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怀疑中药养兔的请进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账号登陆 【注册】 找回密码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1985su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怀疑中药养兔的请进来。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08-2-1 15:55:34 | 只看该作者
4黄散其实是古方。是清热方的基础方,是有人用过,但是添加量太大。价格不划算,还有不能长期添加。我试用过。还有我否定的是3针2料。当然不是我自己否定的,很多兔友也说不行,谷子林的药。我否定的是鼻肛净。因为当年他在养兔杂志说。用10天后对慢性鼻炎的效果有99%。我用过,没用。生态素就是EM,这东西中国农业部有专门的资料,你可以看看。我的兔场的却没什么名气。因为我的本钱不大。只能一点一点做起来。估计你在2008-2009年就可以知道我的名气了。至于什么检查过你的兔子粪便球虫卵的数量啊。我做不到,我一是用二组对比。二是和自己以前的情况对比。情况就是不发病。
32
发表于 2008-2-1 18:07:2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2楼 的帖子

4黄散其实是古方。是清热方的基础方,是有人用过,但是添加量太大。价格不划算,还有不能长期添加。我试用过。 回复 32楼 的帖子  【养兔感悟】 victory

       谢谢你 回复 32楼 的帖子  【养兔感悟】 lol  回复 32楼 的帖子  【养兔感悟】 lol
33
发表于 2008-2-3 23:31:35 | 只看该作者
四黄散可以抗兔球虫。
黄菱12克。黄柏8克    。黄连8克。   大黄5克。    甘草3克
; j; U- X4 B, {# \% I* `& v; k中国最大的畜牧养兔信息平台    但不知道一百斤里面家多少?  没用的朋友   【养兔感悟】 lol
34
 楼主| 发表于 2008-2-11 13:48:2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云南兔 于 2008-2-3 15:31 发表
四黄散可以抗兔球虫。
黄菱12克。黄柏8克    。黄连8克。   大黄5克。    甘草3克
; j; U- X4 B, {# \% I* `& v; k中国最大的畜牧养兔信息平台    但不知道一百斤里面家多少?  没用的朋友   【养兔感悟】 lol

不要讲这些无聊的话了。我刚开始就是用4黄散,它什么效果我还不知道。不要见风就是雨。
35
 楼主| 发表于 2008-2-11 13:50:20 | 只看该作者
还有是黄芩。不是黄菱
36
发表于 2008-4-12 11:02:00 | 只看该作者
各位注意了,中药也不要随便用,中药也要对症,如果用不好会起到反作用的。
只用会的,懂的。不会的,不懂的,请教别人,可以先试一点,效果确实了再用。
37
 楼主| 发表于 2008-4-17 16:30:32 | 只看该作者
对是。一开始还是先试用一下,好用再说。
38
 楼主| 发表于 2008-4-25 13:54:00 | 只看该作者
关于畜禽传染病的辨证论治

——兼与“行者”商榷

张克家
   


1 防治传染病不只是清热解毒

    传染病多属热毒壅盛之证,常采用清热解毒治法。但绝非只此一证一法。

    不同种类的疫病,或疫病的不同发病阶段,其病因病机可能很不相同,不可能表现为同样的证候,也不可能采用同样的治疗法则。总体而言,人和动物的传染病,寒、热、虚、实、表、里诸证都存在;汗、吐、下、和、温、清、补、消诸法均有可能运用。因此,笔者很同意“行者”不能一概采用清热解毒来治疗所有传染病和传染病所有病理阶段的观点。

    以口蹄疫为例,随着病情的发生和发展,一般会有温毒初感、热毒壅盛、热入营血、阴虚血热等不同证候出现。治法则应酌情采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清营凉血、滋阴退热等不同治法(包括内治和外治)。当然,口蹄疫疫情发生时,还是要以隔离、消毒、预防注射等措施为主,及时控制和消灭疫情。

    再如禽流感,据报道,福建省诏安县黄政春主要分卫气同病、气营两燔两种证型,分别用银翘散加减(金银花45g连翘30g生石膏90g薄荷15g板蓝根90g黄芩30g)和黄连解毒散加减(黄连45g黄芩60g黄柏30g栀子45g金银花25g连翘35g板蓝根90g鱼腥草40g)进行防治,效果良好。笔者认为,他的思路和经验也确有见地。

    至于畜禽的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支原体病、球虫病等,更不能把清热解毒作为最主要的治疗方法。



2中药对传染性疾病的防治作用是多方面的

    笔者曾发表过有关论文,现摘要(略有修改)如下:

2.1 抗病原微生物研究表明,许多中药对传染病的病原(细菌和病毒)有抑菌作用。对细菌有抑制作用的中药较多;清热解毒药几乎都具有抑菌作用。其他类别的中药中也有一些对病原微生物呈现不同程度的影响。对病毒有抑制作用的如:黄芩、黄连、金银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大黄、桂枝、柴胡、茵陈、石韦、桑寄生、苍术、丹皮、赤芍、侧柏叶、茜草、黄芪、甘草、何首乌、淫羊藿、贯众、水飞蓟等。其中大多数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有的还对孤儿病毒、肝炎病毒、肠道病毒、疱疹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乙脑病毒、腺病毒、鼻病毒等有抑制作用。对球虫有抑制作用的中药如常山、柴胡、青蒿、白头翁等。

