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薛老师在中国养兔杂志08年第一期上的研究文章我看了多遍了,连他们现在都还搞不清楚病因,所以我就来大胆的推测一下:这个病我的场子有,经常发生的,而且不现症状就死的占这个病死亡的半数以上-常常是头天晚上喂料都是好好的,第二天早上喂料的时候发现死在笼子里,解剖来看有三个关键的特征:前部肠管胀气,后部肠管积粪,胃里有大量积食胃粘膜有溃疡点,对病因我推测如下:</P>
<P> 1,这个病是多种因素对兔子造成应激后引起的胃肠道消化障碍。 </P>
<P>2,天气的变化(低温阴雨,高温高湿,霉雨季节)对该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P>
<P> 3,饲料的单一性(兔子长期就采食颗粒料,饮水)对兔子消化液分泌的抑制-兔子在野外的环境下采食的饲料是何等的丰富多彩,现在人把它限制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强迫它吃一种人自以为是很全价的饲料,不来点新鲜的野草,或者干草,树叶,嫩树枝,野草的籽粒等,对消化液的分泌缺乏新的刺激,久了就会对这种饲料产生厌倦,从而消化液的分泌减少影响饲料的消化吸收,散养户喂养的方式不与规模兔场一样-他们是青草或者干草及其它的粗饲料搭配少量的精料喂,这个发病率就不高。</P>
<P> 4,兔笼空间狭小,兔子运动不足是其诱因。</P>
<P> 5,兔场环境控制不好-通风不良,空气污浊有害气体多,兔子精神郁闷,直接影响兔子胃肠功能的正常运转。 </P>
<P>6,喂颗粒料过量是重要原因-特别是自由采食-在肉兔生长过程中,生长速度与死亡率是呈正相关的,规模化,集约化肉兔场对肉兔的生长速度是有要求的-因此这些场子发病率就高-至少我周边区县垮掉了的那些4000-1万个笼位的场子是这样。</P>
<P> 7,鉴于上述因素的危害,兔子抵抗力下降,外界的致病性病原微生物乘虚而入,引起外源性感染;胃肠功能发生障碍,大量未消化食物滞留在胃肠道引起异常发酵,改变了肠道PH值,引起肠道菌群失调,有害微生物趁机大量繁殖形成内源性感染,从而引发兔子发生“大肚子”病。</P>
<P> </P>
<P> 所以我一直认为这其实不是病-我对这个”流行性”的说法持不同看法,<IMG alt="" src="http://www.rabbitbbs.com/images/smilies/default/lol.gif" border=0 smilieid="23325"> 就是检测到病原微生物的话都是后来继发的,是饲料,饲养,兔场环境控制上出了问题再加上天气变化等诸多应激因素造成的。 我根据以上的分析采取相应的措施,及用复方新诺明拌料预防,基本把它控制在人能接受的范围内。</P>
<P> 反思一下:现在我们自以为是很全价的颗粒料-把我们认为兔子所必需的所有营养成分都 一起整到一个料型里,它整天就吃这个烦不烦!这个病是人类违背了兔子的生物学特性,它必然对人类的惩罚。</P>
[ 本帖最后由 许建宏 于 2008-8-7 05:38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