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到澳大利亚旅游的外国人都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澳洲人的文化里,最为邪恶的动物不是大灰狼,更不是狮子、老虎,而是在外人看来活泼可爱的野兔。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澳大利亚人如此痛恨野兔,甚至“谈兔色变”呢?这一切,主要还是源于那场从19世纪中叶开始,前后持续了近百年的惊心动魄的“人兔之战”。
100亿只兔子
在辽阔的澳洲大陆上,原本并没有兔子。1788年1月27日,由阿瑟·菲利普船长率领的英国皇家海军第一舰队在悉尼港登陆,揭开了澳大利亚历史的新篇章。作为澳洲兔子祖先的欧洲兔子,就是搭乘第一舰队的舰船,从英格兰来到这片肥沃土地上的。由于这些兔子主要是供刚刚来到澳洲的欧洲定居者食用,因此多为圈养,流落到外面的野生种群极为罕见。
1859年,一位名叫托马斯·奥斯汀的英格兰农场主来到了澳大利亚。在他携带的大批行礼物品中,还包括24只欧洲兔子、5只野兔和72只鹌鹑。作为一名标准的英国绅士,奥斯汀对打猎有着特殊的兴趣,于是他就把这些兔子放养到他位于季隆附近的领地上。这样到了第二年,他就可以在空闲时间和其他农场主一起享受骑马打兔子的乐趣了。
在当时,没有任何人能够预计到兔子的繁殖速度有多快。由于澳大利亚没有鹰、狐狸和狼这些天敌,来到这里的欧洲兔子发现自己简直来到了天堂:这里气候宜人,遍地是可口的青草,四周又看不到敌人的踪影;另外这里土壤疏松,打洞做窝也非常方便。于是,一场几乎不受任何限制的可怕扩张开始了。
这些兔子从奥斯汀的领地出发,开始向北向西扩展。1866年,在南澳大利亚的卡普达,又有人往野外放养了一批兔子,从而使得兔子的扩展速度大大加快。此后,这些兔子的后代以平均一年130公里的速度,向四面八方扩散。到1896年时,兔子们的势力范围已经向北扩展到了昆士兰,向南遍及南澳大利亚,并横越澳洲大陆,来到了西澳大利亚。到1907年,兔子已扩散到澳大利亚的东西两岸,遍布整块大陆。整个兔子种群的数量也呈几何级数递增。1890年,仅新南威尔士州的兔子数量据估计就有3600万只。到1926年,全澳洲的兔子数量已经增长到了创纪录的100亿只。
有史以来最大的生态悲剧
一位评论家曾经指出:“在人类引进的有害动物中,兔子是到目前为止危害最为强烈的。它们适应了澳洲的生活后,对当地的经济和动植物造成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悲剧。”这种说法一点也不为过。
在一望无际的澳大利亚大草原上,成群结队的兔子贪婪地啃吃着各类青草,十只兔子就能吃掉相当于一只羊所吃的牧草。同时,它们还会啃食各种灌木和树皮。在干旱的季节,它们甚至爬到树枝上吃较嫩的树叶,打洞啃吃树根,使成片的灌木丛和树林变得一片枯萎。据估计,在澳大利亚较为干旱的地区,每公顷土地上只要有4只兔子,就能使这片土地上的各种植物失去再生能力。由此造成的一个最直接的后果是,澳洲大陆大部地区的水土保持能力急剧下降,水土流失和土壤退化现象日益严重,给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失。
相比之下,与兔子们处于同一个小生态环境的土生土长的小袋鼠、袋狸等,简直完全没有竞争能力。大批的兔子不但占据了这些土生动物的洞穴,还将它们的食物一抢而光,使得那些性情较温和的有袋类动物只好忍饥挨饿。就这样过了几十年后,澳大利亚一种最古老、最小巧的袋鼠——鼠袋鼠最终竟落得个灭绝的下场。19世纪中叶时,兔耳袋狸在南澳大利亚几乎随处可见,由于在与兔子争夺食物的竞争中落败,如今只能在澳大利亚中部还可见到极少量的袋狸了。据统计,主要由于兔子的原因,澳大利亚灭绝或近乎灭绝的原生动物就有几十种之多。