    中药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大多比较宽泛,但也较少导致抗药菌株形成。其原因可能与中药成分复杂、抑菌环节较多有关。如三黄甘草复方中的4味中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代谢就从多个环节产生影响:黄连强烈抑制细菌的呼吸和核酸合成;黄柏强烈抑制细菌的RNA合成;大黄对细菌的乳酸脱氢酶抑制最强;甘草则显著阻止细菌DNA代谢。

2.2 增强免疫功能 不少中药(主要是益气类、滋阴类、助阳类)有提高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的作用,从而达到防治传染病的目的。扶正(增强免疫功能)疗法在防治畜禽传染病中的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认同。有的中药经过提取,还可以作为疫苗佐剂,如从黄芪、茯苓、蜂花粉中提取的多糖类物质作为佐剂就可以提高某些疫苗的免疫效果。

2.3 防治并发症和继发感染有些传染病对机体的危害,不仅在于原发病原本身,而且在于它导致的并发症和继发感染。利用中药防治这些并发症和继发感染,往往能发挥良好的作用,有的甚至是使患病动物康复或病原感染者不显现临床症状的主要环节。在当今动物疫病继发、并发、混合感染屡见不鲜的情况下,中药往往能发挥组合调节的优势。

2.4 缓解症状,促进病变恢复有些中药,虽然不能对病原本身起到抑杀作用,但能调整机体,缓解症状,促进病变恢复。如对病原侵害所造成的呼吸道症状、胃肠功能紊乱等,根据中兽医辨证论治的法则应用中药调理,疗效往往应如桴鼓。

2.5 防止应激延迟发病由于某些传染病,尤其是慢病毒感染(如艾滋病感染),往往有较长的潜伏期,是否发病,何时发病,与许多因素有关。应激往往是导致疫病显现或恶化的重要因素。因此,根据中兽医天人(畜)合一,治养结合的观点,加强饲养呵护,配合必要的中药调理,防止应激,就可以延缓某些疫病的显现或防止其恶化。

    中药对畜禽传染性疾病的防治,特异性方剂(专方)较少,主要是非特异性功效,如提高机体非特异性抵抗力,通过清热解毒、调节脏腑功能等改善症状等;某些中药虽然有抗菌和抗病毒作用,但也是比较宽泛和不十分明显的。因此,不少中药方剂(如银翘散、双黄连、黄连解毒汤、清瘟败毒饮等)的防治范围就很广。所以,有人形容中药是“一方治多病,一病多方治”。对传染病而言,无论是“专用方”还是“通用方”,都需要辨证应用;否则,难以取得预期效果。人们之所以认为中药对传染病的疗效差、不如西药,没有辨证论治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3 古今的成就和经验值得借鉴

    笔者认为,关于传染病的辨证论治,以下论著或经验值得很好地学习、理解、借鉴和运用:

3.1 张仲景《伤寒论》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六经辨证”(三阳病证、三阴病证及其传变规律)的理论和方法,为外感热病(主要是传染病)的辨证论治厘清了基本思路。书中的麻杏甘石汤、白虎汤、大承气汤、小柴胡汤、理中汤、四逆汤等著名方剂至今仍被广泛应用。

3.2 温病学说以叶天士、吴鞠通等为代表的温病学派认为,温病(主要是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往往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大体可划分为卫、气、营、血四个阶段。已有的研究表明,这四个阶段,与急性热性传染病的病理过程基本相符。温病学派代表著作之一《温病条辨》中的银翘散,则是该学派最著名的代表方剂。现在人医和兽医临床很常用的成方制剂“双黄连”,实际上就是由银翘散化裁而来。

《伤寒论》和温病学说,仍然是目前对传染病辨证论治的主要理论和方法依据。

3.3 在辨病的基础上辨证这是现代中西结合诊疗传染病的基本模式。有人据此提出了包括传染病在内的现代中医诊疗体系。代表著作为《传染病辨病专方治疗》(王崇国主编,***卫生出版社2000年出版)。

3.4 SARS的治疗中医中药在治疗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受到WHO的肯定。基本原则是:根据不同的病情和发展阶段辨证施治。其中,中药的治疗原则也不仅仅是清热解毒。在抗击SARS的斗争中,科研人员发现,8个中成药能在不同病理环节改善SARS症状:清开灵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和板蓝根冲剂对肺部炎症、肺指数、炎性因子、炎性渗出有明显改善作用;新雪颗粒、金莲清热颗粒对高热症状的退热起效快,作用时间长,降温幅度大于35%;清开灵注射液和细辛灯盏注射液能缓解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清开灵注射液、复方苦参注射液和香丹注射液则对内毒素引起的多脏器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根据不同情况,上述各方再加上西药联合应用,因而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值得一提是,中医对人的传染病主要采用的是个体诊疗,比较容易随时辨证,随证处方;而中兽医对动物(尤其是大群畜产动物)传染病主要采用的是群体诊疗,比较难于随时辨证和随证处方。再加上有些兽医中药制剂的研发者、生产者和使用者,不太了解中药的特色和优势,往往就会出现中药西用、从头到尾一病一方的不符合辨证论治的现象。

