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谈规模化肉兔产业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账号登陆 【注册】 找回密码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查看: 127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谈规模化肉兔产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5-27 10:17: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养殖业是一种特殊行业,由于养殖业的产品大多不是可以长期贮存的商品,国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往往比行业业主期待的要慢一拍,畜禽产品出口又受到天灾(诸如禽流感)、人祸(***壁垒)和技术壁垒等影响,然而,养殖产业膨胀之快却几乎是无限制的,这也难怪,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人口至少占全国的80%,而土地资源贫乏,很多地区农村平均每人不到一亩地,农村剩余的劳动力除了外出打工,不想出去的最容易做到的就是搞养殖业。因为养殖业的门坎较低,说上就一哄而上,上的多了,就一哄而下,大起大落,周而复始。所以养殖业往往跟着市场的发展而发展,随着市场的饱和而困惑。当然,存在竞争是正常的,可是市场的容量和产业发展无序的矛盾却使竞争恶化。所以我觉得恶性竞争是中国养殖业的一大特色,竞争的结果是一些企业不得不缩小规模或很快退出这一行业。不信你数数近二十年来诞生的养殖企业的平均寿命有多长,企业二十年以上生存率的有多少。然而,养兔业却有与上述各养殖业不同的地方,就是国外市场受到的壁垒较少,既没有禽流感的影响,又较少有***方面的因素,从欧盟市场重新开放以来,货源一直紧缺,苦于缺少适合欧盟市场的产品。目前为止,没有发现哪一个场家既能真正保证均衡稳定的出口数量,又达到了预定出口国的质量标准。就是说,养兔业目前缺乏的不是市场,而是合格的货源。实质上是缺乏生产合格产品的生产基地和饲养工艺。我认为这一结果源于以下几个原因:
1、
规模化肉兔业由于没有预料到的养殖难度而困惑

我曾经接触过养鸡和鸭,因此有人习惯将养兔业与养禽业比较,我的体会是兔的养殖难度(指规模化养兔)高于其他养殖业,个体的低价值与必须的个体化的管理(相对于群体管理)是一对矛盾,落后的硬件条件和家兔脆弱的生理特点是一对矛盾,规模化的大生产和传统的饲养观念是一对矛盾,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现代化管理方式是一对矛盾。这些矛盾在我们决心进入这一行业之前,无论是老板还是技术人员都没有足够的认识和应对的准备,并且在从事这一行业之后仍然缺乏敏感性,这些是造成目前生产能力不足,产品质量不佳,货源短缺的主要原因,这就是目前规模养兔的困惑。
1.1个体的低价值与必须的个体化管理的矛盾.
与家禽业比较,养兔的群体管理的水平太低,自动化程度难以提高,个体管理的比例较大,配种,摸胎,产仔,断奶等生产环节都离不开个体管理,个体管理需要占有更多的劳动和时间,其操作有更多的随意性,因此需要劳动者具有更强的责任心。与养猪、养牛比较起来,虽然同样需要有较多的个体管理,但是家兔的个体低价值却使单位产值多付出更多的劳动。产下一窝小兔和产下一窝小猪的工艺过程即使并不完全相同,却有大致相似。以上就是个体的低价值与必须的个体化的管理的矛盾而导致管理的难度。
1.2落后的硬件条件和家兔脆弱的生理特点的矛盾
谈到这一对矛盾,首先要从家兔的生理弱点谈起。
家兔的生理弱点之一是家兔的耐热性差,除因为热应激导致较高的死亡率之外,还造成夏季不孕。在山东省内地摄氏30度以上的天气全年有三个半月以上,如果没有有效的降温措施,高温导致很高的死淘率,并造成三个多月的休产状态,6、7、8 月份这三个月气温很高,甚至持续多日超过摄氏38度以上,这样的温度条件导致公兔的*****萎缩,使之暂时失去生育能力。在9月份天气凉下来以后生殖机能并不能立即得到恢复,还要有一个恢复过程,所以通常家兔9月份的繁殖能力并不理想。近100天的繁殖淡季(停产期),种兔要投入相同的饲养成本,每只母兔大约消耗饲料15公斤,每公斤按1.6元计算,饲料费用约24元;每栋舍如果饲养360只母兔和50只公兔,合计饲料费用8400元;热应激引起的夏季死淘率大约可达到35%,每只60元计算,损失4800元。100天的人工费大约11200元,水电等费用约1000元。合计直接费用达到25400元。如果投入降温设备每舍约投入资金6040元。按8年折旧计算,每年摊销不到750元。每年增产两窝,每窝出栏商品兔以3只计算,出栏商品兔300×3×2=1800只,每只活重2.25千克,每千克活重12元计算,每只价值27元,计算收入48600,商品兔的饲料费用大约是18000元,粗略估算,盈利48600-18000-25400-750=4450元,最低也可以收回夏季成本做到收支平衡,否则夏季成本将全部摊销到其他繁殖季节中去,以致严重影响全年利润指标的实现,同时,夏季能够正常生产,适时增加了产品产量,赢得了出口时间,况且肉兔利润主要体现在出口创汇环节,何乐而不为呢?