由于兔子在澳洲泛滥成灾,澳大利亚的农业和畜牧业蒙受了巨大损失。当从牧草的消耗量来看,100亿只兔子所吃的牧草就相当于10亿只羊的放养量。这对于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的澳大利亚来说,所蒙受的经济损失实在难以估量。另外,由于兔子天生善于打洞,它们在土质疏松的牧场和农场下挖的洞穴深达1.5米,不但牛羊常会陷入洞中,更严重的是,农田下大量的洞穴会使得农业机械无法开展作业。甚至早在1881年,澳大利亚的一些农场就因此而**放弃。
最无奈的世界奇观
为了抑制兔子的扩散和繁殖,勤劳勇敢的澳大利亚人民真可谓用尽了办法。从最传统的猎杀、布网、堵洞,到较为“先进”的释放毒气和在胡萝卜里下毒等等,澳洲人全都试过。为了消灭兔子,澳大利亚人甚至利用起了另外一种外来生物、兔子的天敌——狐狸。在开始阶段,这种方法还是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澳大利亚人很快就发现,狐狸可能更喜欢吃行动相对较为迟缓的本地产有袋类动物。为了不使这些珍贵的物种灭绝,澳大利亚人不得不回过头来去消灭狐狸。
万般无奈之下,1887年,新南威尔士州政府悬赏25000英镑,无论是谁,只要能提出一种可以有效杀灭兔子的方法,就可以获得这笔数额不菲的奖金。在这笔奖金的竞争者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他从巴黎的巴斯德研究所派遣了三位工作人员,远渡重洋来到澳大利亚,试图利用鸡霍乱来杀灭兔子。遗憾的是,这种方法的效果也不理想。
绝望中的澳大利亚人想到了一个虽然原始但也许更为有效的方法:修建一条贯穿澳洲大陆的篱笆,直接挡住兔子的去路,以免它们继续向西部最肥沃的农业区扩散。1901年12月,经澳大利亚政府批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的篱笆修筑工程开工了。经过7年的艰苦工作,世界上最长的一条篱笆竣工了,它从澳大利亚的斯塔威辛港出发,向北一直延伸到沃勒尔当斯。遗憾的是,甚至在这条篱笆工程完工之前,人们就发现已经有兔子越过了篱笆。澳大利亚人一不做二不休,又相继开工了第二条和第三条篱笆工程。1908年,三条篱笆工程全部完成,加在一起的总长度超过3000公里。澳大利亚人在无奈之中竟然创造了一个新的世界奇迹。
篱笆工程是完工了,但在洪水、强风甚至袋鼠等综合因素的作用下,没过多久,篱笆墙上就伤痕累累,再加上兔子天生具有的打洞本领,兔子们很快就在整个澳大利亚畅行无阻了。
后来,澳大利亚政府还曾动用空军播撒毒药,进行立体战和化学战,想对兔子来个斩尽杀绝。这一招开始确实有效,兔子们死伤累累。但是,由于兔子们的繁殖能力惊人,在撒药过后不久,兔子群依然兴旺。而撒下的毒药,却对草原的生态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澳大利亚政府只好放弃这种方法,兔子们又一次取得了“反围剿”斗争的胜利。
致命的武器
到20世纪50年代,澳大利亚政府最终决定采用生物控制的办法来消灭兔灾。生物学家从美洲引进了一种依靠蚊子传播的病毒——粘液瘤病毒,这种病毒的天然宿主是美洲兔,能在美洲兔体内产生并不致命的粘液瘤,但这种疾病对于欧洲兔子来说却是致命的。另外,由于这种病毒具有选择性,对于人、畜以及澳大利亚的其他野生动物完全无害,无疑是消灭澳大利亚兔子的最理想的武器。
1950年春天,澳大利亚的科学家在墨累达令河盆地将这种病毒释放到了蚊子身上,然后经蚊子再传染给兔子。粘液瘤病毒一经引进,很快便在整个兔群中传播开来,兔子的死亡率达到了99.9%。到1952年,整个澳洲有80%~95%的兔子种群被消灭。困扰澳大利亚人近百年的兔灾终于被粘液瘤病毒这种致命的武器被控制住了。这时,可能最让澳大利亚政府感到遗憾的,就是没有尽早采用这种方法。因为早在1918年,一位名叫阿拉冈的巴西科学家就曾向澳大利亚政府提出过这样的建议,只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一建议在当时并没有被采纳。
