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药在现代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
(2006-01-16)
随着现代兽医手段广泛应用,化学药品导致的耐药性和药物残留问题,引起人们愈来愈多的担心。生产者现在把中药治疗手段作为解决对策之一,现代畜牧业的规模经营也为中药在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中医、中兽药受到广泛重视。
1 中药在现代畜牧生产中应用
1.1 防治畜禽疾病
在现代畜牧业生产中用中药防治疾病越来越广,涵盖了各个方面,广泛应用于防治动物的普通病、传染病、寄生虫病。在现代畜牧业生产中,中药防治动物疾病在畜禽种类分布有如下几个热点。
1.1.1 中小动物疾病。过去农民饲养猪、鸡、鸭等多为散养,很少使用中药,加之散养动物发病率较低,人们对其经济价值重视不够,很少主动用药防治。而随着中小动物规模养殖发展,其经济价值上升,其群体发病率也增加,为中药治疗疫病提供了机会,加之规模化饲养,也为中药治疗提供了有利条件。因而中药治疗中小动物疾病愈来愈广泛,特别是用于治疗猪、鸡、犬、羊等中小动物肠道病、呼吸道病、寄生虫病、传染病等。
1.1.2 幼龄畜禽疾病。由于幼龄畜禽消化机能不全,免疫机能不完善,容易发生很多疾病,特别是消化系统疾病,而且又难以治疗,往往造成很大损失,而中药在这方面往往取得很好疗效,较西药有明显优势。
1.1.3 应用于生产周期短的肉、蛋、奶用畜禽。由于科技发展,畜牧业生产周期逐渐缩小,肉鸡生产周期仅有50天,肉猪缩短至到4~5个月,而奶、蛋生产周期仅为一天左右,防治疾病使用药物很容易在畜产品中造成大量残留。因此对于产奶、产蛋畜禽以及临近上市的产肉畜禽多选用中药治疗这类畜禽传染病、寄生虫病(特别是球虫病)以及胃肠道疾病、呼吸道病、生殖系统疾病、肉鸡腹水症等几乎所有疾病,以控制畜产品中化学药品残留。
1.1.4 用于治疗体弱畜禽。由于中药有滋补强壮、增强免疫力作用,故常用于治疗西药难以解决的体弱类畜禽疾病,并取得很好效果。
1.1.5 治疗影响生产性能的疾病。现代畜牧业生产手段是消除不利因素,最大潜力挖掘生产潜力,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因此对于影响畜禽生产性能的疾病十分重视,中兽医在此方面确有独到之处,治疗效果十分满意。
1.2 抗应激
近年来许多同行利用中草药进行抗应激取得较大进展,许多中药如藿香、香薷、黄芩、朱砂、五味子、刺五加、三七、黄芪、甘草、益母草等具有抗应激作用。
1.3 提高产量
提高产量是畜牧业生产的主要目的之一,因此,许多同仁在这一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积极效果。
1.3.1 增加体重和肉料比。实践证明许多中草药制剂如补脾益气健胃、宁心安神等方剂在各类养殖业中有增重作用,同时许多抗应激、防治畜禽各类疾病的中草药方剂也有一定增重作用。
1.3.2 增加产蛋。许多益气养血、补肾、健胃消食类方剂有良好的增加产蛋作用,一些防治鸡病的中草药方剂也有很好的增加产蛋作用。用黄芪、当归、益母草、淫羊藿、山楂、麦芽等12味中药组成的添加剂,以0.5%比例添加饲料中,连续观察40天,产蛋率提高6.4个百分点,同时产破蛋、软蛋、畸形蛋率和鸡死亡率明显下降。
1.3.3 增加产奶。以补气、养血、活血为主的方剂有良好的促进产奶作用,同时,促进产乳应辨证施药,对于气滞缺乳的应用通乳散(《民间验方》):当归、王不留行、路路通、山甲、木香、瓜蒌、通草、延胡索、川芎;对于气血双亏缺乳,用黄芪、党参、熟地、当归、王不留行、穿山甲、四叶参等药。
1.3.4 促进繁殖机能。用益母草、淫羊藿、阳起石配制的催情散可促进母猪发情;熟地、当归、香附等8味中草药配制成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可提高公猪的精液品质。
1.4 改善畜产品品质
改善品质,包括改善畜产品气味、性状,增加营养,降低不良物质含量。中草药本身是一种天然添加剂,生产出的畜产品不含有毒有害物质,为人们提供更多品质优良的畜产品。
2 中药的优势
中药所以能在现代畜牧业生产中得到如此广泛应用,主要是因中药存在着西药不可比拟的优势。
2.1 中药应用理念的科学性
中药在畜牧业中的应用是建立在中兽医理论的基础上,而中兽医的基础理论内容包括阴阳说、五行说、脏腑说、气血津液说及经络说,它的各个学说都贯穿着一个平衡存在、相互协调理念。在阴阳五行理论基础上的中药应用理念是十分科学的。
2.2 中药功能的多样性
由于中草药多是动植物器官,因此中草药成分就较为复杂,决定了其功能的多样性,表现出营养作用、调节作用、抗应激作用、抗病原体作用、激素样作用、增强免疫作用等多种作用,有的中药有一种作用,有的有数种作用,还有的有双向调节作用。而中药往往是多味药复合方剂,其作用面则进一步得到拓展,进而发生多方面综合作用,促使机体恢复正常生理功能。