    当然,一种传染病固定一个处方治疗不是完全不可以。如果具备以下情况,一种传染病也可以用一个固定的处方治疗:(1)动物机体的状况(品种、年龄等)相似;(2)饲养环境(气候、饲料、饮水等)相同;(3)疫病具有较单纯和稳定的症状和体征。如鸡群的传染性喉气管炎,就可用“喉炎净”治疗;又如传染性法氏囊病可采用扶正解毒散治疗;再如破伤风,可用破伤风散(以上均见于《中华***共和国兽药典》)或五虎追风散治疗等。

    以上只是一孔之见,欢迎“行者”及各位读者批评指正。并希望看到或听到诸位对此问题的高见
39
 楼主| 发表于 2008-4-25 13:56:53 | 只看该作者
终于发现了一篇好东西。大家来看看吧
40
 楼主| 发表于 2008-4-25 14:04:32 | 只看该作者
其实。还有我一直想说的就是。中药的优势是在辨证论治,而我们有的人很搞笑的,腹泻就加黄连,肺炎就用石膏,可以说就和用抗生素一样,腹泻就用庆大。肺炎就用青链霉素1一样,同志们,中药是根据你诊断的情况在根据明确的开方思路用的。不是随便用几种药物一起用就可以的
41
发表于 2008-4-25 21:24:26 | 只看该作者

好久才可以用上啊

好久才可以用上啊,1985他不给我联系呀
42
 楼主| 发表于 2008-4-28 14:07:18 | 只看该作者
大哥。你在QQ上给我留言啊。否则,我一上QQ就有很多兔友在问我。我都不知道你是哪位啊
43
 楼主| 发表于 2008-4-28 15:08:13 | 只看该作者
中药在现代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
(2006-01-16)