随后,在澳大利亚兔子的故乡欧洲,法国和英国分别于1952年和1953年,引入粘液瘤病毒来对付日益猖獗的兔害,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然而,随着免疫能力的逐渐增强,澳大利亚兔子在感染上粘液瘤病毒以后,死亡率越来越低,到目前已下降到40%。与此同时,兔子的数目也逐年回升,到1990年时已恢复到6亿只左右。为了防止灾难重演,澳大利亚的科学家们一直在不停试验各种不同的生物控制方法,引入多种病毒,以达到抑止兔子大量繁殖的目的。目前应用前景最为广阔的是一种最早在中国发现的兔杯状病毒。1995年,在南澳大利亚,由于实验室的意外事故,使这种病毒流传到了外界,在短短8周的时间内,就造成1000万只兔子因病毒性出血症发作而死亡。
解铃还须系铃人
澳大利亚这场持续了百余年的“人兔之战”,被公认为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生物入侵事件。实际上,这样的问题绝非澳大利亚所独有,近些年来,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生物入侵已成为世界性难题。
我国就是受外来物种入侵灾害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根据官方公布的数字,我国境内目前已经确认的的入侵生物共有283种,伶仃岛的微甘菊、云南滇池的水葫芦、西双版纳的飞机草、正在毁掉海岸滩涂的大米草……甚至被人们当作美味的小龙虾,都是典型的入侵生物。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促进了外来物种的引入。从森林到水域,从湿地到草原,甚至在城市居民区,都可见到这些生物“入侵者”。几种主要外来入侵物种每年给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达574亿元人民币,仅对美洲斑潜蝇的防治费一项,就需4.5亿元。
即便如此,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所受到的外来入侵物种的危害显然还不是最严重的。移民大国美国也是生物的移民大国。据不完全统计,美国国土上生长着约20万种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植物,每年花费的用于外来物种控制的费用多达60亿美元,而外来入侵物种每年带来的经济损失则高达1500亿美元!据印度和南非向联合国提交的报告称,这两个国家每年由外来入侵物种造成的经济损失分别为1300亿和800多亿美元。而这些,还不包括那些无法计算的隐形损失。在全世界濒危物种名录中,大约有35%~46%的植物是部分或完全由外来生物入侵引起的。
千万年来,海洋、山脉、河流和沙漠为物种和生态系统的演变提供了天然的隔离屏障。然而近几百年间,随着交通工具的发达,运输业、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快,借助人的帮助,外来物种冲破天然阻隔,远涉重洋到达新栖息地,繁衍扩散成为入侵物种。“是人,打破了时空限制,缩短了时空距离,使原来物种千百年才能完成的入侵历程,得以在一夜间完成。”
解铃还须系铃人。人类是造就外来入侵物种的关键,同样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2002年5月22日的联合国环境日大会上,“生物多样性与外来入侵物种管理”被确定为新世纪第一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这表明国际社会开始广泛关注外来入侵物种及其对生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希望在全人类的共同努力下,像“澳大利亚兔灾”那样的悲剧再也不会重演。
来源:洪星范等编著的《代价——人类发展史上最值得铭记的20大教训》
(责任编辑:归鹤)
补充内容 (2011-6-16 21:20):
上这儿,唯有这种办法记下,自己想要的文字资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