在应用中草药时必须依据中兽医理论进行辨证施治,否则起不到应有作用,同时又要注意中药抗病原体的机理不同于西药,因此我们要充分考虑中药特点,做到合理用药。
2.3 中药的天然性、无残留性和无抗药性
中药是天然药物,我们目前采用的千余种中草药是中华民族从无数应用实践中筛选而确定的,是被证明对动物体有益无害的外源性精华物质,它的组成成分分为两大类。一是活性成分,如多糖、低聚糖、生物碱、甙类、酶类、有机醇、鞣质及多酚类、色素和挥发油等,这些成分分别有各自的独特作用,更重要的是它们相互作用显示的综合功能;另一类是营养成分,如淀粉、蛋白质、氨基酸、纤维素、脂肪、维生素等。这些物质原本就是生物机体的组成和维持生态平衡所不可少的物质,就像面和蔬菜一样,到了体内有的被吸收利用,有的被分解排出体外,即使不被排出,也对人体没有什么毒害。同时,中药经过几千年用来治病,从未发现有抗药性,其无抗药性还可以从其作用机理解释。中药治病主要是通过调节阴阳,使其恢复平衡,其作用机理不同于西医,前面讲到,中药的抑菌、抗病毒甚至抗原虫多是通过扶正去邪,提高动物免疫力,从而消灭病原体,所以不存在抗药性。
2.4 中药应用的灵活性
由于中药防治疾病遵循的是辩证施治原则,因此中兽医在用中药治病时只认证而不管什么病,这样在中兽医的证与现代兽医的病产生了交叉。因此在治病上的灵活多样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一法治多病,或一方治多病,这种应用很多,如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补气法)可以治疗因营养不良引起的母畜缺乳、漏奶、不孕、母畜产后瘫痪、子宫脱、自汗、产蛋鸡疲劳综合症、脱肛等;二是一病用多法,如治疗缺乳可用补气养血法、理气活血法、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法等。
中药应用历史悠久,经过前人广泛筛选已有1000多味中药应用,具有的同类作用的中药很多,可供我们充分选择应用,而我们防治疾病一般用药5~20味,每类一般不超过5味,这样可使我们在应用中草药时灵活选择应用。
3 中药研究现状
由于中药在现代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有巨大优势和广阔前景,激发了众多科研人员对中药在现代畜牧业生产中应用的研究:
3.1 中药功能以及在现代畜牧业生产中应用研究
中药的功能研究主要是对中药或中药某一成分所具备的功能进行研究,前文已做叙述。
中药在畜牧业生产中应用研究开展的比较广泛,甚至还有更深层应用研究,利用从中草药中分离出的多糖作为免疫调节或增强剂,以提高畜禽疫(菌)苗的免疫保护率,免疫效果大大增强。
3.2 中药作用机理研究
3.2.1 对调节免疫功能机理研究。对动物体免疫功能影响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①对细胞免疫功能影响;②对体液免疫功能影响;③对动物的主要免疫器官脾脏、淋巴细胞、胸腺、骨髓、法氏囊的影响;④另外影响与免疫有关的物质,如肾上腺皮质激素、环核苷酸、组织胺等。因此研究中药对动物免疫功能影响主要是研究中药对上述器官、细胞、物质的影响。近年来通过大量研究,已探索出不同中药分别对上述器官、细胞、物质的影响(见前中药功能部分),同时还表明,中药及中药方剂调节免疫是通过如下几方面完成的。①通过作用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调节免疫,补肾药物是通过神经?D?D体液的调节作用调节免疫;②通过调整植物性神经调节免疫,肺、脾虚及肝郁,特别是脾虚,常有副交感神经偏亢现象,免疫功能也相应低下,进行补气促脾后,免疫功能得到不同程度改善;③通过作用于环核苷酸(cAMP/cGMP)系统调节免疫;④对于免疫机能失调的疾病,用调整核酸代谢的方法可以达到治疗目的;⑤补益药有提高T白细胞的数量和质量,因而能起到免疫调节作用;⑥有不少方剂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如生脉散既可抑制过高的过敏反应,又可颉颃免疫抑制剂对细胞免疫的抑制作用。