  随着现代兽医手段广泛应用,化学药品导致的耐药性和药物残留问题,引起人们愈来愈多的担心。生产者现在把中药治疗手段作为解决对策之一,现代畜牧业的规模经营也为中药在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中医、中兽药受到广泛重视。
    1 中药在现代畜牧生产中应用
    1.1 防治畜禽疾病
    在现代畜牧业生产中用中药防治疾病越来越广,涵盖了各个方面,广泛应用于防治动物的普通病、传染病、寄生虫病。在现代畜牧业生产中,中药防治动物疾病在畜禽种类分布有如下几个热点。
    1.1.1 中小动物疾病。过去农民饲养猪、鸡、鸭等多为散养,很少使用中药,加之散养动物发病率较低,人们对其经济价值重视不够,很少主动用药防治。而随着中小动物规模养殖发展,其经济价值上升,其群体发病率也增加,为中药治疗疫病提供了机会,加之规模化饲养,也为中药治疗提供了有利条件。因而中药治疗中小动物疾病愈来愈广泛,特别是用于治疗猪、鸡、犬、羊等中小动物肠道病、呼吸道病、寄生虫病、传染病等。
    1.1.2 幼龄畜禽疾病。由于幼龄畜禽消化机能不全,免疫机能不完善,容易发生很多疾病,特别是消化系统疾病,而且又难以治疗,往往造成很大损失,而中药在这方面往往取得很好疗效,较西药有明显优势。
    1.1.3 应用于生产周期短的肉、蛋、奶用畜禽。由于科技发展,畜牧业生产周期逐渐缩小,肉鸡生产周期仅有50天,肉猪缩短至到4~5个月,而奶、蛋生产周期仅为一天左右,防治疾病使用药物很容易在畜产品中造成大量残留。因此对于产奶、产蛋畜禽以及临近上市的产肉畜禽多选用中药治疗这类畜禽传染病、寄生虫病(特别是球虫病)以及胃肠道疾病、呼吸道病、生殖系统疾病、肉鸡腹水症等几乎所有疾病,以控制畜产品中化学药品残留。
    1.1.4 用于治疗体弱畜禽。由于中药有滋补强壮、增强免疫力作用,故常用于治疗西药难以解决的体弱类畜禽疾病,并取得很好效果。
    1.1.5 治疗影响生产性能的疾病。现代畜牧业生产手段是消除不利因素,最大潜力挖掘生产潜力,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因此对于影响畜禽生产性能的疾病十分重视,中兽医在此方面确有独到之处,治疗效果十分满意。
    1.2 抗应激
    近年来许多同行利用中草药进行抗应激取得较大进展,许多中药如藿香、香薷、黄芩、朱砂、五味子、刺五加、三七、黄芪、甘草、益母草等具有抗应激作用。
    1.3 提高产量
    提高产量是畜牧业生产的主要目的之一,因此,许多同仁在这一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积极效果。
    1.3.1 增加体重和肉料比。实践证明许多中草药制剂如补脾益气健胃、宁心安神等方剂在各类养殖业中有增重作用,同时许多抗应激、防治畜禽各类疾病的中草药方剂也有一定增重作用。
    1.3.2 增加产蛋。许多益气养血、补肾、健胃消食类方剂有良好的增加产蛋作用,一些防治鸡病的中草药方剂也有很好的增加产蛋作用。用黄芪、当归、益母草、淫羊藿、山楂、麦芽等12味中药组成的添加剂,以0.5%比例添加饲料中,连续观察40天,产蛋率提高6.4个百分点,同时产破蛋、软蛋、畸形蛋率和鸡死亡率明显下降。
    1.3.3 增加产奶。以补气、养血、活血为主的方剂有良好的促进产奶作用,同时,促进产乳应辨证施药,对于气滞缺乳的应用通乳散(《民间验方》):当归、王不留行、路路通、山甲、木香、瓜蒌、通草、延胡索、川芎;对于气血双亏缺乳,用黄芪、党参、熟地、当归、王不留行、穿山甲、四叶参等药。
    1.3.4 促进繁殖机能。用益母草、淫羊藿、阳起石配制的催情散可促进母猪发情;熟地、当归、香附等8味中草药配制成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可提高公猪的精液品质。
    1.4 改善畜产品品质
    改善品质,包括改善畜产品气味、性状,增加营养,降低不良物质含量。中草药本身是一种天然添加剂,生产出的畜产品不含有毒有害物质,为人们提供更多品质优良的畜产品。
    2 中药的优势
    中药所以能在现代畜牧业生产中得到如此广泛应用,主要是因中药存在着西药不可比拟的优势。
    2.1 中药应用理念的科学性
    中药在畜牧业中的应用是建立在中兽医理论的基础上,而中兽医的基础理论内容包括阴阳说、五行说、脏腑说、气血津液说及经络说,它的各个学说都贯穿着一个平衡存在、相互协调理念。在阴阳五行理论基础上的中药应用理念是十分科学的。
    2.2 中药功能的多样性
    由于中草药多是动植物器官,因此中草药成分就较为复杂,决定了其功能的多样性,表现出营养作用、调节作用、抗应激作用、抗病原体作用、激素样作用、增强免疫作用等多种作用,有的中药有一种作用,有的有数种作用,还有的有双向调节作用。而中药往往是多味药复合方剂,其作用面则进一步得到拓展,进而发生多方面综合作用,促使机体恢复正常生理功能。
    在应用中草药时必须依据中兽医理论进行辨证施治,否则起不到应有作用,同时又要注意中药抗病原体的机理不同于西药,因此我们要充分考虑中药特点,做到合理用药。
    2.3 中药的天然性、无残留性和无抗药性
    中药是天然药物,我们目前采用的千余种中草药是中华民族从无数应用实践中筛选而确定的,是被证明对动物体有益无害的外源性精华物质,它的组成成分分为两大类。一是活性成分,如多糖、低聚糖、生物碱、甙类、酶类、有机醇、鞣质及多酚类、色素和挥发油等,这些成分分别有各自的独特作用,更重要的是它们相互作用显示的综合功能;另一类是营养成分,如淀粉、蛋白质、氨基酸、纤维素、脂肪、维生素等。这些物质原本就是生物机体的组成和维持生态平衡所不可少的物质,就像面和蔬菜一样,到了体内有的被吸收利用,有的被分解排出体外,即使不被排出,也对人体没有什么毒害。同时,中药经过几千年用来治病,从未发现有抗药性,其无抗药性还可以从其作用机理解释。中药治病主要是通过调节阴阳,使其恢复平衡,其作用机理不同于西医,前面讲到,中药的抑菌、抗病毒甚至抗原虫多是通过扶正去邪,提高动物免疫力,从而消灭病原体,所以不存在抗药性。
    2.4 中药应用的灵活性
    由于中药防治疾病遵循的是辩证施治原则,因此中兽医在用中药治病时只认证而不管什么病,这样在中兽医的证与现代兽医的病产生了交叉。因此在治病上的灵活多样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一法治多病,或一方治多病,这种应用很多,如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补气法)可以治疗因营养不良引起的母畜缺乳、漏奶、不孕、母畜产后瘫痪、子宫脱、自汗、产蛋鸡疲劳综合症、脱肛等;二是一病用多法,如治疗缺乳可用补气养血法、理气活血法、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法等。
    中药应用历史悠久,经过前人广泛筛选已有1000多味中药应用,具有的同类作用的中药很多,可供我们充分选择应用,而我们防治疾病一般用药5~20味,每类一般不超过5味,这样可使我们在应用中草药时灵活选择应用。
    3 中药研究现状
    由于中药在现代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有巨大优势和广阔前景,激发了众多科研人员对中药在现代畜牧业生产中应用的研究:
    3.1 中药功能以及在现代畜牧业生产中应用研究
    中药的功能研究主要是对中药或中药某一成分所具备的功能进行研究,前文已做叙述。
    中药在畜牧业生产中应用研究开展的比较广泛,甚至还有更深层应用研究,利用从中草药中分离出的多糖作为免疫调节或增强剂,以提高畜禽疫(菌)苗的免疫保护率,免疫效果大大增强。
    3.2 中药作用机理研究
    3.2.1 对调节免疫功能机理研究。对动物体免疫功能影响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①对细胞免疫功能影响;②对体液免疫功能影响;③对动物的主要免疫器官脾脏、淋巴细胞、胸腺、骨髓、法氏囊的影响;④另外影响与免疫有关的物质,如肾上腺皮质激素、环核苷酸、组织胺等。因此研究中药对动物免疫功能影响主要是研究中药对上述器官、细胞、物质的影响。近年来通过大量研究,已探索出不同中药分别对上述器官、细胞、物质的影响(见前中药功能部分),同时还表明,中药及中药方剂调节免疫是通过如下几方面完成的。①通过作用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调节免疫,补肾药物是通过神经?D?D体液的调节作用调节免疫;②通过调整植物性神经调节免疫,肺、脾虚及肝郁,特别是脾虚,常有副交感神经偏亢现象,免疫功能也相应低下,进行补气促脾后,免疫功能得到不同程度改善;③通过作用于环核苷酸(cAMP/cGMP)系统调节免疫;④对于免疫机能失调的疾病,用调整核酸代谢的方法可以达到治疗目的;⑤补益药有提高T白细胞的数量和质量,因而能起到免疫调节作用;⑥有不少方剂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如生脉散既可抑制过高的过敏反应,又可颉颃免疫抑制剂对细胞免疫的抑制作用。
    3.2.2 抗病原体作用机理研究。中药抗病原体作用机理研究包括两方面:①中药抗细菌、病毒机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药抗细菌病毒作用机理不同于西药,其作用机理较为复杂,是多种作用综合结果:一是中药具有直接的抗菌、抗病毒作用,已经实验证明有百余种中药具有抗菌或抗病毒作用,并且大多数是清热类药物,但其直接抗菌作用不如抗菌素等西药,同时实验还表明复方中药抗病原菌作用强于单味药物;二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促进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进而达到抗病原微生物作用;三是通过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作用,现已证实百余种中药具有消除病理状态下活性氧和自由基作用,通过这种作用发挥使活性氧和自由基维持正常生理状态水平,免除对动物机体损坏,调节动物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抗病原微生物作用;许多实验证明在体外无抗病原微生物的中药在动物机体内应用达到抗病原菌作用,黄芪在体外无抗菌作用,但黄芪与金银花合并后抗菌作用大增,这充分证明中药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机理的复杂性。②中药抗寄生虫作用机理研究。已表明中药抗寄生虫作用机理有如下几方面:一是直接作用于体内外寄生虫,二是中药综合作用于寄生虫。中药及中药复方在抑制病原寄生虫同时,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动物体非特异性免疫以消灭寄生虫。
    3.2.3 抗炎作用机理研究。李培锋等采用比较药理研究法对鸡胆汁的有效成分鹅去氧胆酸(CDCA)和牛磺酸鹅去氧胆酸(TCDCA)进行探索研究,结果表明CDCA和TCDCA能极显著地抑制小鼠耳壳炎症及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对大鼠足跖肿胀有明显抑制作用;张为民等用抗病毒合剂的抗炎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对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壳肿胀及小鼠棉球肉芽肿胀均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
    3.2.4 抗应激反应机理研究。现代医学认为应激反应是动物体对各种有害刺激(如感染、中毒、创伤、疼痛、失血、缺氧、热、冷等)引起机体发生一系列非特异性防御性全身反应。效梅等研究了中药添加剂对热应激蛋鸡内分泌机能、免疫机能、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中药添加剂,可显著提高高温环境中蛋鸡耐热能力。王凯等用复方中药制剂进行大鼠抗冷应激作用研究表明,中药抗冷应激作用的机制是:①对垂体~肾上腺功能有刺激作用,刺激肾上腺皮质分泌皮质激素,其刺激的初始部位可能是垂体前叶;②中药有效成分还能增加肝脏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效率,使机体充分利用能量物质,既不过多消耗机体的能量物质,又能保证机体对能量物质的需求,从而提高机体的抗寒能力;③在冷应激时,耗氧量最大,脂质过氧化作用增强,自由基产生增多,可对细胞膜和DNA造成损伤,中药中含有效物质,能够清除自由基,减轻脂质过氧化物对机体的损伤;④中药对心血管系统具有保护作用,可抑制心肌细胞钠离子-钾离子-ATP酶的活性,提高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增加心输出量和冠脉血流量,提高机体缺氧能力,具有保护心肌作用,同时还对血管有选择性收缩和舒张作用。因此中药可以在冷应激时调节机体血液循环,使血流重新分布增强机体抗寒能力。程玉芳等用复方中药进行大鼠抗缺氧应激研究表明:其作用机理与抗冷应激机理作用相同。需要强调的是许多中药如人参、刺五加、五味子抗应激作用是双向调节。
    3.2.5 增产(即增加体重、增加产蛋、增加产奶)机理研究。一般认为增加体重是经过补脾益气,健胃消食,驱虫祛邪,从而达到增加体重;对于增加产蛋与产奶,多数认为血为蛋、奶之源,故以补气调气、补血活血,或滋肝补肾为主,从而增加产奶和产蛋。
    今后,要广泛开展中兽医及中药知识普及工作,实现理论创新,加快中兽医及中药应用技术研究。一是继续开展中药防治动物疫病方面研究,不断解决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加快中药提高畜产品产量和质量方面研究,特别是广泛开展中药在绿色畜产品生产中的应用,满足人们需要,促进畜产品出口。二是开展中兽医及中药应用理论研究,特别是开展在一些新的领域,如中药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等方面研究,不断揭示中药更多的作用及作用机理。三是开展中药制剂及标准化研究,要在保持中兽医原属性的基础上,在中兽医方剂配方炮制基础上改进加工工艺,采用现代技术,扩大生产规模,加快生产速度,制造出更加方便应用、效果更好、更加量化、标准化的制剂以服务现代畜牧业生产。
44
 楼主| 发表于 2008-4-28 15:09:24 | 只看该作者
没有公告