家兔生理弱点之二是脆弱的胃肠消化功能。家兔正常的消化功能依靠饲料中适宜纤维素含量来维持,过多会造成营养浓度的降低,过少造成消化功能的紊乱。家兔虽说是草食动物但对纤维素的消化能力并不强,对饲料的纤维素含量不但要有较严格的数量限制,还有较严格的质量要求。目前国内能够满足这一条件的原料还很少,比如苜蓿干草虽然是很好的纤维素饲料,又富含高质量的蛋白质,但由于生产过程中,收割、晾晒、存贮等工艺条件都不完善,质量很难保证,大量存在着水分过高,发霉变质的情况。因此,优质的苜蓿干草很难实现稳定的批量供应,养兔企业多半以农作物秸秆作为纤维素饲料的原料来源,能量和蛋白过低,木质化程度过高,质量也难以保证,特别是赶上秋季雨水偏多的年份,发霉变质的现象不可避免,这些都增加了家兔的饲养风险和难度,加之一些厂家缺乏有效的存储能力,粗饲料难以做到稳定供应。而家兔的上述消化生理弱点决定了对于劣质饲料、发霉变质饲料的敏感性,导致胃肠消化功能失调,造成腹泻,并成为家兔大量死亡的原因。怎样解决呢?规模化先进的牧草生产工艺和适合养殖规模的种植面积以及足够的存贮能力的合理配套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式。当然也可以以社会化的协作方式形成经济联合体来解决这样的问题。至少应该做到充足的存贮能力,适当的优质牧草库存量和优质秸秆储备相结合的方式来解决。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需要下很大的决心,而我国的规模化牧草种植企业很少,多半经营不善,没有严格的生产工艺和质量管理体系,牧草的社会化生产很难有效满足养兔业的需求,因此主要依靠农业秸秆作纤维素来源的局面短期不会改变,但是,单一依靠秸秆的情况必须改变,应保证一定数量的优质牧草(特别是苜蓿草)的供应,否则很难达到饲料的质量标准和预期的生产效果。

1.3规模化、规范化大生产和传统饲养观念的矛盾
要想获得稳定的生产能力,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必须建立起规模化和规范化的肉兔养殖企业。规模化和规范化既是对生产数量的要求,也是现代食品行业的质量需求,同时也是保证肉兔合理生产成本和追求最大效益的需要。按商检局的要求,商品兔场的饲养规模年出栏商品兔必须达到10万只以上,这意味着存栏基础母兔4000-5000只,加上公兔和后备种兔,存栏种兔要6000至7000只, 长6 0米宽8.6米的种兔舍约需要20栋,商品兔舍大约也得20栋。一个40栋舍规模的兔场,需种兔饲料近330吨,商品兔饲料近700吨,合计近千吨饲料,饲草占40%来计算,每年就需要饲草400吨。
如果年宰杀量140万只的企业需要建上述规模的养兔场14个,种兔总存栏约84000只,干饲草需要量近5400吨。如果其中三分之一用苜蓿,苜蓿草的需求量是1800吨。
这里还没计算祖代场和曾祖场的需要量,祖代和曾祖代大约需种兔10000只。
这样的一个企业每年能出口近千吨(70*14=980)左右兔肉产品。
我们建立这样一个企业,并把它规范起来,具有相当大的难度。
1.4规模化养兔是个特殊行业,成功和失败距离很近,规范了就能成功,不规范就会失败,我说的规范化包括硬件条件的规范(设施的规范),软件条件的规范(管理工艺和生产技术的规范),缺一不可。落后的工艺,粗放的管理对于规模化养兔业只能是失败的原因。先进的工艺意味着一定要给兔群创造可控的环境空间,包括生长条件和繁殖条件;一定要在整个管理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兔群的应激;一定要采用最佳的繁殖技术(人工授精),并按科学的方法规范它;一定要有合理的人力资源的配置;一定要有稳定的优质的饲料供应(包括科学的配方和先进的加工工艺以及优质而稳定的原料基地)。这是一整套系统工程,各环节是缺一不可的,拿人工授精来说,人工授精是现代化肉兔技术管理的核心,也可以说是制约管理水平提高的瓶颈,采用人工授精技术每只公兔可以配100只母兔,而自然交配每只公兔只能6-8只母兔,人工授精技术大大减少了公兔的饲养费用,提高了公兔的选育强度,提高了公兔质量。自然交配每个饲养人员只能管理120-200只母兔,采用人工授精至少可以管理300-400只母兔。同时免去了发情鉴定这一繁琐环节,做到集中配种,集中产仔,集中断奶,集中育肥,集中出栏。将繁琐的个体管理得以简化,大大提高了管理的规范程度。搞好了人工授精这一关键技术,很多问题迎刃而解。国外人工授精完全成功地用到生产中去了,这项技术只是运用科学,没有太多我们没有掌握的高科技技术,我认为成功和失败只是规范程度和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问题,决定于从采精、精液处理到输精的整个过程的无菌化程度和适宜温度的保持以及采精和输精过程的作业熟练程度。法国和匈牙利的人工授精人员全部是专职的,进入生产场区时有专用通道和专用洗澡间,可见国外人工授精技术的卫生要求的严格程度。
2.规模化肉兔生产企业的出路
2.1重新审视肉兔业规模定位,适当控制合理规模,不要盲目求大导致欲速而不达。