3.2.2 抗病原体作用机理研究。中药抗病原体作用机理研究包括两方面:①中药抗细菌、病毒机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药抗细菌病毒作用机理不同于西药,其作用机理较为复杂,是多种作用综合结果:一是中药具有直接的抗菌、抗病毒作用,已经实验证明有百余种中药具有抗菌或抗病毒作用,并且大多数是清热类药物,但其直接抗菌作用不如抗菌素等西药,同时实验还表明复方中药抗病原菌作用强于单味药物;二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促进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进而达到抗病原微生物作用;三是通过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作用,现已证实百余种中药具有消除病理状态下活性氧和自由基作用,通过这种作用发挥使活性氧和自由基维持正常生理状态水平,免除对动物机体损坏,调节动物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抗病原微生物作用;许多实验证明在体外无抗病原微生物的中药在动物机体内应用达到抗病原菌作用,黄芪在体外无抗菌作用,但黄芪与金银花合并后抗菌作用大增,这充分证明中药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机理的复杂性。②中药抗寄生虫作用机理研究。已表明中药抗寄生虫作用机理有如下几方面:一是直接作用于体内外寄生虫,二是中药综合作用于寄生虫。中药及中药复方在抑制病原寄生虫同时,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动物体非特异性免疫以消灭寄生虫。
3.2.3 抗炎作用机理研究。李培锋等采用比较药理研究法对鸡胆汁的有效成分鹅去氧胆酸(CDCA)和牛磺酸鹅去氧胆酸(TCDCA)进行探索研究,结果表明CDCA和TCDCA能极显著地抑制小鼠耳壳炎症及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对大鼠足跖肿胀有明显抑制作用;张为民等用抗病毒合剂的抗炎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对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壳肿胀及小鼠棉球肉芽肿胀均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
3.2.4 抗应激反应机理研究。现代医学认为应激反应是动物体对各种有害刺激(如感染、中毒、创伤、疼痛、失血、缺氧、热、冷等)引起机体发生一系列非特异性防御性全身反应。效梅等研究了中药添加剂对热应激蛋鸡内分泌机能、免疫机能、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中药添加剂,可显著提高高温环境中蛋鸡耐热能力。王凯等用复方中药制剂进行大鼠抗冷应激作用研究表明,中药抗冷应激作用的机制是:①对垂体~肾上腺功能有刺激作用,刺激肾上腺皮质分泌皮质激素,其刺激的初始部位可能是垂体前叶;②中药有效成分还能增加肝脏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效率,使机体充分利用能量物质,既不过多消耗机体的能量物质,又能保证机体对能量物质的需求,从而提高机体的抗寒能力;③在冷应激时,耗氧量最大,脂质过氧化作用增强,自由基产生增多,可对细胞膜和DNA造成损伤,中药中含有效物质,能够清除自由基,减轻脂质过氧化物对机体的损伤;④中药对心血管系统具有保护作用,可抑制心肌细胞钠离子-钾离子-ATP酶的活性,提高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增加心输出量和冠脉血流量,提高机体缺氧能力,具有保护心肌作用,同时还对血管有选择性收缩和舒张作用。因此中药可以在冷应激时调节机体血液循环,使血流重新分布增强机体抗寒能力。程玉芳等用复方中药进行大鼠抗缺氧应激研究表明:其作用机理与抗冷应激机理作用相同。需要强调的是许多中药如人参、刺五加、五味子抗应激作用是双向调节。
3.2.5 增产(即增加体重、增加产蛋、增加产奶)机理研究。一般认为增加体重是经过补脾益气,健胃消食,驱虫祛邪,从而达到增加体重;对于增加产蛋与产奶,多数认为血为蛋、奶之源,故以补气调气、补血活血,或滋肝补肾为主,从而增加产奶和产蛋。
今后,要广泛开展中兽医及中药知识普及工作,实现理论创新,加快中兽医及中药应用技术研究。一是继续开展中药防治动物疫病方面研究,不断解决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加快中药提高畜产品产量和质量方面研究,特别是广泛开展中药在绿色畜产品生产中的应用,满足人们需要,促进畜产品出口。二是开展中兽医及中药应用理论研究,特别是开展在一些新的领域,如中药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等方面研究,不断揭示中药更多的作用及作用机理。三是开展中药制剂及标准化研究,要在保持中兽医原属性的基础上,在中兽医方剂配方炮制基础上改进加工工艺,采用现代技术,扩大生产规模,加快生产速度,制造出更加方便应用、效果更好、更加量化、标准化的制剂以服务现代畜牧业生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