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 中药作用机理研究
3.2.1 对调节免疫功能机理研究。对动物体免疫功能影响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①对细胞免疫功能影响;②对体液免疫功能影响;③对动物的主要免疫器官脾脏、淋巴细胞、胸腺、骨髓、法氏囊的影响;④另外影响与免疫有关的物质,如肾上腺皮质激素、环核苷酸、组织胺等。因此研究中药对动物免疫功能影响主要是研究中药对上述器官、细胞、物质的影响。近年来通过大量研究,已探索出不同中药分别对上述器官、细胞、物质的影响(见前中药功能部分),同时还表明,中药及中药方剂调节免疫是通过如下几方面完成的。①通过作用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调节免疫,补肾药物是通过神经?D?D体液的调节作用调节免疫;②通过调整植物性神经调节免疫,肺、脾虚及肝郁,特别是脾虚,常有副交感神经偏亢现象,免疫功能也相应低下,进行补气促脾后,免疫功能得到不同程度改善;③通过作用于环核苷酸(cAMP/cGMP)系统调节免疫;④对于免疫机能失调的疾病,用调整核酸代谢的方法可以达到治疗目的;⑤补益药有提高T白细胞的数量和质量,因而能起到免疫调节作用;⑥有不少方剂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如生脉散既可抑制过高的过敏反应,又可颉颃免疫抑制剂对细胞免疫的抑制作用。
3.2.2 抗病原体作用机理研究。中药抗病原体作用机理研究包括两方面:①中药抗细菌、病毒机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药抗细菌病毒作用机理不同于西药,其作用机理较为复杂,是多种作用综合结果:一是中药具有直接的抗菌、抗病毒作用,已经实验证明有百余种中药具有抗菌或抗病毒作用,并且大多数是清热类药物,但其直接抗菌作用不如抗菌素等西药,同时实验还表明复方中药抗病原菌作用强于单味药物;二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促进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进而达到抗病原微生物作用;三是通过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作用,现已证实百余种中药具有消除病理状态下活性氧和自由基作用,通过这种作用发挥使活性氧和自由基维持正常生理状态水平,免除对动物机体损坏,调节动物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抗病原微生物作用;许多实验证明在体外无抗病原微生物的中药在动物机体内应用达到抗病原菌作用,黄芪在体外无抗菌作用,但黄芪与金银花合并后抗菌作用大增,这充分证明中药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机理的复杂性。②中药抗寄生虫作用机理研究。已表明中药抗寄生虫作用机理有如下几方面:一是直接作用于体内外寄生虫,二是中药综合作用于寄生虫。中药及中药复方在抑制病原寄生虫同时,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动物体非特异性免疫以消灭寄生虫。
3.2.3 抗炎作用机理研究。李培锋等采用比较药理研究法对鸡胆汁的有效成分鹅去氧胆酸(CDCA)和牛磺酸鹅去氧胆酸(TCDCA)进行探索研究,结果表明CDCA和TCDCA能极显著地抑制小鼠耳壳炎症及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对大鼠足跖肿胀有明显抑制作用;张为民等用抗病毒合剂的抗炎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对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壳肿胀及小鼠棉球肉芽肿胀均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
3.2.4 抗应激反应机理研究。现代医学认为应激反应是动物体对各种有害刺激(如感染、中毒、创伤、疼痛、失血、缺氧、热、冷等)引起机体发生一系列非特异性防御性全身反应。效梅等研究了中药添加剂对热应激蛋鸡内分泌机能、免疫机能、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中药添加剂,可显著提高高温环境中蛋鸡耐热能力。王凯等用复方中药制剂进行大鼠抗冷应激作用研究表明,中药抗冷应激作用的机制是:①对垂体~肾上腺功能有刺激作用,刺激肾上腺皮质分泌皮质激素,其刺激的初始部位可能是垂体前叶;②中药有效成分还能增加肝脏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效率,使机体充分利用能量物质,既不过多消耗机体的能量物质,又能保证机体对能量物质的需求,从而提高机体的抗寒能力;③在冷应激时,耗氧量最大,脂质过氧化作用增强,自由基产生增多,可对细胞膜和DNA造成损伤,中药中含有效物质,能够清除自由基,减轻脂质过氧化物对机体的损伤;④中药对心血管系统具有保护作用,可抑制心肌细胞钠离子-钾离子-ATP酶的活性,提高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增加心输出量和冠脉血流量,提高机体缺氧能力,具有保护心肌作用,同时还对血管有选择性收缩和舒张作用。因此中药可以在冷应激时调节机体血液循环,使血流重新分布增强机体抗寒能力。程玉芳等用复方中药进行大鼠抗缺氧应激研究表明:其作用机理与抗冷应激机理作用相同。需要强调的是许多中药如人参、刺五加、五味子抗应激作用是双向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