| 首页 | 技术论文 | 新闻资讯 | 动物图集 | 下载 | 企业 | 产品 | 供求 | 人才 | 博客 | 论坛 | |
技术论文首页
|
动物营养
|
生产技术
|
配方标准
|
添加剂类
|


|
饲料科技
|


| 养殖首页 | 家畜养殖 | 家禽养殖 | 水产养殖 | 名特优新 |
| 畜禽疾病 | 水产鱼病 | 兽医知识 | 临床经验 |  药物介绍 | 用药常识 |您现在的位置: 饲料添加剂网 >> 药物介绍 >> 文章正文
浅述中药防治动物疾病的作用特点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未知 点击数:691 更新时间:2004-8-16 1:30:37
 前言

  随着药物残留物、药物毒副作用对人类危害的不断发现,运用中药防治疾病正日益受到全球重视,我国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畜禽水产品的出口必须解决好药物残留物问题,而且由于受知识产权的保护制约,我国绝大多数抗生素的生产不得不停止而需进口,抗生素价格上涨势成必然,故对我国畜牧工作者而言,重视中药防治动物疾病的机理研究、药品生产、临床运用尤其迫切,否则将无缘于国际市场、国内市场的竞争。

  无疑,运用中药防治动物疾病,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其防治的效果也是确定的。古人在长期的临床运用中有了较明确的方向。然不可否认,在近代,由于西药大规模地进入中国,且因西药在快速防治动物传染性疾病中的巨大优势及立竿见影的效果,小和逐渐导致在防治动物疾病尤其是流行性疾病中,人们重视抗生素和疫苗,而轻视中药的趋势,尤其是在防治流行性疾病中的优势所在,效果所在,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效益。

  那么,运用中药防治动物疾病其优势存在哪些方面呢?为较好地回答这一问题,我们必须深入剖析当今所用药物,尤其是抗生素和疫苗所存在的缺陷。

  一、抗生素的优缺点

  抗生系的优势在于可以直接、快速的杀灭病原微生物、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而且有明确的分子构型,利于人工合成、生产,可进行严格的生物学试验以检验其效果。

  抗生素的缺点:①由于大多数微生物属低等动物,即使病毒等亦有生物的基本特征,而高等生物都是由低等生物逐渐进货而来的,在细胞或细胞水平上有较多的相似性,因而,抗生素对动物体或者人体存在有潜在危害性,在长期的使用中,这些危害性已逐渐显露。②抗生素对病原微生物的作用,绝大多数是通过与微生物的某些部位结合后,经抑制其关键性功能活动来实现作用效果的,故在一定程度上,它们也能与动物体、人体细胞结合,长期使用后,当它们达到一定阈值后,就会显露其毒副作用。使用抗生素后,动物体内出现药残的原因也正在此。③多数的低等生物为适应生存的环境,在漫长的进化中逐步建立了通过改变自身构型适应环境变化的功能体系。长期使用抗生素,必然可致病原微生物出现抗药性,其后果是导致抗生素在人类疾病治疗中失去的效果。④抗生素在杀灭病原微生物的同时,也同时杀了机体内的有益菌群。

  鉴于上述原因,西方***已严格限制了抗生素的使用,加强了畜禽水产品中药残的检测,国内也正制订相应的***。

  二、疫苗的优缺点

  疫苗的出现为预防动物传染病的发生开辟了新的天地,为畜牧业的发展带来了光明的前景。疫苗的优点主要在于可预防确定的传染性疾病,随着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发展,疫苗的生产、疫苗的品质正日益提高。运用疫苗和正确的免疫程序控制养殖业中传染病发生奠定了基础。然而,疫苗亦存在较多的缺点。其一,确定的疫苗只能控制确定的传染病,预防面太窄,在当今企业的生产中,尚导致未知病原的广泛流行而造成严重损失。其二,由于相当部分的疫苗属致弱菌,其本身是一种病原,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强毒,导致无此病原的养殖企业在使用中无所适从,使用之必须带进此病原,不使用之又担心此病原的流行。其三,可致病的病原有许多,大量使用预防不同流行病的疫苗必然导致生产成本的上升。其四,有相当部分的病原如大肠杆菌、流感病毒、球虫病等,有许多的抗原型,给疫苗的制作和使用带来很大的困难。其五,疫苗的使用比较麻烦。其六,疫苗的效果受动物所处的机能状态所制约。

  三、中药防治动物疾病的作用特点

  利用中药防治动物疾病的效果是确定无疑的,然而中药防治与抗生素及疫苗防治有本质的差别,主要体现在:

  1.绝大多数中药不能直接地作用病原微生物。已有的研究表明,许多中药在本外实验中无显著性抑菌作用,即使最常用的黄连,在体外亦中只有轻微的抑菌作用,远不如抗生素显著,但是,当这些中药被动物机体吸收后,可转化为具有显著抑菌抗病毒作用的物质,或刺激机体产生灭菌的物质。

  2.中药对病原微生物的作用,特异性较差,但作用面较广。中药是通过提高动物体自身机能实现防治病的。古人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即是佐证。

  3.西兽医在治疗中侧重于辨病,然后对病用药,而中兽药在治疗中,侧重于整体观,侧重于辨证论治。辩证施治是中兽医精华所在。证的定义虽然尚未统一,但证不是病,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证是在四诊获得的资料基础上经过进一步分析综合而作出的诊断,因此,证所代表的不是机体患病局部的表现,而是机体在致病因素作用下的全身性抗病调控反应的综合临床表现,它包括了致病因素和机体反应能力两方面的因素。

  总之,中药在预防动物疾病方面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提高动物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和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能力方面。

