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在兔体内的豆状囊尾蚴,是豆状带绦虫的中绦期,主要寄生在兔的肝脏、肠系膜和腹腔内。其包囊很小如豌豆。本人曾上个 月连续诊断6起,河池大化县4个,南宁四塘煤矿兔场,南宁三塘兔场共6个兔场,一起兔豆状囊尾蚴继发魏氏梭菌,巴氏杆菌病的病例,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1 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
河池市大化县都阳镇满江村覃某饲养了200只肉兔,其中成年兔150只,2月龄幼兔60只。自2010年1月28日开始发病,表现为临产母兔,喂奶母兔精神不振,食欲下降,有的严重下痢,脱水腹部膨大,成年兔渐渐消瘦。1月28日幼兔开始零星死亡。畜主怀疑新近买来的瑞泰饲料有问题,于是停用,并大群饮用诺氟沙星,治疗无效。至2月1日,幼兔死亡15只。母兔死亡20只后经我去解剖诊断为兔豆状囊尾蚴继发,魏氏梭菌,巴氏杆菌病。用甲苯咪唑、诺氟沙星及抗氟苯尼考治疗,两天控制了病情。
2 病理剖检
病兔鼻和气管出血,气管内有少量的分泌物,肺出血呈纤维素性肺炎有结块。心外膜出血,心内膜积有少量淡黄色液体。肝脏表面有一圆形黍粒大的乳白色小结,肝背面有白色条纹,,其内有一个内翻的头节。肝脏肿大,有纤维化痕迹,肾脏肿大质脆,盲肠,十二指肠及小肠出血。
4 治疗措施
4.1 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兔舍的卫生消毒工作。
4.2 对大群兔,按饲料拌服甲苯咪唑连用两天,停一天,再用两天,同时饮水中加入恩诺沙星,连用5天。对发病的仔兔肌肉注射注射氟苯尼考注射液,按0.15毫升/kg体重连注2天。采用上述措施后,病兔临床症状逐渐消失,1周后完全恢复正常。
5.1 养兔场不要饲养狗、猫,防止狗猫进入兔场或兔舍,避免将被狗猫粪便污染的草料喂兔。购买饲草饲料时确保清洁,不被污染。
5.2 禁止用病兔内脏喂犬、猫。
5.3 巴氏杆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平时菌体与兔体保持平衡,一旦外界因素打破这种平衡就会导致该病发生。此次发病主要是因兔豆状囊尾蚴导致兔体消瘦抵抗力降低所致。因此,在外界条件改变及发生寄生虫病时应提前在饲草饲料中加入一些广谱抗菌药。
(笔者:广西南宁百家富养兔专业合作社:庞声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