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氏杆菌病
本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常见传染病。獭兔对巴氏杆菌病非常敏感,常引起大批发病和急性死亡。本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在冷热交替、闷热和多雨季节发病率较高,常呈散发性或地方性流行。发病率为20%~70%,死亡率为20%~50%。病兔和带菌兔是主要的传染源。主要传播途径从呼吸道或随各种分泌物排出,污染饲料、饮水、用具和环境,经消化道、呼吸道等进入健康兔体内,当饲养管理不善,卫生不良,獭兔抵抗力减弱时致病。
(一)症状
本病潜伏期长短不一,一般为1~5天。其症状表现有:
1.全身败血症 发病急,以全身败血症和出血性炎症为主要表现。临诊上有急性和亚急性之分。
(1)急性型:病兔精神萎顿,呼吸急促,体温升至41℃以上,食欲减退或废绝,鼻流浆性或脓性分泌物,症状出现后12~48小时死亡。
(2)亚急性:病程较长,持续1~2周,有时长达1~2月。病兔表现为肺炎和胸膜炎症状,呼吸急促、困难,鼻流粘性或脓性分泌物,咳嗽喷嚏,体温稍高,食欲减退,时有腹泻,关节肿胀,结膜炎症。
2.传染性鼻炎
传播慢,不发生严重危害,但常为本病的疫源危害兔群。患病兔初期呼吸道有卡他性炎症,鼻流浆液性清涕,间或咳嗽、喷嚏,后鼻流粘性或脓性分泌物,病兔常用爪擦鼻,使鼻口周围的被毛潮湿蓬乱,上唇及鼻孔周围皮肤红肿、发炎、结痂。
3.地方性肺炎
多由呼吸道感染引起,是一种急性纤维素化脓性肺炎和胸膜炎的致死性败血症。幼兔及成年兔均可感染发病。患病兔初期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常因败血症而突然死亡。
4.脓肿 常见于病兔全身各处皮下、肌肉或内脏。脓肿内含有白色或黄褐色奶油状脓汁,形成一个纤维素包囊。
(二)防治
防治本病的最好方法,是通过选择无鼻炎、结膜炎、中耳炎,无多杀性巴氏杆菌种的兔群,并连续对鼻腔进行细菌学检查清除带菌兔。兔场应坚持自繁自养,严禁随便引进种兔,严格消毒,一般用1%石碳酸,3%来苏儿,1%漂白粉,经数分钟至十几分钟便可杀死病菌。发现病兔应及时隔离治疗或淘汰。在本病多发地区,有效预防本病的方法,是用巴氏杆菌氨氧化铝菌苗免疫注射。
对本病的治疗,可用青霉素40万单位和链霉素0.5克联合注射;或青霉素5000~10000单位/千克体重,每天1次,连用3~5天;链霉素5000~10000单位/干克体重,每天2次,连用5天;庆大霉素2万~4万单位/千克体重,每天2次,3天为一疗程;四环素每次0.5片(0.12克);土霉素每次2片(0.5克);磺胺嘧啶或磺胺甲基嘧啶0.5片(0.25克),每天2次,连服3~5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