀胱等均有出血点和充血。肝肿大、变性,有坏死点,脾和淋巴结肿大或出血,肠粘膜充血,胸膜腔及心包积液。
2.传染性鼻炎:病兔表现为上呼吸道的卡他性炎症,浆液性、粘液性或脓性鼻漏,打喷嚏,咳嗽。病兔常用前爪擦鼻部,使鼻孔周围皮肤红肿、发炎、被毛脱落。
3.中耳炎:又称歪脖病,是病菌感染蔓延到兔内耳和脑的结果。病兔颈斜向一侧,严重者头弯向一侧,影响进食和饮水。此外还可出现其他神经症状,鼓室流出白色渗出物等。
4.肺炎:病兔常急性死亡,虽有肺炎病变发生,但很少见临床症状,有时表现为食欲不振和精神沉郁。剖检可见肺的尖叶、心叶和膈叶前下部的炎症,肺脏出血,实变,膨胀不全,并有脓肿和灰白色结节病灶,胸膜和心包膜常有纤维素性渗出物覆盖。
此外,病兔还可出现生殖系统炎症,母兔不孕并伴有粘性分泌物从阴道内流出;公兔的睾丸肿大,质地坚硬,并伴有脓肿。结膜发炎,眼睑肿胀,有分泌物。皮肤及内脏出现脓肿,直至发生败血症而死亡。
诊断方法
1.直接镜检:取病兔心血、肝、脾等内脏器官涂片,干燥,固定,美蓝染色,如有两极着染的小杆菌,即可确诊。有条件的地方,也可做动物试验。
2.血清学试验:检查被检兔的血清是否呈阳性,可用试管法、玻片法、琼扩法。也可用间接荧光抗体法。
鉴别诊断 本病须与兔波氏杆菌病、兔李氏杆菌病、野兔热、兔出血症相区别。
1.兔李氏杆菌病:死于李氏杆菌病的兔,剖检可见肾、心肌、脾有散在的针尖大的淡黄色或灰白色坏死灶,胸、腹腔有多量的渗出液。病料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李氏杆菌为革兰氏阳性多形态杆菌。在鲜血琼脂培养基上培养呈溶血,而巴氏杆菌无溶血现象。
2.野兔热:死于野兔热的兔,剖检可见淋巴肿大,并有针尖大的灰白色干酪样坏死灶。脾脏肿大,深红色,切面有大小不等的灰白色坏死灶。肾和骨髓也有坏死。病料涂片镜检,病原为革兰氏阴性多形态杆菌,呈球状或长丝状。
3.兔出血症:参见本书病毒性出血症(兔瘟)。
4.兔波氏杆菌病:参见本课程——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病。
防治措施
1.预防:兔场要定期检疫,净化兔群。坚持自繁自养,建立无多杀性巴氏杆菌的种兔群。定期进行疫苗注射,同时注意环境卫生,加强消毒措施。兔场应与其他养殖场分开,严禁其他畜、禽进入,杜绝病原的传播。将发病兔尽快隔离或淘汰,兔舍及用具用3%的来苏儿或2%的火碱消毒。
2.治疗:
(1)青、链霉素各10万单位,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3~5天。使用庆大霉素、氯霉素、四环素治疗也有一定效果。
(2)磺胺嘧啶,兔100~200mg/kg体重,每天2次,口服,连用5~7天。喹乙醇,兔25mg/kg体重,口服,每天1次,连用3天,效果也不错。
(3)黄连、黄芪各3g,黄柏6g,水煎服。或用金银花9g、野菊花适量,水煎服。也可用穿心莲3g,水煎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