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昌县长毛兔研究所申请的专利“用于预防家兔真菌病的药液及该药的用法”在今年4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目前已进入审核阶段。经过三年多时间的对比试验,该所终于确定药液的配比和使用方法,“预防家兔真菌病”这个养兔业的全国性难题正式被攻克了。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无论是以产毛为主的长毛兔,还是以皮张为主的獭兔,对它们来说,皮肤真菌病都是直接影响经济收益的全国性难题。家兔真菌病的感染性极强,一旦感染往往是全场爆发,直接影响家兔的繁殖、生长、成活和皮张质量。
新昌獭兔业从2000年起步后发展速度很快,到2006年已发展到了100余个饲养场,10万只笼位,2006年后獭兔发展止步于真菌病。当时大部分獭兔场都有真菌病发生,患病后其皮张多为等外皮,价格仅为一级皮的10%,且无人问津,兔农损失惨重,一下子就关闭了30多个场。
这一现象引起了县长毛兔研究所的关注。时任所长的高柏绿说,当时有用抗真菌药(膏剂、溶液)外敷的,有用灰黄霉素内服的,还有用“皮癣宁”油性混悬剂注射的……治疗的方法五花八门,治疗的效果却都不理想。相对而言,县农业局王国中使用的方法疗效较好。他是用克霉唑溶液(人用的)加三氯杀螨醇配比对新生仔兔进行周身涂抹来进行预防,人用的克霉唑溶液价格较贵,用在兔子身上,平均每只的成本要0.5元左右,但效果还是不理想,场里时有獭兔发生真菌病。
“南方以真菌病为主,所以放弃杀螨虫的药;预防是最便捷有效的方法,而且越早越好,所以放弃开食后才能使用的灰黄霉素。”高柏绿选择了克霉唑作为对症的药物。2007年5月,兔科所就开始采用克霉唑原药为主药,进行溶解、配比,在大市聚镇永庆獭兔场进行了试验,将药液涂抹在初生仔兔的全身,同时涂抹哺乳母兔乳房周围。三个月后,效果出来了,这个原本一半以上患真菌病的兔场里,新生的兔子一只也没有染上真菌病。
听到这样的效果,在羽林街道兰沿村养獭兔的徐瑞清硬是不信,他说:“这个病很难治的,我都已经不知道用了多少方子,都不见好。”原来,他的兔场因真菌病屡治不愈,干脆采取全场扑杀的办法,再对兔场彻底消毒,闲置半年后再重新饲养,但过了两个多月又旧病复发。当他将信将疑地在2007年10月使用这种新药和方法后,他的兔场一直到现在都没有爆发过真菌病。
经过三年的推广使用,该药液预防兔子真菌病的有效率几乎达100%,效果良好。即使有个别仍出现症状,也是由于涂药不匀引起的。现在县各兔场内已看不到兔子真菌病了。而且,这一成果已推广到嵊州、宁海等地的十多个兔场,反映良好。
据新昌县长毛兔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兽医师刘晓亮介绍,该所近年来还与浙江省农科院畜牧所合作在各地做了不同的试验,效果都十分理想。而且,已经选定了最适合的配比浓度,每只兔子的预防成本也降到了0.07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