  四、中药在提高动物机体抗病能力方面的作用机制

  疾病的发生绝大多数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相关。当今的研究表明,中医和中兽药临床中的多数证候都与部分免疫低下相关。例:心所虚患者,其T淋巴细胞数目、E-花环型成率明显低于正常组,但免疫蛋白无异。肺气虚是患者,淋巴细胞的增殖功能明显降低,肺泡巨噬细胞内的CAMP和CGMP含量明显降低;脾气虚患者,局部体液免疫功能紊乱,体液免疫功能下降,T淋巴细胞转化率显著性降低;肾虚时,外周T细胞总数下降,免疫球蛋白显著性下降,胸因子,NK细胞活性显著性下降。

  中药可显著性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改善免疫状态提高疫苗的效价。绝大多数的补虚类中药,清热、理血类药物均在有这方面功能。(因而,使用中药不但可提高机能的免疫力,尚可提高疫苗使用后的效价)。

  中药提高动物机体的抗病能力主要是通过改善循环机能实现的,其依据是:

  1.诊断与微循环密切相关

  司外揣内是指通过观察外在表象,以揣测分析其内在变化,是中医最基本的疾病诊断方法,中医认为“有诸内,必形诸外”。望诊和切诊是司外揣内的两种最常用的操作方法,望诊主要是通过观察患者的面部,包括观察者的面色、眼、舌来判断疾病,而面色、眼、舌的表象与微循环密切相关。例如面色红润有泽表明身体健康,面色无华表明血虚,面色青紫是微循环内血液流动迟缓的症状。根据中医理论,眼睛可以反映出肝脏的病变。例如:巩膜黄表明是黄疸,眼赤说明有炎症。察舌在中医诊断方法中占重要地位。正常舌象,红活荣润,胖瘦老嫩适中,而各种病变则会影响舌体的微循环并出同一些典型症状。切诊与微循环也具有密切的关系。中医切诊主要强调按脉搏,不同的脉象反映出不同的病变。例如,弦脉主肝病,涩脉主血淤,细脉主血虚或贫血。

  就当今医学理解体表和内脏间的关系,尽管头面部与内脏间的关系研究尚不很清楚,但躯干部与内脏间的关系研究已有成果,神经节段性反射成果,体表反射区的确定已得到认可。这些成果,一方面说明体表与内脏间存在有联系的途径,另一方面,由于这一联系途径主要有两部分,一是通过感觉神经,一是通过植物性神经。而到达外周的植物性神经终末多数分布于微血管,到达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多可经轴突反射支分布于微血管。故可以认为,内脏的病变可反映于体表特定区域的微循环功能上。

  2.证候与微循环密切相关性

  寒证、热证、虚证、实证是四种基本的病性,是中医证候分类的出发点。临床上数之不尽的各种证候,都是寒热虚实的进一步划分。中医对证假的划分已积累了数千年的经验,这些经验也历经了数千年的实践经验。就寒、热、虚、实证在体表所呈现的现象,不难看出,寒证时,体表微血管开放数较少,血流量显著减少;热证时,体表微血管开放数增加,血流量增加;虚证时,或者微血管自律运动的幅度降、收缩力减弱,或者血液内所含有效成份量显著缺乏;实证时,微循环的机能呈亢进状态。

  气血津液学说是中医为进一步对证候归类总结的一种辨证方法,虽然当今其内涵已拓展很多,但其在辨证运用中,基本观战尚存。就我们的理解:“气”可分两大类,一类存在于血液之中,一类存在于脉管上。存在于血液中的“气”,可进一步分为O2(宗气),血液内所含的各类营养物质(营气),与微血管之结构、功能有关的激素类物质(例肾分泌的血管紧张素、性激素、肾上腺素等)和能量物质(元气)。存在于脉管上的“气”即为微血管的自律运动(经气、卫气)。据此,我们不难理解气、血间的相互关系,中医临床中的气虚,都反映有微血管自律运动不明显,振幅显著性变小,微血管壁紧张度下降,血流速度减慢。

  3.药性与微循环密切相关性

  寒、热、温、凉是中药的四种基本药性,温凉可归入寒热两类。这是古人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和对于疾病所产生的治疗效果而作出的概括性归纳。一般而言,温热药均具有强心、升高压,提高微血管的血流量及提高微血管自律运动的振幅,有助于组织细胞代谢功能的改善,故可治疗寒证;而寒凉药多与降低血压,降低微循环的血流速度,降低组织的代谢水平,故可治疗热症。

  4.药物的归经与微循环密切相关性

  药物的归经是中医选择药物的重要依据。归经作用,是指药物对机体某一脏腑的选择性作用。一种药物常对某一脏腑经络或几个脏腑经络的病变发生明显的作用,发生明显作用的脏腑经络就是这种药物的归经。如同为清热泻心火;黄芩泻肺火;白芍泻脾火;知母泻肾火;木通泻小肠火;石膏泻胃火;柴胡泻三焦火;黄柏泻膀胱火。又如,桔梗能载药上浮人肺经,年膝能引药下行专人肝肾两经等即是药物归经作用的典型例证。临床实践证明,归经与药物疗效有很大的关系,药物的性味只能揭示药物功能的某一侧面,如和归经结合考虑,才能比较全面地阐明药物性味和脏腑之间的关联。在现代研究中,由于经络的实质问题尚未定论,至今归经问题的研究基本上没有什么进展,归经问题的解决,对同类药物在选用上具有指导意义,有必要重视和研究。

