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兔由于肠胃发育不到位,获取能量来源由母乳过度到饲料,幼兔生活过度到相对独立阶段。此时的幼兔如果饲养管理不到位,常会严重影响幼兔成活率。断奶最好做到离奶不离笼。乳兔断奶后全窝在一起养,料盒要长点,让每只兔子都能均匀的吃到饲料。冬季的时候特别要注意保暖,笼内要放产箱给幼兔相互取暖。断奶幼兔尽量做到多运动,增强抵抗力。在幼兔饲养过程中常发生以下疾病,在生产中必须加以重视。
(1)球虫
球虫病预防是养兔重中之重,预防不到位会严重影响成活率。常见2—4斤幼兔严重消瘦,边临死亡病兔精神沉郁,死亡时头向后仰、四肢出现划水精神症状,且每天死亡率很高。预防最好从开料开始到3月龄采用饲料中长期加喂预防量球虫药。
(2)腹泻
在喂料不定时定量、配方不合理、温度变化过大、饲料原料出现问题情况下,常发生幼兔肠炎、大肠杆菌病、魏氏梭菌病等。临床表现为幼兔精神沉郁、磨牙、不食、肠胃鼓胀、盲肠积食、腹泻(大肠杆菌表现为粪便包裹胶冻样物质)等症状。可用庆大霉素、恩诺沙星、卡那霉素、硫酸新霉素、乙酰钾喹等抗生素治疗,但效果不明显。主要是从饲料和饲养管理方面做到合理。幼兔饲喂定时定量、做到少量多餐、每日青草量控制,换饲料要逐步过度。禁喂棉籽饼、菜籽饼、籽麻饼、等未脱毒原料。饲草确保有毒、有露水、有泥不喂。
(3)兔瘟
兔瘟是在生产中必须预防的疾病,如果爆发兔瘟。未注射疫苗的兔群常会全军覆没。病兔在发病前期并无任何征兆,常会突然尖叫死亡,有的耳鼻有出血症状。剖检会发现肺脏、肾脏有针状出血点,脾脏肿大呈现黑紫色。此病现无较好治疗方案,只有定期注射有效兔瘟疫苗免疫。有效疫苗的免疫效果在免疫期内基本可达到100%。如果因为某种原因导致兔瘟病的发生,必须立即全群加倍剂量注射有效兔瘟疫苗,常会在4—5天后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