我们不能笼统地说会养兔,应该说我们能不能把大规模的养兔企业管理好,事实上,我们多数(中国在规模化养兔中即董技术又会管理,并且从事集约化饲养的人员很少)管理人员没有从事过集约化养兔,或者,只是个体户或家庭作坊式养兔的管理者,和现代化的肉兔管理工艺完全是两回事,我们现在需要的是转变观念,重新冷静思考,面对肉兔的生产特点(难点),和国内外市场空间的现状和趋势,制定出稳妥可行的规划,各工艺环节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管理都能够到位,重新确定可落实、可操作、可规范的规模。

2.2重新审视肉兔业硬、软件的技术定位。

以最小的投资换取最大的利润,这是企业的基本宗旨,只有生产规模的定位,没有硬件设施和软件配置的定位,是一种空中楼阁。设备的配置应该考虑既先进又实用,在工艺设置方面,既不照搬国外,又不能因循传统,要建立起确实适合中国国情的,又具有现代科学技术含量的生产工艺,同时要逐步制定出可行的工艺标准,避免随机性和盲目性,这就是所谓的规范化问题。基于工艺要求,配套的硬软和软件体系应该是系统的和完善的,不能有空位和薄弱环节以致成为发展的瓶颈或隐患(特别是指饲料和防疫)。软、硬件的配套体系应该包括,种兔繁殖体系的建立,(经济杂交配套系的建立,育种核心群的建立),饲料的加工和供应体系的建立(饲料原料特别是草粉原料的生产和供应),人工授精技术和推广体系的建立,生物安全体系的建立,饲养流程的建立等。

2.3加速规模肉兔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培养,建立肉兔企业优秀的管理团队。

首先要建立管理团队,由于规模化养兔是一个新兴的肉类食品产业,大部分管理成员是由其他饲养行业转入,或者由小规模的个体饲养户转入,以养禽养猪的管理方法照搬来养兔不行,以个体小规模的管理方法来管理规模化的养兔业也不行,必须认清养兔行业的特点,移植和借鉴其他饲养行业规模管理模式,学习国外先进成熟的管理饲养经验,建立全新的管理观念。管理人员要懂技术会管理,尽快摆脱中国式小规模个体经营模式的束缚,尽快建立起适合大生产理念和管理体制的优秀团队。

2.4加强养兔科学技术研究的投入,要从管理的角度来研究技术,(更重要的是所谓的技术管理)包括规模饲养工艺流程的研究和设备的改进,包括各种规程的制定,包括如何保证各生产环节执行力的提高,而不只是具体的操作技术。
2.5加大国内市场开发的力度,研发适销对路的产品,特别是大众化的方便的食品,争取使兔肉产品尽快进入大小超市,包括鲜肉、冻肉和熟食,我们应该将市场调查清楚,尽快制定出市场开发策略。开发市场应有投入,不是一开始就赚钱,市场需要开发,开发也需要有成本投入,要知道,市场是等不来的。
2.6加大国际市场的保护和开发。为了能够长远地在国际市场占有份额,各肉兔企业必须把好质量关,诚守信誉,创出和保持优质的兔肉品牌,加强出口企业之间的合作,共同制定应对国际市场的策略,形成肉兔行业统一的竞争力,防止中国人自相竞争而导致价格下降。
总之养兔市场需要同心协力去开发,同心协力去保护。

[ 本帖最后由 徐华君 于 2008-10-1 21:26 编辑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客户端|Archiver|东兔养兔论坛 ( 京ICP备14009985号-3 )  

GMT+8, 2024-9-21 07:59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