  由于针灸施治和中药施治是以同一辨证为基础的,且都达到同一的治疗目的,故使用针灸与中药治疗疾病的机理应是相同的,只是所采取的方法不同,针刺治病时求经穴辨证,而传统中药的使用十分重视“药物归经”,即是针药同理的有力证据。但由于至今有关腧穴和经络实质问题的研究尚未定论,因此,药物归经的研究也无所适从,我们对经穴微循环的研究结果为中药归经的研究开辟了可行之路。

  在现代中药的研究之中,我们并不排除一些中药成份对组织细胞及病原微生物的直接作用,但我们也不能忽视这些事实,①为什么确定的药物在机体内有较为确定的作用组织、器官;②为什么同一种药物在机体不同状态下其作用完全相反;③为什么体外实验无效的药物进入体内后能发挥作用;④为什么方剂的药用优于单味药。可以肯定,这些问题是无法利用中药中的化学成份对细胞或病原的直接作用能够解释的。由于针灸施治主要在于通过改善微循环激发机体自身的潜能,没有外来的化学性物质介入,故鉴于针药同理的事实,我们有理由认为,中药施治的本质亦是改善循环,激发机体自身的潜能,从而实现组织细胞功能的正常化。

  有关微循环激活后对抗病力提高的机能涉及如下方面:

  1.微循环的改善可改善细胞的化学环境,有利于细胞代谢产物的排出和营养物质的获得,使细胞结构和功能正常化。

  2.可控制白细胞穿出血管。在正常状态下,血细胞表面、血管内皮细胞的内表面均带负电荷,以保证血液正常的流态,防止凝血的发生。白细胞出现趋化的前提是血管壁电位的改变。由于杀灭入侵的病原及抗原物都是由白细胞进入细胞执行的,故微血管功能正常决定了非特异性免疫水平。例:嗜中性白细胞大量的渗也就会产生炎症。单核细胞渗出不足,进入组织的病原不能被吞噬,进一步导致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下降,而且清除机体内变异细胞的能力下降。嗜碱性白细胞渗出过多,易使机体出现过敏反应。等等。

  3.循循环具有节律性的舒缩活动,其频率为0~5次/分钟。其活动过程中可释放也有机组合的多种物理因子,包括低频的机械振动、低频的红外辐谢脉冲、低频的磁信息、生物等离子流,这些物理因子构成了细胞物理环境,对细胞执行正常的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除此外,对抗原—抗体的结合起重要的作用。

  4.微血管具有重要的内分泌功能,可合成约20多种激素,例:①有利于白细胞贴壁的P选择素。②促进凝血功能的血小板粘附蛋白(包括胶原、凝血因子Ⅴ、Ⅷ、Ⅲ、纤维连接蛋白等)、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血小板激活因子、血小板反应蛋白。③具有抗凝血功能的硫酸乙酰肝素、抗凝血酶Ⅲ、血栓调节蛋白、α2巨球蛋白、纤溶酶原激活物、前列环素、内皮依赖性舒张因子。④作进平滑肌增殖的物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神经Y。⑤抑制平滑肌增殖的物质:肝素类蛋白聚糖、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等等,这些激素除对微血管本身具有重要作用力,与免疫力,抗病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相关性。例:纤维连接蛋白可促进巨噬细胞系统对胶原碎片,细菌等进行吞噬;血管紧张素Ⅱ可诱发原癌基因的表达;内皮素可增强白细胞的趋化能力,等等。

  5.微血管具有转化和灭活活性物质的作用,灭活的物质5-羟色胺、组胺、儿茶酚胺、缓激肽、前列腺素类、P物质、胰岛素、肠肽等。

  中药改善微循环的途径,是通过提供微血管在执行功能状态所需的各方面物质平实现的,这些物质包括①扩张血管的物质②收缩血管的物质③供收缩所需能量的物质④维持血管壁完整性的物质⑤有助于内皮细胞合成分泌物的物质⑥有利于改善血液组份的物质。

  总上所述,中药提高动物机体的抗病能力是借助于改善微循环机能实现的。


免责声明:作品版权归所属媒体与作者所有!!本站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站立即删除。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文章录入:阿牛    责任编辑:阿牛
上一篇文章: 颠茄酊
下一篇文章: 头孢菌素类兽药的具体使用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高级搜索文章标题文章内容文章作者录 入 者关键字 所有栏目药物介绍用药常识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相关文章
中药在美国动物医疗保健
兽医中药处方应当注意的
中药对鸡肠道微生物菌群
中药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
现代兽医中药发展趋势
最新推荐
有机砷类制剂
常用消毒药及使用方法
常用药品的用法
砷、汞、铅等金属中毒的
鱼病防治中常用药物简介
与耐药有关的几个问题
饲料添加新药喹烯酮预防
7种畜禽驱虫好草药最新热门
马杜拉霉素铵盐
破伤风抗毒素
抗菌憎效剂
二硝托胺
四环素类(tetracycline
维吉尼亚霉素
盐酸金霉素
恩拉霉素(enramycin)
苯唑青霉素钠
恩拉霉素预混剂本类专题
常用兽药专题
友情链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客户端|Archiver|东兔养兔论坛 ( 京ICP备14009985号-3 )  

GMT+8, 2024-9-20 20:44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