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怎样防治獭兔异食癖?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账号登陆 【注册】 找回密码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查看: 1602|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怎样防治獭兔异食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2-28 16:43: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獭兔有时会出现食子、食毛、食足、食土、食木等异常现象。这些现象多为营养代谢病,称为异食癖。
(1)食子癖。爱子是一切动物的天性或本能。但是,有些母兔竟将自己的亲生子兔活活吃掉或咬死。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营养缺乏:  妊娠期营养不足,特别是过早初配,所采食的饲料既要满足本身发育的需要,又要保证胎儿的营养。如果饲料的营养不够,就会造成营养紧缺,特别是蛋白质、钙、磷等不足,产子后容易出现食子。
缺水   母兔产子,胎水流失,家兔腹中空瘪,舔食羊水,吃掉胎衣后,还往往跳出产箱寻水,如得不到饮水,就有可能将子兔吃掉。
惊吓  产子期间或产子后,如受到噪声或野兽惊扰,造成神经功能紊乱,多出现食子、咬死和踏子现象。
异味  若产箱垫草有异味(如有鼠尿、发霉),或饲养人员用带汗味、香脂味的手去触摸子兔,有时造成母兔食子。
有些獭兔在第一胎出现食子后形成了吃子的恶癖,以后产子多将子兔吃掉。但也有一些食子母兔在以后的产子过程中因条件的改善不再食子。食子以初产母兔最多,而且多发生在产后三天以内。对食子兔要进行分析,查找原因,积极预防。对于有食子恶癖的母兔应采取人工催产、人工辅助哺乳和母子分养等措施加以控制,条件允许可以将其淘汰。
(2)食毛症。在生产中,獭兔食毛现象时有发生。食毛多发生在冬季、早春和深秋等气候多变期。以1~3月龄幼兔最多。其原因是饲料中含硫氨基酸不足,诱发因素是忽冷忽热的环境气候。饲料中粗纤维含量不足与食毛也有一定关系。兔群中一旦只兔食毛,很快全群仿效。有时一群共吃一只的被毛,直至将全身被毛食光,皮肤撕破而死。预防食毛症应从饲料和营养入手,给獭兔配制全价日粮。在气候多变的季节,在生长獭兔日粮中补加一定硫酸盐,添加1%~2%的动物性饲为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兔群出现食毛现象后,首先将食毛的兔子拿出,进行隔离饲养,然后在饲料中补加一定硫酸盐(1%~1.5%的硫酸钙或硫酸钠)或1%~2%的硫磺,补加常量2~3倍的生长素,或补加0.1%~0.2%的硫磺,补加常量2~3倍的生长素,或补加0.1%~0.2%的胱氨酸、蛋氨酸,或0.5%~1.0%的毛发粉,一般一周可以得到控制。
(3)食足癖。生产中发现个别獭兔舔食自己的脚,直至食掉皮肤,舔食血肉,造成骨骼外露,细菌感染,长期难愈,最后身感染而死或造成终生残废。可能的原因是当腿、脚部受伤时,骨骼、肌肉、血管及其了结缔组织遭到破坏,特别是循环系统受到破坏,营养不能输送到受伤部位及远端组织,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出,造成受伤部位及末端水肿,代谢产物蓄积,刺激獭兔,痛痒难忍而导致食足。预防食足最有效的办法是提高兔笼底板质量,使板条平整,间隙适宜(成兔1.0~1.2厘米,不超过1.5厘米,幼兔0.8~1.0厘米,不超过1.2厘米),板条无钉头和毛刺等锐利物,防止因间隙过大或宽窄不一致所造成兔脚骨折和兔脚皮炎的发生。同时预防脚癣。
(4)食土癖。在散养情况下,有时发现獭兔舔食地下土,特别是舔食墙根土或墙上土屑。食土的兔多数食欲不振,被毛粗乱,营养不良。这种现象和日粮中的矿物质含量不足或失衡有关,如食盐缺乏、钙磷含量不足或比例失调等。獭兔在散养条件下通过选择含矿质较多的土来得到补偿。补加食盐和其他矿物质后,食土现象会很快消失。
(5)食木癖。不少兔场均出现獭兔啃食木门、木窗和竹木踏板现象。如前所述,獭兔具有啃食性或啮齿性。造成食木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饲料中粗纤维含量不足,饲料硬度不够,使其终生生长的牙齿得不到磨损而过长,獭兔感觉不适,故而欲通过啃食较硬的木料来解决。对此,应增加饲料中粗纤维含量,改用颗粒饲料,平时往笼内投放一些树枝、秸杆等,可有效地防止獭兔啃咬笼具。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1 踩
沙发
发表于 2011-2-28 16:52:29 |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1-2-28 22:12:39 | 只看该作者
   【兔病防治】 victory
4
发表于 2011-3-1 21:24:56 | 只看该作者
   【兔病防治】 victory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客户端|Archiver|东兔养兔论坛 ( 京ICP备14009985号-3 )  

GMT+8, 2024-6-12 22:26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